永不屈服的灵魂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把握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高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二)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教的高一的学生,经过我的了解,与学生的谈心、交流发现:这一代学生是在电视、网络、潮流中长大的,他们的内心深处是脆弱、孤独和无助的,也不能理解外国作品中赞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对主人公桑地亚哥颇为复杂的性格的理解就更为困难。
对于一篇激励了几代人奋斗不息的文学作品,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从海明威充满魅力的文字中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因此将小说对精神世界的探求确立为本课的重点,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逐渐去品味人性,让他们在感悟作者塑造的形象的魅力的同时去塑造自己人生的精神砥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学生上述的学习情况,以及《老人与海》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以约翰·肯尼迪总统对海明威的评价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导向中走入小说角色。
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的第一环节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小说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在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重点研讨人物形象。
在学生探讨人物性格时,注意学生的问题生成,关注他们的理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感受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识,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恒的精神力量,进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在这一环节里,要充分展现新课改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思想之花在课堂中自由、热烈地绽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厄纳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约翰·肯尼迪总统
读一读美国传奇人物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吧,让我们学会直面生活,直面困境,以勇气、毅力和智慧打造自己生命的蓝天!
(二)作家作品(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后,教师补充)
1、走进作者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业余时间喜欢带孩子外出狩猎、运动、垂钓,以培养他们的“男子汉”兴趣和性格;而母亲则喜爱音乐和绘画,希望把海明威培养成循规蹈矩、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分子。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其父母影响。
2、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钓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钓到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课文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作战工具
结局
明
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鲭鲨
星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
结局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使两条星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小结: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归航的途中,老人与鲨鱼勇敢地搏斗了五个回合。依据这五个回合,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把节选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四)分析人物,把握形象
1.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2.
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3.
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
厄运
困境)
弱----强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4.桑地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一位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的?(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桑地亚哥是那种坚强、刚毅、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的老人,表现出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的硬汉子的形象。
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和衬托(第一回合中以鲨鱼的巨大勇敢来衬托老人的勇敢)等手法来表现人物。
内心独白在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5.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桑地亚哥最为典型。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它可以用来概括这类硬汉的性格特点。(它是一句名言,找出这句话后分析,再让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明确:课文第12段,“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分析: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作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就永远是胜利者。
6.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分别找一个细节验证这种硬汉性格。(分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这样的细节很多,学生找出来稍加分析就可以。)
明确:例如第一回合中第4~5段他知道面对的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但是仍然想捉住它。
(五)合作探究,拓展外延
1.请大家看课文第11段:“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我们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请大家在课文中找找,还有没有类似的段落?该怎么理解他这种矛盾的心理?
(教师引导)他表现出的这种后悔、这种退缩,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发现)最后老人都自己一一解决了。
比如,在第11段想完“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后,老人在第13段又说:“别想了,老家伙”“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就这样,老人借此战胜了自己,暂时的退缩情绪没有了,他又勇敢地面对现实。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总结)每个人都会有这种积极与消极情绪斗争的时刻。所以我们可以说老人在大海中最大的敌人不是鲨鱼而是他自己,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
2.课文的结尾是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家,那么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从世俗的眼光看,桑地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子”,是一个无论在怎么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老人的生命价值已经在追捕马林鱼、与大海、与鲨鱼的抗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坎坷的,不要向困难和厄运屈服,只要自己以一颗自信的心勇敢顽强地去迎接挑战,他就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探寻了《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去获取人生拼搏的力量,我们就会发现作者——这位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究竟用什么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
(七)布置作业:
1.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说话训练)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2.
阅读《老人与海》可以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请写一篇读后感(800字左右),记下自己读书的收获。(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