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3:47:12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知识点一 主动运输
1.(2024·江苏盐城新丰中学期末)研究表明,质子泵是一种逆浓度梯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它利用其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子泵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又是载体
B.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
C.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2.(2024·江苏沭阳高级中学月考)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B.离子跨膜不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
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3.(2024·江苏连云港统考)下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以方式①进入细胞
B.方式①③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C.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
D.钠-钾泵参与的跨膜运输属于方式④
4.如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O2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的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b点之后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能量不足
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若底物浓度太高,可能会导致细胞对物质的吸收速率在d点下降
5.(2024·江苏南京期末)人进食后,胃壁细胞通过质子泵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胃内酸性环境的维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子泵可与K+进行可逆性的结合和分离
B.质子泵能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
知识点二 胞吞与胞吐
6.(2024·江苏连云港月考)关于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细胞代谢供能
B.胞吞和胞吐涉及多种膜的破裂与融合
C.胞吐运输物质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D.生物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7.如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的胞吞(左)和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右)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图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该图说明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C.该图说明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D.该图说明胞吞和吞噬作用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8.下表是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红细胞和血浆中K+和Na+浓度的测定值(单位:mmol/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K+ Na+
红细胞 150 26
血浆 5 144
A.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红细胞进入血浆
B.K+从红细胞进入血浆需要消耗能量
C.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血浆进入红细胞
D.Na+以简单扩散的方式从血浆进入红细胞
9.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a、b、c表示三种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两者都是O2进出细胞的方式
B.若b是协助扩散,它与主动运输的相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
C.c是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D.主动运输是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
10.如图1表示某细胞的细胞质膜结构,A、B表示物质,a~e表示不同的物质运输方式。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一般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质膜      模型示意图,其中    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
(2)图1中物质运输方式c是      ,该运输方式中的A除了可作为载体蛋白外,也是一种    ,可以将ATP水解为ADP。运输方式e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3)图2中曲线甲对应图1的运输方式    (填字母),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4)科学家研究发现肾脏吸水时,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1中运输方式    (填字母)表示,其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简单扩散速度。
11.(2024·江苏徐州联考)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的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动物CO中毒不会影响Na+跨膜运输的速率
B.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C.图中葡萄糖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ATP
D.Na+的运输既可顺浓度梯度也可逆浓度梯度
12.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
A.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
B.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
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
13.(多选)(2024·江苏南通高一月考)如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B.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结构①具有运输和催化的作用
D.由图可知,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14.(多选)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质膜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说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C.可能代表二氧化碳转运过程的是方式①
D.海洋鱼类体内盐分过高时需要快速排出,且不消耗能量,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②
15.(2024·江苏五市十一校联考)如图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的主动运输过程既可消耗来自ATP直接提供的能量,也可利用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    (填“相同”或“不同”);在上述过程中,当葡萄糖充足时,二者的运输速率与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呈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2)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①             ;②         。
(3)温度影响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一方面是因为温度影响细胞质膜的    (结构特点);另一方面温度影响      ,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
(4)一种转运作用的蛋白质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    和    ,或转运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质膜具有      (功能特点)的结构基础。
16.(2024·江苏苏州期中)下图1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A、B、C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图2为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
(2)某类有转运物质作用的蛋白质不需要与被运输的离子或分子结合,这类转运蛋白叫      (填“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3)在图1的a~e五种运输方式中,可代表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    (填字母),可代表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    (填字母)。
(4)图2所示物质运输方式可表示图1中的   (填字母)。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         。
(5)红细胞吸收K+和Mg2+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若用药物X处理红细胞,细胞内K+和Mg2+浓度均下降;若用药物Y处理红细胞,细胞内K+浓度下降而Mg2+浓度不变。推测药物X是抑制了        ,使两种离子吸收均降低,药物Y则是抑制了                  。
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D 质子泵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催化ATP水解)又是载体(转运氢离子),A正确;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说明胃腔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即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B正确;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说明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K+进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K+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
2.A 题图显示,载体蛋白的开口朝下打开,某种离子与之结合后,载体蛋白朝下的开口关闭,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下,载体蛋白的开口朝上打开,将物质释放出来,据此可知,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A正确;离子跨膜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B、D错误;仅依靠磷脂的运动不能实现离子跨膜通道的自动开闭,C错误。
3.D 性激素是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方式①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方式①表示简单扩散,方式③④表示协助扩散,故方式①③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方式②表示主动运输,其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C正确;钠-钾泵参与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方式④表示协助扩散,D错误。
4.B 洋葱根尖吸收N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量、载体蛋白和底物浓度的影响。b点之后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B错误。
5.C 该质子泵分泌H+、吸收K+均需要载体和能量,而K+运出胃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C错误;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以可用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6.B 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代谢供能,A错误;胞吞和胞吐涉及多种膜的破裂与融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质膜的破裂与融合,B正确;胞吐运输物质对物质浓度没有要求,C错误;生物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需要膜蛋白的参与,但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7.D 胞吞和吞噬作用这两个过程通过囊泡的形成和囊泡与细胞质膜的融合来实现,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A正确;由题图可知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分离的小泡结构,说明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细胞质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质膜回到细胞质中,细胞质膜转化成了囊泡的膜,与从高尔基体分离的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C正确;该图不能说明胞吞和吞噬作用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D错误。
8.C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Na+浓度远低于血浆,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红细胞逆浓度梯度进入血浆,A错误;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红细胞顺浓度梯度进入血浆,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血浆,表明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血浆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C正确;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血浆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D错误。
9.A 由题意可知,a和b是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c是胞吞和胞吐。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O2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简单扩散,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若b是协助扩散,它与主动运输的相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胞吞和胞吐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通过囊泡转移进出细胞,C正确;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D正确。
10.(1)动物 流动镶嵌 乙 (2)主动运输 酶(或ATP水解酶) (一定的)流动性 (3)d 载体的数量、能量供应 (4)b 大于
解析:(1)由于细胞质膜外没有细胞壁,故图1表示的一般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细胞质膜乙侧有糖蛋白,因此乙侧为细胞质膜外侧。(2)图1中,运输方式c的方向是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运输方式中的A除了可作为载体蛋白外,也是一种酶(或ATP水解酶),可以将ATP催化为ADP,运输方式e表示物质通过胞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3)图2中曲线甲所表示的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简单扩散,可用来表示运输方式d。而曲线乙所表示的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无关,并且可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4)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借助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可用图1中运输方式b表示,其速度大于简单扩散速度。
11.D 动物CO中毒,机体运输氧的能力下降,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减少,生成的ATP减少,故会降低Na+通过钠-钾泵(主动运输)跨膜运输的速率,A错误;图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钠离子顺浓度驱动提供的能量,其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简单扩散,所以两者不同,B错误;图中葡萄糖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C错误;钠的浓度高的甲侧为细胞的外侧,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Na+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正确。
12.C 曲线②和④中,该种物质有最大运输速率,说明不是简单扩散;该物质运输与O2浓度有关,说明不是协助扩散,即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细胞都为协助扩散,A、B不符合题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为主动运输,C符合题意;氧气跨膜运输方式为简单扩散,D不符合题意。
13.BC H+运出细胞,需要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协助,并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H+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A错误;蔗糖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蔗糖载体,动力是H+浓度差,是主动运输,B正确;结构①具有运输H+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C正确;载体蛋白②只可运输蔗糖和H+两种物质,具有专一性的,D错误。
14.ACD 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面积增大,说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质膜的通透性,达到运输葡萄糖的目的,B错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以方式①即简单扩散运出,C正确。
15.(1)不同 正相关 (2)协助扩散 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②需要载体蛋白 (3)流动性 细胞呼吸 (4)种类 数量 选择透过性
解析:(1)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二者的运输速率与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呈正相关。(3)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温度影响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一方面是因为温度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温度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4)一种转运作用的蛋白质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16.(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通道蛋白 (3)b、c a (4)a、e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5)能量的供应过程 K+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
解析:(3)a为主动运输,b为简单扩散,c为协助扩散,d为协助扩散,e为主动运输。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b、c。可代表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a。(4)图2所示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可表示图1中的a、e,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数量有限。(5)红细胞吸收K+和Mg2+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若用药物X处理红细胞,细胞内K+和Mg2+浓度均下降;若用药物Y处理红细胞,细胞内K+浓度下降而Mg2+浓度不变。推测药物X是抑制了能量的供应过程,使两种离子吸收均降低,药物Y则是抑制了K+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
2 / 2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导学 聚焦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2.采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说明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关系。 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知识点(一) 主动运输
1.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
思考:通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吗?简述理由。
2.Na+-K+泵
(1)实质:是活细胞中由    驱动的运输泵。
(2)功能:将Na+输出    ,同时将    输入细胞内。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性激素都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2)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
(3)氧气浓度的高低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不造成影响。(  )
(4)温度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也影响被动运输的速率。(  )
(5)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物质在细胞质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
探讨 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高模型构建与分析能力
与细胞外液相比,动物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这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至关重要的。Na+-K+泵在维持这种溶质浓度差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的ATP和Na+与Na+-K+泵上相应位点结合后,ATP水解导致Na+-K+泵的构象发生改变,将Na+运出细胞(如图1、2);之后,细胞外K+与Na+-K+泵上相应位点结合,磷酸基团与Na+-K+泵脱离,Na+-K+泵构象恢复,将K+运入细胞(如图3、4)。
(1)分析Na+和K+运输过程中,Na+-K+泵和ATP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图示属于什么运输方式,需要哪些条件?有什么意义?
(3)Na+-K+泵既能与K+结合也能和Na+结合,是否说明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影响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1.被转运物质的浓度
(1)模型构建
(2)模型解读
①简单扩散速率只与被转运物质浓度差(动力)成正比,浓度差越大,转运速率越大(如左图所示)。
②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速率除了与被转运物质浓度差有关,协助扩散还受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主动运输还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如右图中P点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大。
2.载体蛋白数量
(1)模型构建
(2)模型解读
①简单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
②协助扩散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
③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受能量供应限制。
3.O2浓度(能量)
(1)模型构建
(2)模型解读
图示 分析
左图 物质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因为O2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
右图 A点表示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AB段表示随着O2浓度增大物质运输速率增大,B点后O2浓度增大运输速率不变,原因是受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4.温度
1.(2024·江苏连云港月考)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征的是(  )
A.载体蛋白协助 B.通道蛋白协助
C.逆浓度运输 D.消耗能量
2.(多选)(2023·江苏阜宁一中高一月考)无机盐在水溶液中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植物根系细胞内的蛋白质等有机分子也会解离为离子形式,如B-和H+。一般B-不会扩散至细胞外,而H+可以被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等运往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外电位差。此时,B-会吸引细胞内的K+扩散至细胞质膜周围,很快离子内外运输达到动态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向外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达到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可能大于细胞外
C.K+进入细胞内的量与细胞本身含有的B-有一定关系
D.在此过程中水分的内外运输也会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3.如图中曲线Ⅰ、Ⅱ表示分子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只可表示简单扩散
B.曲线Ⅱ可表示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C.曲线Ⅱ转运速率达到饱和与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温度只对曲线Ⅱ的转运速率有影响,对曲线Ⅰ没有影响
4.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  )
A.K+ B.Na+
C.胰岛素 D.CO2
知识点(二) 胞吞和胞吐
1.胞吞和胞吐
(1)运输的物质:蛋白质、      、       等大分子以及部分    物质。
(2)过程
(3)特点: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质膜结构的关系
(1)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依赖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变化,这也是细胞质膜具有      的结构基础。
(2)胞吞和胞吐也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只有大分子物质才能进行胞吞、胞吐的运输。(  )
(2)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
(3)胞吞、胞吐过程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
(4)物质运输和释放过程中的囊泡只能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探讨一 分析胞吞与胞吐过程,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1.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
(1)a方式为    ,b方式为    。
(2)人体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碎片的过程属于图中哪种方式?会消耗能量吗?
(3)物质以a、b方式进出细胞离不开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原因是什么?
(4)细胞在不断胞吞的过程中,细胞质膜的面积会越来越小吗?为什么?
(5)如果某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会影响该细胞的胞吐过程吗?
探讨二 模式图中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
2.如图甲表示细胞质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质膜的示意图,图中A、B、D表示膜中物质,a、b、c、d、e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图乙表示囊泡释放被运输物质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运输方式中表示简单扩散的是    ;表示协助扩散的是    ;表示主动运输的是    。
(2)图乙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
运输 方式 运输 方向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或通道蛋白 是否消 耗能量 图示 举例
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 顺浓度 梯度 不需要 不消耗 小部分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出入细胞
协助扩散 顺浓度 梯度 需要 不消耗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细胞吸收水
主动 运输 逆浓度 梯度 需要 消耗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等
胞吞 细胞外 细胞内 不需要 消耗 变形虫摄取食物
胞吐 细胞内 细胞外 不需要 消耗 分泌蛋白的分泌
2.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和胞吐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B.胞吞和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C.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胞吞和胞吐过程均不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但离不开膜上磷脂分子的流动
2.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3.(多选)(2024·江苏南通高一月考)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质膜上时,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以下对胞吞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体现了细胞质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
D.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由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
D.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
易错提醒
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5个不一定
(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还可能是协助扩散。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还可能是胞吞和胞吐。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简单扩散,还可能是协助扩散。
(4)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5)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逆浓度  离子  葡萄糖、氨基酸  大小  性质  空间结构  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  选择吸收  排出
思考:不参与。通道蛋白参与的只是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并不与被运输的分子结合,也不会移动,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
2.(1)ATP (2)细胞外 K+
3.(1)× 提示: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质类可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
(2)× 提示: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如Na+-K+泵。
(3)× 提示: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需要能量,氧气浓度的高低可以影响细胞呼吸,从而通过影响能量的供应来影响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
(4)√
(5)× 提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不会使膜内外浓度趋于相等。
互动探究
 (1)提示:Na+-K+泵作为载体蛋白起到运输Na+和K+的作用;ATP为离子运输提供能量。
(2)提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主动运输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提示:不是。
学以致用
1.B 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小分子物质,该过程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利用通道蛋白协助运输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2.BCD H+通过细胞质膜上质子泵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故H+向外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植物根系细胞内的B-会吸引细胞内的K+扩散至细胞质膜周围,此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达到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依然大于细胞外,B正确;离子在细胞内外运输达到动态平衡时,既与B-有关,也与K+有关,而植物根系细胞内的B-会吸引细胞内的K+扩散至细胞质膜周围,故K+进入细胞内的量与细胞本身含有的B-有一定关系,C正确;水分的内外运输与细胞的渗透压有关,而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D正确。
3.C 曲线Ⅰ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无关,不消耗能量,所以曲线Ⅰ代表被动运输,可表示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A错误;曲线Ⅱ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有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Ⅱ代表主动运输,而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曲线Ⅱ转运速率达到饱和的原因是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C正确;由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Ⅰ、Ⅱ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D错误。
4.A 分析图乙可知,图乙所示过程为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进行的主动运输;分析图甲可知,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进行运输的,CO2是通过简单扩散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K+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多核苷酸 多糖 颗粒性 (3)需要
2.(1)选择透过性
3.(1)× 提示:有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运输。
(2)× (3)√
(4)× 提示:物质运输过程中的囊泡不只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也可以形成囊泡。
互动探究
1.(1)胞吞 胞吐
(2)提示:a方式,会消耗能量。
(3)提示:胞吞或胞吐是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小囊或囊泡与细胞质膜融合来实现的,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4)提示:不会。因为它还会通过胞吐的方式增大细胞质膜的面积。
(5)提示:会,因为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1)b c、d a、e (2)胞吐
学以致用
1.D 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胞吞和胞吐运输,故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A正确;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运动、囊泡的移动等,均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B正确;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内陷或者和囊泡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在细胞胞吞过程中,被吞入的物质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或者糖蛋白结合,且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D错误。
2.A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错误;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衍生物,而固醇类属于脂类物质,具有脂溶性,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简单扩散,D错误。
3.ABC 该物质进入细胞是通过胞吞,其是以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为生理基础,A错误;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胞吞是吸收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的方式,C错误;胞吞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即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4.C 由题干知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生物大分子的运输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存在细胞识别并需内部供能,但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Na+、K+为无机盐离子,不能通过此种方式运输。
2 / 2(共96张PPT)
第3课时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 聚
焦 1.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
白。
2.采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说明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关系。
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课时训练·提素能
02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主动运输
1. 主动运输需要细胞供能
思考:通道蛋白参与主动运输吗?简述理由。
提示:不参与。通道蛋白参与的只是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并不
与被运输的分子结合,也不会移动,并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
输,所以运输时不消耗能量。
2. Na+-K+泵
(1)实质:是活细胞中由 驱动的运输泵。
(2)功能:将Na+输出 ,同时将 输入细胞内。
ATP 
细胞外 
K+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性激素都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 )
提示: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质类可通过简单扩散进
出细胞。
(2)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 × )
提示: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如Na+-
K+泵。
×
×
(3)氧气浓度的高低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不造成影响。
( × )
提示: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需要能量,氧气浓度的高低
可以影响细胞呼吸,从而通过影响能量的供应来影响细胞逆
浓度梯度吸收物质。
(4)温度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也影响被动运输的速率。
( √ )
×

(5)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物质在细胞质膜内外的浓度趋
于相等。 ( × )
提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运
输,不会使膜内外浓度趋于相等。
×
探讨 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高模型构建与分析能力
与细胞外液相比,动物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这对于细胞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至关重要的。Na+-K+泵在维持这种溶质浓度差
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内的ATP和Na+与Na+-K+泵上相应
位点结合后,ATP水解导致Na+-K+泵的构象发生改变,将Na+运出细
胞(如图1、2);之后,细胞外K+与Na+-K+泵上相应位点结合,磷
酸基团与Na+-K+泵脱离,Na+-K+泵构象恢复,将K+运入细胞(如
图3、4)。
(1)分析Na+和K+运输过程中,Na+-K+泵和ATP的作用分别是
什么?
提示:Na+-K+泵作为载体蛋白起到运输Na+和K+的作用;ATP
为离子运输提供能量。
(2)图示属于什么运输方式,需要哪些条件?有什么意义?
提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主动运输保
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
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Na+-K+泵既能与K+结合也能和Na+结合,是否说明载体蛋白不
具有特异性?
提示:不是。
影响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1. 被转运物质的浓度
(1)模型构建
①简单扩散速率只与被转运物质浓度差(动力)成正比,浓
度差越大,转运速率越大(如左图所示)。
②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速率除了与被转运物质浓度差有
关,协助扩散还受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主动
运输还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如右图中P点后运输速率不
再增大。
(2)模型解读
2. 载体蛋白数量
(1)模型构建
(2)模型解读
①简单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
②协助扩散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
③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增
加,可能原因是受能量供应限制。
3. O2浓度(能量)
(1)模型构建
(2)模型解读
图示 分析
左图 物质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说明这种运输方式不需要能
量,因为O2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

右图 A点表示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AB段表示随着O2浓度增大物
质运输速率增大,B点后O2浓度增大运输速率不变,原因是
受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4. 温度
1. (2024·江苏连云港月考)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
中。下列不属于主动运输特征的是(  )
A. 载体蛋白协助 B. 通道蛋白协助
C. 逆浓度运输 D. 消耗能量
解析: 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小分子物质,该过程既需要
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利用通道蛋白协助运输的方
式属于协助扩散。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2. (多选)(2023·江苏阜宁一中高一月考)无机盐在水溶液中多以离
子的形式存在,植物根系细胞内的蛋白质等有机分子也会解离为离
子形式,如B-和H+。一般B-不会扩散至细胞外,而H+可以被细
胞质膜上的质子泵等运往细胞外,使细胞呈现内外电位差。此时,
B-会吸引细胞内的K+扩散至细胞质膜周围,很快离子内外运输达
到动态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向外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 达到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可能大于细胞外
C. K+进入细胞内的量与细胞本身含有的B-有一定关系
D. 在此过程中水分的内外运输也会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解析: H+通过细胞质膜上质子泵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
故H+向外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植物根系细胞内的B-
会吸引细胞内的K+扩散至细胞质膜周围,此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因此达到平衡时,细胞内的K+浓度依然大于细胞外,B正确;离子
在细胞内外运输达到动态平衡时,既与B-有关,也与K+有关,而
植物根系细胞内的B-会吸引细胞内的K+扩散至细胞质膜周围,故
K+进入细胞内的量与细胞本身含有的B-有一定关系,C正确;水分
的内外运输与细胞的渗透压有关,而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
子浓度有关,D正确。
3. 如图中曲线Ⅰ、Ⅱ表示分子跨膜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只可表示简单扩散
B. 曲线Ⅱ可表示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C. 曲线Ⅱ转运速率达到饱和与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温度只对曲线Ⅱ的转运速率有影响,对曲线Ⅰ没有影响
解析: 曲线Ⅰ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无关,不消耗能量,
所以曲线Ⅰ代表被动运输,可表示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A错误;曲
线Ⅱ说明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有关,消耗能量,所以曲线Ⅱ代表
主动运输,而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所以曲线Ⅱ转运速率达到饱和的原因是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C正确;由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从而对曲线Ⅰ、Ⅱ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D错误。
4.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
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  )
A. K+ B. Na+
C. 胰岛素 D. CO2
解析: 分析图乙可知,图乙所示过程为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进
行的主动运输;分析图甲可知,Na+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是通过主
动运输进行的,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进行运输的,CO2是通过简单
扩散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K+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是通过主
动运输进行的。
知识点(二) 胞吞和胞吐
1. 胞吞和胞吐
(1)运输的物质:蛋白质、 、 等大分子以
及部分 物质。
多核苷酸 
多糖 
颗粒性 
(2)过程
(3)特点: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
的能量。
需要 
2.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质膜结构的关系
(1)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依赖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
量,或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变化,这也是细胞质膜具有
的结构基础。
(2)胞吞和胞吐也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
分子层的流动性。

择透过性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只有大分子物质才能进行胞吞、胞吐的运输。 ( × )
提示:有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运输。
(2)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 × )
(3)胞吞、胞吐过程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 √ )
(4)物质运输和释放过程中的囊泡只能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 )
提示:物质运输过程中的囊泡不只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也可以形成囊泡。
×
×

×
探讨一 分析胞吞与胞吐过程,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1. 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
(1)a方式为 ,b方式为 。
胞吞 
胞吐 
(2)人体的白细胞吞噬细胞碎片的过程属于图中哪种方式?会消
耗能量吗?
提示:a方式,会消耗能量。
(3)物质以a、b方式进出细胞离不开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原因是
什么?
提示:胞吞或胞吐是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小囊或囊泡与细
胞质膜融合来实现的,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
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4)细胞在不断胞吞的过程中,细胞质膜的面积会越来越小吗?
为什么?
提示:不会。因为它还会通过胞吐的方式增大细胞质膜的
面积。
(5)如果某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受损,会影响该细胞的胞吐过
程吗?
提示:会,因为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探讨二 模式图中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
2. 如图甲表示细胞质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质膜的示意图,图中A、
B、D表示膜中物质,a、b、c、d、e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图
乙表示囊泡释放被运输物质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运输方式中表示简单扩散的是 ;表示协助扩散
的是 ;表示主动运输的是 。
(2)图乙表示的运输方式是 。
b 
c、d 
a、e 
胞吐 
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
运输 方式 运输 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是否消 耗能量 图示 举例



输 简单
扩散 顺浓度 梯度 不需要 不消耗 小部分
水、氧
气、二氧
化碳、甘
油、乙醇
等出入细

运输 方式 运输 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是否消 耗能量 图示 举例



输 协助
扩散 顺浓度梯度 需要 不消耗 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细胞吸收水
主动 运输 逆浓度梯度 需要 消耗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等
运输 方式 运输 方向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或通道蛋白 是否消 耗能量 图示 举例
胞吞 细胞外 细胞内 不需要 消耗 变形虫摄取
食物
胞吐 细胞内 细胞外 不需要 消耗 分泌蛋白的
分泌
2. 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 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和胞吐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B. 胞吞和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C. 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胞吞和胞吐过程均不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但离不开膜上磷脂
分子的流动
解析: 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胞吞和胞
吐运输,故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A正确;胞吞和胞吐过
程依赖于细胞膜的运动、囊泡的移动等,均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
放的能量,B正确;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内陷或者和囊泡融
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在细胞胞吞过程中,被吞入
的物质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或者糖蛋白结合,且离不开膜上磷
脂双分子层的流动,D错误。
2. 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 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 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 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解析: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
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②
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错误;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
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衍生
物,而固醇类属于脂类物质,具有脂溶性,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简
单扩散,D错误。
3. (多选)(2024·江苏南通高一月考)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
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质膜上时,细胞质膜内陷,形成
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
质内。以下对胞吞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细胞质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B. 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 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
D. 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该物质进入细胞是通过胞吞,其是以细胞质膜的流动
性为生理基础,A错误;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胞吞是吸
收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的方式,C错误;胞吞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
构特点,即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4. 由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 由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
C. 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
D. 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由题干知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生物大分子的运输过
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存在细胞识别并需内部供能,但不
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Na+、K+为无机盐离子,不能通过此
种方式运输。
易错提醒
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5个不一定
(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还可能是协
助扩散。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还可能是胞吞和胞
吐。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简单扩散,还可能是协
助扩散。
(4)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如RNA和蛋白质
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5)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人体红
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以主
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课时训练·提素能
02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主动运输
1. (2024·江苏盐城新丰中学期末)研究表明,质子泵是一种逆浓度梯
度转运氢离子通过膜的膜整合糖蛋白,它利用其催化ATP水解释放
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
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子泵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又是载体
B. 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
C.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K+进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质子泵在上述过程中可能既是酶(催化ATP水解)又
是载体(转运氢离子),A正确;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
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说明胃腔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
维持的,即质子泵在泵出氢离子时造成膜两侧的pH梯度,B正
确;催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说
明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K+进胃
壁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K+出胃壁细胞的跨膜运输
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2024·江苏沭阳高级中学月考)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
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B. 离子跨膜不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
C. 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 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题图显示,载体蛋白的开口朝下打开,某种离子与之结
合后,载体蛋白朝下的开口关闭,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下,
载体蛋白的开口朝上打开,将物质释放出来,据此可知,离子跨膜
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A正确;离子跨膜需要消耗ATP中的能
量,其方式是主动运输,B、D错误;仅依靠磷脂的运动不能实现离
子跨膜通道的自动开闭,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2024·江苏连云港统考)下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①~④
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激素以方式①进入细胞
B. 方式①③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C. 方式②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
D. 钠-钾泵参与的跨膜运输属于方式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性激素是脂溶性物质,主要通过方式①简单扩散的方式
进入细胞,A正确;方式①表示简单扩散,方式③④表示协助扩
散,故方式①③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方式②表示主动
运输,其逆浓度梯度运输并消耗能量,C正确;钠-钾泵参与的跨膜
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方式④表示协助扩散,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如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O2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
(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
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 的速
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
确的是(  )
A. 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 b点之后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能量不足
C. 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 若底物浓度太高,可能会导致细胞对物质的吸收速率在d点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洋葱根尖吸收N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
量、载体蛋白和底物浓度的影响。b点之后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
的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2024·江苏南京期末)人进食后,胃壁细胞通过质子泵催化ATP水
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H+同时吸收
K+,细胞内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
梯度进入胃腔。胃内酸性环境的维持如
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子泵可与K+进行可逆性的结合和分离
B. 质子泵能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 H+和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 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该质子泵分泌H+、吸收K+均需要载体和能量,而K+运
出胃壁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C
错误;抑制质子泵功能的药物会抑制主动运输,减少H+的分泌,所
以可用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知识点二 胞吞与胞吐
6. (2024·江苏连云港月考)关于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细胞代谢供能
B. 胞吞和胞吐涉及多种膜的破裂与融合
C. 胞吐运输物质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D. 生物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代谢供能,A错误;胞吞和胞吐
涉及多种膜的破裂与融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内
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质膜的破裂与融合,B正确;胞吐运输
物质对物质浓度没有要求,C错误;生物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需要膜
蛋白的参与,但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如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的胞吞(左)和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右)示意
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图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 该图说明高尔基体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
C. 该图说明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D. 该图说明胞吞和吞噬作用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胞吞和吞噬作用这两个过程通过囊泡的形成和囊泡与细
胞质膜的融合来实现,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A正
确;由题图可知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分离的小泡结构,说明高尔基体
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细胞质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
细胞质膜回到细胞质中,细胞质膜转化成了囊泡的膜,与从高尔基
体分离的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
定的联系,C正确;该图不能说明胞吞和吞噬作用都是需要消耗能
量的过程,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下表是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红细胞和血浆中K+和Na+浓度的测定值
(单位:mmol/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K+ Na+
红细胞 150 26
血浆 5 144
A. 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红细胞进入血浆
B. K+从红细胞进入血浆需要消耗能量
C. 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血浆进入红细胞
D. Na+以简单扩散的方式从血浆进入红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Na+浓度远低于血浆,Na+以
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红细胞逆浓度梯度进入血浆,A错误;K+以协助
扩散的方式从红细胞顺浓度梯度进入血浆,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
误;红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血浆,表明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血
浆逆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C正确;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从血浆
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a、b、c表示三种方式,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 a和b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两者都是O2进出细胞的方式
B. 若b是协助扩散,它与主动运输的相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
C. c是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D. 主动运输是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可知,a和b是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c是胞吞和胞
吐。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O2进出细胞的方
式属于简单扩散,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若b是协助扩散,它与
主动运输的相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胞吞和胞吐是生物
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通过囊泡转移进出细胞,C正确;主
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如图1表示某细胞的细胞质膜结构,A、B表示物质,a~e表示不同
的物质运输方式。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
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图1表示的一般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质
膜 模型示意图,其中 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
解析:由于细胞质膜外没有细胞壁,故图1表示的一般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细胞质膜乙侧有糖蛋白,因此乙侧为细胞质膜外侧。
动物 
流动镶嵌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图1中物质运输方式c是 ,该运输方式中的A除了可
作为载体蛋白外,也是一种 ,可以将
ATP水解为ADP。运输方式e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主动运输 
酶(或ATP水解酶) 
(一定
的)流动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图1中,运输方式c的方向是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运输方式中的A除了可作为载体蛋白外,也是一种酶(或ATP水解酶),可以将ATP催化为ADP,运输方式e表示物质通过胞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图2中曲线甲对应图1的运输方式 (填字母),影响曲线乙
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解析:图2中曲线甲所表示的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简单扩散,可用来表示运输方式d。而曲线乙所表示的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差无关,并且可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 
载体的数量、能量
供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科学家研究发现肾脏吸水时,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
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1中
运输方式 (填字母)表示,其速度 (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简单扩散速度。
解析: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借助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可用图1中运输方式b表示,其速度大于简单扩散速度。
b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2024·江苏徐州联考)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的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 动物CO中毒不会影响Na+跨膜运输的速率
B. 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
C. 图中葡萄糖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ATP
D. Na+的运输既可顺浓度梯度也可逆浓度梯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动物CO中毒,机体运输氧的能力下降,细胞呼吸释放
的能量减少,生成的ATP减少,故会降低Na+通过钠-钾泵(主动
运输)跨膜运输的速率,A错误;图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
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钠离子顺浓度驱动提供的能量,其方式属
于主动运输,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简单扩散,所以两者不
同,B错误;图中葡萄糖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C错误;钠
的浓度高的甲侧为细胞的外侧,Na+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
的,Na+运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
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
程(  )
A. 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
B. 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肾小管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
D. 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曲线②和④中,该种物质有最大运输速率,说明不是简
单扩散;该物质运输与O2浓度有关,说明不是协助扩散,即该物
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水分子通过通道
蛋白进入肾小管细胞都为协助扩散,A、B不符合题意;小肠上皮
细胞吸收氨基酸为主动运输,C符合题意;氧气跨膜运输方式为简
单扩散,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多选)(2024·江苏南通高一月考)如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植物细
胞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B. 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结构①具有运输和催化的作用
D. 由图可知,载体蛋白不具有专一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H+运出细胞,需要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协助,并消耗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H+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A
错误;蔗糖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蔗糖载体,动力是H+浓度差,是
主动运输,B正确;结构①具有运输H+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C
正确;载体蛋白②只可运输蔗糖和H+两种物质,具有专一性的,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多选)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质膜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
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
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说明细胞质膜具有一
定的流动性
B. 细胞质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C. 可能代表二氧化碳转运过程的是方式①
D. 海洋鱼类体内盐分过高时需要快速排出,且不消耗能量,其跨膜运
输的方式是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质膜的厚度就会变小,面积
增大,说明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质膜上载体
蛋白结合葡萄糖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质膜
的通透性,达到运输葡萄糖的目的,B错误;细胞代谢产生的CO2
以方式①即简单扩散运出,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2024·江苏五市十一校联考)如图为Na+和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
细胞的示意图,图中的主动运输过程既可消耗来自ATP直接提供的
能量,也可利用Na+电化学梯度的势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
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 (填“相同”或“不同”);在
上述过程中,当葡萄糖充足时,二者的运输速率与相应载体
蛋白的数量呈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不同 
正相关 
解析: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运输方
式是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
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为主动运输;二者的运输速率与相应
载体蛋白的数量呈正相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① ;②

协助扩
散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载体蛋
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温度影响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一方面是因
为温度影响细胞质膜的 (结构特点);另一方面温
度影响 ,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
流动性 
细胞呼吸 
解析: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温度影响Na+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的运输,一方面是因为温度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温度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一种转运作用的蛋白质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
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 和 ,或转运蛋白空间结
构的变化,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
是细胞质膜具有 (功能特点)的结构基础。
种类 
数量 
选择透过性 
解析:一种转运作用的蛋白质往往只适合转运特定的物质,因此,细胞质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或转运蛋白的空间结构对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2024·江苏苏州期中)下图1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A、
B、C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图2为某种物质分
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图。请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细胞质膜具有的
结构特点是 。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某类有转运物质作用的蛋白质不需要与被运输的离子或分子
结合,这类转运蛋白叫 (填“载体蛋白”或“通道蛋
白”)。
通道蛋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在图1的a~e五种运输方式中,可代表细胞吸收水的方式
是 (填字母),可代表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
基酸的方式是 (填字母)。
b、c 
a 
解析:a为主动运输,b为简单扩散,c为协助扩散,d为协助扩散,e为主动运输。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b、c。可代表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图2所示物质运输方式可表示图1中的 (填字母)。若
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
是 。
a、e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解析:图2所示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可表示图1中的a、e,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红细胞吸收K+和Mg2+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若用药物X处理
红细胞,细胞内K+和Mg2+浓度均下降;若用药物Y处理红
细胞,细胞内K+浓度下降而Mg2+浓度不变。推测药物X是
抑制了 ,使两种离子吸收均降低,药物Y
则是抑制了 。
能量的供应过程 
K+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红细胞吸收K+和Mg2+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若用药物X处理红细胞,细胞内K+和Mg2+浓度均下降;若用药物Y处理红细胞,细胞内K+浓度下降而Mg2+浓度不变。推测药物X是抑制了能量的供应过程,使两种离子吸收均降低,药物Y则是抑制了K+载体蛋白的生理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