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中考真题】浙江2025年中考科学真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中考真题】浙江2025年中考科学真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1 09:56:32

文档简介

【中考真题】浙江2025年中考科学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5·浙江)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仅4.21g的超轻微型飞行器。“4.21g”指的是该飞行器的 (  )
A.体积 B.质量 C.长度 D.密度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
【解答】g是质量的单位,可知“4.21g”指的是该飞行器的质量。
故答案为:B。
2.(2025·浙江)小科用煤气灶烹饪番茄蛋花汤。下列步骤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洗番茄 B.溶盐于水 C.敲碎蛋壳 D.点火烧煮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水洗番茄、溶盐于水和敲碎蛋壳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而点火烧煮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3.(2025·浙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药品。
【解答】A、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手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不能将胶头滴管插入量筒内,故B错误;
C、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取点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使用药匙或纸槽取药品粉末,伸入试管底部后再将试管缓缓竖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5·浙江)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描写了金黄色枇杷挂满枝头的景象。枇杷可食用部分(如图)是由花中哪个结构发育而成的()
A.花托 B.柱头 C.胚珠 D.子房壁
【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发育成果实,据此作答。
【解答】 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枇杷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选D。
5.(2025·浙江)大凉疣螈(如图)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体外受精,卵生。该动物最可能属于(  )
A.哺乳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哺乳类和爬行类幼体和成体均通过肺呼吸,鱼使用鳃呼吸。
【解答】由“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可知,该生物属于两栖类。
故答案为:C。
6.(2025·浙江)两千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如图)的原理是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成的是光源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D。
7.(2025·浙江)近年,我国发现了多个新物种,如海宁卵角蚁(一种动物)和天宫尼尔菌(一种细菌)。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有无(  )
A.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膜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
【解答】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细胞核,可知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是有无细胞核。
故答案为:A。
8.(2025·浙江)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冰箱里的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
B.锅里的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C.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D.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液体沸点升高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熔化吸热;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固放热;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凝华放热;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升华吸热;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吸热;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放热。
【解答】A、水由液体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液体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高压锅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液体沸点升高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5·浙江)将月季进行暗处理后,选某些叶片部分遮光(如图),光照一段时间。再取下这些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后,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该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
A.光和二氧化碳 B.光和叶绿体
C.叶绿体 D.光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单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
【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变量是光照,可知探究的是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
故答案为:D。
10.(2025·浙江)简易电动洗鼻器内部设有电源开关 和压力开关 当 闭合时,指示灯L亮起;当用户按压力开关 闭合,电动机启动,向外泵出洗鼻液。下列电路设计符合工作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电路图进行判断,电动机和灯可以单独工作,可知电动机与灯并联。
【解答】A、需要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灯才能亮,故A错误;
B、只闭合时,电动机启动,与题中信息不符,故B错误;
C、只闭合时,灯亮,再闭合,电动机启动,符合题中要求,故C正确;
D、只闭合时,电动机启动,与题中信息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5·浙江)企鹅静止站在水平冰面上沐浴阳光(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鹅受到的重力与企鹅对冰面的压力方向相反
B.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方向相同
C.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企鹅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解答】A、企鹅受到的重力与企鹅对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均竖直向下,故A错误;
B、企鹅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方向相反,故B错误;
C、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企鹅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浙江)浙江某中学(30°N,120°E)于2024年12月在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研学。以下是学生在此期间关于12月21 日(冬至、农历十一月二十一)的研学小结摘选:①一天中旗杆影长正午时刻最短;②研学期间此日白昼最短;③每日正午旗杆的影长此日最短;④当天晚上观察到了月食。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12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①一天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故①正确;
②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故②正确;
③一年中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故 ③错误;
④月食出现在农历十五左右,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5·浙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含有茶氨酸(C7H14N2O3),具有舒缓压力、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g
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气分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氧化物
【解析】【分析】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茶氨酸含有C、H、N、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正确;
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C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内不含分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5·浙江)小科模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湿法炼铜技术,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制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保持不变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固体仅有铜
D.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单质可以将其他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
【解答】铁比铜活泼,可以将铜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的质量小于铜,可知溶液的质量将变小,由于所加铁粉是过量的,所以烧杯内的固体有铜和铁。
故答案为:D。
15.(2025·浙江)大多数鱼类通过鱼鳔充放气改变自身体积,实现上浮与下沉。悬浮在鱼缸中的鱼,鼓起鱼鳔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如图)。若悬浮和漂浮时鱼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鱼所受重力的变化,则与悬浮状态相比,鱼处于漂浮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受到的浮力变小 B.鱼受到的浮力不变
C.鱼缸内的水面降低 D.鱼缸内的水面升高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鱼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鱼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由于鱼的重力不变,可知鱼受到的浮力不变。由可知,浮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可知水面高度不变。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40分)
16.(2025·浙江)研究微塑料(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橡胶等颗粒的总称)在环境中的迁移,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基础之一。
(1)塑料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会通过大气和水循环迁移(如图)。图中①是水循环的    途径、
(3)科学家们通过光催化等技术,可使微塑料降解为小分子产物,最终使其中的C、H元素在氧气的作用下分别转化为CO2和   。
【答案】(1)有机
(2)地表径流
(3)H2O
【知识点】水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
(2)根据图像可知,①属于地表径流,将陆地水转化为海洋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1)塑料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图可知,①属于地表径流。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氢元素与氧元素结合成水,即H2O。
17.(2025·浙江)梭梭树(如图)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具有鳞片状的叶、发达的根系及子房夏季休眠等特征,能够总应荒漠环境。
(1)梭梭树的叶片呈鳞片状、   作用较弱,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2)梭梭树春季开花、传粉、受精;其子房夏季休眠,秋季才发育成   (填器官名称),从而避开酷热和干旱对繁殖的不利影响。
(3)下列关于梭梭树的说法,合理的有____(填字母)。
A.叶的鳞片状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B.子房夏季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发达的根系利于吸水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1)蒸腾
(2)果实
(3)A;B;C
【知识点】蒸腾作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植物为了适应环境表现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1)叶片呈鳞片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更适应干旱环境。
(2)子房在秋季将发育成果实。
(3)A、基因决定性状,可知叶的鳞片状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A正确;
B、子房在夏季休眠,在秋季发育,更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
C、根是植物吸水的器官,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吸水,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故C正确。
故答案为:ABC。
18.(2025·浙江)近期、“不停站高铁”构想引起关注。有一种方案是接驳车搭载乘客去对接行驶中的高铁,当接驳车与高铁同向并行且速度相同时,乘客可在接驳车和高铁之间换乘。
(1)乘客换乘时,高铁的动能比接驳车的大,是因为高铁的   比接驳车的大。若以接驳车为参照物,此时高铁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杭州到北京高铁路程约1200km,“不停站高铁”全程保持300km/h的速度行驶,从杭州到北京所需时间约   h。
【答案】(1)质量;静止
(2)4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2)根据时间等于路程与速度的比值进行计算。
【解答】(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高铁和接驳车的速度相同,高铁的质量大于接驳车,所以乘客在换成时高铁的动能大于接驳车。
接驳车和高铁的速度相同且同向运动,可知高铁与接驳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则以接驳车为参照物,高铁是静止的。
(2)从杭州到北京所需时间约为。
19.(2025·浙江)图1为我国台风登陆月次数统计图(1949——2023年),图2为我国台风登陆地区次数统计图(1949——2023年)。
(1)据图分析我国台风的分布规律,指出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与主要登陆地区分别是____(填字母)。
A.夏秋季节和东海、黄海沿岸地区
B.春夏季节和东南沿海地区
C.春夏季节和东海、黄海沿岸地区
D.夏秋季节和东南沿海地区
(2)针对某城镇(乡村)低洼居民区,因台风影响可能被淹的问题,提出一项防御措施并解释其作用:   。
【答案】(1)D
(2)措施:加固堤岸(或疏通排水管道;或水泵排水);作用:控制低洼地区水位(合理即可)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夏季为6-8月。
(2) 防御措施(示例):修筑防洪堤或挡水墙:在低洼居民区周围修建防洪设施,阻挡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洪水侵入。 作用:通过物理屏障减少洪水对居民区的直接冲击,保护房屋和人员安全。
或完善排水系统:清理和扩建排水管道,确保雨水快速排出。
作用:避免积水内涝,减少淹没风险。
【解答】(1)由图一可知,台风登陆时间主要是7-9月,即夏秋季,由图二可知,台风主要在东南海沿海地区登陆。
故答案为:D。
(2)为防止台风导致居民区被淹,可采取的措施有:措施:加固堤岸(或疏通排水管道;或水泵排水);作用:控制低洼地区水位(合理即可)。
20.(2025·浙江)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持续推进,“吃动平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1)“吃”:控制能量摄入是管理体重的关键。
①如表列出了某食物的部分营养成分,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成分是   。
②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   (填图中字母)被吸收。
营养成分 每100mL
糖类 4.8g
钠 55mg
钙 110mg
(2)“动”;运动能增加人体能量消耗。
①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   (填“增加”或“减少”)。
②科学运动有利于健康。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填字母)。
A.运动项目可多样化 B.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C.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答案】(1)糖类;D
(2)增加;A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消化系统的组成;体温的控制;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
【解析】【分析】(1)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结合表中信息进行分析。
(2)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或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身体损伤。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D小肠。
(2)①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② A、运动项目可多样化,有利于健康,故A正确;
B、运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故B错误;
C、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损伤,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21.(2025·浙江)小科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1)为便于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添加速度,应选择图1中的装置   (填“A”或“B”)。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给出验证它是氧气的方法:   。
(3)如图2所示的燃烧现象说明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答案】(1)A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是否复燃
(3)氧气浓度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A中的漏斗是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流速,B中的漏斗是长颈漏斗。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
(3)图中的变量是氧气的浓度,实验现象不同,说明硫燃烧点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解答】(1)A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可知控制双氧水添加的速度。
(2)氧气具有助燃性,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是否复燃。
(3)硫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可知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2.(2025·浙江)为实现路灯白天自动熄灭、夜晚自动亮起,小科用光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等元件,设计了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如图)。
(1)电磁铁是电磁继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主要是____(填字母)。
A.电磁感应
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要实现路灯自动控制功能,光敏电阻的阻值应随光照强度增加而   (填“增大”或“减小”)。
(3)测试时,闭合开关S,发现白天路灯未能自动熄灭。请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
【答案】(1)B
(2)减小
(3)适当增大电源1的电压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是发电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 由电磁铁的原理可知,白天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灯熄灭。灯不能熄灭,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小,可以增大电源电压、增加线圈匝数、更换阻值变化更显著的光敏电阻等进行改进。
【解答】(1)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吸引衔铁。
故答案为:B。
(2)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白天光照强时,光敏电阻阻值需减小,使得控制电路电流增大,电磁铁吸合衔铁,断开路灯电路,夜晚则相反,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应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减小。
(3)若白天路灯未能自动熄灭,可能是光敏电阻灵敏度不足或电磁铁吸力不够。改进措施包括:
1. 增大电源电压(提高控制电路电流,增强电磁铁磁性);
2. 更换阻值变化更显著的光敏电阻(提高光照响应灵敏度);
3. 调整光敏电阻位置使其充分受光(确保实际光照强度影响其阻值) (合理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2025·浙江)生态浮床(种有植物的漂浮载体,如图1)是修复湖泊生态的一种技术。某湖泊因大量含氮物质输入而遭到污染、科学小组对两种浮床植物————空心菜和粉绿狐尾藻的除氮能力开展了研究。
(1)实验过程
①从该湖泊中取湖水、测定其含氮量。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实验容器,编号A、B、C、分别加入   的该湖水。A中放入种有长势较好的空心菜的浮床,B中放入种有等量、长势较好的粉绿狐尾藻的浮床,C中放入无植物种植的浮床(对照组)。
③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分别在第7天和第 14天测定各容器中湖水的含氮量。
④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计算氮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
(2)分析与讨论
①结果表明,两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除氮能力,其中较强的是   。
②由图2可知,该洞泊生态系统被污染后仍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较弱。其依据是   
(3)科学小组进一步研究了40%遮光和75%遮光对这两种植物除氮能力的影响、第14天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图3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综上所述,应用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时应考虑植物种类及遮光等因素。
【答案】(1)等体积
(2)空心菜;对照组有较小的氮去除率
(3)这两种不同程度的遮光对同种植物的除氮能力有不同影响;同一程度的遮光对这两种植物的除氮能力有不同影响(或空心菜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但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要弱;粉绿狐尾藻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更强)(合理即可)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解答,除探究因素以外的条件应相同。
(2)根据图2进行分析,氮去除率越高,说明该植物除氮效果越好。
(3)根据图3进行分析,分别得出氮去除率与遮光程度的关系。
【解答】(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三个容器内的湖水的体积应相同。
(2)由图2可知,空心菜组氮去除率更高,说明除氮能力更强。
由图2可知,未添加植物的对照组也有一定的除氮能力,只是氮去除率较弱,可知该洞泊生态系统被污染后仍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较弱。
(3)由图3可知,不同遮光程度条件下,同种植物除氮能力不同,不同植物最佳除氮能力对应的遮光条件也不同,即或空心菜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但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要弱;粉绿狐尾藻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更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4.(2025·浙江)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制得的 中会混有水蒸气。为制取干燥的CO2并探究其相关性质,小科设计了如图1的制取装置和如图2的性质实验。
请回答:
(1)图1中X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A”或“B”)。
(2)如图2甲,将收集到的CO2气体缓缓向烧杯里倾倒,发现蜡烛熄灭,由此可得出CO2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的大、   。
(3)如图2乙,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 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验证两者已经发生反应,现有稀盐酸、 溶液和 溶液3种试剂,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写出实验方案(要求指明试剂并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
【答案】(1)浓硫酸;A
(2)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3)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或加入Ca(OH)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发生。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2)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所以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硝酸钾与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会有沉淀产生,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气泡。
【解答】(1)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X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知X为浓硫酸。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知选择的是装置A。
(2)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有气泡产生。 或加入Ca(OH)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发生。
25.(2025·浙江)小科为测量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图2是实物图。
(1)图2中导线a端应与滑动变阻器的   (填图中字母)接线柱连接。
(2)实验过程中,要使电流表示数变大,滑片P应向   (填“B”或“C”)接线柱移动。
(3)移动滑片P,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列于下表。
实验序号   U/V I/A R/0
1 不及代 0.40 0.12 3.3
2 发出很微弱的光 0.90 0.16 5.6
3 发出微弱的光 1.50 0.20 7.5
4 发出较强的光 待填 0.24 此处不填
①第4次实验中,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其示数为   V
②分析数据,发现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是变化的,小灯泡的 U——I图像与图4 中的   (填“a”“b”或“c”)相似。
【答案】(1)A
(2)C
(3)2.20;a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进电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阻值,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越长,说明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
(3)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电阻,所以U-I图像应为一条直线,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斜率变大。
【解答】(1)由图1可知,滑片向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进电路,可知图2中a应与A相连。
(2)电流表示数变大,即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了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可知滑片应向C接线柱移动。
(3)①电压表连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2V。
②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U-I图像应为非线性曲线,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可知斜率逐渐增大,U-I图像如曲线a所示。
26.(2025·浙江)为探究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科设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木板左端用细线与电动机(可调速)相连,物块右端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相连。启动电动机拉动木板,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请回答:
(1)装置中定滑轮的作用:   。
(2)实验中观察到物块的两种状态见下表,要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应在状态   (填“1”或“2”)时读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物块状态 物块相对木板 物块相对桌面
状态1 静止 运动
状态2 运动 静止
(3)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和木板的速度大小,进行实验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列于下表。分析下表,可得结论:   。
实验序号 物块上钩码个数(钩码质量均相同) 摩擦力/N
木板运动较慢 木板运动较快
1 0 0.5 0.5
2 2 0.8 0.8
3 4 1.1 1.1
(4)继续探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可在   (填“木板上表面”或“水平桌面上”)铺上棉布等不同材料来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答案】(1)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2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不变时,在测定范围内,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木板上表面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木板相对木块静止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
(4)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可知改变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粗糙程度,不是木板与水平桌面之间的粗糙程度。
【解答】(1)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实验测量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可知应选择物块相对木板运动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
(4)实验测量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改变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粗糙程度,所以应在木板上表面铺上不同材料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7.(2025·浙江)科学小组用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 NaOH 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回答:
(1)在图1实验中,可用   (填指示剂名称)指示NaOH 被盐酸反应完全。
(2)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指示酸碱反应过程。在图2实验中,用pH传感器测量室温下滴加盐酸过程中溶液的pH,当pH=7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   。
(3)盐酸和NaOH反应会放出热量,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在NaOH溶液中插入温度传感器,记录温度散据至t1时,迅速将等质量、等温度的盐酸倒入其中。在图 3中画出后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示意曲线(绘至温度稳定为止)。
(4)酸与碱的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用适量的熟石灰( 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酸性物质以 H2SO4,为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或pH试纸)
(2)氯化钠(NaCl)
(3)
(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酸和碱的反应没有现象,可通过指示剂或pH试纸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2)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呈碱性,氯化钠呈中性。
(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会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会恢复至室温,据此画图。
(4)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可通过滴加指示剂酚酞或紫色石蕊或使用pH试纸检验反应是否完全。
(2)pH等于7,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直至室温,如图所示

(4)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
28.(2025·浙江)闪电是一种常用的自然现象。一方面,闪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氰氧化物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另一方面,闪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请回答:
(1)闪电时、氮气和氯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氮(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成的硝酸盐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通过茎中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的导管运输到枝叶。
(3)某次闪电击中地面时,附近有人经过,此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如图)。已知两脚间的电压为200V(靠近击中点,该电压会急剧增加)、两脚间的人体电阻为800Ω。
①求流经人体的电流。
②触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假设上述电流流经人体做功为0.005J,求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该段时间内电流和电压视为恒定)。
【答案】(1)化合反应;+2
(2)木质部
(3)①流经人体的电流
答:流经人体的电流为0.25A。
②流经人体的电流做功
答: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为0.0001s。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化合反应:多变一。
(2)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骨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值;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UIt计算时间。
【解答】(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可知属于化合反应。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硝酸银属于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枝叶。
29.(2025·浙江)近年,共享充电宝(如图)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为研究共享充电宝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科学小组选取多个区域的共享充电宝进行研究,发现其上存在多种细菌。请回答: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若某充电宝被传染性致病菌污染,则该充电宝属于   (填“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2)针对共享充电宝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提出下列消毒方案:
①使用充电宝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在配制75%酒精溶液时,将75mL 无水酒精和25mL水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 100mL、原因是   。
②安装紫外灯对充电宝进行消毒。若用某款紫外灯消毒时,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9000J,则该款紫外灯额定功率为   W。
【答案】(1)传播途径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5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1. 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个体或物体,如患者、携带者);
2.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空气、接触、物品等);
3. 易感人群(对病原体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2)电功率指的是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
【解答】(1)共享充电宝若被致病菌污染,其本身并非病原体的来源(传染源),而是充当了病原体传播的媒介,因此属于传播途径。
(2)①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两种液体的分子结构不同,混合时分子间间隙减小,导致体积收缩,这是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直接证据。
②该款紫外灯额定功率为。
30.(2025·浙江)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人体可能会因呼吸过快、过深,CO2排出过多,导致血液的pH上升,进而出现头晕、手脚发麻等症状,该现象称为呼吸性碱中毒。请回答;
(1)人体呼气时,胸腔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肺内压力增大,( 排出体外。
(2)CO2排出过多时,由于脑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出现头晕等症状。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系统与   (写出一种系统名称)之间的紧密联系。
(3)图1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模式图, 和 从浓度高处扩散到低处、浓度差越大,扩散越快。用纸袋罩住口鼻(如图2),反复缓慢吸回几次自身呼出的气体,可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
【答案】(1)减小
(2)循环系统
(3)呼出的气体中 CO2浓度比空气中的高,吸回自身呼出的气体,使肺泡内CO2的浓度升高,减少血液中CO2的排出,使血液的pH下降,缓解症状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肺泡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压强差。
(2)血液流动,指的是循环系统。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降低血液的pH值。
【解答】(1)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腔体积减小,导致肺内压力增大,迫使CO2从肺泡排出体外。
(2)CO2排出过多会引起脑血管收缩,减少脑部血流量,这直接涉及循环系统(血管和血液流动)。
(3)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CO2排出过多导致血液pH上升。用纸袋罩住口鼻时,呼出的CO2被重新吸入,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与H2O反应生成H2CO3(碳酸),从而降低pH值。
31.(2025·浙江)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小组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如图)。请回答:
(1)锥形瓶中盛有 40g质量分数为5%的( 溶液,要与其恰好完全反应,需固体NaOH 多少克
(2)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实际使用NaOH 的量小于题(1)计算值就达到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从实验现象的角度说明用少量NaOH 就可完成验证的理由:   。
(3)如图2所示,在矿泉水瓶中装入水、氧气和铁钉,拧紧瓶盖;保持环境条件不变,一段时间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但实验前后装置的总质量不变。结合物质变化,解释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   ,
(4)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角度,将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答案】(1)CuSO4的质量:40g×5%=2g
设需固体 NaOH的质量为x,
答:需固体 NaOH质量1g
(2)因为仅用少量 NaOH 即可观察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NaOH与 CuSO4发生了化学反应;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3)铁钉生锈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瓶身压瘪
(4)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消耗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3)铁生锈的条件:同时接触水和氧气,铁生锈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4)水电解的方程式为 2H2O→2H2+O2 (条件为通直流电)。
【解答】(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只需观察到现象,说明发生化学变化即可,不一定要将物体完全反应,所以用少了氢氧化钠就可完成验证。
(3)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铁钉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Fe2O3·xH2O),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瓶子变瘪。
(4)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结合图像可知,缺少的是一个氧分子。
32.(2025·浙江)人们一直对古人如何将巨石移到高处感到好奇。图1是古人移动巨石的一种可能方式,人站上右侧两根圆木下端悬挂的平台,通过自身重力对圆木施力,将巨石拉动一小段距离后固定,调整装置,再次拉动巨石。整个装置可简化为一个斜面、一根直杠杆和一个平台(平台未精彩讲题画出),如图2所示。巨石通过绳子与杠杆AC相连,杠杆与石柱的接触点为B点,AC=4.8m,AB=0.8m,巨石质量为5000kg。不计绳子、杠杆和平台受的重力。根据图2,请回答:
(1)使用此杠杆主要目的是   (填“省力”或“省距离”)。
(2)某次绳子拉动巨石沿斜面MN移动0.1m,高度上升0.05m,求此过程中克服巨石重力做的功。
(3)某次拉动巨石前,绳子与杠杆AC垂直,AC与竖直方向成30°角。要拉动巨石,绳子对巨石的拉力至少需32100N,假设人的质量均为60kg,此时C端下方平台上至少需站多少人 (已知绳子对A 端的拉力等于绳子对巨石的拉力,C端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 F等于人的总重力)
【答案】(1)省力
(2)W= Gh= mgh=5000kg×10N/kg×0.05m=2500J
答:克服巨石重力做的功为2500J。
(3)动力臂
阻力臂l2=AB=0.8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总=F=12840N,
4(1分)
需站22人(1分)
答:C端下方平台上至少需站22人。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2)做功的条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克服重力做功可用W=Gh进行计算。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力臂指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解答】(1)杠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在图2中,杠杆AC的支点为B点,动力臂(AB)为0.8m,阻力臂(BC)为4.8m - 0.8m = 4.0m。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可知该杠杆为省力杠杆。
1 / 1【中考真题】浙江2025年中考科学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5·浙江)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仅4.21g的超轻微型飞行器。“4.21g”指的是该飞行器的 (  )
A.体积 B.质量 C.长度 D.密度
2.(2025·浙江)小科用煤气灶烹饪番茄蛋花汤。下列步骤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洗番茄 B.溶盐于水 C.敲碎蛋壳 D.点火烧煮
3.(2025·浙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4.(2025·浙江)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描写了金黄色枇杷挂满枝头的景象。枇杷可食用部分(如图)是由花中哪个结构发育而成的()
A.花托 B.柱头 C.胚珠 D.子房壁
5.(2025·浙江)大凉疣螈(如图)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体外受精,卵生。该动物最可能属于(  )
A.哺乳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鱼类
6.(2025·浙江)两千多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如图)的原理是 (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7.(2025·浙江)近年,我国发现了多个新物种,如海宁卵角蚁(一种动物)和天宫尼尔菌(一种细菌)。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有无(  )
A.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膜
8.(2025·浙江)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冰箱里的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
B.锅里的水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C.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D.高压锅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液体沸点升高
9.(2025·浙江)将月季进行暗处理后,选某些叶片部分遮光(如图),光照一段时间。再取下这些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冲洗后,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该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
A.光和二氧化碳 B.光和叶绿体
C.叶绿体 D.光
10.(2025·浙江)简易电动洗鼻器内部设有电源开关 和压力开关 当 闭合时,指示灯L亮起;当用户按压力开关 闭合,电动机启动,向外泵出洗鼻液。下列电路设计符合工作要求的是(  )
A. B.
C. D.
11.(2025·浙江)企鹅静止站在水平冰面上沐浴阳光(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鹅受到的重力与企鹅对冰面的压力方向相反
B.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方向相同
C.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企鹅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2025·浙江)浙江某中学(30°N,120°E)于2024年12月在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研学。以下是学生在此期间关于12月21 日(冬至、农历十一月二十一)的研学小结摘选:①一天中旗杆影长正午时刻最短;②研学期间此日白昼最短;③每日正午旗杆的影长此日最短;④当天晚上观察到了月食。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5·浙江)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含有茶氨酸(C7H14N2O3),具有舒缓压力、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g
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气分子
14.(2025·浙江)小科模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湿法炼铜技术,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制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保持不变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固体仅有铜
D.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15.(2025·浙江)大多数鱼类通过鱼鳔充放气改变自身体积,实现上浮与下沉。悬浮在鱼缸中的鱼,鼓起鱼鳔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如图)。若悬浮和漂浮时鱼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鱼所受重力的变化,则与悬浮状态相比,鱼处于漂浮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受到的浮力变小 B.鱼受到的浮力不变
C.鱼缸内的水面降低 D.鱼缸内的水面升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共40分)
16.(2025·浙江)研究微塑料(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橡胶等颗粒的总称)在环境中的迁移,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基础之一。
(1)塑料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材料。
(2)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会通过大气和水循环迁移(如图)。图中①是水循环的    途径、
(3)科学家们通过光催化等技术,可使微塑料降解为小分子产物,最终使其中的C、H元素在氧气的作用下分别转化为CO2和   。
17.(2025·浙江)梭梭树(如图)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具有鳞片状的叶、发达的根系及子房夏季休眠等特征,能够总应荒漠环境。
(1)梭梭树的叶片呈鳞片状、   作用较弱,从而减少水分散失。
(2)梭梭树春季开花、传粉、受精;其子房夏季休眠,秋季才发育成   (填器官名称),从而避开酷热和干旱对繁殖的不利影响。
(3)下列关于梭梭树的说法,合理的有____(填字母)。
A.叶的鳞片状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B.子房夏季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发达的根系利于吸水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8.(2025·浙江)近期、“不停站高铁”构想引起关注。有一种方案是接驳车搭载乘客去对接行驶中的高铁,当接驳车与高铁同向并行且速度相同时,乘客可在接驳车和高铁之间换乘。
(1)乘客换乘时,高铁的动能比接驳车的大,是因为高铁的   比接驳车的大。若以接驳车为参照物,此时高铁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杭州到北京高铁路程约1200km,“不停站高铁”全程保持300km/h的速度行驶,从杭州到北京所需时间约   h。
19.(2025·浙江)图1为我国台风登陆月次数统计图(1949——2023年),图2为我国台风登陆地区次数统计图(1949——2023年)。
(1)据图分析我国台风的分布规律,指出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与主要登陆地区分别是____(填字母)。
A.夏秋季节和东海、黄海沿岸地区
B.春夏季节和东南沿海地区
C.春夏季节和东海、黄海沿岸地区
D.夏秋季节和东南沿海地区
(2)针对某城镇(乡村)低洼居民区,因台风影响可能被淹的问题,提出一项防御措施并解释其作用:   。
20.(2025·浙江)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持续推进,“吃动平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1)“吃”:控制能量摄入是管理体重的关键。
①如表列出了某食物的部分营养成分,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成分是   。
②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   (填图中字母)被吸收。
营养成分 每100mL
糖类 4.8g
钠 55mg
钙 110mg
(2)“动”;运动能增加人体能量消耗。
①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   (填“增加”或“减少”)。
②科学运动有利于健康。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填字母)。
A.运动项目可多样化 B.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C.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21.(2025·浙江)小科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1)为便于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添加速度,应选择图1中的装置   (填“A”或“B”)。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给出验证它是氧气的方法:   。
(3)如图2所示的燃烧现象说明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22.(2025·浙江)为实现路灯白天自动熄灭、夜晚自动亮起,小科用光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等元件,设计了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如图)。
(1)电磁铁是电磁继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主要是____(填字母)。
A.电磁感应
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要实现路灯自动控制功能,光敏电阻的阻值应随光照强度增加而   (填“增大”或“减小”)。
(3)测试时,闭合开关S,发现白天路灯未能自动熄灭。请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2025·浙江)生态浮床(种有植物的漂浮载体,如图1)是修复湖泊生态的一种技术。某湖泊因大量含氮物质输入而遭到污染、科学小组对两种浮床植物————空心菜和粉绿狐尾藻的除氮能力开展了研究。
(1)实验过程
①从该湖泊中取湖水、测定其含氮量。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实验容器,编号A、B、C、分别加入   的该湖水。A中放入种有长势较好的空心菜的浮床,B中放入种有等量、长势较好的粉绿狐尾藻的浮床,C中放入无植物种植的浮床(对照组)。
③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分别在第7天和第 14天测定各容器中湖水的含氮量。
④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计算氮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
(2)分析与讨论
①结果表明,两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除氮能力,其中较强的是   。
②由图2可知,该洞泊生态系统被污染后仍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较弱。其依据是   
(3)科学小组进一步研究了40%遮光和75%遮光对这两种植物除氮能力的影响、第14天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图3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综上所述,应用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时应考虑植物种类及遮光等因素。
24.(2025·浙江)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制得的 中会混有水蒸气。为制取干燥的CO2并探究其相关性质,小科设计了如图1的制取装置和如图2的性质实验。
请回答:
(1)图1中X可选用   (填试剂名称),收集装置应选用   (填“A”或“B”)。
(2)如图2甲,将收集到的CO2气体缓缓向烧杯里倾倒,发现蜡烛熄灭,由此可得出CO2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的大、   。
(3)如图2乙,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 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验证两者已经发生反应,现有稀盐酸、 溶液和 溶液3种试剂,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写出实验方案(要求指明试剂并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
25.(2025·浙江)小科为测量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图2是实物图。
(1)图2中导线a端应与滑动变阻器的   (填图中字母)接线柱连接。
(2)实验过程中,要使电流表示数变大,滑片P应向   (填“B”或“C”)接线柱移动。
(3)移动滑片P,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列于下表。
实验序号   U/V I/A R/0
1 不及代 0.40 0.12 3.3
2 发出很微弱的光 0.90 0.16 5.6
3 发出微弱的光 1.50 0.20 7.5
4 发出较强的光 待填 0.24 此处不填
①第4次实验中,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其示数为   V
②分析数据,发现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是变化的,小灯泡的 U——I图像与图4 中的   (填“a”“b”或“c”)相似。
26.(2025·浙江)为探究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科设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木板左端用细线与电动机(可调速)相连,物块右端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相连。启动电动机拉动木板,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请回答:
(1)装置中定滑轮的作用:   。
(2)实验中观察到物块的两种状态见下表,要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应在状态   (填“1”或“2”)时读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
物块状态 物块相对木板 物块相对桌面
状态1 静止 运动
状态2 运动 静止
(3)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和木板的速度大小,进行实验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列于下表。分析下表,可得结论:   。
实验序号 物块上钩码个数(钩码质量均相同) 摩擦力/N
木板运动较慢 木板运动较快
1 0 0.5 0.5
2 2 0.8 0.8
3 4 1.1 1.1
(4)继续探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可在   (填“木板上表面”或“水平桌面上”)铺上棉布等不同材料来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27.(2025·浙江)科学小组用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 NaOH 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回答:
(1)在图1实验中,可用   (填指示剂名称)指示NaOH 被盐酸反应完全。
(2)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指示酸碱反应过程。在图2实验中,用pH传感器测量室温下滴加盐酸过程中溶液的pH,当pH=7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   。
(3)盐酸和NaOH反应会放出热量,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在NaOH溶液中插入温度传感器,记录温度散据至t1时,迅速将等质量、等温度的盐酸倒入其中。在图 3中画出后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示意曲线(绘至温度稳定为止)。
(4)酸与碱的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用适量的熟石灰( 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酸性物质以 H2SO4,为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
28.(2025·浙江)闪电是一种常用的自然现象。一方面,闪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氰氧化物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另一方面,闪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请回答:
(1)闪电时、氮气和氯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氮(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成的硝酸盐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通过茎中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的导管运输到枝叶。
(3)某次闪电击中地面时,附近有人经过,此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如图)。已知两脚间的电压为200V(靠近击中点,该电压会急剧增加)、两脚间的人体电阻为800Ω。
①求流经人体的电流。
②触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假设上述电流流经人体做功为0.005J,求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该段时间内电流和电压视为恒定)。
29.(2025·浙江)近年,共享充电宝(如图)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为研究共享充电宝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科学小组选取多个区域的共享充电宝进行研究,发现其上存在多种细菌。请回答: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若某充电宝被传染性致病菌污染,则该充电宝属于   (填“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2)针对共享充电宝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提出下列消毒方案:
①使用充电宝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在配制75%酒精溶液时,将75mL 无水酒精和25mL水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 100mL、原因是   。
②安装紫外灯对充电宝进行消毒。若用某款紫外灯消毒时,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9000J,则该款紫外灯额定功率为   W。
30.(2025·浙江)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人体可能会因呼吸过快、过深,CO2排出过多,导致血液的pH上升,进而出现头晕、手脚发麻等症状,该现象称为呼吸性碱中毒。请回答;
(1)人体呼气时,胸腔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肺内压力增大,( 排出体外。
(2)CO2排出过多时,由于脑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出现头晕等症状。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系统与   (写出一种系统名称)之间的紧密联系。
(3)图1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模式图, 和 从浓度高处扩散到低处、浓度差越大,扩散越快。用纸袋罩住口鼻(如图2),反复缓慢吸回几次自身呼出的气体,可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
31.(2025·浙江)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小组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如图)。请回答:
(1)锥形瓶中盛有 40g质量分数为5%的( 溶液,要与其恰好完全反应,需固体NaOH 多少克
(2)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实际使用NaOH 的量小于题(1)计算值就达到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从实验现象的角度说明用少量NaOH 就可完成验证的理由:   。
(3)如图2所示,在矿泉水瓶中装入水、氧气和铁钉,拧紧瓶盖;保持环境条件不变,一段时间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但实验前后装置的总质量不变。结合物质变化,解释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   ,
(4)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角度,将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32.(2025·浙江)人们一直对古人如何将巨石移到高处感到好奇。图1是古人移动巨石的一种可能方式,人站上右侧两根圆木下端悬挂的平台,通过自身重力对圆木施力,将巨石拉动一小段距离后固定,调整装置,再次拉动巨石。整个装置可简化为一个斜面、一根直杠杆和一个平台(平台未精彩讲题画出),如图2所示。巨石通过绳子与杠杆AC相连,杠杆与石柱的接触点为B点,AC=4.8m,AB=0.8m,巨石质量为5000kg。不计绳子、杠杆和平台受的重力。根据图2,请回答:
(1)使用此杠杆主要目的是   (填“省力”或“省距离”)。
(2)某次绳子拉动巨石沿斜面MN移动0.1m,高度上升0.05m,求此过程中克服巨石重力做的功。
(3)某次拉动巨石前,绳子与杠杆AC垂直,AC与竖直方向成30°角。要拉动巨石,绳子对巨石的拉力至少需32100N,假设人的质量均为60kg,此时C端下方平台上至少需站多少人 (已知绳子对A 端的拉力等于绳子对巨石的拉力,C端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 F等于人的总重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
【解答】g是质量的单位,可知“4.21g”指的是该飞行器的质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水洗番茄、溶盐于水和敲碎蛋壳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而点火烧煮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药品。
【解答】A、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手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不能将胶头滴管插入量筒内,故B错误;
C、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取点另一盏酒精灯,故C错误;
D、使用药匙或纸槽取药品粉末,伸入试管底部后再将试管缓缓竖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发育成果实,据此作答。
【解答】 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枇杷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选D。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哺乳类和爬行类幼体和成体均通过肺呼吸,鱼使用鳃呼吸。
【解答】由“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可知,该生物属于两栖类。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成的是光源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
【解答】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细胞核,可知两者在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是有无细胞核。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熔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熔化吸热;凝固: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凝固放热;凝华:由气态转化为固态,凝华放热;升华:由固态转化为气态,升华吸热;汽化: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汽化吸热;液化: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放热。
【解答】A、水由液体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液体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高压锅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使液体沸点升高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单一变量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
【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变量是光照,可知探究的是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电路图进行判断,电动机和灯可以单独工作,可知电动机与灯并联。
【解答】A、需要同时闭合两个开关灯才能亮,故A错误;
B、只闭合时,电动机启动,与题中信息不符,故B错误;
C、只闭合时,灯亮,再闭合,电动机启动,符合题中要求,故C正确;
D、只闭合时,电动机启动,与题中信息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两个物体上。
【解答】A、企鹅受到的重力与企鹅对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均竖直向下,故A错误;
B、企鹅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方向相反,故B错误;
C、企鹅受到的重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企鹅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企鹅的支持力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12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解答】①一天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故①正确;
②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故②正确;
③一年中影长最长的一天是冬至,故 ③错误;
④月食出现在农历十五左右,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氧化物
【解析】【分析】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茶氨酸含有C、H、N、O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正确;
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故C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内不含分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单质可以将其他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
【解答】铁比铜活泼,可以将铜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的质量小于铜,可知溶液的质量将变小,由于所加铁粉是过量的,所以烧杯内的固体有铜和铁。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时,浮力大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鱼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鱼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由于鱼的重力不变,可知鱼受到的浮力不变。由可知,浮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可知水面高度不变。
故答案为:B。
16.【答案】(1)有机
(2)地表径流
(3)H2O
【知识点】水循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盐和碳酸。
(2)根据图像可知,①属于地表径流,将陆地水转化为海洋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1)塑料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由图可知,①属于地表径流。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氢元素与氧元素结合成水,即H2O。
17.【答案】(1)蒸腾
(2)果实
(3)A;B;C
【知识点】蒸腾作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2)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3)植物为了适应环境表现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1)叶片呈鳞片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更适应干旱环境。
(2)子房在秋季将发育成果实。
(3)A、基因决定性状,可知叶的鳞片状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故A正确;
B、子房在夏季休眠,在秋季发育,更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
C、根是植物吸水的器官,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吸水,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故C正确。
故答案为:ABC。
18.【答案】(1)质量;静止
(2)4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2)根据时间等于路程与速度的比值进行计算。
【解答】(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高铁和接驳车的速度相同,高铁的质量大于接驳车,所以乘客在换成时高铁的动能大于接驳车。
接驳车和高铁的速度相同且同向运动,可知高铁与接驳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则以接驳车为参照物,高铁是静止的。
(2)从杭州到北京所需时间约为。
19.【答案】(1)D
(2)措施:加固堤岸(或疏通排水管道;或水泵排水);作用:控制低洼地区水位(合理即可)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夏季为6-8月。
(2) 防御措施(示例):修筑防洪堤或挡水墙:在低洼居民区周围修建防洪设施,阻挡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洪水侵入。 作用:通过物理屏障减少洪水对居民区的直接冲击,保护房屋和人员安全。
或完善排水系统:清理和扩建排水管道,确保雨水快速排出。
作用:避免积水内涝,减少淹没风险。
【解答】(1)由图一可知,台风登陆时间主要是7-9月,即夏秋季,由图二可知,台风主要在东南海沿海地区登陆。
故答案为:D。
(2)为防止台风导致居民区被淹,可采取的措施有:措施:加固堤岸(或疏通排水管道;或水泵排水);作用:控制低洼地区水位(合理即可)。
20.【答案】(1)糖类;D
(2)增加;A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消化系统的组成;体温的控制;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
【解析】【分析】(1)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结合表中信息进行分析。
(2)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或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身体损伤。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
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D小肠。
(2)①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
② A、运动项目可多样化,有利于健康,故A正确;
B、运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故B错误;
C、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损伤,故C正确。
故答案为:AC。
21.【答案】(1)A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是否复燃
(3)氧气浓度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1)A中的漏斗是分液漏斗,有活塞,可以控制流速,B中的漏斗是长颈漏斗。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
(3)图中的变量是氧气的浓度,实验现象不同,说明硫燃烧点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解答】(1)A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可知控制双氧水添加的速度。
(2)氧气具有助燃性,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观察是否复燃。
(3)硫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可知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2.【答案】(1)B
(2)减小
(3)适当增大电源1的电压
【知识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是发电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 由电磁铁的原理可知,白天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灯熄灭。灯不能熄灭,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小,可以增大电源电压、增加线圈匝数、更换阻值变化更显著的光敏电阻等进行改进。
【解答】(1)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吸引衔铁。
故答案为:B。
(2)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白天光照强时,光敏电阻阻值需减小,使得控制电路电流增大,电磁铁吸合衔铁,断开路灯电路,夜晚则相反,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应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减小。
(3)若白天路灯未能自动熄灭,可能是光敏电阻灵敏度不足或电磁铁吸力不够。改进措施包括:
1. 增大电源电压(提高控制电路电流,增强电磁铁磁性);
2. 更换阻值变化更显著的光敏电阻(提高光照响应灵敏度);
3. 调整光敏电阻位置使其充分受光(确保实际光照强度影响其阻值) (合理即可)。
23.【答案】(1)等体积
(2)空心菜;对照组有较小的氮去除率
(3)这两种不同程度的遮光对同种植物的除氮能力有不同影响;同一程度的遮光对这两种植物的除氮能力有不同影响(或空心菜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但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要弱;粉绿狐尾藻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更强)(合理即可)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解答,除探究因素以外的条件应相同。
(2)根据图2进行分析,氮去除率越高,说明该植物除氮效果越好。
(3)根据图3进行分析,分别得出氮去除率与遮光程度的关系。
【解答】(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三个容器内的湖水的体积应相同。
(2)由图2可知,空心菜组氮去除率更高,说明除氮能力更强。
由图2可知,未添加植物的对照组也有一定的除氮能力,只是氮去除率较弱,可知该洞泊生态系统被污染后仍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较弱。
(3)由图3可知,不同遮光程度条件下,同种植物除氮能力不同,不同植物最佳除氮能力对应的遮光条件也不同,即或空心菜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但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要弱;粉绿狐尾藻在40%遮光时的除氮能力比不遮光时要强,75%遮光时比40%遮光时更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4.【答案】(1)浓硫酸;A
(2)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3)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或加入Ca(OH)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发生。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2)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所以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硝酸钾与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会有沉淀产生,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气泡。
【解答】(1)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X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知X为浓硫酸。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知选择的是装置A。
(2)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有气泡产生。 或加入Ca(OH)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发生。
25.【答案】(1)A
(2)C
(3)2.20;a
【知识点】实物的电路连接;电压的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进电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阻值,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越长,说明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
(2)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
(3)灯泡的电阻不是一个电阻,所以U-I图像应为一条直线,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斜率变大。
【解答】(1)由图1可知,滑片向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进电路,可知图2中a应与A相连。
(2)电流表示数变大,即电路中电流变大,滑动变阻器了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可知滑片应向C接线柱移动。
(3)①电压表连接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2V。
② 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U-I图像应为非线性曲线,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可知斜率逐渐增大,U-I图像如曲线a所示。
26.【答案】(1)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2
(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不变时,在测定范围内,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木板上表面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木板相对木块静止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
(4)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可知改变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粗糙程度,不是木板与水平桌面之间的粗糙程度。
【解答】(1)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实验测量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可知应选择物块相对木板运动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
(4)实验测量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改变的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粗糙程度,所以应在木板上表面铺上不同材料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7.【答案】(1)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或pH试纸)
(2)氯化钠(NaCl)
(3)
(4)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1)酸和碱的反应没有现象,可通过指示剂或pH试纸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2)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呈碱性,氯化钠呈中性。
(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会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会恢复至室温,据此画图。
(4)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现象,可通过滴加指示剂酚酞或紫色石蕊或使用pH试纸检验反应是否完全。
(2)pH等于7,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3)加入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直至室温,如图所示

(4)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
28.【答案】(1)化合反应;+2
(2)木质部
(3)①流经人体的电流
答:流经人体的电流为0.25A。
②流经人体的电流做功
答: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为0.0001s。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化合反应:多变一。
(2)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骨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值;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UIt计算时间。
【解答】(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可知属于化合反应。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硝酸银属于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枝叶。
29.【答案】(1)传播途径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5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1. 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个体或物体,如患者、携带者);
2.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如空气、接触、物品等);
3. 易感人群(对病原体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2)电功率指的是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
【解答】(1)共享充电宝若被致病菌污染,其本身并非病原体的来源(传染源),而是充当了病原体传播的媒介,因此属于传播途径。
(2)①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是因为两种液体的分子结构不同,混合时分子间间隙减小,导致体积收缩,这是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直接证据。
②该款紫外灯额定功率为。
30.【答案】(1)减小
(2)循环系统
(3)呼出的气体中 CO2浓度比空气中的高,吸回自身呼出的气体,使肺泡内CO2的浓度升高,减少血液中CO2的排出,使血液的pH下降,缓解症状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肺泡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压强差。
(2)血液流动,指的是循环系统。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降低血液的pH值。
【解答】(1)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腔体积减小,导致肺内压力增大,迫使CO2从肺泡排出体外。
(2)CO2排出过多会引起脑血管收缩,减少脑部血流量,这直接涉及循环系统(血管和血液流动)。
(3)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CO2排出过多导致血液pH上升。用纸袋罩住口鼻时,呼出的CO2被重新吸入,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与H2O反应生成H2CO3(碳酸),从而降低pH值。
31.【答案】(1)CuSO4的质量:40g×5%=2g
设需固体 NaOH的质量为x,
答:需固体 NaOH质量1g
(2)因为仅用少量 NaOH 即可观察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NaOH与 CuSO4发生了化学反应;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3)铁钉生锈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将瓶身压瘪
(4)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式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消耗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3)铁生锈的条件:同时接触水和氧气,铁生锈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4)水电解的方程式为 2H2O→2H2+O2 (条件为通直流电)。
【解答】(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只需观察到现象,说明发生化学变化即可,不一定要将物体完全反应,所以用少了氢氧化钠就可完成验证。
(3)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铁钉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了铁锈(Fe2O3·xH2O),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瓶子变瘪。
(4)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结合图像可知,缺少的是一个氧分子。
32.【答案】(1)省力
(2)W= Gh= mgh=5000kg×10N/kg×0.05m=2500J
答:克服巨石重力做的功为2500J。
(3)动力臂
阻力臂l2=AB=0.8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总=F=12840N,
4(1分)
需站22人(1分)
答:C端下方平台上至少需站22人。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
(2)做功的条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克服重力做功可用W=Gh进行计算。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力臂指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解答】(1)杠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力臂的长度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在图2中,杠杆AC的支点为B点,动力臂(AB)为0.8m,阻力臂(BC)为4.8m - 0.8m = 4.0m。阻力臂大于动力臂,可知该杠杆为省力杠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