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3 11: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第四章 地貌
地理
学习目标
①结合案例,说出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能够在野外实施地貌观察和描述常见地貌。
②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坡度和坡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理解地貌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认识地理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地貌观察的顺序与方法。
难点:
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导入新课
导学问题
1.地貌的规模特点。
2.地貌观察的顺序。
3.地貌观察的内容。
4.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的作用。
5.坡度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6.坡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第76~77页的内容,根据下面的导学问题,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并在课本上勾画以下问题的答案。
学习任务一: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
1.《航拍中国》是按照什么样的拍摄顺序介绍庐山的?
2.苏轼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新课讲授
2.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什么视角描写庐山的?
1.《航拍中国》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选择视野
开阔地方
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观察描述
次一级地貌
观察描述
微观地貌
范围更小,需近距离观察,如河岸、坡度等
面积范围较小的山岭、河谷、黄土塬等
面积广大的宏观地貌类型,如五大地形类型
山 地
盆 地
高 原
平 原
丘 陵
河谷
河岸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新课讲授
宏观
微观


河谷
【展】
冲积扇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新课讲授
高度
坡度
坡向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新课讲授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高度
500m
1 500m
1 000m
海平面
(1)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高度。


绝对高度
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两个地点绝对高度之差,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相对高度
新课讲授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高度
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新课讲授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高度
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新课讲授
500
600
700
768
山峰
等高线闭合
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顶
山峰
盆地、洼地
新课讲授
山脊
567.9
500
400
300
200
山脊
山脊
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多形成分水线。
山脊
山谷
567.9
500
400
300
200
山谷
山谷
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陡崖
等高线重合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新课讲授
鞍部
360
364
365
364.2
362
358
360
360.4
360.3
鞍部
位于两山峰之间,形似马鞍。
鞍部
“人”字形或“之”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来降低线路的坡度。
减缓坡度,保水保土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坡度
新课讲授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
陡峭:相对高度和坡度都比较大的地貌
平缓:高度和坡度都小的地貌
新课讲授
不同坡向,光照、降水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坡向
新课讲授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坡向
新课讲授
二、地貌的观察内容——其他要素
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要素,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都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新课讲授
探究黄土高原地貌
地貌观察是地理野外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某中学地理小组暑假期间赴陕西考察黄土地貌,以下是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1)及实景图(图2)。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二: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
图1
图2
1.说出图1中长度最长的一条山谷的延伸方向、山谷两侧坡面坡度大小状况以及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地貌形态的层次
图示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宏观大地貌特征描述

次一级地貌特征描述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新课讲授
3.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区域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
2.与乙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和坡向特点。
1.延伸方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山谷两侧坡面坡度较大;最大相对高度为425~475米。
2.坡度较大;坡向朝南,为阳坡。
高原
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
中部有一条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的山谷
山峰坡度较小;山谷坡度较大;有两条偏北向陡崖,分布在图示区域的西北部和东北部
4.试分析山坡两侧的植被出现差异的原因
阳坡:光照时间长,蒸发强,水分条件差,主要为草地;
阴坡:光照时间短,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主要为森林。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地貌的观察
地貌观察的顺序
原因
地貌观察的内容
位置
原则
顺序
高度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规模较大的地貌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视野开阔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大地貌→次一级地貌→小地貌
坡度
坡向
其他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表现形式、影响
类型、影响
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
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