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文晖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开学考 九年级科学
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是某同学家的部分电路,他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水壶突然停止工作,但电灯仍在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水壶仍不能工作。用测电笔分别测试插座的左、右孔,发现氖管均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
A.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b、c间断路 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电路的c、d间导线断路 D.电路的a、b间导线断路
3.(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闭合开关,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也变大
B.电路中电流变小
C.螺线管上端是N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4.(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各图能产生感应电流的装置是( )
A. B.
C. D.
5.(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6.(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植物通过各器官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适应环境。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③表示()
A.水 B.氧气 C.有机物 D.二氧化碳
7.(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加热前后试管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如图表示其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的质量分数 B.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8.(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9.(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除去热水瓶中水垢
③区分食盐和纯碱
④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10.(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甲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乙是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时,肋间外肌舒张
B.过程②时,膈肌收缩
C.过程①对应图乙曲线中的 abc段
D.过程②对应图乙曲线中的 abc段
1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说法与符号含义相符的是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1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硫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2,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 )
A.m B.2m C.3m D.4m
13.(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有明显现象,但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一般不同,有四种不同品牌洗手液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强
D.洗手液d的碱性比c强
15.(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实验的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玉米种子
B.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结构b
C.观察草莓花的结构用放大镜
D.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在韧皮部
16.(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请用化学式表示
(1)一水合氨 。
(2)氮气 。
(3)硫酸铁 。
(4)硝酸铵 。
17.(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 一个综合实践小组用一段漆包线绕成线圈 abcd,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只刮上半周或下半周。将线圈 abcd放在用硬金属丝做成的支架m、n上,并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则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18.(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序号)。
(2)写出表中②和④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多选)
A.原子序数:④>③ B.核外电子数:①=③
C.③和④处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③的电子层数相同
19.(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1)氧循环指的是 (填“氧元素”、“氧气”或“含氧物质”)的循环。
(2)空气中的“碳”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碳”主要通过途径⑤植物的 实现。
(3)分析两种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
A.途径①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剧温室效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无联系
D.氧循环和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20.(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小塘用如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错误: 。
(3)如图2,往充满CO2的瓶内加入水振荡后,瓶子会变扁。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溶于水 C.能与水反应
2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中序号为 。
(2)2和3是叶肉细胞,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 的主要部位。
2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易溶于水,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1)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是: 。
(2)亚硝酸钠在外观上与食盐十分相似,但有较强的毒性,亚硝酸钠中有毒的离子是 。
(3)在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时,常服用“钡餐”,有毒,而服用钡餐却不会中毒,是因为 。
23.(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兴趣小组同学使用银边天竺葵进行了以下研究。
(1)用黑色不透明卡纸对甲图暗处理后的叶片进行部分覆盖,其目的是探究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实验后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后如图乙,叶片中变蓝的区域是 (填“A”、“B”或“C”),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小阳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暗处理一昼夜后的装置中,发现木条马上熄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3)不同的植物生命活动情况不同,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某同学认为e点时甲、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等。小阳不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4)写出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 。
24.(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为验证“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玉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其中氮元素在植物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植物缺乏氮元素时,会出现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等明显症状。
资料二:完全营养液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
【实验步骤】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____,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青菜幼苗选20株而不是2株,其优点是 。
(2)“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3)步骤②划线处应填的内容为____(选填字母)。
A.缺氮的完全营养液 B.含氮的蒸馏水 C.普通的蒸馏水
(4)若实验结论正确,请预测甲、乙两组出现的实验现象: 。
25.(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科学发现往往闪耀着科学家们智慧的光芒。
(1)如图,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上方,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该实验探究的是 。闭合开关时,小磁针N极向纸外偏转,则电源 (填“A”或“B”)端为正极。
(2)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该实验必须放在地球赤道上进行
B.通电直导线必须竖直放置
C.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东西方向放置
D.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南北方向放置
26.(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可以推测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写出2点)。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mL刻度处才停止。
(4)细心的小明同学认为上述改进实验过程中当注射器活塞起始刻度不变时不用夹紧弹簧夹也能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请评价该同学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27.(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没有注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装置是 (填编号)。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 (填编号)。
28.(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为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R1处于恒温箱内,图乙是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当电流为2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1)当恒温箱内的温度升高时,控制电路中电流 (选填“增大”、“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2)为了实现温度控制,恒温箱的加热器(加热器的电热丝图中未画出)应该选择连接的两个接线柱是 。
(3)如果要使恒温箱内预设的温度可调节范围是,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
(4)若要提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
29.(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体电阻数据:
测量项目 完全干燥时 出汗或潮湿时
手与手之间电阻 200千欧 5千欧
手与脚之间电阻 300千欧 8.8千欧
手与塑料鞋底之间电阻 8000千欧 10千欧
如图所示,用电器R为44欧姆,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电源上,电路中还有额定电流为10安的熔断丝(俗称保险丝,电阻忽略不计)。则:
(1)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熔断丝的电流为多少
(2)一个潮湿的人,赤脚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则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并分析为什么熔断丝不会断。
30.(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用质量为10克的石灰石和100克过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同学测得的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反应:,假定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的纯度为 。
(2)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3)从图中有关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福建号”航空母舰于2024年12月3日完成了第5次试航,其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1.0×103kg/m3)。请回答:
(1)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从2024年底到2025年初,小柯发现班里出现大量同学感染甲流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小柯了解到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两种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甲流。如图是奥司他韦颗粒的相关信息,请计算:
(1)奥司他韦由 种元素组成。
(2)奥司他韦分子中氮、碳原子个数比为 。
(3)奥司他韦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奥司他韦”。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
假如患者的体重是3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颗粒2次、若氮元素全部来自于奥司他韦,则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问题解答。
【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C、在反应物中,氮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中氮元素为零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将各个选项中的故障放在电路中,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相同,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如果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b、c间断路,电水壶停止工作,但不会影响插座所在的电路,即电饭煲应该正常工作,故A不会题意;
B.如果插座的接地线断路,对电源线没有影响,因此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应该发光,故B不会题意;
C.如果电路的c、d间导线断路,电水壶和电饭煲都不能正常工作,但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应该发光,故C不合题意;
D.如果电路的a、b间导线断路,那么插座和电热水壶的火线全部断开,因此电饭煲和电水壶都不能工作,且插座的右孔不能使测电笔发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磁力的方向,从而判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解答】ABD、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片向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将变大,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将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将变小。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则比值减小,故ABD错误;
C、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磁铁上端为N极,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斥力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示数将减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了四个有关电和磁的实验,首先要弄清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再结合题设要求来进行选择。
【解答】A、图为奥斯特实验装置图,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A错误;
B、图为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图,说明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故B错误;
C、闭合开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错误;
D、图为探究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说明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40g-12g=28g,则a为反应物,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100g-40g=60g,则b为生成物,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则c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反应前后d的质量增加了32g-0g=32g,则d为反应物,该反应为a、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0g+40g+32g+10g=12g+xg+10g+0g,x=100,故错误;
B、该反应为a、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b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b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
C、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则c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g﹣12g):(32g-0g)=7:8,故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图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水和无机盐。
【解答】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由图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有④水和②二氧化碳,产物有①氧气和③有机物,故③表示有机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MnO2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大,则氯化钾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最终剩余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解答】A、图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升高。A错误;
B、图中0---6点,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浓度下降,6---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浓度增加,可见图中气体是氧气,B错误;
C、根据对图分析,a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错误;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食盐、食醋、纯碱等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食盐和纯碱属于盐;食醋属于有机酸,也具有酸的通性。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需要有银离子的溶液;鉴别食盐和纯碱用厨房中的食醋即可;探究鸡蛋壳是否含碳酸盐也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以用食醋除去。
【解答】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因此本小实验不能成功;
②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是可以用食醋除去;
③鉴别食盐和纯碱,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一个有气泡冒出,一个无变化。
④探究鸡蛋壳是否含碳酸盐,也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因此②③④能成功,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
【解析】【分析】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解答】AC、①膈的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对应图乙中abc段,A错误,C正确;
BD、②过程膈的顶部上升,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流出肺,对应图乙中cde段,B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A、Na+:表示一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
B、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
可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项中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2NO2: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正确;
D、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硫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2,若氧原子的质量为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则硫原子的质量为2m,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2m+m×2=4m。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碱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能够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能够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
【解答】A.饱和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A错误。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也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结合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解答】A、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说法错误;
B、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说法错误;
C、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a的酸性比b强,故说法错误;
D、洗手液d的pH大于洗手液c的pH,所以洗手液d的碱性比c强,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玉米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2)花的结构观察工具,观察草莓花等较小的花的结构,放大镜是常用的工具。
(3)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植物茎中韧皮部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解答】A、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应将玉米种子纵向剖开,图中操作是横向剖开,操作不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B、玉米种子的胚乳(结构 b)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所以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结构 b,该选项正确。
C、草莓花较小,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其结构,该选项正确。
D、植物茎中韧皮部内的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所以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在韧皮部,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答案】(1)
(2)
(3)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定义,即物质的化学组成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的式子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是双原子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铁的化学组成,即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4)根据硝酸铵的化学组成,即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 (1)一水合氨的化学式为 NH3 H2O,故答案为:NH3 H2O;
(2)氮气的化学式为 N2,故答案为:N2;
(3)硫酸铁的化学式为 Fe2(SO4)3,故答案为:Fe2(SO4)3;
(4)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NO3,故答案为:NH4NO3。
17.【答案】电动机;通电导体灰磁场中受力运动;相同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解答】 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由于受到磁力的作用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电动机。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则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磁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不改变,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相同。
18.【答案】(1)①③④
(2)MgCl2
(3)A;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可知,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镁元素,③表示硫元素,④表示氯元素,结合各小题进行分析。
【解答】(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氧元素、硫元素和氯元素;故答案为:①③④;
(2)一般,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故答案为:MgCl2;
(3)A.④是氯元素,原子序数为17,③是硫元素,原子序数为16,则原子序数:④>③,故A正确;
B.①是氧元素,核外电子数为8,③是硫元素,核外电子数数16,则核外电子数:①<③,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③和④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①和③不再同一周期,则二者的电子层数不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19.【答案】(1)氧元素
(2)光合作用
(3)A;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进行分析;
(3)A、根据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参与碳循环进行分析;
C、根据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相互联系进行分析;
D、根据氧循环和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进行分析。
【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的循环;
(2)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空气中的“碳”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碳”主要通过途径⑤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
(3)A、途径①排放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剧温室效应,故正确;
B、氧气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参与碳循环,故错误;
C、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故错误;
D、氧循环和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故答案为:AD。
20.【答案】(1)CaCO3+2HCl =CaCl2+H2O+CO2↑
(2)长颈漏斗的下口没有浸在液面以下
(3)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要求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1)在实验室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2)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下口要浸没在液面以下进行液封,避免二氧化碳溢出,则图1中装置的错误:长颈漏斗的下口没有浸在液面以下。
(3) 如图2,往充满CO2的瓶内加入水振荡后,瓶子会变扁。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能溶于水,故选B。
21.【答案】(1)气孔;6
(2)光合作用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海绵组织、4下是表皮、5是叶脉、6是气孔。
【解答】(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即图中序号6。
(2)2和3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22.【答案】(1)能与硝酸银反应
(2)亚硝酸根离子
(3)BaSO4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的沉淀,服用钡餐时,BaSO4不会在胃中解离出Ba2+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亚硝酸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钡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 (1)化学性质是指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则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是: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
(2)亚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构成,钠离子无毒,则有毒的离子为亚硝酸根,符号为。
(3)虽然钡离子有毒,但硫酸钡难溶于水,且不和胃酸反应,则服用钡餐却不会中毒。
23.【答案】(1)光照;C
(2)植物在暗处一昼夜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
(3)有机物的合成量是净光合量与呼吸消耗量之和,e点时甲、乙净光合量相等,但甲、乙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不同,所以合成的有机物量不相等
(4)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1)用黑色不透明卡纸对甲图暗处理后的叶片进行部分覆盖,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故其目的是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图乙可知,A为银边部分,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和C为绿色部分,有叶绿体,但B部分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对实验后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后如图乙,叶片中变蓝的区域是C,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暗处理一昼夜后的装置中,发现木条马土熄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天竺葵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
(3)由图丙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甲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乙,则说明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积累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e点时甲、乙合成的有机物量不相等的理由是:e点甲、乙积累有机物的量相等,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则e点时甲合成的有机物量大于乙。
(4)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则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24.【答案】(1)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可靠性
(2)排除土壤中氮元素对实验的干扰
(3)A
(4)甲组幼苗生长正常,乙组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解答】(1)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选择更多的实验对象可以减少个别样本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实验中青菜幼苗选20株而不是2株,其优点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2)为验证“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3)该实验的变量是氮元素,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步骤②中,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所以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等量缺氮的完全营养液,起对照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若实验结论正确,预测甲、乙两组出现的实验现象:甲组(完全营养液)的青菜幼苗生长健壮,叶片颜色正常;乙组(缺氮营养液)的青菜幼苗生长瘦弱,叶片发黄。这是因为氮元素在植物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氮元素会导致植物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等症状。
25.【答案】(1)通电周围存在磁场;B
(2)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有关;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
(2)地磁场大致是沿着南北方向的,通电直导线要沿着南北方向放置。
【解答】(1)该实验探究的是通电导体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闭合开关时,小磁针N极向纸外偏转,根据安培定则,则电源B端为正极。
(2)地磁场大致是沿着南北方向的,通电直导线要沿着南北方向放置,这样通电后小磁针偏转最明显,故选:D。
26.【答案】(1)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2)③①②④
(3)1
(4)不合理,理论上消耗11mL的氧气大于注射器活塞的起始刻度10mL,无法正常测量消耗氧气的真实体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2)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解答本题;
(3)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反应器的容积分析;
【解答】 (1)足量的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剩余的主要气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这是氮气的化学性质,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这是氮气的物理性质;
(2)图Ⅱ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内空气的,
也就是9mL(即45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
27.【答案】(1);ab
(2)AE
(3)丙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
【解答】 (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没有注满水,留有空气,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刚开始的气泡是装置中的空气,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说明氧气没收集满,但不影响纯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应选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应选向下排空气法装置E收集。
故答案为:AE;
(3)因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因此气体应该短进长出,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丙。
故答案为:丙。
28.【答案】(1)增大
(2)CD
(3)由图像可知,当最高设定温度为10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30Ω;
电流I=20mA=0.02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根据欧姆定律,此时的总电阻,所以R2=300Ω-30Ω=270Ω;
(4)应适当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乙分析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和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加热丝工作时,未到达设定的最高温度,根据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
(3)根据最高温度和图乙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求出变阻器的阻值;
(4)温箱控制的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于衔铁吸下时的总电阻不变,据此得出合理的操作方法。
【解答】 (1)由图甲可知,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串联接入控制电路中;由图乙可知,当恒温箱内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匝数不变,电流增大,磁性增强;
(2)加热丝在工作电路使用,但未达到设定的最高温度,加热丝在加热,温度升高,R1阻值变小,控制电路电流增大,达到最高温度电磁铁吸下衔铁,工作电路停止工作,因此需要接在CD段;
(3)由图像可知,当最高设定温度为10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30Ω;电流I=20mA=0.02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根据欧姆定律,此时的总电阻,所以R2=300Ω-30Ω=270Ω;
(4)温箱控制的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于衔铁吸下时的总电阻不变,应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9.【答案】(1)5A
(2)0.025A,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所以保险丝不会熔断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1)由题干可知用电器的电阻和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
(2)由统计数据中得到此时人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人体的电流;
【解答】 (1)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220V,电阻为44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
;
(2)由表中数据知,此时人体电阻大约为R=8.8×103Ω,
则通过人体的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所以保险丝不会熔断。
30.【答案】(1)80%
(2)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52g
答: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
(3)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
y=7.3%
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7.3%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反应消耗了碳酸钙的质量为10g-2g=8g;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1)反应消耗了碳酸钙的质量为10g-2g=8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1.【答案】(1)增大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排=m排g=8×104×1000kg×10N/kg=8×108N;
(3)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福建舰”漂浮在海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可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求出“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解答】 (1)“福建舰”漂浮在海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可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
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由于“福建舰”的总重力增大,所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增大;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排=m排g=8×104×1000kg×10N/kg=8×108N;
(3)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
32.【答案】(1)4
(2)1:8
(3)C:H:N:O=48:7:7:16
(4)每天服用奥司他韦的质量为60mg×2=120mg;
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20mg×9.0%=10.8mg。
答: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0.8mg。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奥司他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奥司他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2)1个奥司他韦分子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16个碳原子,则奥司他韦分子中氮、碳原子个数比为2:16=1:8。
(3)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1×28):(14×2):(16×4)=48:7:7:16。
(4)每天服用奥司他韦的质量为60mg×2=120mg;
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20mg×9.0%=10.8mg。
答: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0.8mg。
1 / 1浙江省杭州市文晖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开学考 九年级科学
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的微观示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问题解答。
【解答】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选项说法错误;
C、在反应物中,氮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中氮元素为零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是某同学家的部分电路,他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水壶突然停止工作,但电灯仍在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水壶仍不能工作。用测电笔分别测试插座的左、右孔,发现氖管均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
A.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b、c间断路 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电路的c、d间导线断路 D.电路的a、b间导线断路
【答案】D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将各个选项中的故障放在电路中,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哪个与题目描述相同,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如果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b、c间断路,电水壶停止工作,但不会影响插座所在的电路,即电饭煲应该正常工作,故A不会题意;
B.如果插座的接地线断路,对电源线没有影响,因此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应该发光,故B不会题意;
C.如果电路的c、d间导线断路,电水壶和电饭煲都不能正常工作,但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应该发光,故C不合题意;
D.如果电路的a、b间导线断路,那么插座和电热水壶的火线全部断开,因此电饭煲和电水壶都不能工作,且插座的右孔不能使测电笔发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闭合开关,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也变大
B.电路中电流变小
C.螺线管上端是N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答案】C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磁力的方向,从而判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解答】ABD、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滑片向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将变大,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将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将变小。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则比值减小,故ABD错误;
C、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磁铁上端为N极,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斥力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示数将减小,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各图能产生感应电流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了四个有关电和磁的实验,首先要弄清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再结合题设要求来进行选择。
【解答】A、图为奥斯特实验装置图,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A错误;
B、图为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图,说明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故B错误;
C、闭合开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错误;
D、图为探究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图,说明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40g-12g=28g,则a为反应物,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100g-40g=60g,则b为生成物,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则c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反应前后d的质量增加了32g-0g=32g,则d为反应物,该反应为a、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40g+40g+32g+10g=12g+xg+10g+0g,x=100,故错误;
B、该反应为a、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b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b一定是化合物,故错误;
C、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则c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与反应的杂质,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g﹣12g):(32g-0g)=7:8,故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植物通过各器官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适应环境。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③表示()
A.水 B.氧气 C.有机物 D.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图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水和无机盐。
【解答】有机物在植物体内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由图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有④水和②二氧化碳,产物有①氧气和③有机物,故③表示有机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加热前后试管内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如图表示其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的质量分数 B.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MnO2的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大,则氯化钾质量分数的质量分数从0开始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最终剩余的固体中二氧化锰,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符合图像变化趋势,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表示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是因为幼苗不进行呼吸作用
B.如图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如图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解答】A、图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升高。A错误;
B、图中0---6点,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氧浓度下降,6---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浓度增加,可见图中气体是氧气,B错误;
C、根据对图分析,a点和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根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C错误;
D、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作用加强。到了温度最高时气孔就会关闭,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除去热水瓶中水垢
③区分食盐和纯碱
④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食盐、食醋、纯碱等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食盐和纯碱属于盐;食醋属于有机酸,也具有酸的通性。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需要有银离子的溶液;鉴别食盐和纯碱用厨房中的食醋即可;探究鸡蛋壳是否含碳酸盐也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可以用食醋除去。
【解答】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需要硝酸银溶液,因此本小实验不能成功;
②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是可以用食醋除去;
③鉴别食盐和纯碱,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一个有气泡冒出,一个无变化。
④探究鸡蛋壳是否含碳酸盐,也可以用厨房中的食醋,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因此②③④能成功,
故答案为:D。
10.(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甲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乙是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时,肋间外肌舒张
B.过程②时,膈肌收缩
C.过程①对应图乙曲线中的 abc段
D.过程②对应图乙曲线中的 abc段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呼吸模型
【解析】【分析】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
【解答】AC、①膈的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对应图乙中abc段,A错误,C正确;
BD、②过程膈的顶部上升,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流出肺,对应图乙中cde段,B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下列说法与符号含义相符的是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A、Na+:表示一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
B、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
可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项中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2NO2: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正确;
D、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硫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2,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 )
A.m B.2m C.3m D.4m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16,硫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32,若氧原子的质量为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则硫原子的质量为2m,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2m+m×2=4m。
故答案为:D。
13.(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使其与试管内溶液充分反应。其中有明显现象,但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碱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能够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能够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
【解答】A.饱和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A错误。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也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无法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钙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能证明饱和石灰水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一般不同,有四种不同品牌洗手液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强
D.洗手液d的碱性比c强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溶液的pH大于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pH小于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结合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解答】A、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说法错误;
B、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说法错误;
C、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a的酸性比b强,故说法错误;
D、洗手液d的pH大于洗手液c的pH,所以洗手液d的碱性比c强,故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实验的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玉米种子
B.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结构b
C.观察草莓花的结构用放大镜
D.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在韧皮部
【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1)玉米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2)花的结构观察工具,观察草莓花等较小的花的结构,放大镜是常用的工具。
(3)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植物茎中韧皮部的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
【解答】A、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应将玉米种子纵向剖开,图中操作是横向剖开,操作不正确,故该选项错误。
B、玉米种子的胚乳(结构 b)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所以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结构 b,该选项正确。
C、草莓花较小,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其结构,该选项正确。
D、植物茎中韧皮部内的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所以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在韧皮部,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6.(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请用化学式表示
(1)一水合氨 。
(2)氮气 。
(3)硫酸铁 。
(4)硝酸铵 。
【答案】(1)
(2)
(3)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定义,即物质的化学组成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的式子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是双原子分子,由两个氮原子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铁的化学组成,即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4)根据硝酸铵的化学组成,即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 (1)一水合氨的化学式为 NH3 H2O,故答案为:NH3 H2O;
(2)氮气的化学式为 N2,故答案为:N2;
(3)硫酸铁的化学式为 Fe2(SO4)3,故答案为:Fe2(SO4)3;
(4)硝酸铵的化学式为 NH4NO3,故答案为:NH4NO3。
17.(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 一个综合实践小组用一段漆包线绕成线圈 abcd,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一端全部刮去,另一端只刮上半周或下半周。将线圈 abcd放在用硬金属丝做成的支架m、n上,并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根据 原理制成的。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则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答案】电动机;通电导体灰磁场中受力运动;相同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解答】 闭合开关,用手轻推一下线圈,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由于受到磁力的作用会持续转动,这就是简易的电动机。若只将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则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磁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因此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不改变,线圈转动方向会与原来的转动方向相同。
18.(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序号)。
(2)写出表中②和④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3)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多选)
A.原子序数:④>③ B.核外电子数:①=③
C.③和④处于同一周期 D.①和③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1)①③④
(2)MgCl2
(3)A;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可知,①表示氧元素,②表示镁元素,③表示硫元素,④表示氯元素,结合各小题进行分析。
【解答】(1)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氧元素、硫元素和氯元素;故答案为:①③④;
(2)一般,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故答案为:MgCl2;
(3)A.④是氯元素,原子序数为17,③是硫元素,原子序数为16,则原子序数:④>③,故A正确;
B.①是氧元素,核外电子数为8,③是硫元素,核外电子数数16,则核外电子数:①<③,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③和④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①和③不再同一周期,则二者的电子层数不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19.(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1)氧循环指的是 (填“氧元素”、“氧气”或“含氧物质”)的循环。
(2)空气中的“碳”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碳”主要通过途径⑤植物的 实现。
(3)分析两种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
A.途径①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剧温室效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无联系
D.氧循环和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1)氧元素
(2)光合作用
(3)A;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2)根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进行分析;
(3)A、根据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参与碳循环进行分析;
C、根据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相互联系进行分析;
D、根据氧循环和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进行分析。
【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氧循环指的是氧元素的循环;
(2)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空气中的“碳”转化为生物体内的“碳”主要通过途径⑤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
(3)A、途径①排放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剧温室效应,故正确;
B、氧气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参与碳循环,故错误;
C、两种循环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故错误;
D、氧循环和碳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正确。
故答案为:AD。
20.(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小塘用如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错误: 。
(3)如图2,往充满CO2的瓶内加入水振荡后,瓶子会变扁。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溶于水 C.能与水反应
【答案】(1)CaCO3+2HCl =CaCl2+H2O+CO2↑
(2)长颈漏斗的下口没有浸在液面以下
(3)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要求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1)在实验室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2)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下口要浸没在液面以下进行液封,避免二氧化碳溢出,则图1中装置的错误:长颈漏斗的下口没有浸在液面以下。
(3) 如图2,往充满CO2的瓶内加入水振荡后,瓶子会变扁。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能溶于水,故选B。
2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中序号为 。
(2)2和3是叶肉细胞,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 的主要部位。
【答案】(1)气孔;6
(2)光合作用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海绵组织、4下是表皮、5是叶脉、6是气孔。
【解答】(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即图中序号6。
(2)2和3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2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易溶于水,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微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1)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是: 。
(2)亚硝酸钠在外观上与食盐十分相似,但有较强的毒性,亚硝酸钠中有毒的离子是 。
(3)在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时,常服用“钡餐”,有毒,而服用钡餐却不会中毒,是因为 。
【答案】(1)能与硝酸银反应
(2)亚硝酸根离子
(3)BaSO4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的沉淀,服用钡餐时,BaSO4不会在胃中解离出Ba2+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亚硝酸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钡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 (1)化学性质是指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则亚硝酸钠的化学性质是: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
(2)亚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构成,钠离子无毒,则有毒的离子为亚硝酸根,符号为。
(3)虽然钡离子有毒,但硫酸钡难溶于水,且不和胃酸反应,则服用钡餐却不会中毒。
23.(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兴趣小组同学使用银边天竺葵进行了以下研究。
(1)用黑色不透明卡纸对甲图暗处理后的叶片进行部分覆盖,其目的是探究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实验后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后如图乙,叶片中变蓝的区域是 (填“A”、“B”或“C”),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小阳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暗处理一昼夜后的装置中,发现木条马上熄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3)不同的植物生命活动情况不同,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某同学认为e点时甲、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等。小阳不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4)写出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 。
【答案】(1)光照;C
(2)植物在暗处一昼夜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
(3)有机物的合成量是净光合量与呼吸消耗量之和,e点时甲、乙净光合量相等,但甲、乙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不同,所以合成的有机物量不相等
(4)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 (1)用黑色不透明卡纸对甲图暗处理后的叶片进行部分覆盖,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故其目的是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图乙可知,A为银边部分,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和C为绿色部分,有叶绿体,但B部分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对实验后的叶片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后如图乙,叶片中变蓝的区域是C,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暗处理一昼夜后的装置中,发现木条马土熄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天竺葵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
(3)由图丙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甲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乙,则说明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积累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e点时甲、乙合成的有机物量不相等的理由是:e点甲、乙积累有机物的量相等,甲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乙,则e点时甲合成的有机物量大于乙。
(4)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则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是:
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24.(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为验证“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小玉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其中氮元素在植物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当植物缺乏氮元素时,会出现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等明显症状。
资料二:完全营养液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元素。
【实验步骤】
①选20株长势旺盛、大小相似的青菜幼苗,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备用。
②取2只玻璃器皿,编号甲、乙。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乙组加入等量____,将幼苗随机均分栽入其中。
③将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生长指标。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青菜幼苗选20株而不是2株,其优点是 。
(2)“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3)步骤②划线处应填的内容为____(选填字母)。
A.缺氮的完全营养液 B.含氮的蒸馏水 C.普通的蒸馏水
(4)若实验结论正确,请预测甲、乙两组出现的实验现象: 。
【答案】(1)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可靠性
(2)排除土壤中氮元素对实验的干扰
(3)A
(4)甲组幼苗生长正常,乙组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解答】(1)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选择更多的实验对象可以减少个别样本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实验中青菜幼苗选20株而不是2株,其优点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可信。
(2)为验证“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泥土”的目的是防止根上泥土原有元素干扰实验。
(3)该实验的变量是氮元素,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步骤②中,甲组加入适量完全营养液,所以乙瓶中应该加入的液体是等量缺氮的完全营养液,起对照的作用。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若实验结论正确,预测甲、乙两组出现的实验现象:甲组(完全营养液)的青菜幼苗生长健壮,叶片颜色正常;乙组(缺氮营养液)的青菜幼苗生长瘦弱,叶片发黄。这是因为氮元素在植物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缺乏氮元素会导致植物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等症状。
25.(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科学发现往往闪耀着科学家们智慧的光芒。
(1)如图,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上方,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该实验探究的是 。闭合开关时,小磁针N极向纸外偏转,则电源 (填“A”或“B”)端为正极。
(2)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该实验必须放在地球赤道上进行
B.通电直导线必须竖直放置
C.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东西方向放置
D.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南北方向放置
【答案】(1)通电周围存在磁场;B
(2)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有关;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
(2)地磁场大致是沿着南北方向的,通电直导线要沿着南北方向放置。
【解答】(1)该实验探究的是通电导体的周围是否存在磁场。闭合开关时,小磁针N极向纸外偏转,根据安培定则,则电源B端为正极。
(2)地磁场大致是沿着南北方向的,通电直导线要沿着南北方向放置,这样通电后小磁针偏转最明显,故选:D。
26.(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可以推测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写出2点)。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mL刻度处才停止。
(4)细心的小明同学认为上述改进实验过程中当注射器活塞起始刻度不变时不用夹紧弹簧夹也能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请评价该同学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
【答案】(1)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2)③①②④
(3)1
(4)不合理,理论上消耗11mL的氧气大于注射器活塞的起始刻度10mL,无法正常测量消耗氧气的真实体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2)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解答本题;
(3)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反应器的容积分析;
【解答】 (1)足量的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剩余的主要气体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这是氮气的化学性质,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这是氮气的物理性质;
(2)图Ⅱ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①③②;
(3)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内空气的,
也就是9mL(即45mL×);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mL-9mL=1mL.
27.(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回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没有注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装置是 (填编号)。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 (填编号)。
【答案】(1);ab
(2)AE
(3)丙
【知识点】氧气的性质和利用;制取氧气的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分析。
【解答】 (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没有注满水,留有空气,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刚开始的气泡是装置中的空气,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说明氧气没收集满,但不影响纯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应选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应选向下排空气法装置E收集。
故答案为:AE;
(3)因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因此气体应该短进长出,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丙。
故答案为:丙。
28.(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为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的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等器件设计了一个恒温箱控制电路(如图甲所示),R1处于恒温箱内,图乙是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当电流为2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1)当恒温箱内的温度升高时,控制电路中电流 (选填“增大”、“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2)为了实现温度控制,恒温箱的加热器(加热器的电热丝图中未画出)应该选择连接的两个接线柱是 。
(3)如果要使恒温箱内预设的温度可调节范围是,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至少为多少?
(4)若要提高恒温箱控制的温度,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1)增大
(2)CD
(3)由图像可知,当最高设定温度为10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30Ω;
电流I=20mA=0.02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根据欧姆定律,此时的总电阻,所以R2=300Ω-30Ω=270Ω;
(4)应适当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乙分析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和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加热丝工作时,未到达设定的最高温度,根据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
(3)根据最高温度和图乙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求出变阻器的阻值;
(4)温箱控制的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于衔铁吸下时的总电阻不变,据此得出合理的操作方法。
【解答】 (1)由图甲可知,电磁继电器、热敏电阻R1、可变电阻器R串联接入控制电路中;由图乙可知,当恒温箱内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匝数不变,电流增大,磁性增强;
(2)加热丝在工作电路使用,但未达到设定的最高温度,加热丝在加热,温度升高,R1阻值变小,控制电路电流增大,达到最高温度电磁铁吸下衔铁,工作电路停止工作,因此需要接在CD段;
(3)由图像可知,当最高设定温度为100℃时,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30Ω;电流I=20mA=0.02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根据欧姆定律,此时的总电阻,所以R2=300Ω-30Ω=270Ω;
(4)温箱控制的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于衔铁吸下时的总电阻不变,应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9.(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体电阻数据:
测量项目 完全干燥时 出汗或潮湿时
手与手之间电阻 200千欧 5千欧
手与脚之间电阻 300千欧 8.8千欧
手与塑料鞋底之间电阻 8000千欧 10千欧
如图所示,用电器R为44欧姆,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电源上,电路中还有额定电流为10安的熔断丝(俗称保险丝,电阻忽略不计)。则:
(1)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熔断丝的电流为多少
(2)一个潮湿的人,赤脚站在地上,由于不小心,手接触火线,发生触电事故,则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并分析为什么熔断丝不会断。
【答案】(1)5A
(2)0.025A,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所以保险丝不会熔断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安全用电原则
【解析】【分析】(1)由题干可知用电器的电阻和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
(2)由统计数据中得到此时人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人体的电流;
【解答】 (1)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220V,电阻为44Ω,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只有用电器R接入电路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
;
(2)由表中数据知,此时人体电阻大约为R=8.8×103Ω,
则通过人体的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所以保险丝不会熔断。
30.(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用质量为10克的石灰石和100克过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同学测得的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反应:,假定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石灰石的纯度为 。
(2)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多少?
(3)从图中有关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80%
(2)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3.52g
答: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2g
(3)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
y=7.3%
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7.3%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反应消耗了碳酸钙的质量为10g-2g=8g;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1)反应消耗了碳酸钙的质量为10g-2g=8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1.(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福建号”航空母舰于2024年12月3日完成了第5次试航,其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1.0×103kg/m3)。请回答:
(1)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答案】(1)增大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排=m排g=8×104×1000kg×10N/kg=8×108N;
(3)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福建舰”漂浮在海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可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求出“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解答】 (1)“福建舰”漂浮在海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可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
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依然漂浮在海面上,由于“福建舰”的总重力增大,所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增大;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排=m排g=8×104×1000kg×10N/kg=8×108N;
(3)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
32.(2025九上·杭州开学考) 从2024年底到2025年初,小柯发现班里出现大量同学感染甲流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小柯了解到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两种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甲流。如图是奥司他韦颗粒的相关信息,请计算:
(1)奥司他韦由 种元素组成。
(2)奥司他韦分子中氮、碳原子个数比为 。
(3)奥司他韦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奥司他韦”。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
假如患者的体重是3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颗粒2次、若氮元素全部来自于奥司他韦,则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答案】(1)4
(2)1:8
(3)C:H:N:O=48:7:7:16
(4)每天服用奥司他韦的质量为60mg×2=120mg;
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20mg×9.0%=10.8mg。
答: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0.8mg。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奥司他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1个奥司他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奥司他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2)1个奥司他韦分子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16个碳原子,则奥司他韦分子中氮、碳原子个数比为2:16=1:8。
(3)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1×28):(14×2):(16×4)=48:7:7:16。
(4)每天服用奥司他韦的质量为60mg×2=120mg;
奥司他韦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20mg×9.0%=10.8mg。
答:每天患儿摄入氮元素质量为10.8m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