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漫步云端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3 漫步云端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31 13:59:41

文档简介

3 漫步云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观察云量, 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2. 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5人。本班男生26人女生19人,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调皮的性格。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由于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3重点难点
探究云雾的形成原因。
能根据云占天空中的比例识别云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观察与提问
一、 观察与提问   讲述: 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提问: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活动2【讲授】计划与组织
 二、计划与组织   指导:同学们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做好小组成员分工。   三、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好的步骤,采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证据,再整理这些信息,形成最后的结论。   不同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研究。   1.搜集资料。教材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案例,告诉同学们关于云的形成的知识,以及云与雾的相同与不同。除了文字资料,图片等也是常用的资料类型。   2.观察与测量。通过亲历观察、测量云量的活动,搜集数据。   a.提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b.介绍方法:阅读教材P20图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c.室外观察:观察天空中的云量、云的高度和云的形、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将结果记录下来,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并采用“饼形图”的形式来辅助表达活动结论。   4.设计一实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同学们可以在回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四、讨论:除了以上问题,还准备在科普小报上介绍哪些关于云的知识呢?
活动3【作业】作业
P22 测量雨量个实验,来演示云雾的形成。
课件14张PPT。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漫步云端 怎么感觉湿漉漉的? 我们腾云驾雾了! 怎么感觉湿漉漉的? 我们腾云驾雾了! 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观察与提问 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观察与提问 选择一个适合研究的问题,再制定一份研究计划,和友友一起去寻找答案。研究计划研究题目:云和雨有什么关系?研究计划研究题目:云是怎样形成的?研究方法:搜集资料,做实验。研究步骤:1、搜集有关云的资料。2、做实验,验证云的形成原因。3、与同学们互相交流。……究究3月22日 搜集有关云的资料,还可以请教别人。注意多找一些漂亮的图片,使我们的《气象科普小报》更充实、更美观。 雾就是地面的云啊!知识链接层云黄山云雾 地球上江、河、湖、海、陆地表面、动植物体内的水分,受到阳光的照射,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混入大气中,并随着暖气流的上升,升入高空,由于高空的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如果高空的温度低于0℃,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层云是不是很像雾?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登过泰山、黄山等高山的人,可能就有这样的体会:从山下看去,山上白云缭绕;可是登到山顶,身在白云里,感觉却跟在雾里没有什么两样。云块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这是一项重要的天气预报内容。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每天定时观测几次云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云量作为当天的云量。一个月后,将观测记录进行整理。通过亲历观察、测量动量的活动,搜集数据。 a.提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琮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b.介绍方法:阅读p18图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c.室外观察: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并采用“饼形图”的形式来辅助表达活动结论。树人小学气象站××××年5月云量统计表统计人:奇奇云量天数晴 6少云8多云7阴10用“饼形图”描述上表中的数据。 树人小学气象站××××年5月云量饼形图 在《气象科普小报》里,用这种图比用上面的表格更容易看明白。 我们还能用其他的图来表述这些数据吗? 友友他们怎样才能从云端回到地面上来呢?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就明白了。知识链接 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蒸气的增多,水蒸气不断在云滴上凝结,使云滴不断增大。当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作用,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越聚越大,最终形成雨滴,落向地面。 我们也变成雨了!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 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 种天气现象为雾。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天空中某一个点,存在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团既不能上升,也不能下降,即平衡了。这些存在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团就是云。云雾的形成测量雨量终于回到了地面,大家开始测量一段时间内的雨量。 这段时间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有多少? 这个叫做雨量器,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雨量。小 资 料 “雨量”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雨水深度,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可用雨量器测定。制作雨量器 用饮料做一个雨量器,外面贴上刻度表。 先在雨量器里倒入一些水,使水面达到“0”刻度。想一 想,为什么要先倒入一些水? 把雨量器放到室外空旷的地方,收集雨水,第二天同 时间,观察“0”以上雨水的高度,记录下来。 每天测量完,倒掉部分水,使水的高度返回到“0”刻 度,再继续测量和记录雨量。把记录的雨量资料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材料超市·塑料饮料瓶 ·剪刀 ·尺子 ·……课后延伸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