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昆虫备忘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昆虫的特点 。
找出感兴趣的地方,体味文中语言的生动、有趣。
清晨的草丛里,蚂蚁正搬着比自己还大的面包屑,蝴蝶扇着彩色的翅膀在花丛中跳舞,蝉躲在树叶间唱着响亮的歌 —— 这些小小的昆虫,藏着好多有趣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拿起笔,把观察到的昆虫样子、习性记下来,做成一本特别的昆虫备忘录吧!
汪曾祺,1920 年出生在江苏高邮,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他毕业于西南联大,曾在多校任教、多个单位任职。其作品风格独特,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备受赞誉,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作者我了解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记录了哪些昆虫的秘密。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内容初了解
复眼
恭喜你成功整理行装,
快去昆虫王国探秘吧!
平凡
记录
lù
fán
距离
jù
款款
kuǎn
丝绸
chóu
拼音开关
学认字
瞎点
膜翅
mó
xiā
有益
yì
大约
yuē
斑纹
bān
复眼: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
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款款:慢慢地。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
没有一点儿漏洞。
备忘录:随时记载,帮助记忆的笔记本。
重点词语
我读你听
备忘录 凡是 灵敏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瞎点 益虫 大约 蚂蚱 黑斑
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自读提示
文中有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复眼
花大姐
独角仙
蚂蚱
复眼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先提出问题,然后用2个反问的句子做猜测的答案。同时“一直在琢磨”与“总是琢磨不出来”互相印证,看出作者的好奇心特别强。
噌——飞了:属于象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蜻蜓、苍蝇等有复眼的昆虫,在发现有人靠近时,迅速飞离的动态过程,让人能直观地感受到它们反应之快,也从侧面说明了
给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即有复眼的昆虫视觉灵敏,然后通过列举蜻蜓、苍蝇这些常见的有复眼昆虫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进一步强调了它们视觉的敏锐程度,最后的“噌 —— 飞了”更是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一场景,使读者对有复眼昆虫视觉灵敏这一特点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 —— 飞了。
积累:
“复眼”是( )
A. 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
B.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
C. 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D. 是一种昆虫的名字。
A B C
作者为什么一开始琢磨复眼怎么看东西,后来又想到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会怎样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作者一开始琢磨复眼的工作原理是因为出于对自然知识的好奇,当了解到蜻蜓有复眼这个信息后,就自然而然想去探究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构造,又是怎么帮助蜻蜓等昆虫去看东西的。而后来想象人长复眼则是一种趣味性的思维发散,通过这种大胆的设想,更能突出复眼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人长了复眼,肯定特别有意思,同时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这一对眼睛看书,那一对眼睛就可以看电影,如果这一对眼睛累了,就用另一对眼睛,人就没有近视眼了……但是也可能遇到麻烦,比如上课没有专心听讲,眼睛发呆,眼前就会出现很多老师批评我的脸,那就麻烦了。
想象: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你能想象写出人长了一对复眼后的景象吗?试一试。
联系生活实际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很多小动物有着独特的本领,比如猫头鹰夜晚能清晰看到东西,蝙蝠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等等。大家有没有像作者一样,对它们这些特殊的本领产生过好奇,并且去琢磨、去探究是怎么回事呀?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哦,这样我们就能像作者一样从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去思考,收获更多的知识啦。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从“款款地落”“折好”这些动作写出了“花大姐”的飞行特点。
花大姐
介绍花大姐的特点。最后用反问句,显得幽默风趣。
全段概括
主要围绕瓢虫展开介绍,先描述了瓢虫也就是“花大姐”的外貌模样,包括它那特别的硬翅以及硬翅上有着颜色鲜艳且数量不同的小圆点,还提到了不同种类的瓢虫在食物偏好上的不同,有的吃蚜虫是益虫,有的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重点词语解释
顺顺溜溜:这个词用来形容瓢虫折好膜翅后的状态,意思是很平整、顺畅的样子,将瓢虫膜翅折叠后的整齐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那膜翅被梳理得十分服帖,没有一点褶皱。
严丝合缝:用来描绘瓢虫收拢硬翅后的情况,就像关闭得非常紧密的门窗一样,没有丝毫缝隙,把硬翅闭合的程度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出来,也显示出瓢虫身体构造的精巧。
课文解读
学习“花大姐”部分。
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成“花大姐?”
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 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款款地落下来”赋予其优雅的动作姿态,“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 膜翅”更是巧妙地将瓢虫的膜翅想象成黑绸衬裙,形象地展现出瓢虫翅膀的颜色与形态,而且“顺顺溜溜”“严丝合缝”这些词语又进一步细致地描述了它整理翅膀后的状态,让读者脑海中能清晰地浮现出一只精致、优雅的瓢虫缓缓落地整理翅膀的画面。
问题:作者为什么把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称作“害虫”呀?
因为马铃薯嫩叶对于马铃薯植株的生长非常重要,就如同我们人类的食物对于我们的生存必不可少一样。这些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大量啃食嫩叶,会影响马铃薯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它无法正常制造养分,进而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可能影响马铃薯的产量。
写作手法分析
本段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一是说明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瓢虫(花大姐)的外形特点以及不同种类瓢虫在食物偏好上的分类,让读者对瓢虫有了基本的认识;二是描写的手法,像对瓢虫外貌、动作的细致描写,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一只只鲜活的瓢虫在眼前;三是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前面提到的把瓢虫当作人以及比作穿着黑绸衬裙的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关于瓢虫的介绍,同时也增添了文学色彩。
联系生活实际
同学们,在生活中咱们周围也有很多像瓢虫这样的小昆虫,比如蚂蚁搬家、蝴蝶飞舞等等。大家有没有像作者一样去仔细观察过它们的长相、行为习惯呀?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哦,这样我们就能像作者一样从这些小昆虫身上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啦。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二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方法介绍了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独角仙
通过和其他甲虫对比,突出了独角仙体型较大的特点,让读者对独角仙在甲虫中的大小位置有个初步认识。接着详细描写了独角仙的外观,从整体长度、甲壳颜色和硬度,再到头部那只独特的角,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角比作犀牛的角,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独角仙的独特外形,让人很容易在脑海中勾勒出它的样子。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引用传说,增加了趣味性,易于引发大家探究的兴趣。
① 动作 外形
② 力气
感受昆虫之趣
独角仙
鲁莽的大个头
个头最大
甲壳多为深色、硬
头部尖端有角
举例说明
赞叹
问题:作者为什么说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呀?
回答:一方面,从外形上看,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是最大的,它那挺硬的深色甲壳以及头部像犀牛一样的角,让它看起来就很有威慑力,在昆虫中显得格外独特、出众,给人一种霸气的感觉。另一方面,独角仙力气很大,就像文中提到过去北京隆福寺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都能拉着走,这说明它具备很强的力量,在昆虫的世界里,拥有这样强大的力量优势,就如同一个“霸王”一般,所以作者说它是“昆虫里的霸王”。
联系生活实际
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见过类似独角仙这样外形独特、有特点的小昆虫呀?可以和同桌说一说哦,说不定也有像作者一样有趣的发现呢,这样我们就能像作者一样从这些小昆虫身上发现很多新奇的地方啦。
别名
类别
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从外形上对“土蚂蚱”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简洁又清晰地勾勒出了土蚂蚱的模样,让读者能很容易地将其与前面提到的尖头绿蚂蚱区分开来。接着又描述了它被抓时会吐褐色口水这一特点,“顶讨厌”一词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既表现出这种蚂蚱的特殊习性,又带着一种小孩子般的嫌恶感觉,使整个对土蚂蚱的介绍更加鲜活有趣,让读者对土蚂蚱的认识更加立体。
问题:作者为什么说 “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呀?
因为这个名字带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是基于当地人们对这种尖头绿蚂蚱的形象特点起的俗称,非常的形象、贴切且有生活气息,让人一听就能联想到蚂蚱那尖尖的头的样子,所以作者挺喜欢这个名字,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这种带有乡土味儿、通俗易懂又形象的称呼比较偏爱,反映出作者对生活中这些细微事物的观察和喜爱之情。
提炼主题
如何写小动物作文呢?
重点讲解
只有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才能写好它们。观察一般从外形特征、活动特性、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几个方面有顺序地进行。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重点地加以选择、有条理地加以描述。
重点讲解
例文欣赏:
小猫有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巴,嘴角微微上扬,像是总带着甜甜的笑意。嘴里藏着两排细密又尖锐的牙齿,尤其是那四颗尖尖的犬齿,锋利得如同小匕首,只要发现老鼠的踪迹,它一口就能牢牢咬住,让猎物无处可逃!
复 眼:蜻蜓、苍蝇 (想象 设问)
花大姐:七星瓢虫 、十四星瓢虫 (比喻 拟人 反问)
独角仙:笨、大、霸道、力大 (类比 拟人)
蚂 蚱:尖头绿蚂蚱、土蚂蚱 (举例)
昆
虫
备
忘
录
有
趣
课文结构
看完这本昆虫备忘录,是不是发现原来身边的小昆虫这么神奇?有的昆虫会 “搬家”,有的会 “织网”,还有的能 “变身”。希望大家以后多去户外看看,发现更多昆虫的趣事,继续丰富我们的备忘录,做个懂昆虫的小专家!
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默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制作属于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练一练
名字:
外形:
习性:
活动: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文章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多样的表述方式介绍给大家,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探究的兴趣。
课文主旨
昆虫档案 名称 磕头虫
样子 个头不大,黑色,背上有硬翅 动作 磕头、弹起、翻身、逃走 ————————————————————————————————————————————————————————————————————————————————————————————————————————————————————————————————————————————————————————————
模仿课文,完成“磕头虫”片段描写。
记录你观察到的一种昆虫,并撰写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