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漫步云端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3 漫步云端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31 14: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漫步云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利用互联网自主探究云雾的成因,充分交流、讨论。
2、通过云雾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水蒸气的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雾与霾的区别,及雾霾的形成。
2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表达与交流”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在第一单元的时候已经对“表达与交流”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从本单元开始,将有侧重地学习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在本节课中主要让学生对关于云方面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积累云方面的知识,为后面编辑科普小报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经过2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五年级也已经属于高年级,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对于他们不算难,在这节课中除了掌握一定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云、雾的形成过程及区别。
教学难点:云、雾的形成过程和水蒸气的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提问:大家看过《西游记》吗?最喜欢谁?
(看过。孙悟空。)
提问:嗯,孙悟空本领高强,有正义感。那陈老师想考考大家,孙悟空除了七十二变之外,还有一个绝招你知道是什么吗?
(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谈话:想不想学这个绝招?我们到底能不能腾云驾雾上天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探讨,交流一种气象——云。
(设置疑问,揭示课题,板书“漫步云端”)
【意图: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平时学生最爱看的电视剧《西游记》来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2【活动】探索活动
1、提出问题,打开思路。
问题交流:生活中见过云吗?你见过的云什么样?
(软软的。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谈话:今天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播放)
提问:这些云好看吗?
(好看。)
提问:那么,关于云你有哪些想了解的知识?(幻灯片播放)
(云是怎样形成的?云为什么有红色的?云为什么会飘在天空?……)
谈话: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也十分感兴趣,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不过,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云是怎样形成的?
【意图:先回想已知知识,交流已经了解的知识。通过幻灯片的观看激发学生对云知识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知道解决问题要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解决。】
2、问题猜想,互动交流。
提问:你认为云是怎样形成的?不要怕错,大胆的猜想一下,与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水汽形成的、烟雾……)
谈话:看来大家都有自己认识。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借助平板电脑来上网搜索答案。在上网搜索之前陈老师有三点要求。第一,多方面搜集资料。第二,对搜集好的资料进行筛选。第三,整理、归纳资料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幻灯片播放。)现在开始搜索。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敢想、敢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闪现。学会如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
小组活动开始,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展示。(请2-3个小组的代表上来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电脑网络平台,锻炼学生利用电脑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搜集资料和筛选资料的方法,学会各种的表达交流的方式,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总结概括。
谈话:大家通过搜索答案已经对云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关于云的形成,陈老师也总结了一段话。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提问:云的形成经历了几次变化?
(三次)
提问:哪三次变化?(播放幻灯片。)
(水。水蒸气。小水滴或小冰晶。)
受热
遇冷
受热
提问:那你能将这三次变化总结概括成一下吗?(播放幻灯片。)
(水
水蒸气
小水滴或小冰晶)
提问:记得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就学过水在自然界有三种状态,大家还记得吗?
(气态,液态,固态。)
遇冷
提问:那云的三次变化分别是水的哪个状态呢?
(液态
气态
液态或固态)
谈话:看来云的变化过程就是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过程。请看着我们总结的内容,将云的形成过程给你的同桌讲一讲吧!
(小组交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云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大家更形象的认识云形成的过程,陈老师制作了一个云形成的动画,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幻灯片)
谈话:看完动画是不是对云的形成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意图: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学会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会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活动”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猜想---网络搜索获取答案---分享交流四个过程为探索主线,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充分参与,进行探索活动。】
活动3【活动】深入学习,触类旁通。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提问:大家生活中都见过云,那你与云有过亲密接触吗?
(没有。)
提问:可我摸过云,而且不止一次的摸过。想知道我怎么摸到的吗?你们爬过山吗?爬过高山吗?爬过云雾缭绕的山吗?
(爬过)
谈话:陈老师近日去登山,在山上遇到了云。我还拍了几张图片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提问: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有。)
提问: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在云中穿梭的感觉?
(湿露露。潮潮的。……)
提问:你觉得在云中穿梭的感觉跟我们在地面上接触哪种气象很相似?
(雾。)
提问:那我们能不是说云和雾是一样的呢?
(能。不能。)
谈话:谁同意一样的举手。谁同意不一样的举手。
提问: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你的观点?为什么说是一样?为什么说不一样?
(感觉一样。颜色一样。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谈话:老师这有一段话,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
谈话:嗯。其实云和雾就是一家人。形成过程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云在天上,雾在地面上。
【意图: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
深入探讨。
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云和雾都是有水蒸气形成的。那你生活中见到过水蒸气吗?
(加湿器白色的气体。烧开水冒出白色的气体。洗澡堂里白色的雾气。……)
提问:你看到的这些白色的雾气是水蒸气吗?
谈话:为了找到水蒸气陈老师也做了个实验。请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
提问:你看到水蒸气了吗?这白色的雾状物体是水蒸气吗?
谈话:其实我们都误会了,白色的这团雾气并不是水蒸气。真正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用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我们刚刚学过云的形成过程,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大自然每天都有水蒸气混在大气中你看到了吗?我们看到的这白色的雾气是水蒸气遇冷已经凝结成的小水滴。也就是我们刚刚学到的雾气,并非是水蒸气。
【意图:通过实验演示,突破难点。用事实说话,纠正错误思想。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知识拓展,小组合作探究。
提问:说起雾就不得不提最近两年十分流行的一种天气,请看大屏幕,
你看这些人遭遇了什么天气?(播放幻灯片。)
(雾霾。)
谈话:空气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健康。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雾霾吗?雾和霾是一回事吗?谁能给大家谈谈你的认识。
(是。不是。雾和霾都是水汽,但有灰尘。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
谈话:为了搞清楚这几个问题,请你拿出平板电脑,按要求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答案,小组讨论,一会展示交流,现在开始搜索。
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哪个小组给大家分享你搜索的资料?
(找2-3个组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
谈话:通过大家的分享交流我们认识了雾和霾不是一家。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雾是小水滴组成的。霾是由灰尘颗粒,废气等组成。雾霾就是雾和霾结合到一起的产物。
提问:那我们生活中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呢?
(戴口罩。少开窗。减少户外运动。……)
【意图: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从中获取知识,并将网络资料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4【测试】总结
提问:这节课的知识学习完了,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一共学到了哪些知识?
(云是怎样形成的。云和雾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雾与霾的区别。水蒸气是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
提问:谁能谈谈你的收获有哪些?
(云是怎样形成的。……)
【意图:让学生从三方面来谈收获,第一,总结这节课学到知识;第二,通过学习哪些能力得到锻炼;第三,通过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如何灵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