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1粒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经历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3.学生能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养成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过程
1、播放一粒米自述的视频。
2、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抽生谈感受:(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都凝聚着农民们辛苦的汗水,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节约……)
师板书课题——节约一粒米
(一)设问激趣
1、孩子们,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试想一下全国14亿人一天能节约多少粒大米?
2、14亿粒米有多重呢?猜猜看!
请几个学生回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
刚才,我们大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但猜测出的数是不是合理的呢?老师是不是要一粒一粒的数出14亿粒大米,再去称一称它们的重量?
为什么不行?你有什么办法得出较合理的答案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提出问、制定方案
1.方法引导。
经过讨论,你们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
方法一:先称1粒米有多重?
方法二:数出100粒米,称一称有多重,再算14亿粒米有多重?
方法三:先称1克米,数一数有多少粒,再算14亿粒米有多重?
方法四:数出50粒大米称一称有多重,再算14亿粒米有多重?
为什么这些办法可以解决14亿粒米有多重的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称出:1粒米、100粒米、10克米都是称出了14亿粒米中的一部分,再去推算14亿粒米的重量。这就是就可以算出14亿粒米面有多重。
这些办法真不错,下面你们能分组合作选择自己组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学生汇报解决方案:
(1)、先称后数在算; (2)先数后称再算。
、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称一称,数一数,算一算,合作探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前准备的天平,一把米等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合作解决问题。(提示:可以用计算器)
3.汇报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1400000000 ÷100=14000000(个)
14000000×2=28000000(克)
28000000克=8000千克=28吨
答:14亿粒米的重量大约是28吨。
方法二:
1400000000 ÷50=28000000(个)
28000000克=28000千克=28吨
答:14亿粒米的重量大约是28吨。
(四)、联系运用:感受价值
4.计算并体会每人节约一粒米的价值。
1、用载重4吨的卡车把节约的28吨粮食运输给乌克兰,需要多少辆卡车?
生汇报:
28÷4=7(辆)
答:需要7辆运卡车。 (重量)
鼓励学生独立计算。
2、如果每吨大米6000元,28吨大米值多少钱?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后抽生汇报:
6000×28=168000(元)
答:14亿人一天节约的大米值168000元。
一个三口之家1年大约要吃400千克大米,28吨大米可以供他们家吃多少年?
28吨=28000千克
28000÷400=70(年)
5.总结数据,谈感想。
刚才我们计算出了14亿粒米的重量,还知道了14亿人一天节约的大米可以供一个三口之家的人吃70年。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以后我们吃饭时要注意什么?
6、观看视频,正面引导。
学生充分表达后,师指出: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教育
教师阅读资料:
1.2005年我国粮食作物的总产量达48402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达18059万吨。
2.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面临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8.54亿人口营养不良,每年有56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在发展中国家,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
3.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食物权”……(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每年10月16日庆祝世界粮食日,本组织就是在1945年10月16日建立的。2007年世界粮食日和电视粮食集资的主题是“食物权”。食物权是生活在地球任何地方的男女老少人人享有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权。选择食物权作为2007年世界粮食日和电视粮食集资的主题表明国际社会日益承认人权在消除饥饿和贫困、促进和深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或身边的人1天浪费了多少粮食,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粮食,把讨论结果写下来。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节约小妙招 数量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 节约小妙招
家里的浪费
学校的浪费
食堂的浪费
市场的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