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亚历山大的远征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这些史实说明( )
[A] 历史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战争
[B] 战争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
[C] 战争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D]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2.托勒密一世命埃及祭司曼托尼和雅典的狄摩修斯创立了一个新神——萨拉匹斯,作为亚历山大城的保护神。他融合了埃及和希腊许多神的特质,将哈得斯、奥西里斯、宙斯等神的特点集于一身。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B] 地中海贸易的繁荣
[C] 罗马不断对外扩张
[D] 尼罗河的长期泛滥
3.蒙古西征后,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俄语中的靴、长衫、束腰带、圆帽都来自蒙古和契丹。随着蒙古人在俄罗斯定居,饮茶习俗也传到俄罗斯,并通过俄罗斯进一步传至欧洲。这表明( )
[A] 战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
[B] 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C] 俄罗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 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
4.有学者认为,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领土横跨亚洲及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其不仅在东半球的各文明之间搭建了桥梁,还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交流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且扩展、密切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该学者旨在强调蒙古征战( )
[A] 推动帝国疆域的空前辽阔
[B] 使蒙古帝国实力达到鼎盛
[C] 影响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
[D] 为全球航路开辟奠定基础
5.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一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①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②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③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权力制衡 [D] 人民主权
6.发轫于英国的足球运动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和探戈一样,既是阿根廷的镜子又是它的面具,透过足球和探戈,阿根廷人可以自己看见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别人看见他们”。材料旨在说明( )
[A] 拉美传统文化在欧洲文化冲击下面临挑战
[B] 欧洲殖民活动促进足球运动在拉美的扩散
[C] 兼收并蓄可以使本民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D] 富有特色的足球运动成为阿根廷唯一符号
7.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分成三部分: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岿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文化。这说明拉丁美洲( )
[A] 文化具有多元性
[B] 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
[C] 人口具有等级性
[D] 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8.法国革命军和拿破仑在反击“反法联军”的进军中占领了莱茵河左岸,这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封建贡赋被取消了,《法国民法典》得到了实行,普遍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公民自由平等的口号深入人心。这说明拿破仑战争( )
[A] 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承认民族自决原则
[C] 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D] 确立了维也纳体系
9.19世纪初期,赫尔曼、威廉·冯·洪堡、雅恩等德意志学者纷纷表达出对民族统一的强烈渴望,他们提出,虽然国土被占领,人民受到压迫,但德意志民族依然是德意志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就必须坚信德意志是唯一的祖国,这些主张( )
[A] 是路德宗教改革的必然结果
[B] 表达了制度变革的强烈愿望
[C] 深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D] 缘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中前往美国的非常少。1907年,罗斯福提出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入于近世之境地。”
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对美国此举措理解准确的是( )
[A] 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
[B] 美国重视帮助中国发展文化教育
[C] 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文化价值观渗透
[D] 美国企图强化对中国的思想控制
11.随着殖民征服地向前推进,传教士试图以“最小的武力”开疆拓土,他们引诱印第安人居住在教会周围并接受基督教教育。教会还发展慈善事业,如创办收容所、孤儿院、育婴堂、医院等。由此可知( )
[A] 殖民扩张旨在输出文化
[B] 西欧文明具有包容性
[C] 印第安文化被完全同化
[D] 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
1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
图1
图2
[A]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C]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13.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的开展( )
[A] 植根于以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
[B] 造就了新加坡国际化都市的地位
[C] 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
[D] 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局面
14.二战后,中东国家获得独立,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犹存。1951年以后,伊朗人民开展石油国有化运动;1951年和1954年,叙利亚工人发动大规模罢工运动;1953年,约旦全国各地爆发群众性的示威,要求驱除英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这些国家人民的斗争( )
[A]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 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 导致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5.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
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 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 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 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16.1968年、1974年和1981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分三个批次从法国收回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尔及利亚档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先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文献中心、国家档案中心,并启动了新建国家图书馆项目。该国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增强
[B] 植根于重视历史的传统
[C] 消除了殖民主义的遗患
[D] 开启了国家独立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领希腊联军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摘编自杨宁一、朱汉国主编
《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
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思考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扩张的,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9分)
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殖民者和移民不断从欧洲吸收文化营养,将欧洲文化移植到拉丁美洲。原住民在竭力维护、继承拉丁美洲古代文化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欧洲文化的熏陶。拉丁美洲古代文化和欧洲文化的融合,再加上非洲和亚洲文化的滋润,孕育、产生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拉丁美洲新型文化。
——摘编自[美]赫顿·韦伯斯特《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各国君主们担心法国大革命引起本国革命,因此设法扑灭法国大革命以期恢复旧有的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的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看,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
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对拉丁美洲文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8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文化。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勇于开拓的意识”。对于一些“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埃及宪法体现了阿拉伯语在埃及的主体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埃及方言和英语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年用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30多种语言生产700多部影片,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被称为“电影王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埃及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实现文化复兴的有利条件。(6分)
20.(12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然而,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并不会因为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亚历山大的远征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这些史实说明( )
[A] 历史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战争
[B] 战争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
[C] 战争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D]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城邦被夷为平地,大量居民被屠杀或被卖为奴,由此可知,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项正确;历史的进步不一定伴随着战争,战争也不是文明交流的唯一形式,排除A、B两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战争的消极影响,C项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2.托勒密一世命埃及祭司曼托尼和雅典的狄摩修斯创立了一个新神——萨拉匹斯,作为亚历山大城的保护神。他融合了埃及和希腊许多神的特质,将哈得斯、奥西里斯、宙斯等神的特点集于一身。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B] 地中海贸易的繁荣
[C] 罗马不断对外扩张
[D] 尼罗河的长期泛滥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托勒密一世在位时期创造了一个融合了埃及和希腊许多神特质的新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传播的结果,即希腊化时代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强调埃及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融合,与地中海贸易繁荣情况并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托勒密一世在位时期融合埃及和希腊文化与亚历山大远征有关,而不是罗马对外扩张,排除C项;尼罗河长期泛滥的影响是形成埃及文化,与题干主旨无关,且材料未体现尼罗河与文化交融的关系,排除D项。
3.蒙古西征后,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俄语中的靴、长衫、束腰带、圆帽都来自蒙古和契丹。随着蒙古人在俄罗斯定居,饮茶习俗也传到俄罗斯,并通过俄罗斯进一步传至欧洲。这表明( )
[A] 战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
[B] 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C] 俄罗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D] 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使得许多俄罗斯封建主的生活习俗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饮茶习俗又通过俄罗斯传至欧洲,表明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选B项;“必要手段”的表述错误,经济文化交流的手段还有贸易、迁徙等,战争并不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俄罗斯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不能得出“俄罗斯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格局”的结论,排除C、D两项。
4.有学者认为,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领土横跨亚洲及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其不仅在东半球的各文明之间搭建了桥梁,还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交流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且扩展、密切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该学者旨在强调蒙古征战( )
[A] 推动帝国疆域的空前辽阔
[B] 使蒙古帝国实力达到鼎盛
[C] 影响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
[D] 为全球航路开辟奠定基础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提到蒙古帝国领土横跨亚洲及欧洲大部分地区,密切了世界体系,这些内容都强调了蒙古征战对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产生了影响,故选C项;推动帝国疆域的空前辽阔只是一方面,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蒙古征战对世界不同地区文明交流、世界体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而不是聚焦于蒙古帝国自身实力,或蒙古西征与蒙古帝国实力达到鼎盛的关系,排除B项;蒙古西征与全球航路开辟并不直接相关,且材料也未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排除D项。
5.1789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一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①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②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③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
[A] 共和制 [B] 联邦制
[C] 权力制衡 [D] 人民主权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国务卿不仅作为首席部长,还执掌国玺,并参与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的联署,这些规定体现了国务卿在行政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权力,国务卿的存在和权力安排,既是对总统权力的一种辅助,也是对其的一种制约,这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故选C项;共和制是一种政治制度,指的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产生国家机关和国家领导人,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由几个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材料中是关于国务卿的规定,并未体现人民权力,排除D项。
6.发轫于英国的足球运动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和探戈一样,既是阿根廷的镜子又是它的面具,透过足球和探戈,阿根廷人可以自己看见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别人看见他们”。材料旨在说明( )
[A] 拉美传统文化在欧洲文化冲击下面临挑战
[B] 欧洲殖民活动促进足球运动在拉美的扩散
[C] 兼收并蓄可以使本民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D] 富有特色的足球运动成为阿根廷唯一符号
【答案】 C
【解析】 足球运动发轫于英国,但在阿根廷落地后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就像探戈一样成为阿根廷的独特存在,体现了阿根廷对足球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其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故选C项;材料主要是说足球在阿根廷的发展,未体现拉美传统文化面临欧洲文化冲击和挑战的相关内容,也未强调欧洲殖民活动对足球在拉美扩散的作用,排除A、B两项;材料表明足球和探戈一样是阿根廷的重要文化体现,并非唯一,排除D项。
7.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分成三部分: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岿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文化。这说明拉丁美洲( )
[A] 文化具有多元性
[B] 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
[C] 人口具有等级性
[D] 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上半身……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起源于印第安文化”可以看出,拉丁美洲融合了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种族歧视,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人口具有等级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8.法国革命军和拿破仑在反击“反法联军”的进军中占领了莱茵河左岸,这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封建贡赋被取消了,《法国民法典》得到了实行,普遍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公民自由平等的口号深入人心。这说明拿破仑战争( )
[A] 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承认民族自决原则
[C] 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D] 确立了维也纳体系
【答案】 C
【解析】 法国革命军和拿破仑在占领莱茵河左岸后,废除当地封建剥削的经济制度,落实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使公民自由平等的口号深入人心,这说明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封建政治秩序,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发展,是重构欧洲政治文化的见证,故选C项;拿破仑战争冲击欧洲封建制度,但没有达到“瓦解”的程度,排除A项;民族自决指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有权力自行决定自己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命运,自行处理自己的天然资源与财富等,不为其他国家或政权所决定,材料与此无关,排除B项;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维也纳体系,该体系并不是由拿破仑战争确立的,排除D项。
9.19世纪初期,赫尔曼、威廉·冯·洪堡、雅恩等德意志学者纷纷表达出对民族统一的强烈渴望,他们提出,虽然国土被占领,人民受到压迫,但德意志民族依然是德意志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就必须坚信德意志是唯一的祖国,这些主张( )
[A] 是路德宗教改革的必然结果
[B] 表达了制度变革的强烈愿望
[C] 深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D] 缘于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拿破仑征服欧洲,促进了德意志民族统一意识的觉醒,由此可知,德意志民族统一的渴望深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故选C项;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19世纪初期”时间相距较远,二者之间无直接的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统一,而非制度变革,排除B项;19世纪初,德意志尚未统一,未建立统一市场,排除D项。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中前往美国的非常少。1907年,罗斯福提出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入于近世之境地。”
19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对美国此举措理解准确的是( )
[A] 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
[B] 美国重视帮助中国发展文化教育
[C] 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文化价值观渗透
[D] 美国企图强化对中国的思想控制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入于近世之境地”可知,美国企图以教育影响近代中国,即通过输出价值观影响中国国民,C项正确;材料谈论的是教育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排除A项;B项没有触及美国此举措的本质,排除;“思想控制”说法夸大,排除D项。
11.随着殖民征服地向前推进,传教士试图以“最小的武力”开疆拓土,他们引诱印第安人居住在教会周围并接受基督教教育。教会还发展慈善事业,如创办收容所、孤儿院、育婴堂、医院等。由此可知( )
[A] 殖民扩张旨在输出文化
[B] 西欧文明具有包容性
[C] 印第安文化被完全同化
[D] 文化殖民具有隐蔽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传教士引诱印第安人接受基督教教育,还建立医院和慈善机构,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利用宗教进行文化殖民,这比战争、掠夺更具隐蔽性,故选D项;文化输出的目的是进行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欧利用宗教达成自己的目的,没有明确西欧文明对其他文化的包容,故“西欧文明具有包容性”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全”一词表述绝对,排除C项。
12.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 )
图1
图2
[A]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C]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1到图2的变化有: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这些变化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D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排除A项。苏俄(苏联)的建立主要是十月革命的成果,B项不能反映材料的全貌,且社会主义运动早已兴起,排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C项。
13.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该运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的开展( )
[A] 植根于以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
[B] 造就了新加坡国际化都市的地位
[C] 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
[D] 形成了和谐共处的多元文化局面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可知,新加坡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逐渐对新加坡产生归属感,形成既有不同文化又能和谐相处的格局,故选D项;“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说明当时新加坡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不一定是以华人为主体,排除A项;“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形成的是价值观和归属感,不能形成国际化都市,排除B项;“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说明运动的主体在新加坡,它和东南亚的文化不一定相同,排除C项。
14.二战后,中东国家获得独立,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犹存。1951年以后,伊朗人民开展石油国有化运动;1951年和1954年,叙利亚工人发动大规模罢工运动;1953年,约旦全国各地爆发群众性的示威,要求驱除英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这些国家人民的斗争( )
[A]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 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 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 导致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东国家的斗争直接针对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旨在摆脱其控制和影响,这些斗争是世界范围内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一部分,有助于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故选C项;材料并未说明这些中东国家是否转向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力量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一个更为广泛和长期的过程,不是某一地区或几个国家的局部斗争所能决定的,排除D项。
15.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
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 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 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 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伦理教育,并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属于东亚文化圈,尽管现在是现代化国家,但儒家文化属于新加坡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可得对儒家文化的重视是厚植民族文化根基,故选C项;国家政策的制定从本质上说都是服务于本国利益,因此传承中华儒家文化只是新加坡强化自己文化的方式,不是政策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多元社会结构的构建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新加坡的文化政策,未体现西方文化侵略,排除D项。
16.1968年、1974年和1981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分三个批次从法国收回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阿尔及利亚档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先后成立了阿尔及利亚文献中心、国家档案中心,并启动了新建国家图书馆项目。该国这些举措( )
[A] 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增强
[B] 植根于重视历史的传统
[C] 消除了殖民主义的遗患
[D] 开启了国家独立的进程
【答案】 A
【解析】 阿尔及利亚从法国收回本国档案,成立文献中心、国家档案中心,并新建国家图书馆,这些举措有助于保存和弘扬本国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增强,故选A项;材料中仅展示了20世纪60—80年代的特定行为,缺乏之前的相关线索来支撑阿尔及利亚有重视历史传统这一前提,所以难以认定该国这些举措植根于重视历史的传统,排除B项;殖民主义对阿尔及利亚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遗患不可能仅通过这些举措就完全消除,排除C项;阿尔及利亚在1962年就已经独立,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率领希腊联军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摘编自杨宁一、朱汉国主编
《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
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思考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扩张的,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9分)
【答案】 (1)方式:武力征服。(1分)
直接影响:对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亚历山大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分)
(2)措施:拓展疆域,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设置行省,派遣官吏。(3分)
历史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境内经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言之有理即可,6分)
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殖民者和移民不断从欧洲吸收文化营养,将欧洲文化移植到拉丁美洲。原住民在竭力维护、继承拉丁美洲古代文化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欧洲文化的熏陶。拉丁美洲古代文化和欧洲文化的融合,再加上非洲和亚洲文化的滋润,孕育、产生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拉丁美洲新型文化。
——摘编自[美]赫顿·韦伯斯特《拉丁美洲史》
材料二 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各国君主们担心法国大革命引起本国革命,因此设法扑灭法国大革命以期恢复旧有的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的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看,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
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对拉丁美洲文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8分)
【答案】 (1)破坏了传统的拉丁美洲文化的发展;欧洲文化被移植到拉丁美洲,并在殖民地得到发展;拉丁美洲文化在得以保存的同时,也出现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新型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6分)
(2)作用: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4分)
认识:战争会对文化造成严重的破坏;战争在客观上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战争也会带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4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加坡……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文化。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勇于开拓的意识”。对于一些“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埃及宪法体现了阿拉伯语在埃及的主体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埃及方言和英语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每年用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30多种语言生产700多部影片,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被称为“电影王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埃及和印度的官方语言,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实现文化复兴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1)特点:多元化;中西交融,和谐共生。(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新加坡交通地位重要,各种文化传入;郑和下西洋后,大量华侨移民南洋;新加坡政府的引导和文化宽容政策;新加坡国际贸易、金融发达,以及思想开放和经济现代化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官方语言:埃及是阿拉伯语;印度是印地语、英语。(2分)
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导致战后殖民体系崩溃。(4分)
20.(12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在客观上也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恩格斯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然而,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并不会因为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答案】 示例
战争与文化交锋
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不同,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的人们通过战争开疆拓土,建立帝国;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世界大战。这些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
但是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例如古代亚历山大远征,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在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逐步接受希腊文化;近代拿破仑战争奴役了被征服地区,但也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欧洲民族民主意识觉醒,出现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文化重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民族自决原则和十月革命影响了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文化发展,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分析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在看到战争带来灾难的同时,还要看到战争在客观上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促进作用。(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