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3:45:5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知识点一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质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2.(2024·江苏常州高一期中)已知磷脂分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亲水,尾部疏水,下列有关肝细胞质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基团
B.组成细胞质膜的蛋白质分布是对称的
C.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
D.细胞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
3.(2024·江苏南通海安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在水环境中磷脂分子可自发形成如图1、图2所示结构,称为脂质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内容物的增多,脂质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膨胀
B.脂质体的物质构成与细胞质膜相同
C.图示脂质体间能够发生特异性识别
D.应用如图2所示的脂质体贮存脂肪颗粒
4.如图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生物膜表示动物细胞质膜,则其脂质成分就是图中的a(磷脂)
B.若该生物膜表示细胞质膜,则其在结构上存在双层膜
C.若该生物膜表示人体某组织细胞的细胞质膜,则a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膜功能的多样性
D.若该生物膜表示人体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质膜,则b与细胞的表面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
5.一个世纪以来,细胞质膜的结构研究仍停留在模型假说阶段。中科院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质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多种模型观点,阐明了细胞质膜的多种特征。如图为该课题组提出的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质膜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质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质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可推测图中    侧为细胞质膜的外侧。
(2)若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质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填“鸡的红细胞”“羊的红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研究者用荧光物质标记某动物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质膜的某区域,使其荧光淬灭(淬灭后荧光物质不再发光),随后该淬灭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质膜中的胆固醇,淬灭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这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质膜中分子的运动具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4)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40 min后,发现融合细胞质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分布。请指出该探究实验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并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①不足之处:                                         。
②实验设计思路:                                  。
知识点二 细胞质膜的功能
6.超滤净水器既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又能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补充我们日常所需。此净水器试图模拟细胞质膜的(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保护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7.农业生产中经常将玉米和大豆套种在一起,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升经济效益,玉米的花粉从雄花落到雌花上,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但玉米的花粉落到大豆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质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8.(2024·江苏徐州期中)如图为细胞间某种信息传递示意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B.该图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①②化学组成通常是糖蛋白
D.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有受体②参与
9.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质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ABO血型红细胞表面的糖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糖脂位于细胞质膜内表面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人的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红细胞表面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10.(多选)(2024·江苏盐城高一期中)细胞间信息传递的3种方式如图A~C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只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的识别方式
B.图B中的③是各种细胞间信息传递所必需的
C.细胞质膜是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图C中的④进行信息传递
11.(多选)(2024·江苏无锡宜兴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质膜的组成与结构,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甲可表示③,物质丙可表示②
B.具有①的一侧可能为细胞质膜的外侧,也可能为细胞质膜的内侧
C.③在不同细胞的细胞质膜中种类不完全相同
D.②和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2.(2024·江苏盐城月考)请据图回答关于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相关问题。
(1)图1中[B]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          。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    。
(2)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性。
(3)不同细胞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图1中细胞质膜上的什么结构?    (填写标号)。
(4)图1中细胞质膜的外侧是    (填“M”或“N”)侧,判断的依据是                       
                       。
(5)图1中细胞质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        。
(6)图2中反映的是细胞质膜的      功能。在图2中甲表示的是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则2表示靶细胞质膜上的        。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1.D 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除含有细胞质膜外,还含有其他的膜结构,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质膜表面积的两倍;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质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质膜表面积的两倍。
2.B 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基团,故头部亲水,A正确;细胞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存于在细胞质膜外侧,B错误;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C正确;细胞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D正确。
3.A 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所以随内容物的增多,脂质体一定程度上会膨胀,A正确;脂质体的物质构成与细胞质膜不相同,细胞质膜上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B错误;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C错误;应用如图1所示的脂质体储存脂肪颗粒,图2磷脂分子亲水头部位于内部,不能储存脂肪颗粒,D错误。
4.D 图中a表示磷脂分子,b表示糖蛋白,c表示蛋白质。若该生物膜表示动物细胞质膜,则其脂质成分除磷脂外,还应该有胆固醇,A错误;若该生物膜表示细胞质膜,则其在结构上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具有双层膜,B错误;若该生物膜表示某组织细胞的细胞质膜,则膜上蛋白质(c)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膜功能的多样性,此外,糖蛋白的种类差异也会导致膜功能的不同,而a为磷脂,C错误;细胞质膜外侧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D正确。
5.(1)A (2)羊的红细胞 (3)抑制 (4)①应该加设多个不同温度的组别 ②设置三个不同的温度梯度(17 ℃、37 ℃、57 ℃),让三个组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融合培养,观察并记录融合的细胞质膜上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
解析:(1)图中A侧有致密的蛋白层,B侧较粗糙,则A侧是细胞质膜外侧,B侧是细胞质膜内侧。(2)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具膜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只有细胞质膜一种生物膜,这种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层面积恰好是质膜面积的两倍,所以这个细胞很可能是羊的红细胞。(3)去除胆固醇后发现淬灭区域恢复荧光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质膜中分子运动有抑制作用。(4)不足之处:应该加设多个不同温度的组别。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三个不同的温度梯度(17 ℃、37 ℃、57 ℃),让三个组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融合培养,观察并记录融合的细胞质膜上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
6.B 根据题干信息,“超滤净水器既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又能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补充我们日常所需”,说明此净水器试图模拟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7.C 根据题意中“玉米的花粉从雄花落到雌花上,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但玉米的花粉落到大豆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细胞质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8.D 该图中信号分子与乙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A正确;图示表示细胞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等,B正确;①为信号分子、②为受体,一般为糖蛋白,C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不都有受体②(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参与,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胞间连丝,不依赖于受体,D错误。
9.B 糖脂具有识别作用,位于细胞质膜的外表面。
10.ABC 图A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间接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的识别方式是图B所示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就是说细胞与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A错误;图B中的③指的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图A间接传递和图C通过胞间连丝传递的方式中都不需要③,B错误;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存在胞间连丝,通过胞间连丝(图C中的④)来进行信息传递,D正确。
11.ACD 根据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和化合物元素组成可知,图中物质甲可表示③蛋白质,物质丙可表示②磷脂,A正确;题图中①为糖蛋白,具有糖蛋白的一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B错误;③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质膜功能的体现者,功能不同的细胞,其细胞质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正确;②为磷脂分子,③为蛋白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12.(1)蛋白质 氨基酸 D 磷脂双分子层 E 糖蛋白 (2)流动 (3)B (4)M 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质膜外侧 (5)流动镶嵌模型 (6)信息传递 受体(或糖蛋白或蛋白质)
解析:(1)图1中B表示蛋白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与细胞质膜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E糖蛋白。(2)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蛋白质承担了多种多样的功能,不同细胞的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质膜上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功能越复杂的细胞,细胞质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4)图中E表示糖蛋白,位于M侧,由于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5)图1中细胞质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6)图2中两个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甲表示的是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则2表示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或蛋白质)。
4 / 4第二节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导学 聚焦 1.说出细胞质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理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分析细胞质膜成分、结构的探索历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知识点(一)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探索过程
(1)1895年,欧文顿做了上万次实验,证明细胞质膜是由    构成的。
(2)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倍。这证明脂质呈      排布。
(3)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      观察,发现细胞质膜显示“暗—明—暗”三条带。据此,他确认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      ”。
2.细胞质膜的成分、结构和特点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提取鸡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是其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
(2)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
(3)细胞质膜中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
(4)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磷脂含量就越高。(  )
(5)细胞质膜中有的蛋白质分子上连有多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短糖链,这些糖链绝大多数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
探讨一 探究细胞质膜的成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世纪初,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细胞质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磷脂分子的结构: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部,另一端为疏水的尾部。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
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测:
(1)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正确排布方式是    。
(2)磷脂分子在水环境中的正确排布方式是    (填“A”或“B”)。
材料2: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细胞质膜的张力,发现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人们发现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
(3)推测:细胞质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    。
(4)结合所学知识,验证细胞质膜中含有蛋白质:在制得的细胞质膜样液中加入    试剂鉴定,如果产生    反应,即可证明细胞质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探讨二 探究细胞质膜的结构,提高模型构建能力
2.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暗—明—暗三层结构模型,其中“暗”“明”分别代表什么物质?该模型的不足是什么?该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体现在什么方面?
(2)科学家测定细胞质膜的厚度是7~8 nm,恰好是单层磷脂膜厚度的两倍,而按照“单位”模型,加上两侧的蛋白质,膜的总厚度应当超过20 nm。物理学家将细胞质膜冰冻处理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两层磷脂之间的断裂面,覆膜后在电镜下观察断裂面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蛋白质在细胞质膜中是怎样分布的?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1)方法:        。
(2)现象:①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      ,另一半发      。
②37 ℃下经过40 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      ,若适当降低温度,膜蛋白最终均匀分布的时间会     (填“缩短”或“延长”)。
(3)试结合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4.目前,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图就是流动镶嵌模型的示意图。
(1)图中[⑥]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是[④]        。
(2)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③]    和[①]糖脂。
(3)细胞质膜外侧是    (填“A”或“B”)侧,判断的依据是        和糖脂。
(4)细胞中的其他生物膜均有与此相似的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质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布。
2.巧判细胞质膜的内侧与外侧
(1)依据:细胞质膜中的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糖脂,糖蛋白或糖脂只分布于细胞质膜外侧。
(2)方法:有糖蛋白或糖脂的一侧为细胞质膜的外侧,另一侧为细胞质膜的内侧。
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水界面”实验表明脂质在细胞质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B.在电镜下能看到细胞质膜清晰的“明—暗—明”三条带
C.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
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多选)(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检测)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关于细胞质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B.图中c分子属于脂质,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c分子
C.图中b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其上物质的分布是对称的
D.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知识点(二) 细胞质膜的功能
1.细胞质膜的功能
2.植物的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如纤维素、果胶),具有    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作用。坚韧的细胞壁能使植株抵抗    ,并在空中挺立。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细胞质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  )
(2)细胞质膜是细胞的保护性屏障。(  )
(3)细胞质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任何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
(4)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
(5)所有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  )
探讨 借助实例,分析细胞质膜的功能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从水和淤泥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却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
材料2:将正常玉米种子横切后滴一小滴红墨水,2 min后用清水冲洗后,观察发现种子胚的部分呈白色而胚乳部分呈红色;若以煮熟的玉米种子进行上述实验,则发现胚和胚乳都被染成红色。
(1)材料1中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和材料2中新鲜玉米胚细胞不能被染色,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功能。
(2)材料2中,红墨水中的颗粒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内,胚乳和煮熟的玉米胚能够被染色,原因是什么?
2.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结合前需要进行识别,其识别方式是    所示的方式。图2所示的信息传递方式中,信号分子主要是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和激素的靶细胞距离较远,信号分子是通过      传送的。如果靶细胞上的受体被破坏,则    再完成信息传递。
1.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1)行使细胞间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是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
(2)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①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质膜相互接触,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②一些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可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各处,通过与靶细胞的细胞质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结合,作用于靶细胞。
③在某些植物中,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2.细胞质膜功能的探究方法
(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2)识别功能的验证
1.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质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细胞质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膜的出现让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大多是糖蛋白,它们能识别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
C.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不需要信号分子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2.(多选)如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B为高等植物细胞,则A、B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
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
C.若B是靶细胞,则A是能分泌激素的某些内分泌细胞
D.除图中所示方式外,细胞间还可以通过信息分子间接传递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脂质 (2)2 双分子层 (3)电子显微镜 单位膜模型
2. 脂质  蛋白质  50%  40%  流动性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
⑩镶  嵌入  贯穿  流动性  糖蛋白  信息交流
3.(1)× 提示:鸡红细胞中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大于其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2)× 提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3)× 提示:细胞质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 提示:细胞质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完成的,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 提示:糖链绝大多数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外侧。
互动探究
1.(1)A (2)B (3)蛋白质 (4)双缩脲 紫色
2.(1)提示:“暗”代表蛋白质,“明”代表双层脂质分子。该模型是静态的结构,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
(2)提示:蛋白质在膜结构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1)荧光标记技术 (2)①红色荧光 绿色荧光 ②均匀分布 延长
(3)提示:人、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首先说明磷脂分子可以流动。最终红色和绿色荧光在整个细胞质膜中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4.(1)蛋白质 氨基酸 磷脂双分子层 (2)糖蛋白 (3)A A侧有糖蛋白
(4)提示:膜结构中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学以致用
1.B “空气—水界面”实验中,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表明脂质在细胞质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A正确;在电镜下能看到细胞质膜清晰的“暗—明—暗”三条带,B错误;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C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2.CD 图中a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质膜外侧,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图中c为磷脂分子,人和动物的脑、肝脏,大豆种子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分子,B正确;图中b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其上分布的蛋白质具有不对称性,C错误;图中d为蛋白质分子,其分布状态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相对稳定 物质交换 信息交流
2.多糖 维持 重力
3.(1)× 提示:有些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等间接进行信息传递。
(2)√
(3)× 提示:细胞对物质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
(4)√
(5)× 提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肽聚糖等。
互动探究
1.(1)提示: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提示:红墨水中的颗粒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而胚乳细胞和煮熟的胚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质膜失去了控制作用。
2.图1 血液循环 不能  信号分子  受体  受体  信号分子
学以致用
1.C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需要细胞质膜表面信号分子传递信息,C错误。
2.ABD 若A、B是高等植物细胞,其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B正确;图中两个细胞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交流,若B是靶细胞,则A不是能分泌激素的某些内分泌细胞,C错误;细胞间的交流方式包括两个细胞质膜的直接接触、细胞之间形成胞间连丝和通过信息分子间接交流,D正确。
6 / 6(共73张PPT)
第1课时 
细胞质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学 聚
焦 1.说出细胞质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理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分析细胞质膜成分、结构的探索历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课时训练·提素能
02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 探索过程
(1)1895年,欧文顿做了上万次实验,证明细胞质膜是由
构成的。
(2)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结果脂质
在水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大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倍。这证明脂质呈 排布。
(3)1959年,罗伯特森通过 观察,发现细胞质膜
显示“暗—明—暗”三条带。据此,他确认细胞质膜为脂质双分
子层的“ ”。

质 
2 
双分子层 
电子显微镜 
单位膜模型 
2. 细胞质膜的成分、结构和特点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提取鸡红细胞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测得单层
分子的面积是其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 × )
提示:鸡红细胞中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测得单层分子的
面积大于其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2)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 × )
提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
×
×
(3)细胞质膜中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而蛋白质分子不能运动。
( × )
提示:细胞质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
动性。
(4)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质膜,磷脂含量就越高。 ( × )
提示:细胞质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完成的,功能越复杂
的细胞质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5)细胞质膜中有的蛋白质分子上连有多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短糖
链,这些糖链绝大多数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 × )
提示:糖链绝大多数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外侧。
×
×
×
探讨一 探究细胞质膜的成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世纪初,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出细胞质膜,
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
脂含量最多。磷脂分子的结构:磷脂的一端为亲水的头部,
另一端为疏水的尾部。多个磷脂分子在水中总是自发地形
成双分子层。
结合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推测:
(1)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的正确排布方式是 。
A 
(2)磷脂分子在水环境中的正确排布方式是 (填“A”或
“B”)。
B 
(3)推测:细胞质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 。
(4)结合所学知识,验证细胞质膜中含有蛋白质:在制得的细胞
质膜样液中加入 试剂鉴定,如果产生 反
应,即可证明细胞质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蛋白质 
双缩脲 
紫色 
材料2: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细胞质膜的张
力,发现细胞质膜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
力。人们发现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
会降低。
探讨二 探究细胞质膜的结构,提高模型构建能力
2.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暗—明—暗三层结构模型,其中
“暗”“明”分别代表什么物质?该模型的不足是什么?该模型与
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体现在什么方面?
提示:“暗”代表蛋白质,“明”代表双层脂质分子。该模型
是静态的结构,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等现象。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质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
质和脂质。
(2)科学家测定细胞质膜的厚度是7~8 nm,恰好是单层磷脂膜厚
度的两倍,而按照“单位”模型,加上两侧的蛋白质,膜的总厚
度应当超过20 nm。物理学家将细胞质膜冰冻处理后用冷刀断
开,升温后暴露两层磷脂之间的断裂面,覆膜后在电镜下观
察断裂面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蛋白质在细胞质膜中是怎样分
布的?
提示:蛋白质在膜结构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质膜上
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
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
分子层。
3.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1)方法: 。
荧光标记技术 
(2)现象:①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 ,另一
半发 。
②37 ℃下经过40 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 ,若
适当降低温度,膜蛋白最终均匀分布的时间会 (填
“缩短”或“延长”)。
(3)试结合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提示:人、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首先说明磷脂分子可以
流动。最终红色和绿色荧光在整个细胞质膜中均匀分布,说
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红色荧光 
绿色荧光 
均匀分布 
延长 
4. 目前,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如图就是流
动镶嵌模型的示意图。
(1)图中[⑥]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构成细胞
质膜基本支架的是[④] 。
蛋白质 
氨基酸 
磷脂双分子层 
(2)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③] 和
[①]糖脂。
(3)细胞质膜外侧是 (填“A”或“B”)侧,判断的依据是
和糖脂。
(4)细胞中的其他生物膜均有与此相似的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
能却有很大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膜结构中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糖蛋白 
A 
A
侧有糖蛋白 
1. 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质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
布。
2. 巧判细胞质膜的内侧与外侧
(1)依据:细胞质膜中的糖类与蛋白质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或
糖脂,糖蛋白或糖脂只分布于细胞质膜外侧。
(2)方法:有糖蛋白或糖脂的一侧为细胞质膜的外侧,另一侧为
细胞质膜的内侧。
1.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气—水界面”实验表明脂质在细胞质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B. 在电镜下能看到细胞质膜清晰的“明—暗—明”三条带
C. 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
D.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

解析: “空气—水界面”实验中,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
表面积的两倍,表明脂质在细胞质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A正
确;在电镜下能看到细胞质膜清晰的“暗—明—暗”三条带,B错
误;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C正确;流
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D正确。
2. (多选)(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检测)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
出了关于细胞质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B. 图中c分子属于脂质,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c分子
C. 图中b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其上物质的分布是对称的
D. 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析: 图中a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质膜外侧,具有识别功
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图中c为磷脂分子,人和动物
的脑、肝脏,大豆种子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分子,B正确;图中b为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其上分布的蛋白质具
有不对称性,C错误;图中d为蛋白质分子,其分布状态有三种:镶
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
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知识点(二) 细胞质膜的功能
1. 细胞质膜的功能
2. 植物的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如纤维素、果胶),具有
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作用。坚韧的细胞壁能使植株
抵抗 ,并在空中挺立。
多糖 

持 
重力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是通过细胞质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的。
( × )
提示:有些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等间接进行信息传递。
(2)细胞质膜是细胞的保护性屏障。 ( √ )
(3)细胞质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任何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
进入细胞。 ( × )
提示:细胞对物质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
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
细胞。
×

×
(4)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 √ )
(5)所有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糖。
( × )
提示: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肽聚糖等。

×
探讨 借助实例,分析细胞质膜的功能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它能从水和淤泥
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却
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
材料2:将正常玉米种子横切后滴一小滴红墨水,2 min后用清水冲
洗后,观察发现种子胚的部分呈白色而胚乳部分呈红色;若以煮熟
的玉米种子进行上述实验,则发现胚和胚乳都被染成红色。
(1)材料1中莲藕“出淤泥而不染”和材料2中新鲜玉米胚细胞不能被
染色,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功能。
提示: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材料2中,红墨水中的颗粒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
内,胚乳和煮熟的玉米胚能够被染色,原因是什么?
提示:红墨水中的颗粒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
胞,而胚乳细胞和煮熟的胚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质膜失去了
控制作用。
2. 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在结合前需要进行识别,其识别方式
是 所示的方式。图2所示的信息传递方式中,信号分子主要
是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和激素的靶细胞距离较远,信号分子是通
过 传送的。如果靶细胞上的受体被破坏,则
再完成信息传递。
图1 
血液循环 
不能 
1. 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1)行使细胞间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是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和
糖脂。
(2)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①相邻细胞之间的细胞质膜相互接触,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
的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②一些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可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
各处,通过与靶细胞的细胞质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成分为
糖蛋白)结合,作用于靶细胞。
③在某些植物中,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2. 细胞质膜功能的探究方法
(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2)识别功能的验证
1.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质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下列关于细胞质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膜的出现让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
的相对稳定
B. 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大多是糖蛋白,它们能识别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
C.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不需要信号分子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交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需要
细胞质膜表面信号分子传递信息,C错误。
2. (多选)如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若A、B为高等植物细胞,则A、B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
B. 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质膜上的糖
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
C. 若B是靶细胞,则A是能分泌激素的某些内分泌细胞
D. 除图中所示方式外,细胞间还可以通过信息分子间接传递
解析: 若A、B是高等植物细胞,其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
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
合,依靠细胞质膜上的糖蛋白,B正确;图中两个细胞相互接触进
行信息传递,若B是靶细胞,则A不是能分泌激素的某些内分泌细
胞,C错误;细胞间的交流方式包括两个细胞质膜的直接接触、细
胞之间形成胞间连丝和通过信息分子间接传递,D正确。
课时训练·提素能
02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细胞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
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质膜表面
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 人的肝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 大肠杆菌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除含
有细胞质膜外,还含有其他的膜结构,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
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
质膜表面积的两倍;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质膜,没有
其他膜结构,所以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质膜表面积的两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4·江苏常州高一期中)已知磷脂分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
亲水,尾部疏水,下列有关肝细胞质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组成细胞质膜的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基团
B. 组成细胞质膜的蛋白质分布是对称的
C. 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呈单
层分布
D. 细胞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基团,故头部亲水,A正确;细胞
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如糖蛋白只存于在细胞
质膜外侧,B错误;构成细胞质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分子在
空气—水的界面呈单层分布,C正确;细胞质膜上某些膜蛋白的形
状发生改变后,可能仍有生物活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2024·江苏南通海安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在水环境中磷脂分子可自发形成如图1、图2所示结构,称为脂质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内容物的增多,脂质体在一定程度上会膨胀
B. 脂质体的物质构成与细胞质膜相同
C. 图示脂质体间能够发生特异性识别
D. 应用如图2所示的脂质体贮存脂肪颗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所以随内容物的增多,脂质体
一定程度上会膨胀,A正确;脂质体的物质构成与细胞质膜不相
同,细胞质膜上还有蛋白质和糖类等,B错误;磷脂分子不具有特
异性识别的功能,C错误;应用如图1所示的脂质体储存脂肪颗粒,
图2磷脂分子亲水头部位于内部,不能储存脂肪颗粒,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图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该生物膜表示动物细胞质膜,则其脂质成分就是图中的a(磷脂)
B. 若该生物膜表示细胞质膜,则其在结构上存在双层膜
C. 若该生物膜表示人体某组织细胞的细胞质膜,则a
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膜功能的多样性
D. 若该生物膜表示人体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质
膜,则b与细胞的表面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图中a表示磷脂分子,b表示糖蛋白,c表示蛋白质。若该
生物膜表示动物细胞质膜,则其脂质成分除磷脂外,还应该有胆固
醇,A错误;若该生物膜表示细胞质膜,则其在结构上具有磷脂双
分子层,而不是具有双层膜,B错误;若该生物膜表示某组织细胞
的细胞质膜,则膜上蛋白质(c)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膜功能的多
样性,此外,糖蛋白的种类差异也会导致膜功能的不同,而a为磷
脂,C错误;细胞质膜外侧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一个世纪以来,细胞质膜的结构研究仍停留在模型假说阶段。中科
院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质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多种模
型观点,阐明了细胞质膜的多种特征。如图为该课题组提出的哺乳
动物组织细胞质膜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质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
细胞质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可推测图中 侧为细胞质膜
的外侧。
解析:图中A侧有致密的蛋白层,B侧较粗糙,则A侧是
细胞质膜外侧,B侧是细胞质膜内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若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
当于原来细胞质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填“鸡的红细胞”“羊的红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
解析: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具膜细胞器和细胞核,所以只有细胞质膜一种生物膜,这种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层面积恰好是质膜面积的两倍,所以这个细胞很可能是羊的红细胞。
羊的红
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研究者用荧光物质标记某动物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使膜发
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质膜的某区域,使其荧光
淬灭(淬灭后荧光物质不再发光),随后该淬灭区域荧光逐
渐恢复。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质膜中的胆固醇,淬灭区
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这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质膜中分子的
运动具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解析:去除胆固醇后发现淬灭区域恢复荧光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质膜中分子运动有抑制作用。
抑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质膜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
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质膜上的蛋
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 ℃条件下融合,40 min后,发现
融合细胞质膜上的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均匀分布。请指出该
探究实验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并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①不足之处: 。
应该加设多个不同温度的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实验设计思路:



解析:不足之处:应该加设多个不同温度的组别。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三个不同的温度梯度(17 ℃、37 ℃、57 ℃),让三个组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融合培养,观察并记录融合的细胞质膜上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
设置三个不同的温度梯度(17 ℃、37
℃、57 ℃),让三个组的细胞在不同温度下融合培养,观察
并记录融合的细胞质膜上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
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二 细胞质膜的功能
6. 超滤净水器既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又
能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补充我们日常所需。此净水
器试图模拟细胞质膜的(  )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 保护功能
D. 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超滤净水器既能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
铁锈、胶体等有害物质,又能保留水中原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补充我们日常所需”,说明此净水器试图模拟细胞质膜能控制物质
进出细胞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农业生产中经常将玉米和大豆套种在一起,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提升经济效益,玉米的花粉从雄花落到雌花上,即可发生花粉萌
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但玉米
的花粉落到大豆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
地说明细胞质膜(  )
A. 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题意中“玉米的花粉从雄花落到雌花上,即可发生花
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但
玉米的花粉落到大豆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细胞
质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江苏徐州期中)如图为细胞间某种信息传递示意图,相关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B. 该图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
C. ①②化学组成通常是糖蛋白
D. 所有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有受体②参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该图中信号分子与乙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
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A正确;图示表示细胞
之间通过相互接触直接识别,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等,B
正确;①为信号分子、②为受体,一般为糖蛋白,C正确;细胞间
的信息传递不都有受体②(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参与,如高等植物
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胞间连丝,不依赖于受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质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
是人ABO血型红细胞表面的糖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 糖脂位于细胞质膜内表面
C. 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 人的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红细胞表面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解析: 糖脂具有识别作用,位于细胞质膜的外表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多选)(2024·江苏盐城高一期中)细胞间信息传递的3种方式如图A~C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A只表示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的识别方式
B. 图B中的③是各种细胞间信息传递所必需的
C. 细胞质膜是一道屏障,只有细胞需要的物质才能进入
D. 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图C中的④进行信息传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图A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体液运输间接与靶
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的识别方式是图B所示的
信息传递方式,也就是说细胞与细胞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A错
误;图B中的③指的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图A间接传递和图C
通过胞间连丝传递的方式中都不需要③,B错误;细胞质膜具有控
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但控制作用是相对的,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
之间存在胞间连丝,通过胞间连丝(图C中的④)来进行信息交
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多选)(2024·江苏无锡宜兴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真核生物
细胞质膜的组成与结构,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物质甲可表示③,物质丙可表示②
B. 具有①的一侧可能为细胞质膜的外侧,也可能为细胞质膜的内侧
C. ③在不同细胞的细胞质膜中种类不完全相同
D. ②和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和化合物元素组成可知,图中物质甲可表示③蛋白质,物质丙可表示②磷脂,A正确;题图中①为糖蛋白,具有糖蛋白的一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B错误;③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质膜功能的体现者,功能不同的细胞,其细胞质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正确;②为磷脂分子,③为蛋白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江苏盐城月考)请据图回答关于细胞质膜结构和功能的相
关问题。
(1)图1中[B]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构成细胞质膜
基本支架的结构是[D] 。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
能有关的结构是[E] 。
蛋白质 
氨基酸 
D
磷脂双分子层 
E
糖蛋白 
解析:图1中B表示蛋白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与细胞质膜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E糖蛋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性。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在结
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流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不同细胞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图1中细胞
质膜上的什么结构? (填写标号)。
解析:蛋白质承担了多
种多样的功能,不同细胞的细
胞质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
取决于细胞质膜上B蛋白质的
种类和数量,功能越复杂的细
胞,细胞质膜上蛋白质的种类
和数量越多。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图1中细胞质膜的外侧是 (填“M”或“N”)侧,判断的依
据是

解析:图中E表示糖蛋
白,位于M侧,由于M侧有多
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
蛋白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M 
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
胞质膜外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图1中细胞质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 。
解析:图1中细胞质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侧或外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故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图2中反映的是细胞质膜的 功能。在图2中甲表示
的是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则2表示
靶细胞质膜上的 。
解析:图2中两个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甲表示的是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则2表示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或蛋白质)。
信息传递 
受体(或糖蛋白或蛋白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