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23: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 B.冰雕 C.贴春联 D.燃放鞭炮
2.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在梦天实验仓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列太空实验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陀螺转动实验 B.钢球碰撞实验
C.球拍击打水球实验 D.球形蜡烛火焰实验
3.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合成氨
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化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下列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A.研制新材料
B.我国首次实现了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C.研究激光武器
D.研究人工智能
5.下列叙述中,属于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 B.易挥发 C.有强酸性 D.易溶于水
6.“化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下列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A.研发新材料 B.防治环境污染 C.研究AI的应用 D.合成新药物
7.下列属于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是
A.用漏勺从锅中捞取小汤圆 B.用盐酸去除铁架台上的铁锈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8.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辽宁,下列做法不提倡的是( )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9.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我国化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化学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闵恩泽研发多种石油化工催化剂
②徐光宪研发稀土分离技术
③范旭东为我国精盐制造作出巨大贡献
④徐寿参与翻译元素周期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
A.硫酸铜晶体是一种蓝色固体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氢气能被点燃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非选择题
12.化学性质内容: 、 、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13.化学变化
(1)定义: 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外观特征:常表现为 、 、 等,并伴随着 的变化,常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
(3)分析:
实验 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物质成分
变化前 变化后
实验3:氢氧化钠+硫酸铜
实验4:大理石+稀盐酸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水沸腾,试管口出现白雾,玻璃片上有 。
(2)实验2中石蜡由固体变为 。
(3)实验3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 色沉淀。
(4)实验4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 产生,澄清石灰水变 。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6)在化学变化中 (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C C B B A A
题号 11
答案 B
1.D
【详解】A、剪纸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雕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贴春联将春联纸张粘贴到门或墙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鞭炮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D
【详解】A、陀螺转动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钢球碰撞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球拍击打水球实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球形蜡烛火焰实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则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可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于合成氨,发生了化学变化,该性质属于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光,可以用于制作霓虹灯,该性质不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体现,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发生了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A、研制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符合题意;
B、我国首次实现了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激光武器,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与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光学工程、材料基础学、大气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研究AI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描述的是颜色(无色)和状态(液体),这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挥发性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容易程度,属于状态变化(物理变化),不改变化学组成,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酸性是指物质能提供氢离子与碱、金属等发生中和、腐蚀等化学反应的性质。过氧乙酸具有强酸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如水)中分散的能力,溶解过程通常是物理变化(分子或离子分散),不改变化学组成,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化学通过合成、改性等方法开发新材料(如塑料、合金、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属于化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不符合题意;
B、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开发催化剂减少废气排放、设计污水处理技术等,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理污染,故防治环境污染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不符合题意;
C、AI(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涉及算法、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主要用于模拟人类智能。故研究AI的应用属于计算机领域对人类的贡献,符合题意;
D、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新药物(如抗生素、疫苗),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健康,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用漏勺捞汤圆是利用汤圆不溶于水及汤圆是固体且大小大于漏勺孔洞,没有利用化学性质;
B、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新物质氯化铁、水,利用了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学性质。
C、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没有利用化学性质;
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光的物理性质,没有利用化学性质;
故选:B。
8.B
【详解】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此项不符合题意;
B、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此项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此项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①闵恩泽被誉为“催化剂之父”,在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贡献显著,故①符合题意;
②徐光宪因稀土分离技术(串级萃取理论)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故②符合题意;
③范旭东创办久大精盐公司,推动我国精盐制造,打破外国垄断,故③符合题意;
④徐寿虽翻译《化学鉴原》并创译元素名称,但元素周期表的系统翻译由后人完成,其本人未直接参与,故④不符合题意。
则说法正确的是A。
故选A。
10.A
【详解】A、颜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能被点燃,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能复燃,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11.B
【详解】A、野火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烈火焚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可燃性 助燃性
【详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13.(1)生成新物质
(2) 改变颜色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能量
(3) 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颗粒状大理石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有气泡生成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大理石和稀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1)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
(3)实验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该实验中变化前物质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变化后物质成分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实验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颗粒状大理石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有气泡生成;该实验中变化前物质成分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变化后物质成分是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14.(1)小液滴
(2)液体
(3)蓝
(4) 气泡 浑浊
(5)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一定
【详解】(1)实验1中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故试管口出现白雾,玻璃片上有小液滴;
(2)实验2中石蜡熔化,由固体变为液体;
(3)实验3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
(4)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实验4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