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同步训练
第一关:预习导引——感知老王
1.快速阅读文本,学会利用圈点批划法捕捉主要信息,填写老王的履历表。
(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人物
老王
性别
民族
住址
家庭成员
生活状况
外貌特征
身材
面容
衣着
总体印象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文中有一个句子是“作者”与老王交往的概括,这就是本文的“文眼”,理解了这句话,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请你从文中找出这句话。
第二关:课文研读——走近老王
4.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5.作者是按怎样的写作顺序把琐碎的材料有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组织全篇的?试作简单分析。
6.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7.认真阅读课文8——1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描写,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
(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3).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如何理解老王说的“我不吃”?试作简要分析。
(5).“等到听不到他的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这句话对表现主人公有什么作用?。
第三关:课内迁移——关注老王
(教师寄语: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被人重视,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读《信客》第二部分中的第5和第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8.
选文中重点写了信客的什么事迹?表现信客哪些优秀品质?
9.
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10.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11.学完本课,信客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钦佩,请你为他写一篇颁奖词。
12.《信客》与《老王》两课在表现人物方法和选材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试任选一方面试着分析。
第四关:积累延展
13.《老王》的作者是 ,她的丈夫是 ,字 ,学者、作家,著有小说 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14.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伛 (
) 眼翳(
)
取缔(
)
跋涉(
)
骷髅(
)
天穹(
)
噩耗(
)
猝然(
)
焦灼(
)
愧怍(
)
15.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取缔:
塌败:
滞笨: 愧怍:
16.
课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的?
17.指出下列各句对人物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所采用的手法。
⑴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
⑵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便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
(3)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吗?不能。
( )
(4)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 )
18.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并做题。
老妪
梁晓声
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
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的一种美德等……
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儿子仰脸看我。
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道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猬琐的……
选自《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1).试从文中第二自然段找出对老妪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段?试分析其作用。
(2).文章第二自然段在表现文章中心上有何作用?
(3).文章第三段中“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作者为什么“不平”又为什么“体恤、怜悯”?
(5).“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
(6).《老王》与《老妪》、《信客》这两篇文章在人物描写、文章内容、选材上都有很多相同点,试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二)特
质
◆
尤今
①第一次光顾他的牛肉面,便领略了他可爱的幽默感。
②我对他说:“老板,请你给我三碗牛肉面。”
③他伸手敲了敲摊子上那块木板,说:“你说得对,这块板,的确老。”
④这个牛肉面摊,坐落于锦茂区。经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瘦削的丈夫煮面,丰满的妻子捧面,两人合作,融洽无比。最近,添了个小宝宝,也带到摊子上,夫妻两人忙碌地煮面捧面时,小宝宝便踢脚吮手,自求多福,一家三日乐陶陶。
⑤很欣赏那瘦子煮面的方式。不管有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顾客在等,他绝不“粗制滥造”,总是一碗一碗“细雕慢琢”地煮。他先把面和豆芽搁进碗里,然后,把切成细片的牛肉(
)在网状的构子上烫。初熟,便一片一片地(
)在牛肉面上,(
)上自制的浓酱,再(
)一撮切碎的咸菜;(
)上金黄的油葱和翠绿的青葱,五色纷陈,令人一看便食指大动。
⑥瘦子脾气极好,有时,食客盈座,他双手如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停地转,做得汗流使背,可是,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看到小孩子,他还会忙里偷闲,以俏皮的话儿逗弄几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乐不可支,胃口大开。更难得的是:他记性极好,谁的牛肉面不要放青葱、不要下豆芽,谁的要多一点咸菜、多一点油葱,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只要光顾过一两次,再去时,他便会朝你咧着嘴,笑嘻嘻地说:
⑦“你的,不要豆芽,对吗?”
⑧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微不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的小人物,可是,在他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闪烁生光的特质,而其中最触动我的一项“特质”,是他十年如一日那种“敬业乐业”的精神。
选自《今日中学生》(有删改)
(7).作者用②、③段的对话来表现面摊老板很有幽默感,你能试着分析一下这句话为什么幽默吗?
(8)仔细阅读第⑤段,请将下边的动词恰当地填充到第⑤段的括号里。
放
摆
撒
淋
抓
(9)第⑤段加引号的“粗制滥造”和“细雕慢琢”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是什么?
(10)试从文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分析它的妙处。
(11)结合全文内容理解“特质”的含义?
(12)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附答案:
1.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生活在社会下层中的小人物。其它答案(见课文内容)
2.
本文通过记叙生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散文、苦、善
5.是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组织全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先按逻辑顺序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依次写了他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接着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以此来突出老王的善良忠厚。
6.老王送默存看病,不要钱还挂记
“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鸡蛋、香油给“我”;愿意给我们家送“冰块”,车费减半;女儿送鱼肝油给老王等。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关爱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
7.
(1)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镶嵌”指老王身体非常瘦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状态。文中通过使用这个词语,夸张地描绘出老因病,身体极差,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而“站立”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而这份情谊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4).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的邻居,表现了老王的无上善良。
(5).反衬主人公无私奉献,不求报答的崇高品质。
8.代表家属料理同乡的后事,帮着家属张罗丧事,送死者的遗物。重点写这一事迹,表现了信客尽管忍屈受辱,也甘愿尽乡情乡谊的高尚品格。
9.这表明他想用更合适的话来通知家属,尽量使家属伤害小些,体现他的善良厚道。
10.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方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1.
颁奖词: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他坚守诚信,做一个困苦的远行者。诚信是信客的生命,也维系整个社会的秩序的道德准则。
12.如在表现人物手法上都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
写作手法上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在选材上主要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人物。
13.14.15.略
16.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17.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18(1)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如“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目光里绝无半点乞意。”;动作描写:“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递给我两毛钱……”;细节描写,如“袖着手。”)
作用:例如: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妪没有顾客来买她鸡蛋的百无聊赖,也从侧面写出她的生意冷清。
(2)文章第二段,主要描写老妪因为年龄大了而没了姿色,没有顾客光顾她的生意,为下文能引起作者的注意,从而给她施舍作出铺垫。
(3)“不平”是因为“我”不明白男人们为何买茶叶蛋要物色女人;“体恤、怜悯”是因为老妪相貌丑陋,而无人光顾她的生意而可怜体谅老妪。
(5)①为了获得自信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
②因为老妪最终退还了“我”多给的两毛钱,与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相比,“我”感到有些庸俗。
(6)如文章的内容都在表现一些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却有一颗善良的、诚恳的金子般的心。都表现作者对于社会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
人物描写上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都方面刻画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我”说的“老板”是指面馆的主人,而他说是年代久的“木板”,这样掉包概念,回答错位而使人失笑,体现出幽默感。
(8)依次为:放、摆、淋、抓、撒
(9)
粗制滥造:指面馆老板因客多而做面马虎,省工省时;“细雕慢琢”指面馆老板精心烹制面条,敬业乐业。
(10)
示例:第六段中“有时,食客盈座,他双手如轮,不停地转,做得汗流使背,可是,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面馆老板娴熟的作面技术,而且很有耐心\比较乐观,同时也从侧面写出其敬业乐业的“特质”。
(11)特质本义是特有的性质,在本文的意思是老板特有的性格品质:幽默风趣、爱岗敬业。
(12)
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总结全文,点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