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31 16:1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词五首
学习目标:
1用诗歌的修辞方式,分析诗歌的语言,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充分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点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学习时数:二课时
多媒体使用:PPT
、投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理解《望江南》《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思想感情,用诗歌的修辞方式,分析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自主预习(建议时间10分钟)
1、朗读,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读出感情。
2、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
(一)《望江南》理解思考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答案: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
地点
望江楼
人物
闺中妇人
事件
盼望归人
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
4、分别的地方
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
6、肠断白蘋洲
7、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互动学习:见上
课堂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快速默写。
答案: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二、自学预习《渔家傲
秋思》理解思考(建议时间10分钟)
2、词中“
”字直接点明了季节,“
”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3、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
;⑵
;⑶
;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5、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7、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互动学习:见上
课堂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
1、诗歌欣赏:
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  
  ,  
  。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  
 
 。
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当堂测试
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4分)
⑴、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3、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宁夏中考题)
(1)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蔼生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2)这里点明了边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三、自主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建议时间10分钟)
理解思考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6、快速默写
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积累《武陵春》《破阵子》名言警句,体味词作者心境和情趣。
二、自主学习、学案导学:(建议时间:20分钟)
(一)《武陵春》
1、熟读这首词。指名学生朗读,教师与其与学生听读,及时纠错。
(二)师生合作赏析
1.全词情感基调把握以及上、下阕写作手法的把握。
教师提问:①听读、自读后全词以什么情感为基调?
②上、下两阕个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③词人为何如此哀伤呢?
④⑤⑥
2、 学生展示,教师归纳了解李清照此词创作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3、师生合作赏析词句:
(1)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自己年老珠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
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三)师生共同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4、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1、熟读《破阵子》这首词。
2、说说词的大意。(注意发挥想象)
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响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结合以下问题品读词作。
1)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 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2)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提示:可从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
(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活的雄豪、壮美:分食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
(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
(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名。
(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
(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
4、背诵,再次体会作者心境和情感。
三、互动学习:见上
四、课堂检测(建议时间:20分钟)
(一)
默写:
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问答:
1、《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可叹壮志无法实现,只能听任白发增生,抒发了词人的伤感和悲愤之情。
(三)阅读: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佳节又重阳”中的“又”换成“是”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不可以。“又”说明这种节日思念亲人的愁情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更增添了愁之深,愁之苦。如果是“是”,则没有了这种味道。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请仔细体会它究竟有何妙处?
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因爱而愁,因愁而瘦的黄花美人的形象。(此题不拘泥于某一种说法,可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哪些词句表现出公瑾“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用几句话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
岸边山石高耸入云,江中波涛汹涌,猛烈地拍击岸边,发出隆隆雷鸣,不断撞击出如雪的白浪。
3、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以看出词人神游故国时怎样的感受?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不如借酒消愁吧。
五、质疑反思
由景到人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