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认识区域——世界地理
第六单元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
考点一 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3年1考)
(2024昆明官渡区二模)“巧克力山”是菲律宾自然奇景,由许多相对高度介于40~120米之间的圆锥形小山丘组成。山上植被在雨季呈绿色,旱季转为巧克力般的褐色。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图1)、“巧克力山”景观图(图2),完成1~3题。
图1 图2
1.甲、乙两大洲( )
A.濒临北冰洋,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B.地区发展不平衡,多为发展中国家
C.全部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2.40°N穿过的地区( )
A.有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B.河流都注入海洋,均为外流河
C.均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降水量大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3.下列关于“巧克力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是海拔40~120米的小山丘
B.等高线呈现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
C.因山上种植大量巧克力的原料而得名
D.分布在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022云南)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读亚洲示意图,完成4~5题。
4.亚洲的河流( )
A.多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B.多大江大河,航运价值都较高
C.西部和中部的河流流量大,流速快
D.东部和南部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跨学科 语文 (2025昆明官渡区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问题。
材料一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节选自《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 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及伦敦、济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感受到济南的冬季暖和,是受 因素
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济南和伦敦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
(3)伦敦的著名旅游景点有 (答一点);当地居民的餐桌上常见牛排、奶酪、黄油等,这得益于当地发达的 业,该农业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4)《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他从伦敦回到济南,在冬季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请从两地气候特征的角度解释原因。
7.(2024昭通模拟)2023年5月18日至19日,第一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读中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中亚地形及资源分布图(图2),中亚位置和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图3),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从海陆位置看,中亚五国均为 (填“内陆”或“临海”)国家,中亚是亚洲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其降水少的原因是 。
(2)据图可知,现代中亚通过亚欧大陆桥可以联系大西洋和 洋,成为亚欧大陆的陆上交通中心。
(3)据图推测中亚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从图中找出信息来说明 。
(4)据图可知,中亚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说出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考点二 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2024昆明一模)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陆路至天竺的多摩梨底(今印度东部)求得佛法后,从海上返回至山东青岛。读法显求佛法路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法显求佛法( )
A.陆上交通线横穿亚欧大陆
B.陆上交通线途经德干高原
C.海上交通线途经大西洋
D.海上交通线跨越南、北半球
9.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区域的特色民居是高脚屋
B.b区域的通用语言是汉语
C.c区域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起源地
D.河流多由四周流向中间,呈向心状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图示地区经贸往来频繁,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读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丙三个半岛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被赤道穿过 B.濒临印度洋
C.季风气候显著 D.以高原为主
11.关于中国与三地间的贸易往来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地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石油
B.从乙地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乳畜产品
C.从丙地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小麦
D.中国向三地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铁矿
主题学习
探究大洲地理位置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新考法 思维导图 下图为小明学习某大洲时所画的思维导图。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处应填( )
A.人文环境 B.地理位置
C.亚洲 D.北美洲
3.从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②处应填( )
A.呈放射状,由四周流向中部
B.呈向心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C.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D.呈向心状,由四周流向中部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形对气候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与其他大陆相比,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部分的东西方向上分布更广。下图示意欧洲大陆部分的地形、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1)简述欧洲大陆部分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归纳欧洲大陆部分的地形特征。
(3)从地形的角度,简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部分东西方向上分布广的原因。
素养提升
举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响
区域学习重在方法,让我们运用学习大洲的方法来认识北美洲。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北美洲地形图,图3为北美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美国龙卷风数量多且强度大,被称为“龙卷风之乡”。美国中部平原有“龙卷风走廊”之称,每年春夏,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强对流天气,龙卷风便形成了。
(1)定位置→找特殊纬线→北美洲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
(2)析气候→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3)看地形→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 ,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因此地势特征是 。
(4)说水系→读地形图→受地形地势影响,密西西比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5)说出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6)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龙卷风的形成与地形和气候息息相关,试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
(2024日照)下图为中亚地区地理位置及第二亚欧大陆桥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中亚地区( )
A.矿产丰富 B.森林茂盛
C.多内流河 D.人口稠密
2.第二亚欧大陆桥( )
A.连接北海和黄海
B.穿越大高加索山脉
C.跨过伊洛瓦底江
D.沿途企鹅活动频繁
(2025平顶山质检)气候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读某大洲气候类型图,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该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图中该大洲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寒冷、人口分布稀疏的是( )
A.⑤地 B.⑦地 C.⑧地 D.⑨地
5.当前,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直接动力来源主要是锂电池。一般来说,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0~30 ℃,当温度低于0 ℃时,电池的容量和输出功率都会明显下降。据此推断,该大洲下列地区最不利于推广纯电动汽车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⑦地
新考法 教材外区域 土库曼斯坦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素有“水贵于油”的说法,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较长且严寒。农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每年3月,当地棉农进行棉花种植,于当年9月进行棉花采摘。读土库曼斯坦位置图,完成6~9题。
6.土库曼斯坦年降水量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7.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B.发展淡水养殖业
C.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D.发展观光旅游业
8.图中阿姆河的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南向西北
9.土库曼斯坦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夏季光热充足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10.(2024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与我国新疆相邻,地理环境相似。近些年来,该地区人口增长迅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中亚国家积极寻求与我国新疆在滴灌技术方面的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中亚地区的降水及国家分布。
(1)中亚深居内陆,远离 ,大部分地区降水 ,多为内流区和无流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中亚东南部降水 ,河流数量 ,城市与人口相对集中。
(2)请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对应的空格内,完成“中亚人口快速增长与水资源短缺加剧关系”的框图。
①粮食需求增加 ②灌溉用水增加 ③生活用水增加
(3)新考法 作用类设问 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说明中亚引进我国滴灌技术的积极作用。模块二 认识区域——世界地理
第六单元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
考点一 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3年1考)
(2024昆明官渡区二模)“巧克力山”是菲律宾自然奇景,由许多相对高度介于40~120米之间的圆锥形小山丘组成。山上植被在雨季呈绿色,旱季转为巧克力般的褐色。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图1)、“巧克力山”景观图(图2),完成1~3题。
图1 图2
1.甲、乙两大洲(A)
A.濒临北冰洋,小部分位于北寒带
B.地区发展不平衡,多为发展中国家
C.全部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2.40°N穿过的地区(D)
A.有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B.河流都注入海洋,均为外流河
C.均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降水量大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3.下列关于“巧克力山”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多是海拔40~120米的小山丘
B.等高线呈现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
C.因山上种植大量巧克力的原料而得名
D.分布在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022云南)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读亚洲示意图,完成4~5题。
4.亚洲的河流(A)
A.多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B.多大江大河,航运价值都较高
C.西部和中部的河流流量大,流速快
D.东部和南部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分布较稀疏的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6.跨学科 语文 (2025昆明官渡区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问题。
材料一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节选自《济南的冬天》)
材料二 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及伦敦、济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感受到济南的冬季暖和,是受 地形 因素
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济南和伦敦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济南 。
(3)伦敦的著名旅游景点有 伦敦塔桥,大本钟,大英博物馆 (答一点);当地居民的餐桌上常见牛排、奶酪、黄油等,这得益于当地发达的 乳畜 业,该农业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
(4)《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他从伦敦回到济南,在冬季能看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请从两地气候特征的角度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伦敦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晴天少;济南冬季寒冷干燥,晴天多,所以在济南的冬季能看到阳光。(伦敦、济南的气候特征各答一点)
7.(2024昭通模拟)2023年5月18日至19日,第一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读中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中亚地形及资源分布图(图2),中亚位置和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图3),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从海陆位置看,中亚五国均为 内陆 (填“内陆”或“临海”)国家,中亚是亚洲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其降水少的原因是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
(2)据图可知,现代中亚通过亚欧大陆桥可以联系大西洋和 太平 洋,成为亚欧大陆的陆上交通中心。
(3)据图推测中亚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干旱 ,从图中找出信息来说明 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
(4)据图可知,中亚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石油、天然气 ,说出我国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对我国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可以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补充国内能源储量的不足;有助于实现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合作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如油气管道和炼油厂的建设,这些项目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能源合作加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推动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任答一点即可)。
考点二 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2024昆明一模)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陆路至天竺的多摩梨底(今印度东部)求得佛法后,从海上返回至山东青岛。读法显求佛法路线示意图,完成8~9题。
8.法显求佛法(D)
A.陆上交通线横穿亚欧大陆
B.陆上交通线途经德干高原
C.海上交通线途经大西洋
D.海上交通线跨越南、北半球
9.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A.a区域的特色民居是高脚屋
B.b区域的通用语言是汉语
C.c区域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起源地
D.河流多由四周流向中间,呈向心状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图示地区经贸往来频繁,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读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丙三个半岛的共同地理特征是(B)
A.被赤道穿过 B.濒临印度洋
C.季风气候显著 D.以高原为主
11.关于中国与三地间的贸易往来说法正确的是(A)
A.从甲地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石油
B.从乙地进口的商品主要是乳畜产品
C.从丙地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小麦
D.中国向三地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铁矿
主题学习
探究大洲地理位置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新考法 思维导图 下图为小明学习某大洲时所画的思维导图。读图,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C)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处应填(A)
A.人文环境 B.地理位置
C.亚洲 D.北美洲
3.从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分析,②处应填(C)
A.呈放射状,由四周流向中部
B.呈向心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C.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
D.呈向心状,由四周流向中部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形对气候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与其他大陆相比,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部分的东西方向上分布更广。下图示意欧洲大陆部分的地形、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1)简述欧洲大陆部分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参考答案:纬度位置:欧洲大陆部分的北部被北极圈穿过,该地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和北温带。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东与亚洲相连。
(2)归纳欧洲大陆部分的地形特征。
参考答案: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从地形的角度,简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部分东西方向上分布广的原因。
参考答案:地形以平原为主,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山脉的走向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素养提升
举例分析地形格局的影响
区域学习重在方法,让我们运用学习大洲的方法来认识北美洲。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北美洲地形图,图3为北美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美国龙卷风数量多且强度大,被称为“龙卷风之乡”。美国中部平原有“龙卷风走廊”之称,每年春夏,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冷空气经过这一走廊时,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强对流天气,龙卷风便形成了。
(1)定位置→找特殊纬线→北美洲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北温带 。
(2)析气候→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
(3)看地形→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 平原 ,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因此地势特征是 东西高,中部低 。
(4)说水系→读地形图→受地形地势影响,密西西比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自北向南 。
(5)说出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由于北美洲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所以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只能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
(6)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龙卷风的形成与地形和气候息息相关,试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
参考答案:从地形方面分析,美国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分布,东西两侧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有利于气流长驱直入。从气候方面分析,春季,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在中部交汇,形成强对流天气,为龙卷风的形成提供条件。
(2024日照)下图为中亚地区地理位置及第二亚欧大陆桥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中亚地区(C)
A.矿产丰富 B.森林茂盛
C.多内流河 D.人口稠密
2.第二亚欧大陆桥(A)
A.连接北海和黄海
B.穿越大高加索山脉
C.跨过伊洛瓦底江
D.沿途企鹅活动频繁
(2025平顶山质检)气候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读某大洲气候类型图,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该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B)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图中该大洲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寒冷、人口分布稀疏的是(D)
A.⑤地 B.⑦地 C.⑧地 D.⑨地
5.当前,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直接动力来源主要是锂电池。一般来说,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0~30 ℃,当温度低于0 ℃时,电池的容量和输出功率都会明显下降。据此推断,该大洲下列地区最不利于推广纯电动汽车的是(D)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⑦地
新考法 教材外区域 土库曼斯坦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素有“水贵于油”的说法,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较长且严寒。农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每年3月,当地棉农进行棉花种植,于当年9月进行棉花采摘。读土库曼斯坦位置图,完成6~9题。
6.土库曼斯坦年降水量小,主要影响因素是(B)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7.修建卡拉库姆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C)
A.大力发展内河航运
B.发展淡水养殖业
C.提供农业灌溉用水
D.发展观光旅游业
8.图中阿姆河的流向大致是(D)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南向西北
9.土库曼斯坦发展种植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A)
A.夏季光热充足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10.(2024河北)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与我国新疆相邻,地理环境相似。近些年来,该地区人口增长迅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中亚国家积极寻求与我国新疆在滴灌技术方面的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中亚地区的降水及国家分布。
(1)中亚深居内陆,远离 海洋 ,大部分地区降水 稀少 ,多为内流区和无流区。但区域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中亚东南部降水 较多 ,河流数量 较多 ,城市与人口相对集中。
(2)请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对应的空格内,完成“中亚人口快速增长与水资源短缺加剧关系”的框图。
①粮食需求增加 ②灌溉用水增加 ③生活用水增加
(3)新考法 作用类设问 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说明中亚引进我国滴灌技术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