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外国语学校 2025-2026 学年高一上期月考 1 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A 项,“路遥认为不能允许作家从表面现象着眼”理解有误,由原文“作家的工作主要在于
拨开生活中表面的东西”“从表面现象着眼,就容易写得肤浅、雷同”等内容看,选项说法绝对。C
项,前提错误,路遥抱着兄长般的感情去写高加林这个人物并不是“模拟了弟弟的人生”。D 项,“路
遥和王愚认知差异巨大”概括有误,由原文倒数第二段和倒数第三段内容看,两个人的认知基本相同。
2. 【答案】A
【解析】“围绕《人生》这部书的写作技巧这一话题”表述有误,对话还讨论了人物形象的意义以及
评论家怎样准确评价作品等问题。
3.【答案】①有着独特的个人经历与性格; ②时代青年的缩影; ③正确地对待生活和人生。(每空
1 分。①处关键词为“独特”或“个人”,②处关键词为“缩影”,写“代表”不给分,③处关键词为
“正确地对待”。)
4.【答案】①高加林的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②《人生》中次要(其他)人物的形象塑造似乎(好
像)略显不足。(每处 2 分。)
5.【答案】C
【解析】“离奇”表述不对。
6.【答案】①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
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推动情节发展。③主题上,“老头”是“妈”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
实的倔强,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该题共 4 分,分值分配如下: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1 分,第三点
2 分。只答角度没有分析不给分。)
7.【答案】①“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黑暗中会所的演奏,虽迫近黑暗却强劲有力催人振奋的鼓声
;②打工母亲身上的像父亲一样的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艰辛劳作的倔强品格;③“暮鼓”揭示了文
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鼓舞和警醒,感悟到的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
的态度和顽强奋进精神。(该题共 5 分,分值分配如下: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2 分,第三点 2 分。)
8.【答案】B
【解析】“偷懒”错误,原文是“辍闲”,即忙里偷闲,并无批评否定之意。
9. 【答案】D
【解析】“江面上的波光洒满前来送别的客人衣服上”是错误的。“江光满客衣”的“客”不是“前来
送别的客人”,该句意思是波光洒在身为迁客、逐客的作者身上。
10.【答案】应该是“鹊”字。①意象特点及象征含义不同:“雀”体形较小,尾巴较短,活动范围较
小,通常象征自由、轻盈、欢快、迅疾、矫健、激情,诗歌基调与此相反;而“鹊”体形较大,尾巴
较长,活动范围较大,与诗歌基调吻合;②诗歌主旨情感:本诗中汤显祖以“孤鹊”比喻自己,以孤
鹊南飞比喻自己被贬谪到南方边远之地,以孤鹊徘徊无依比喻前途的渺茫黯淡,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
第 1 页 共 3 页
的孤独冷寂和迷茫伤感。(答出“鹊”字给 1 分,每点理由 2 分,共 4 分。如果答“雀”字即便理由
解释充分最多给 2 分。)
11.【答案】①翠柳(流水)羞涩含烟。 ②百花忙陌上。 ③心花已怒放。(每句 2 分,共 6 分)
【解析】①处,所填内容除了要与前一句“曲桥热情吻雾”内容相关外,还要与这个句子的格式一致,
即“主体+情态+动态”的格式。②处要与句“鸡犬鸣于夜”内容相连,句式相同,即“主体+动作
+补语”。③处的关键在于理解内容,上句说的“泪花凋零”,意思是因为“苛责非难消逝了,故不
再哭泣,心情转好,所以下一句应该是表现好心情的句子。还要注意与上句押韵。(每句 2 分,共 6
分)
12.【答案】①执着追求(或向往自由)、顽强抗争(或倔强坚韧)、柔弱无力(弱小卑微)。(共
2 分,每个词语 1 分,答出三个中的两个词语得 2 分)②对严酷的外在环境的无力、对弱小生命顽强
追求理想(自由、未来)的赞美、对强大的反动势力的憎恶。(共 2 分,每个短语 1 分,答出三个中
的两个短语得 2 分)
13.【答案】(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薄言捋之(3)唤渠朝餐歇半霎(每空 1 分)
14.【答案】A.①③⑥
【解析】①应为长调;③只有三句有错别字:候(侯)、气凶凶(汹汹)、赋与(予);⑥两个“中
流”含义相同。
15. 【答案】B.①②③
【解析】④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错误,应为矫揉造作。⑤鬼斧神工使用错误。应为巧夺天工。⑥
应使用“不由自主”。 (①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正确。②霞蔚云蒸,彩霞弥漫,云气升腾,
形容景物灿烂绚丽。正确。③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确)
16. 【答案】D
【解析】A.正确。第①句“在”和逗号删除后变为“北京门头沟是……”,句意未变(门头沟属于北
京,名称可直接作主语),只是改变了语法结构,“在北京”作状语,去掉“在”和逗号后“北京”
变成“门头沟”的定语。 B.正确。第②句讲京西古道的现状与历史,与④“如今,这些古道……”
陈述主体一致,衔接紧密,且第③句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按时间顺序应先③
后②,先远古(③句)再较近的古道(②句)。C.正确。“遗迹”指人类活动痕迹(如耕作痕迹),
范围较广;“遗址”指具体聚居地(如村落废墟)。句中“农耕文明的遗迹”侧重生活痕迹,不能替
换为“遗址”。D.错误。无语病,“成为中外游客骑行、漫步、寻古的目的地”搭配恰当。
17.【答案】“中国的千年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或“乡土文化魅力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答“门头沟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向世界”只给 1 分)。(共 2 分)
18.【答案】A
【解析】A 项“咸谓安石不起则已”中,应称对方的字“介甫”。
19.【答案】B
第 2 页 共 3 页
20.【答案】①矛盾式。“熹”意为光明,“晦”有昏暗的意思,二者意义相反,符合矛盾式特征。
②扩充式。“载”与“厚”都出自《易经》,从而使“名”与“字”之间有了意义的联系和典故上的
依据,意思相顺,符合扩充式特征。
21.【略】参考 2025 高考作文评价标准。
第 3 页 共 3 页郑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期月考1试卷
语文
(120分钟100分)
一、阅读(40分)
(一)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关于《人生》的对话
路遥王愚
王题(文学评论家):《人生》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重视,在文艺界电产生了比较
大的反响。《人生》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对这个转折时期错综复杂的生活矛盾的把报,
在当前这个除旧布新的转析时期,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交织,
作家要反映这个时代,就要从这样一个视角考感问题。
路邏(《人生》作者):生活往往表现出复杂的形态,生活中内在的矛盾冲突,有时
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看清楚的,而作家的工作主要在于拨开生活中表面的东西,钻探到热
膨腾的深层中去,而不能满足于表现生活的表面现象。
像农村生产贡任制,引起了农村整个生活的改变,这种改变,深剿表瑰在人们精神
上、心理上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变化。从表面现象着眼,就客易写得肤淺、
雷同,引不起读者对生活更深刻的思考,因此,我觉得作家应向生活的蚁深开掘。生活
中各种矛店都表凭着突又状态,不仅仅是城乡之间,就是城市内部的各条战领之间,农
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的新神世界里面,矛盾冲突的交叉也是错棕复杂的。
王题:我以为,你写《人生》是要利开生活的表象,探索生活内在的复杂矛盾,因
此,《人生》的主题就不是单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从作品的内涵希,你是探索转折时
期各种矛盾交叉点上的青年一代,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问题。高加林的国惑
和挣扎、理想和追求,具有当代青年的共同村征。《人生》的主题应该是交义的,是从
一个主钱幅射开来反映了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路通:作品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生活是一个复杂万端的棕合体,作品是反
映生活的,不会是简单的概念的东西,应该像生活本身的矛盾冲突一样,带有一种复合
的色调。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应该在作品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渗透着,
王愚: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平富的,作品的人物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像高加林,他的
追求和理想,有这个时代音年人的转色。高加林是一个在人生道路上的艰苦戴涉者,而
不是一个己经走完人生道路的单纯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他的内心深处的矛肩和发展变化,
触发着青年朋友们的思索,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复杂的人生。
路逼:我觉得,人物形象貌不能站起来,美健是这个形象是否真正反映了生活中的
矛盾冲突。高加林这个形象处在农村和城市交义地带中,在生活里不应指责他是一个落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