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辨别物质的组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铁原子的是
A. B. C. D.
2.下列元素符号表示锡元素的是
A.Li B.Pb C.Sn D.B
3.下列物质既是氧化物又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O3 B.CO C.CuSO4 D.NH3
4.广安位于四川东部,宋开宝二年取“广土安辑”之意设广安军,广安由此而得名。正是金秋时节,广安特产----龙安柚让人垂涎欲滴。柚子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等,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这里的钙,磷,镁,钠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5.以下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成为
B.②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C.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D.①和④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6.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5G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为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中子数为31
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D.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7.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③
C.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③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或意义,正确的是
A.4N:4个氮元素 B.2个碳酸根离子:
C.:3个氧原子 D.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9.下列对图1-图4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2的元素是碳元素 B.Mg的原子质量为24.31g
C.图3所示原子不易得失电子 D.图4是Mg+2的结构示意图
10.深海沉积的软泥中隐藏着丰富的含锰结核资源,这里的“锰”指的是
A.锰元素 B.锰原子 C.二氧化锰 D.金属锰
11.中国光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在芯片化集成中可能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GaN)。氮和镓的相关信息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原子核电荷数为31
B.氮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镓原子变成镓离子电子层数减少
D.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
12.X、Y、Z、W是位于短周期(前三周期)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 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元素可以与W元素形成WX2和WX3两种化合物
B.Y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O2反应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 +4价
D.X与Y、Z与W都属于同一周期
二、非选择题
13.元素的存在:
(1)在地壳中的含量前四位分别是 、 、 、 ,谐音为养龟犁田,其中 和 是金属元素, 和 是非金属元素;
(2)元素在生物细胞内含量占前三位的是 ,谐音为羊探亲;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注意: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
(2)三个二氧化硫分子 。
(3)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5.请写出以下元素或物质的符号或名称
C ;氧气 ;铁 ;N ;氯 ;氧化镁 ;水 ;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1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氧气 ;氮气 ;水 ;二氧化碳 ;磷 ; 五氧化二磷 ;氦气 ;氖气 ;氩气 。
17.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2)1869年, (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3)12号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属于 周期,硫离子的符号是 。
(4)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同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往右所遵循的规律是 。
18.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从宏观上看,硫酸铜是由 这三种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硫酸铜是由 构成的(填粒子符号)。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在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观察到锥形瓶内的实验现象是 。
(3)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4)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填字母)。
A.在密闭装置中,少量红磷燃烧后装置质量不变
B.在密闭装置中,少量水加热蒸发后装置质量不变
C.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充分反应后,装置质量减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至表面变黑,固体质量增大
《2.3辨别物质的组成》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D B C D C A
题号 11 12
答案 D D
1.D
【详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铁原子表示为2Fe,故选D。
2.C
【详解】Li表示锂元素,Pb表示铅元素,Sn表示锡元素,B表示硼元素,故选C。
3.B
【详解】A、O3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且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C、CuSO4是由铜、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H3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这里的钙,磷,镁,钠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5.D
【分析】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A、③所示的微粒,核电荷数为11,对应的元素是钠,核外共有2+8+1=11个电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③表示的是钠原子,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A说法正确;
B、②所示的微粒,核电荷数为17,对应的元素是氯,核外共有2+8+7=17个电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②表示的是氯原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说法正确;
C、③④所示的微粒,核电荷数都是11,核电荷数相同,对应的元素种类相同,C说法正确;
D、①所示的微粒,核电荷数是8,核外电子数是10,表示的是氧离子,④所示的微粒,核电荷数是11,核外电子数是10,表示的是钠离子,两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说法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镓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B、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镓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说法错误;
C、由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镓的相对原子质量,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说法正确;
D、原子中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其所在周期数,由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说法正确;
故选:B。
7.C
【详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由图可知,①中只含一个质子,②中含有2个质子,不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则②对应的原子结果示意图为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③⑤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N表示四个氮原子,故选项A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酸根离子应表示为:,故选项B错误;
C、O3表示臭氧分子,3O表示3个氧原子,故选项C错误;
D、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3个电子,故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质子数为12的元素是镁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所以Mg的原子质量为24.3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3所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如图所示,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失去电子的数目即所带电荷的单位数,则形成镁离子带2个点位的正电荷,故镁离子表示为Mg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这里的“锰”指的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锰”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11.D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31,镓原子核电荷数为31,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带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镓原子变成镓离子电子层数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总数的3倍,因此X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 ,因此X是氧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因此Y应该是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因此Y是镁;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因此Z是硅;W与X 属于同一主族,因此W 由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因此W是硫。
【详解】A、X是氧元素,W 是硫元素,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故A正确;
B、Y是镁,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故B正确;
C、Z是硅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4,可以失去4个电子,表现为+4价,故C正确;
D、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硅和硫都位于第三周期,故D错误;
故选D。
13.(1) 氧 硅 铝 铁 铝 铁 氧 硅
(2)氧、碳、氢
(3)氮
【解析】略
14.(1)He
(2)3SO2
(3)
(4)Al2O3
【解析】略
15. 碳元素 氮元素
【详解】C为碳元素的符号,故填碳元素;
氧气由分子构成,用分子式表示其化学式,氧气化学式为
铁由铁原子构成,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填Fe;
N为氮元素的符号,故填氮元素;
氯元素的符号为Cl,故填 ;
根据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故填;
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 ,故填;
高锰酸钾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 ,故填;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 ,故填;
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知,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 ,故填。
16. O2 N2 H2O CO2 P P2O5 He Ne Ar
【详解】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O2;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N2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O;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CO2;磷是固态的非金属单质,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可表示为:P;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可表示为:He;氖气是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可表示为:Ne;氩气是稀有气体单质,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可表示为:Ar。
17.(1)A
(2)B
(3) 12 三/3 S2-
(4)非金属
(5)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是按照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合理即可)
【详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填:A。
(2)A、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选项B符合题意;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填:B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其核电荷数是12,镁原子中电子层数为3,所以属于第三周期,硫离子的符号是S2-,故填:12;三(或3);S2-。
(4)由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属于氯元素,该元素的名称是氯,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5)同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往右所遵循的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是按照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故填: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都是按照原子序数逐渐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合理即可)
18.(1) 铜、硫、氧 Cu2+、SO
(2)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
(4)ACD
【详解】(1)宏观上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根据硫酸铜的化学式CuSO4可知其是由铜、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号为:、;
(2)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现象为: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反应前后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由此可以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4)A、在密闭装置中,少量红磷燃烧后装置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在密闭装置中,少量水加热蒸发后装置质量不变,没有反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碳酸钠粉末和盐酸有气体产生逸散到空气当中,所以装置的质量减轻,符合质量守恒,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物为铜和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铜,氧化铜质量大于铜和氧气的质量和,铜丝在空气中加热至表面变黑,固体质量增大,符合质量守恒,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A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