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中国的地理区域
考点一 中国的地理差异(3年1考)
1.(2022云南)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散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句子,下列对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观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新疆牧区的景观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揭示了冬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地区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揭示了淮河以南、以北地区地理差异明显
(2025楚雄模拟)厦门市每年11月举办盛大的电影节,影视产业成了厦门独特的名片。读我国代表性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分布图,完成2~4题。
2.我国代表性影视城或影视基地的分布特征是( )
A.东多西少 B.西南多、东北少
C.东少西多 D.东南少、西北多
3.电影节长期落户厦门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然人文环境宜人 B.少数民族风情丰富
C.经济发展水平良好 D.陆海交通条件便利
4.电影节给厦门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有( )
①推动影视产业集群发展 ②促进文旅产业的繁荣 ③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 ④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氛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二 秦岭—淮河分界线
(2024文山二模)网上的一张秦岭航拍照片引发了网友对秦岭的大讨论。中国气象局发文对照片中的现象进行了解释,文中表示“当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则会在一侧出现暖气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侧气流下沉,出现晴空”(如图1所示)。图2为陕西省南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结合中国气象局对秦岭航拍照片的解释,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有云的一侧盛行暖湿气流
B.有云的一侧年降水量普遍高于800毫米
C.晴空的一侧位于秦岭南侧
D.晴空的一侧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6.强寒潮发生时,安康最低气温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安康纬度略低于西安
C.大巴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D.安康海拔略高于西安
(2024曲靖二模)我国很多诗词、谚语蕴含着地理知识,如①“火车没有汽车快”,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均反映了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据此完成7~9题。
7.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新疆
B.青藏高原 江淮地区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平原 新疆
D.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8.谚语⑤中的“山”是指(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天山山脉 D.南岭
9.下列叙述属于谚语⑤中“山南”区域特征的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以水田为主 ④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⑤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甘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考点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年1考)
(2023云南)读我国已设立的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10~
12题。
10.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目前没有设立国家公园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1.下列国家公园中,游览时需克服高寒、缺氧困难的是( )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武夷山国家公园
C.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12.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个省级行政区,游览该公园常看到( )
A.山高水急 B.冰川连绵
C.沙漠戈壁 D.雨林茂密
(2025昆明模拟)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两地区界线与哪条线大致重合(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7月0 ℃等温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14.甲、丁两地区都有棉花产区。相较于甲地区,丁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是( )
A.降水丰富 B.土地肥沃
C.昼夜温差大 D.兰新铁路经过
主题学习
发现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中国古代诗人借对天气的描写抒怀自己的情感,下列古诗中不属于描写天气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2025保山月考)
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读图,完成2~3题。
2.“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诗中描述的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冬季风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是( )
①玉门关不受冬季风影响 ②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 ③玉门关以西一棵柳树也没有 ④玉门关的水分条件不适宜大量柳树生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下列诗词与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③地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①地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④地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②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素养提升
寻找地理界线
主题背景:“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这首唐诗描写了冬季南岭两侧地区地理景观的差异。我国还有不少山脉两侧的地理差异显著,因而成为划分地理区域的界线。
中国地形分布图
任务一 迁移应用,寻找自然地理界线
(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指出大兴安岭、祁连山脉、天山山脉、巫山、南岭分别是哪些地理区域的界线。
任务二 比较差异,概括区域地理特征
(2)结合相关图片,概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制作学习卡与同学交流。
明理悟道:
(3)了解划分区域的界线及其意义。
(4)学会概括区域地理特点,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
(2025咸阳一模)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春节期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节日。下列省级行政区及其简称中,过年时可能会有“逛花市”习俗的是( )
A.甲—粤 B.乙—甘
C.丙—辽 D.丁—苏
2.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下列春联中,最能反映西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是( )
A.洞庭自有千重浪,世上今逢万里潮
B.林海雪原铺锦绣,白山黑水舞银蛇
C.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D.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3.2024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具有的积极意义是( )
①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 ②不利于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③有利于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理实践力 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既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曾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读秦岭示意图,完成4~5题。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表现为( )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方式以水路为主
D.南侧地域的人们喜食米饭
5.“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马尾”指的是秦岭( )
A.北侧 B.南侧 C.东段 D.西段
6.新考法 主题探究 探究名称:秦岭的地理意义
探究资料:
资料一 《汉书》中有“夫南山(秦岭),天下之阻也”的文字记载。秦岭是中国南北方地区的界山,还是南北方地理、气候、资源差异的分割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向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
资料二 秦岭示意图和西安、汉中气候资料图。
西安 汉中
探究思考:
(1)秦岭之“阻”,划分南北。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说出秦岭南北两侧的耕地类型和植被差异。
(2)秦岭之“阻”,划分水系。简要分析秦岭成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的原因。
(3)秦岭之“阻”,影响气温。说出汉中和西安两城市1月的气温差异,并简要分析造成两地1月气温差异的原因。
(4)秦岭之“阻”,影响降水。说出汉中和西安两城市夏季降水的差异,并解释造成两地夏季降水差异的原因。第十四单元 中国的地理区域
考点一 中国的地理差异(3年1考)
1.(2022云南)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散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句子,下列对句子理解正确的是(D)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观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新疆牧区的景观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揭示了冬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地区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揭示了淮河以南、以北地区地理差异明显
(2025楚雄模拟)厦门市每年11月举办盛大的电影节,影视产业成了厦门独特的名片。读我国代表性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分布图,完成2~4题。
2.我国代表性影视城或影视基地的分布特征是(A)
A.东多西少 B.西南多、东北少
C.东少西多 D.东南少、西北多
3.电影节长期落户厦门的原因不包括(B)
A.自然人文环境宜人 B.少数民族风情丰富
C.经济发展水平良好 D.陆海交通条件便利
4.电影节给厦门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有(C)
①推动影视产业集群发展 ②促进文旅产业的繁荣 ③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布局 ④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氛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二 秦岭—淮河分界线
(2024文山二模)网上的一张秦岭航拍照片引发了网友对秦岭的大讨论。中国气象局发文对照片中的现象进行了解释,文中表示“当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则会在一侧出现暖气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侧气流下沉,出现晴空”(如图1所示)。图2为陕西省南部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结合中国气象局对秦岭航拍照片的解释,不能得出的结论是(C)
A.有云的一侧盛行暖湿气流
B.有云的一侧年降水量普遍高于800毫米
C.晴空的一侧位于秦岭南侧
D.晴空的一侧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6.强寒潮发生时,安康最低气温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A)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安康纬度略低于西安
C.大巴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D.安康海拔略高于西安
(2024曲靖二模)我国很多诗词、谚语蕴含着地理知识,如①“火车没有汽车快”,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均反映了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据此完成7~9题。
7.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A)
A.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新疆
B.青藏高原 江淮地区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东南沿海地区 东北平原 新疆
D.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8.谚语⑤中的“山”是指(B)
A.昆仑山脉 B.秦岭
C.天山山脉 D.南岭
9.下列叙述属于谚语⑤中“山南”区域特征的是(D)
①河湖众多 ②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③以水田为主 ④西部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⑤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甘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考点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年1考)
(2023云南)读我国已设立的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10~
12题。
10.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目前没有设立国家公园的是(D)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1.下列国家公园中,游览时需克服高寒、缺氧困难的是(A)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武夷山国家公园
C.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12.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甘三个省级行政区,游览该公园常看到(A)
A.山高水急 B.冰川连绵
C.沙漠戈壁 D.雨林茂密
(2025昆明模拟)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甲、乙两地区界线与哪条线大致重合(C)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7月0 ℃等温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14.甲、丁两地区都有棉花产区。相较于甲地区,丁地区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是(C)
A.降水丰富 B.土地肥沃
C.昼夜温差大 D.兰新铁路经过
主题学习
发现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中国古代诗人借对天气的描写抒怀自己的情感,下列古诗中不属于描写天气的是(D)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2025保山月考)
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读图,完成2~3题。
2.“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诗中描述的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A)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冬季风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理解是(D)
①玉门关不受冬季风影响 ②受海陆位置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 ③玉门关以西一棵柳树也没有 ④玉门关的水分条件不适宜大量柳树生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下列诗词与地区的搭配,正确的是(B)
A.③地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①地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④地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②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素养提升
寻找地理界线
主题背景:“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这首唐诗描写了冬季南岭两侧地区地理景观的差异。我国还有不少山脉两侧的地理差异显著,因而成为划分地理区域的界线。
中国地形分布图
任务一 迁移应用,寻找自然地理界线
(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指出大兴安岭、祁连山脉、天山山脉、巫山、南岭分别是哪些地理区域的界线。
参考答案: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的界线。祁连山脉: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界线;青海省与甘肃省界线。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界线,也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南岭: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界线。
任务二 比较差异,概括区域地理特征
(2)结合相关图片,概括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制作学习卡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前者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800毫米,以水田为主;后者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800毫米,以旱地为主。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干旱少雨,主要植被为草原荒漠。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特点。
明理悟道:
(3)了解划分区域的界线及其意义。
提示:划分区域的界线往往是某项地理统计数字的等值线,表现形式上往往是山脉。比如:秦岭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大兴安岭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端一致。
(4)学会概括区域地理特点,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
提示:结合区域与界线之间的大小关系,判断区域的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特点等,从而判断两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进而推断区域之间的差异。
(2025咸阳一模)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春节期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用独特的方式庆祝节日。下列省级行政区及其简称中,过年时可能会有“逛花市”习俗的是(A)
A.甲—粤 B.乙—甘
C.丙—辽 D.丁—苏
2.贴春联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下列春联中,最能反映西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是(D)
A.洞庭自有千重浪,世上今逢万里潮
B.林海雪原铺锦绣,白山黑水舞银蛇
C.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D.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3.2024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具有的积极意义是(C)
①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 ②不利于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 ③有利于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文化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理实践力 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既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曾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读秦岭示意图,完成4~5题。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表现为(D)
A.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
B.南侧一些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C.北侧地域的人们传统出行方式以水路为主
D.南侧地域的人们喜食米饭
5.“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马尾”指的是秦岭(A)
A.北侧 B.南侧 C.东段 D.西段
6.新考法 主题探究 探究名称:秦岭的地理意义
探究资料:
资料一 《汉书》中有“夫南山(秦岭),天下之阻也”的文字记载。秦岭是中国南北方地区的界山,还是南北方地理、气候、资源差异的分割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向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
资料二 秦岭示意图和西安、汉中气候资料图。
西安 汉中
探究思考:
(1)秦岭之“阻”,划分南北。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说出秦岭南北两侧的耕地类型和植被差异。
参考答案:耕地类型:秦岭以北以旱地为主,秦岭以南以水田为主。
植被差异:秦岭以北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以南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秦岭之“阻”,划分水系。简要分析秦岭成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的原因。
参考答案:秦岭呈东西走向,地势高耸,其北坡的水流由于地势原因向北流淌,最终汇入黄河水系;南坡的水流则向南奔流,最终注入长江
水系。
(3)秦岭之“阻”,影响气温。说出汉中和西安两城市1月的气温差异,并简要分析造成两地1月气温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气温差异:1月汉中气温高于西安。
原因:秦岭对北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挡作用。西安位于秦岭以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大,气温较低;汉中位于秦岭以南,冬季冷空气受到秦岭的阻挡和削弱,气温相对较高。
(4)秦岭之“阻”,影响降水。说出汉中和西安两城市夏季降水的差异,并解释造成两地夏季降水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降水差异:汉中夏季降水量多于西安。
原因:汉中位于秦岭以南,更靠近水汽来源地,且地形有利于水汽抬升,容易形成降水。西安位于秦岭以北,处于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