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狼》训练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狼》训练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1 20: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狼》的作者 , 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
2. 给加点字注音。
积薪(  ) 大窘(  ) 狼亦黠矣(  ) 假寐(  ) 目似瞑(  )
缀行(  ) 意暇甚(  ) 眈眈相向(  ) 苫蔽(  ) 尻尾(  )
3.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2)缀行甚远
(3)一狼得骨止
(4)屠大窘
(5)恐前后受其敌
(6)顾野有麦场
6.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狼不敢前
(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止增笑耳
7.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以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亦毙之 久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其 屠自后断其骨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 , 。”文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是:“ 。”(请默写出其中一处)
(2)《狼》一文中描写屠户恐惧心理的句子是:“ , 。”
(3)文中表现屠户机智勇敢、抓住时机进攻的句子是:
“ , , 。”
(4)蒲松龄在《狼》中,对狼的狡猾进行嘲讽的句子是:
“ ?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解释加粗的字。
缀: 顾: 犬: 洞: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2.文中加“▲”的两个“其”各代什么?
13.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4.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潜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
材料二: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使人让乐毅。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
1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
齐大A而燕小B赖诸侯之助C以破其军D宜及时攻取E其边城以自益F此长久G之利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与“臣之壮也”的“之”用法不同。
B.北,败逃的军队,与“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北”意思相同。
C.让,责备,与“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意思不同。
D.具,指准备,这与“故今具道所以”的“具”意思不同。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率领多国联军讨伐齐国,在济水以西战败齐国军队后,他命秦、韩两国的军队回师,并派魏国军队攻打宋地,派赵国军队攻打河间地区。
B.乐毅认为若不趁齐王昏聩暴虐之机深入齐国,则齐王一旦改过,机会可能丧失,于是率军深入,取得大胜,并将齐国的宝物、祭器等送回燕国。
C.燕惠王即位之后,中了齐人反间计,另派将领代乐毅统兵,乐毅因此出走赵国,燕王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敝的时候派遣军队攻打燕国。
D.乐毅在给燕惠王的复信中,首先委婉解说了投奔赵国的原因,然后陈述自己成功派使者联合赵国,终以多国联军大败齐国,实现先王愿望的往事。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2)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19.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乐毅能够帮助燕王破齐复仇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帝以京营多弊,欲振饬之,遂加承勋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寻兼掌都察院。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贼以四道兵讨之,不统于一人,故无功。川、贵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胜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计,毋专用兵,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仿唐、宋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帝不允辞,下其议于所司。时秦、晋、楚、蜀岁祲,诏免田赋。承勋言:“有司例十月始征赋。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宜及其未征,遣官驰告以所蠲数。山陬僻壤,俾悉户晓。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帝褒纳之。奏夺京营把总汤清职。郭勋为求复,语侵承勋。承勋因求退,给事中王准等劾勋恣。乃敕责勋,而下清法司。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诏承勋还部代之,寻命兼督团营。言官攻张璁、桂萼党,并及承勋。承勋连章求退,帝复温旨答之。中官出镇者,率暴横。承勋因谏宫李凤毛等言,先后裁二十七人,又革锦衣官五百人,监局冒役数千人。独御马监未汰,复因给事中田秋奏,多所裁减。而请以腾骧四卫属部,核诡冒,制可。中官言曩彰义门破也先,东市剿曹贼,皆四卫功,以直内故易集,隶兵部不便。承勋言:“彰义门之战,祸由王振,东市作贼,即曹吉祥也。”帝卒从承勋议,归兵部。寇犯大同,议遣大臣督兵。众推都御史王宪,宪不肯行。给事中夏言谓承勋曰:“事急,公当请行。”承勋竟不请。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会寇退,罢。
(节选自《明史·李承勋传》)
2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B.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C. 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D. 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现指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B. 岁祲,指一年到头妖气弥漫,文中指年成不好。祲,指不祥之气、妖氛。
C. 田赋,中国旧时官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征收的土地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D. 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原因是年龄较大、身有疾患或升任新的官职。
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上给予李承勋太子太保的官衔,担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门承担整顿京城军营中的弊端的任务。
B. 李承勋以身患疾病为借口上书辞官,未被应允,只得表明潞城讨贼军队自己不能一人统领这个真实原因。
C. 李承勋奏请皇上剥夺京营把总汤清的职位,遭到了郭勋的言语攻击,因此请求辞去自己所任官职。
D. 李承勋依据李凤毛等人进言,裁减了多位宦官出身、横行不法的地方官,还革除了五百锦衣卫官员。
2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
(2)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
24. 古人评论“承勋沉毅有大略”,请根据文段简要概述承勋在军事方面“有大略”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25.翻译文中加点字。
26.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⑵动辄言功
27.选文中有一成语: ,其在文中的含义是 ;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 ,其在文中的含义是
28、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不同的是( )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
答案
1.蒲松龄 清 《 聊斋志异 》 2.xīn jiǒng xiá mèi míng zhuì xiá dān shàn kāo 3.(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C 5.(1)仅,只 (2)很 (3)停止 (4)处境困迫,为难 (5)攻击 (6)看,视 6.(1)名词作动词,前进 (2)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名词作动词,挖洞 (4)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5)动词作名词,笑料 7.(1)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来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指狼 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 助词,的 (3)代词,指狼 代词,指麦场 代词,指柴草堆 代词,指屠户
8.(1)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1)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2)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3)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10.紧跟 回头看 像狗似的 打洞
11.略
12.①“它们”,代两狼 ②“它”,指柴堆
13.D
14.对于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否则,就没有出路。
15.BDF
16.C
17.D
18.(1)如果趁机追击齐军,齐国百姓必然反叛,灾祸变乱在内部发生,那么齐国就可以谋取了。
(2)我对齐国有很深的仇恨,不考虑国家力量的轻微和弱小,而想把齐国作为军事征讨对象。
19.①先王信任,坚定支持。②团结多国,得到援助。③知己知彼,正确决策。
20. C 21. D 22. B
23. (1)现在已是九月,恐怕官吏催促百姓缴纳田赋,暗里图谋侵吞减免的田赋。
(2)不能够传达朝廷恩德意图的官员,就惩罚他们。抚按没履行上奏检举职责的,一起治罪。
24. ①认为讨伐山西潞城贼应归兵一人;②提出平定川、贵芒部应有长远之策,勿只征伐;③坚持将腾骧四卫的管辖权隶属兵部。
25、果腹(吃饱肚子) 长(长处,优点) 竟(结束) 合(配) 26、(1)你是这么愚蠢的一种动物,哪里能比得上我? (2)动不动就夸口有功。 27、突如其来 突然的来到。 食不果腹 吃不饱。 2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