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核心考点集训】统编版语文三上第一单元 知识点考点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绒球(róng) 德昂族(áng) 飘扬(yáng) 凤尾竹(fèng) 墙上(qiáng)
轰鸣(hōng) 湿润(shī) 荒野(huāng) 笛子(dí) 惩罚(fá)
双臂(bì) 背诵(sòng) 照例(Iì) 糊涂(hú) 戒尺(jiè)
严厉(Iì) 详细(xiáng)
二、易写错的字
坡: 左半部分“土”作部首时最后一横变提。
球: 右边的“求”不要漏掉点。
招: 右上部分“刀”的撇不要出头。
壮: 右边是“士”,不要写成“土”。
洁: 右边是“吉”,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笛: 下面是“由”,不要写成“田”。
罚: 上半部分是“罒”,不要写成“四”
三、生字组词
坡(山坡) 球(绒球花)招(招呼) 飘(飘扬) 读(读书) 热(热闹)
粗(粗壮) 洁(洁白) 轰(轰响) 湿(湿润) 笛(笛子) 狂(狂风)
功(功课) 罚(惩罚) 互(互相) 碰(碰触) 黄(黄色) 急(着急)
四、多音字
假 挨 圈
五、形近字
六、重点词语
鲜艳:颜色明亮而好看,形容同学们的民族服装色彩丰富。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文中指大青树下的小学所处的位置
荒野:荒凉的野外,文中指花儿生长的地方。
狂欢:纵情欢乐,形容花儿在雨中尽情开放的样子。
处罚: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加以惩治,文中指花儿未按时开放被“罚”站。
扬起:高举,向上抬起,文中指花儿扬起手臂跳舞。
照例:按照惯例,文中指先生每天按照惯例让同学们背书。
绚丽多彩: 形容色彩华丽灿烂,文中指民族服装颜色鲜艳。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文中指孙中山不理解书的内容。
七、近义词
敬爱—热爱 安静—宁静 招引—吸引 粗壮—壮实 湿润—潮湿
照例—照旧 流利—流畅 霎时—瞬间 奋力—努力 居然—竟然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八、反义词
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粗壮—纤弱 湿润—干燥 洁白—乌黑
详细—简略 勇敢—懦弱 惩罚—奖励 仔细—马虎 合拢—张开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糊里糊涂—明明白白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词语积累:
① AABB式:急急忙忙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平平安安
② ABAC式:糊里糊涂 不慌不忙 自言自语 轻手轻脚 无边无际
③ 含有人体名称: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手忙脚乱 面红耳赤
④ 词语搭配:
(鲜艳)的服装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蒙蒙)的薄雾
十、句子积累
1.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排比:表现了同学们天真可爱、有礼貌、热爱祖国的特点。)
2.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衬托:通过描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同学们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拟人:把花当作人来写,描写了花随风摇摆、竞相开放的情景,表现出花的兴奋、喜悦和无拘无束。)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下雨时树枝、绿叶与雷云发生的变化。)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反问:加强语气,说明孙中山想知道书中意思的愿望十分强烈。)
十一、背诵内容整理
1.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本基本内容和主题概括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① 内容概述:课文开篇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地理位置与校园环境,接着写不同民族的学生穿着鲜艳的服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上课时认真读书,下课后一起游戏,连小鸟、松鼠、山狸都被吸引。最后点明这是一所充满欢乐与团结的边疆小学。
② 课文主题:通过描写边疆小学的校园生活,展现了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共同学习成长的画面,表达了对边疆小学的赞美,以及对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歌颂。
2. 《花的学校》
① 内容概述:课文以孩子的口吻,将雨后的花儿想象成从地下学校里跑出来的学生。花儿们在荒野上狂欢,跳舞,还因为未按时开放而被“罚”站。当雷云响起,花儿们便放假,急着回到家里找妈妈。
② 课文主题:以丰富的想象力,把花儿拟人化,描绘出花儿的活泼与快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3. 《不懂就要问》
① 内容概述: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每天让同学们背诵课文,却不讲解意思。孙中山对不懂的内容感到糊里糊涂,于是鼓起勇气向先生提问,先生虽然一开始很严厉,但最终还是详细讲解了课文。孙中山告诉大家“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学到知识。
② 课文主题:通过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主动提问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问,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1.【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四个是错误的,请用“ ”标出并改正。
口笛(dí) 假如(jià) 背诵(sòng) 详细(yáng) 照例(lì)
黄河(huáng) 狂欢(kuáng) 轰动(hōng) 湿润(xiǎn) 厉害(liè)
2.【字义】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深】A.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B.深奥。C.深刻。 D.(感情)厚;(关系)密切。
(1)《不懂就要问》中孙中山的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很深。( )
(2)这条小河很深。( )
(3)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同学们都看不懂。( )
(4)我们的同学和老师的感情很深。( )
3.【词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 )疾( )快 张( )舞( ) 摇( )晃( )
( )红( )赤 提( )吊( ) ( )干( )燥
①我发现上面这些词语都与 有关,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
②班上的同学都在 地背课文。(选词填空)
4.【课文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学校是一所 的 小学。课文中提到的民族有汉族、 、 、 和 。
(2)《花的学校》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诗人 (人名)。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了 宁可冒着挨打的风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学习他 的精神。
5.【句子】读下面的句子,再仿写。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雨点儿 。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春风一吹, 。
白雪一落, 。
6.【古诗】阅读古诗《所见》,并回答问题。
牧童骑 , 振林樾。
意欲 ,忽然闭口立。
(1)补充古诗《所见》。
(2)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给诗句中画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欲( ) ①想要。 ②将要。 ③欲望。
立( ) ①立刻。 ②站立。 ③自立。
(4)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 ”。(用原诗句回答)
7.【口语交际】暑假结束了,同学们纷纷在班级群里分享起自己假期经历的新鲜事,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参考答案:
1.jià jiǎ yáng xiáng xiǎn shī liè lì
2.C A B D
3.手 眼 牙 爪 头 脑 面 耳 心 胆 口 舌 身体部位 手忙脚乱 摇头晃脑
4.可爱 边疆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印度 泰戈尔 孙中山 勤学好问
5.(1)蹦过池塘,在荷叶上打着节拍。(2)它们便苏醒了 它们便躲起来了
6.(1)黄牛 歌声 捕鸣蝉 (2)清 袁枚 (3) ① ② (4)意欲捕鸣蝉
7.爸爸带我去了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高空往下看,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