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2 10: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系江苏省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小豫写了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春天,这位温柔的画家,以大地为布,轻轻挥洒着生命的色彩。山①____(郎 朗)润起来了,像是被细雨滋润过的翡翠,泛着柔和的光泽。空气中酝酿着花草的香气,仿佛大自然正悄悄地调制一壶春天的佳酿。鸟儿们在枝头应和着,歌声②____(嘹 缭)亮,如同天籁。它们呼朋引伴,跳跃在花丛间,那姿态,就像一群花枝招展的精灵,为这绚烂的季节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欢愉。春天,就这样以它独有的方式,唤醒了沉睡的一切。
2、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酝酿(  )    应和(  )
3、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横线上。
① (郎 朗)润 ② (嘹 缭)亮
4.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明喻 暗喻 借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春节申遗成功,让2025年河南的春节氛围更上一层楼。在开封,人们____(A.呼朋引伴 B.拉帮结派)去赏朱仙镇木版年画,那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尽显中原古韵。郑州的庙会同样热闹非凡,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精彩纷呈。通过这次春节申遗成功,让河南众多春节相关非遗项目受到更多关注。
5、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更贴切 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7.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8.按原文填空。
(1)在描绘春草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
(2)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比喻句赞颂春天,突出了其新、美、力的特征,这三个比喻句是:
新:________
美:________
力:________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游洛阳请您来!结合下面的图片,想象一个春游场面写下来。(不少于80字)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0、本文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导图。
② ③__________ ④
11、本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韵味,清新、活泼、优美。请给下面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指出重音和停连),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4年3月31日,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时装周中,“新中式”设计格外亮眼,在礼服、日常装、职业装、运动服等诸多品类中都能看到“新中式”元素。香云纱、宋锦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面料成为“新中式”服装设计师热捧的对象。
香云纱是一种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因穿着走路会发出“沙沙”的响声,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来谐音为“香云纱”。据说,香云纱制造工艺的灵感来自于珠三角地区渔民的生活经历。 一千多年前,为使渔网变得坚硬耐用,渔民会用薯莨汁浸泡渔网。 操作过程中,身上的衣服难免染上薯莨汁,下河撒网时染了汁的衣服又会沾满河泥。久而久之,渔民发现这样的衣服会发出黑亮的光泽,而且越穿越柔韧。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流程制造出了香云纱。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云纱染整工艺极为繁复,包括坯绸准备、浸莨水、晒莨、封莨水、过河泥、摊雾、卷绸 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复杂。浸莨水需先将绸匹置于高浓度的莨水中浸泡半天,其间要用手不断翻动。随后淋洒、涂扫薯莨液6次,再将绸匹置于封槽中用莨水浸泡 20次,其间还需将绸匹放在45℃—50℃的莨水中煮练两次。过河泥时,工匠们将灰黑色的纯净河泥搅成糊状,薄敷于经莨水多次浸泡的绸面,让薯莨中的单宁与河泥中的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将绸面染成黑褐色。这一操作需在夜间进行,并于天亮前完成,以免因阳光照射,颜色透到绸匹底面。香云纱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传统手工艺者沉得下心、吃得了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广东顺德是香云纱的发源地之一。顺德附近山麓上随处可见制造香云纱的重要原料——薯莨。这里的薯莨胶质和单宁酸含量丰富,更易着色。珠江水系的大小河流,流至顺德时流速变缓,河里的泥沙逐层沉积,为制造香云纱提供了细腻无沙的河泥。香云纱晾晒需要开阔的草场,顺德的河岸平坦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青草,为晒莨提供了合适的场地。2009年,顺德在传统香云纱制造场地建起了香云纱产业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真实体验香云纱制造的全流程,真切感受中国人敬天爱物、择物而生的智慧。
近年来,纪录片《香云纱》、综艺节目《传承进行时》等。让传统面料香云纱走进大众视 野。 网络媒体上爆火的“新中式 ”服装穿搭视频,吸引大批年轻人关注、了解、热爱香云纱,带动了香云纱消费热潮。
(取材于曹秀娟、 陈薇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提起中式服装,人们常常会想到立领、对襟、盘扣等设计,棉、麻、丝等面料,提花、扎 染、刺绣等工艺……这些经典元素,共同成就了中式服装的典雅端庄。如今受欢迎的“新中式 ”服装,保留了传统中式服装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比如,对马面裙面料组织和压褶工艺进行调整,使其便于穿搭:对旗袍的腰线和下摆做宽松处理,方便日常穿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新中式 ”服装上班、逛街、游览。传统服装通勤化设计的理念,增加了“新中式 ”服装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推进了“新中式 ”服装的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化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新中式 ”的火爆与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边,汉服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新式汉服租赁、化妆造型、跟拍摄像等全套服务。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打造演艺剧目《唐宫乐宴》,观众可以换上汉服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甚至还能参与剧目演出。这些活动设计使“新中式 ”服装迅速流行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了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文旅工作者们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上下功夫,极大拓宽了“新中式 ”服装的市场空间.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从生产端看,“新中式 ”服装等国潮产品的不断涌现,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作。齐全的产业链、密切的分工协作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生厂商和供应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促成时尚潮流。以龙年春节马面裙走红为例,从设计、生产制造到衍生周边完备的产业链,让传统服装企业不仅可以对时尚风向、市场喜好迅速作出反应,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统计,2023年“新中式 ”服饰市场规模达10亿元级别。中国服饰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新中式”穿搭将成为潮流趋势之一,马面裙、香云纱衬衫等将迎来销量爆增。2024年1月,互联网销售平台上“新中式 ”服装的搜索量环比增长了近6倍。“新中式”浪潮的兴起,是传统文化审美回归的体现,是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增强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取材于何娟的文章)
14.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催生了香云纱消费的热潮。
B.传统香云纱染整技艺中用来染色的染料是纯天然的。
C.香云纱首批制造者是一千多年前珠三角地区的渔民。
D.香云纱因染整工艺繁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5.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香云纱染整工艺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绸匹经过莨水的浸泡能变得更加有韧性。
B.浸莨水工艺对莨水的浓度和温度有要求。
C.莨水中的单宁是香云纱染色的重要成分。
D.浸莨水后的绸匹要避光才能染成黑褐色。
16.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东顺德的自然环境为香云纱的制造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B.人们可以在顺德香云纱产业园体验香云纱制造的每道工序。
C.许多游客到洛阳旅游是为了访遗址、穿汉服,感受传统文化。
D.据预测,“新中式”服装将成为2024年人们最喜欢穿的服装。
17.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从香云纱文化中体会到的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
A. 吃苦耐劳 B. 物竞天择
C. 创新精神 D. 文化自信
18.要发展千层底布鞋、紫砂壶、景泰蓝等传统手工艺产品相关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可以从以上两则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 请简要概括。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树叶,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在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重压,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枝头缀满了珍珠,,这是一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千枝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情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又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夏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积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吱吱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里的万物,都有一种共同的归宿。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接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人人不欢迎。但是 ,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不,也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叙的生死轮回的真谛。
19.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树枝上缀满了粒粒珍珠。
(2)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
(3)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重压,你默默等待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力量。
A、比喻  拟人  排比、拟人
B、比喻  拟物  对比、拟人
C、比喻  拟人  对偶、拟人
D.拟人  比喻  对偶、拟物
20.解释词语。
⑴黯然失色:
⑵盎然生机:
2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填写的句子与上下文意衔接紧密。字数不超过40字。
给这篇文章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答案
1、朱自清 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绿 背影 荷塘月色2、niàng hè 3.朗 嘹 4.明喻 鸟儿 精灵 5.推荐A.呼朋引伴。“呼朋引伴”属于中性词而“拉帮结派”常带有贬义色彩,语段表达的情绪是正面的,所以“呼朋引伴”更贴切。6.删去“通过”或“让”。
7.(1)排比 拟人(2)引用 比喻(3)比喻 排比(4)反复 拟人 8.(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 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2)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9.示例:洛阳牡丹园中,牡丹盛放,花朵硕大,粉艳夺目。周围游人如织,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微风拂过,花香四溢,让人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中,感受着“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独特魅力。
10.盼 花争春 风唱春 人迎春
11.重读两个“盼望”,突出对春天的期待。两个“盼望着”,语气递进,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地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重读“东风来了”“脚步近了”,突出春天到来的动态。“东风来了”后稍作停顿,语气上扬,表现出喜悦。“近了”拉长尾音,给人以期待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天在一步步靠近。
12.运用比喻,把“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写出了野花小而明艳的特点;同时用“眨呀眨”这一拟人化的动作,以想象的笔法写出了野花的情态,表现了野花散在草丛里逗人喜爱的样子。
13.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14、B 15、D 16、D 17、B
18、①保护、传承传统手工艺产品技艺。
②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技艺,扩大相关产业规模。
③挖掘、宣传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文化价值,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 吸引力。
④更新设计理念,发挥创新精神.开发传统手工艺产品更丰富的使用价值.使之活态化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⑤根据地方特色,与文旅等其他产业的创新相结合,拓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
⑥促进传统手工艺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使生厂商和供应商能快速响应市场。
19.C 20.⑴表示相形之下黯淡无光。⑵生命的活力旺盛强烈的样子。 21.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或:只要你用你的生命投身于为祖国、为人民的崇高的事业。 22.(1)段为第一层,意思是:看到绿叶,想起它的诞生。(2)-(6)段为第二层,记叙树叶一年四季的景况,表现它的生机和奉献。(7)-(8)段是第三层,对树叶四季景况作总括,并由此联系人生,启发人们怎样对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