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象灾害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地理
导入新课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被称为“7·20 ”特大暴雨。这场暴雨强度极大、影响范围广、破坏力极强,成为中国内陆城市遭遇的罕见极端气象灾害。
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显著的极端特性。郑州国家气象站最大日降雨量达624.1毫米,接近郑州年均降雨量(640.8毫米);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01.9毫米,突破中国内陆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暴雨过程中,郑州市区3天累计降雨量达到617.1毫米,意味着在短短72小时内下了接近全年平均降雨量的雨水。
国务院调查组认定,这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①理解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概念,能说出四种灾害的发生规律与时空分布特征。
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联系家乡常见自然灾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角度提出具体防灾减灾的措施和预案。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四种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
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四类灾害的成因。
1.什么是洪涝灾害?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洪涝灾害多分布在哪些地区? 危害有哪些?
2.什么是干旱灾害?旱灾多发地区在哪里? 危害有哪些?
3.台风剖面图是怎样的?台风多发区域和多发季节是哪些?危害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是怎么样的?
4.什么是寒潮灾害?辨析寒潮多发季节、主要危害、入侵我国寒潮的路径。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第100~105页的内容,审读下面的问题,结合图表资料,标注重点,理解并落实必备知识。
问题导学
自然现象
人类社会
生命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
直接 间接
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生物灾害
干旱灾害
台风灾害
沙尘暴灾害
龙卷风灾害
风暴潮灾害
寒潮灾害
洪涝灾害
气象灾害
思考:自然现象等同于自然灾害吗?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而导致资源破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现象。
小结·自然灾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洪涝灾害: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高度
0 50 200 500 1000 1500 2000 3000
比例尺 1:5000 000
若鹤壁与郑州的积水深度同样大,造成更大损失的是?
郑州积水最深,低洼处可达2m深
卫河在鹤壁段决堤,超警戒水位44cm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一、洪涝灾害
1. 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者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 害。
气候
河流
地形
降水
降水时间长、
强度大且集中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易积难排
流域面积
河道
支流
弯曲
广
众多
洪水汇集
植被
覆盖率低
地表径流量大
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
水位上升
自然因素
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 成因
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广大山区也会受到山洪的侵袭。
3. 分布
洪涝灾害的危害
生命健康
次生灾害
人员伤亡
饮用水困难
传播疾病
淹没农田和聚落
破坏基础设施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财产损失
泥石流,滑坡
4. 危害
材料一 今年7月,河南遭遇罕见暴雨。17日20时到20日20时,郑州三天的过程降雨量为617.1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640.8毫米 ),相当于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材料二 河南省地形、水系分布图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郑州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地形
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
水系
气候
任务一:认识洪涝灾害
材料:郑州市1986、2020年卫星影像图
郑州市1986年卫星影像图
郑州市2020年卫星影像图
思考:郑州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围湖造田
地面硬化
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
下渗减少,蓄洪能力降低
二、干旱
1.概念
塔克拉玛干沙漠
湖北
干旱
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非洲干旱最严重。
2.分布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我国旱灾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华北、华南、西南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干旱灾害的危害
生命健康
次生灾害
水资源短缺,饮用水困难
影响农业生产
(种植业,畜牧业)
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财产损失
沙尘暴、火灾、虫灾
3.危害
日均需水量??????????/????????????
?
材料三: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一
2020年3月至5月,河南旱情较常年偏重。降水较少,气温从3℃上升至17℃, 导致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缺墒严重,小麦大量减产。
材料二 冬小麦生长阶段日均需水量统计图
任务二: 认识干旱灾害
根据材料,分析河南地区春旱频发的原因,并列举缓解应对春旱的措施。
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②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
③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
人口密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原因:水量供需矛盾(需水>供水)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海水淡化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开源 节流
小结:洪涝和旱灾
旱灾
洪涝
气象灾害
含义: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成因:地形平坦、排水不畅;降水多且时间分配不均匀;支流多,汇水面积大;
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含义: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成因: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导致东部季风区容易出现旱灾;夏季高温,加剧干旱。
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三、台风 · 概念、结构
台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三、台风 (中国台风灾害)
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
源地:
时间:
影响地区:
源地:主要为西北太平洋
时间:夏秋季节多发
影响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
移动路径:大致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三、台风 (中国台风灾害)
台风的危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62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海南岛台风发生频次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分布特征:整体→局部
①分布不均;从东(南)往西(北)减少;
②文昌、万宁附近次数最多,中部和西北部几乎不受台风影响。
原因:
①东(南)部距离台风源地较近;
②中部山地对台风起一定的阻挡作用。
任务三:认识台风灾害
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62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试评价台风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利:
①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
②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
③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土地质量下降。
有利??
任务三:认识台风灾害
?
辩证思维——台风的两面性
台风的好处: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
缓解部分地区的干旱;
台风会带来营养物质,
增加鱼的产量;
缓解部分地区夏季高温
酷暑的状况。
为什么有人盼着台风到来?
寒潮: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021年12月21—22日郑州气温折线图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h)
最高气温:17℃,最低气温:1℃
研究灾害规律 制定防寒措施
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发生时间:深秋—初春
春季、秋季,作物处于播种、收获期,受冻害等影响大。
寒潮: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1951—2020年每月寒潮累计发生次数
研究灾害规律 制定防寒措施
大风、雨雪、冻害现象
农作物遭受冻害
造成畜牧业损失
破坏城市基础设施
不利影响
带来风力资源
缓解土壤墒情
杀灭害虫
有利影响
研究灾害规律 制定防寒措施
6.试分析P地冻害频次与周边差异较大的原因。
①P地北面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
②东、南、西三面有山地阻挡,导致冷空气在该地堆积,且停留时间延长,故该地比周边地区冻害发生频次更高。
7. 该区域为我国南方柑橘的重要产地,为减轻冻害对柑橘生产的不利影响,该地宜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①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②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果树的抗灾能力;
③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
2016年1月20日,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南方,受寒潮和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灾情严重。截至23日12时统计,全省受灾人口49.36万人,因灾伤病人口3人,紧急转移安置31 85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 501公顷;倒塌房屋7间、一般损坏房屋9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 012.5万元。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冻害发生频次(单位:次)分布图。
任务四:认识寒潮灾害
夏季风偏强
南旱北涝
夏季风偏弱
南涝北旱
华南(4-5月)
夏季风
江淮(6-7月)
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洪涝: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旱灾:东部季风区(尤其是华北地区)
冬季风
小结·气象灾害多发区
华北、东北(7-8月)
课堂小结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干旱灾害
台风灾害
寒潮灾害
概念
分布
危害
特点
概念
分布
危害
概念
分布
危害
概念
分布
影响
危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