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教学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3 11: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
学习目标
①根据图像资料,结合天文观测活动,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②运用示意图等指出地球在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综合思维)
③运用资料说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体会保护地球宇宙环境的必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难点: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7页的内容,根据下面的问题,结合图表资料,标注重点,理解、思考并落实必备知识。
1.天体的概念是什么?
2.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3.天体系统的概念是什么?
4.请按照级别从低到高的顺序,说出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5.八颗行星由近及远的顺序是什么?
6.读图1.9,识记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即分类)。
7.读表1.2,总结八颗行星运动共有的特征。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1.定义:
新课讲授
天 体 类 型
天体
类型
流星体
彗星
行星
卫星
星云
恒星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例如太阳。
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如太阳系八颗行星。
土星
土星的卫星-土卫二
卫星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叫卫星,卫星包括人造卫星和天然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彗尾)的天体。
哈雷彗星
星云
由气体与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
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2.分类:
新课讲授
一是看它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到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是看它是否是宇宙中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极光、流星雨等。需独立存在并按照天体的运行规律运动。
三是看是否在一定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考察的火星车。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说出天体的判断依据。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
2.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一: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下图为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的例子。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层
地面
流星体
流星现象
陨星
运行于星际空间中的尘粒和固体小块,即流星,是天体
流星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而出现的发光现象。已进入地球大气层内,不是天体
未燃烧尽的流星物质落在地表,成为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新课讲授
天体系统
运动中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二)天体系统
新课讲授
天 体 系 统
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天 体 系 统
地月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地月系:地球与月亮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距离约38.4万千米。
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比较近的一颗行星。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距离约2.6万光年。
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
(1)天体之间能否构成天体系统
判断天体能否构成天体系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二是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2)天体系统级别的判定
天体系统尤其是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判定的关键。
新课讲授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示意图
表面温度
公转周期
平均公转速度






行星基本数据。(卫星数据资料截至2013年)
名称 与太阳的距离/(×106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平均密度/
(克/厘米3)
水星 57.9 2 440 0.05 0.056 5.46
金星 108.2 6 050 0.82 0.856 5.26
地球 149.6 6 378 1.00 1.000 5.52
火星 227.9 3 395 0.11 0.150 3.96
木星 778.0 71 400 317.94 1 316.000 1.33
土星 1 472.0 60 000 95.18 745.000 0.70
天王星 2 870.0 25 400 14.63 65.200 1.24
海王星 4 496.0 24 750 17.22 57.100 1.66
八颗行星的物理特征
地球的形状、体积、密度、物质组成等,都没有非常特别的
新课讲授
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二:认识行星地球
1.归纳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行星的原因。
观察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可以得出“同向性”的运动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多数小于4°,得出“共面性”的运动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的运动特征。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特殊。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无特殊之处的结论。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新课讲授
2.说出地球的特殊性,并尝试分析原因。
学习任务二:认识行星地球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自有生命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
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大气保温效应);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
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稳定的太阳辐射
②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1)有适宜的温度
(2)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 地表平均气温15 ℃)
(3)有液态水
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地球内水汽逸出,冷却降落凝结、汇聚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1.外部条件
2.自身条件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地球在宇宙
中的位置
太阳系中的
一颗普通行星
地球的特殊性
天体
天体
系统
可观测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八颗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内部环境:温度、大气、水
外部环境:安全、稳定
(存在生命)
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质量
天体的判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