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质量检测(二)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江苏镇江第一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是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界和植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认为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2.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镜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3.(2024·江苏盐城建湖二中月考)如图所示为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的糖蛋白,在细胞质膜内侧
B.物质②中含有的氨基酸都为亲水性的氨基酸
C.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有关
D.②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
4.(2023·江苏金坛检测)下表是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实验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后煮熟,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现象 胚细胞着色浅 胚细胞着色深
A.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红墨水能自由进出玉米细胞
C.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均具有全透性
D.活细胞的细胞质膜有选择透过性
5.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细菌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能产生能量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6.(2024·江苏南京市秦淮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高尔基体膜也可以与核膜直接相连,从而加快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C.核糖体能形成包裹某种蛋白质或某种酶的小泡,并向内质网方向移动
D.细胞质膜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7.某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追踪胰腺细胞形成分泌蛋白的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②③为核糖体,④为高尔基体,⑥为内质网
B.带有3H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⑥④⑦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仅与图中所示的细胞结构有关
D.合成分泌蛋白时,先在②上利用氨基酸合成一段肽链,然后转移到③上
8.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几个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具有如下特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装片标号 观察到的现象
1 不具有细胞核
2 具有细胞壁
3 观察到细胞核,未观察到线粒体
4 具有液泡
A.1号装片中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B.2号装片中的细胞可能来自植物组织
C.3号装片未观察到线粒体可能是因为未染色
D.4号装片中的细胞肯定含有叶绿体
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四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构正确的是细菌细胞和蓝细菌细胞
B.核糖体是图示四种细胞中唯一共有的结构
C.细菌细胞和蓝细菌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拟核中
D.中心体在水稻叶肉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10.(2023·江苏淮安期中)下列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B.框图②内的生物除烟草花叶病毒外,都是原核生物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原核生物
11.(2024·江苏宿迁月考)如图为常见的渗透装置,U形管中的半透膜可允许水分子和单糖通过,而不允许二糖通过,甲溶液是0.3 g/mL的麦芽糖溶液,乙溶液是0.3 g/mL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左、右两侧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向乙溶液中加入蔗糖酶(蔗糖酶水解蔗糖产生葡萄糖和果糖,不考虑蔗糖酶对溶液渗透压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时两侧溶液渗透压相等,没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
B.加入蔗糖酶后,左侧液面先升高后保持不变
C.加入蔗糖酶后,左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
D.加入蔗糖酶后,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12.如图表示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体积变大
B.c的浓度比外界浓度低
C.b的浓度逐渐减小
D.b的颜色逐渐加深
13.(2024·江苏扬州月考)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鉴定出13种水通道蛋白(AQPs),其中AQP3、AQP7、AQP9、AQP10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它们既能运输水分子,又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甘油等中性小分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QPs运输水分子时需要先与其结合,且发生自身构象变化
B.水分子通过AQPs的转运速率比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快
C.甘油、尿素等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D.AQP10没有特异性,可以运输水和甘油等中性小分子
14.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成细胞质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
B.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C.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
D.乙醇跨膜运输通过乙方式进行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③表示细胞器,a~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直接相连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图解中的全过程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可发生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17.(2024·江苏南京月考)将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3种状态的细胞,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B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A>C>B
C.图中标号①中的物质是蔗糖溶液
D.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则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
18.(2024·江苏省天一中学期中)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H2O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19.(10分)(2024·江苏宿迁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⑤表示组成生物膜的物质。请回答:
(1)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 (填名称),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2)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则细胞壁位于图中的 (填“A侧”或“B侧”)。
(3)细胞质膜表面的 (填物质名称)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4)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 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使生物膜具有 的功能特点。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 有关。
20.(12分)(2024·江苏连云港月考)如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该细胞中[ ] 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2)在动、植物细胞中, 维持着细胞的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形态,其化学本质为 。
(3)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 和 的主要通道;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原因是核仁与核糖体中 的合成与加工有关。
(4)大肠杆菌与图中细胞相比,本质区别是大肠杆菌 ,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 。
(5)简述细胞核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主要功能: 。
(6)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时,可通过观察 的运动推测细胞质是流动的。
21.(14分)研究人员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通过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研究分泌蛋白(图1中标号④)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1表示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和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图2表示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将分泌蛋白分泌至细胞外的具体过程。请回答:
(1)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 (以图中序号作答)。
(2)该实验采用了 法进行研究,以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在分泌蛋白(图1中标号④)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参与的具膜结构有
(以文字作答)。
③与细胞质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什么特性? 。
(3)图1中结构 (以图中序号作答)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能够清除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4)图2中的小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2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功能。
22.(12分)(2024·江苏苏州期中)海水稻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与传统水稻相比,海水稻具备更为优良的耐盐碱性。图1为海水稻的根尖示意图,图2为同一叶表皮细胞在不同倍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3为叶肉细胞质壁分离状态时的显微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明显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主要分布于 ,但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却一般不选它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2)海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包括 ,若叶肉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若在某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处理下,不同的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推测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 。
(3)图2中把观察的叶表皮细胞从甲视野转到乙视野,正确的操作依次是 (填序号)。
①调低亮度 ②调高亮度 ③向左移动载玻片 ④向右移动载玻片 ⑤转动物镜转换器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 ⑦调节细准焦螺旋
(4)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均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填字母)。
①细胞质膜 ②叶绿体 ③内质网 ④细胞壁 ⑤蛋白质 ⑥线粒体 ⑦DNA
A.①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⑥⑦
(5)海水稻根部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的 (填“高”或“低”)。
(6)一般植物都难以在盐碱地中生活,为了探究盐碱地中高盐土壤浓度对植物细胞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下模拟实验:将新鲜的黑藻叶片,置于加有伊红(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红色染料)的高盐溶液中,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图3)处颜色分别是 。
23.(12分)(2024·江苏苏南八校联考)如图1所示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a、b、c、d代表相关物质。图2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与环境中O2浓度的关系曲线。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2)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的方式相同,若抑制心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图1中所示的转运Ca2+的 的活动。
(3)图2与图1中的 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 。
(4)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质膜,则图1中转运受到抑制的物质是 。
(5)物质乙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途径③和④ (填“能”或“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
。
(6)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碘,这与细胞质膜上 不同有关,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功能。
章末质量检测(二)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1.A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正确;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界和植物界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多样性,B错误;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错误;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
2.C 显微镜的使用,都应是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A错误;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用粗准焦螺旋调焦,B错误;显微镜所成物像是倒立的,图1中的微生物向左下方移动,实际上是向右上方移动,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即向左下方移动,D错误。
3.C ①为糖蛋白,由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而成,位于细胞质膜外侧,A错误;物质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主要为疏水性的氨基酸,B错误;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是③磷脂双分子层,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质膜,因此与物质进出有关,C正确;②是蛋白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S,D错误。
4.D 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用红墨水染色后胚细胞着色浅,说明红墨水可少量进入细胞,即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A、B错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C错误;活胚细胞着色浅说明只有少量红墨水进入细胞,故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5.D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高尔基体不含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B错误;高尔基体不能产生能量,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D正确。
6.D 水解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内质网膜可以与核膜直接相连,从而加快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B错误;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小泡有膜结构,核糖体不能形成包裹某种蛋白质或某种酶的小泡,C错误;细胞质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正确。
7.C 据图可知,②表示游离的核糖体,③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都表示核糖体,④是由单层膜形成的扁平囊和囊泡构成的,是高尔基体,⑥表示内质网,A正确;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质膜,因此带有3H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核糖体、⑥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⑦细胞质膜,B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除了与图中所示的细胞结构有关,还与线粒体有关,线粒体能为该过程提供能量,C错误;合成分泌蛋白时,先在②上利用氨基酸合成一段肽链,然后转移到③上,D正确。
8.D 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所以2号装片中的细胞可能来自植物组织,B正确;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液染色才能看得见,能观察到细胞核,说明是真核细胞,未观察到线粒体,可能是未染色,也可能是不含线粒体,C正确;含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所以4号装片中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D错误。
9.C 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菌细胞无线粒体,蓝细菌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四种细胞除了具有核糖体外,还都有细胞质膜等结构,B错误;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拟核中,C正确;水稻是高等植物,水稻叶肉细胞无中心体,D错误。
10.C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B、D错误。衣藻和金鱼藻属于植物,有细胞壁;酵母菌为真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二者都具有细胞壁,C正确。
11.C 实验开始时半透膜两边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半透膜两侧溶液中水分子的扩散达到动态平衡,A错误;当向乙溶液加入蔗糖酶后,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溶质分子增多,溶液浓度增大,左侧液面会升高,由于半透膜允许葡萄糖、果糖通过,所以左侧液面又会降低,B错误,C正确;加入蔗糖酶后,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左侧的葡萄糖和果糖能够通过半透膜,右侧的麦芽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不相等,D错误。
12.D 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A错误;c表示细胞外的液体,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c的浓度与外界浓度相等,B错误;b细胞液的浓度因为失水而逐渐变大,C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b细胞液的颜色逐渐加深,D正确。
13.B 通道蛋白贯穿于细胞质膜,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直接从通道进出细胞,所以水分子通过AQPs运输时不需要与其结合,A错误;水分子通过AQPs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运输速率大于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简单扩散速率,B正确;甘油、尿素等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AQP10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既能运输水分子,又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甘油等中性小分子,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说明AQP10具有专一性,D错误。
14.D 乙醇跨膜运输以简单扩散的方式(甲方式)进行,D错误。
15.AC 由题图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线粒体,A正确;该过程可以说明部分细胞器膜和细胞质膜之间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内质网、高尔基体没有直接相连,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是内质网对肽链的加工和运输,c是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运输,C正确;原核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能完成图解中的全过程,D错误。
16.BCD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质膜等膜结构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糖分能直接进入细胞中,使果脯慢慢变甜,A错误;水分子通过简单扩散和借助于膜上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进出细胞,二者都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质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D正确。
17.ACD 图B为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的状态,细胞失水,应处于质壁分离状态,A正确;根据三个细胞在同一蔗糖溶液中出现的状态可判断C细胞失水最多,说明实验前该细胞液的浓度最小,其次是B细胞,A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最大,即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A>B>C,B错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①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处为蔗糖溶液,C正确;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根据C细胞失水最多,可判断C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大,其次是B细胞,A细胞失水最少,则A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小,即外界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D正确。
18.ABC 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细胞吸水,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A正确;Na+进入液泡的过程中消耗了H+的梯度势能,因而可知,Na+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B正确;Cl-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H2O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D错误。
19.(1)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2)A侧 (3)糖蛋白和糖脂 (4)④ 蛋白质 选择透过性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1)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2)A侧有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外侧,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故细胞壁位于A侧。(3)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是糖蛋白和糖脂。(4)磷脂双分子层能让气体、一些脂溶性物质等通过,其他分子和离子不能通过,这与膜上的④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的存在使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生物膜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0.(1)2 ⑤ 高尔基体 (2)细胞骨架 DNA和蛋白质 (3)物质交换 信息交流 RNA (4)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核糖体 (5)细胞代谢和遗传的调控中心 (6)叶绿体
解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因而图2属于植物细胞,高尔基体即图中的⑤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2)在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着细胞的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作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其化学本质是DNA和蛋白质。(3)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因为核仁与核糖体中RNA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因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4)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与图中细胞相比,本质区别是大肠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一种,即核糖体。(5)细胞核中有染色体,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因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调控中心。(6)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时,由于叶绿体随着细胞质基质流动,因此,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推测细胞质是流动的。
21.(1)①②③⑤⑥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线粒体、(囊泡、小泡) 一定的流动性 (3)⑥ 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 (4)小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
解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故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②③⑤⑥。(2)为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该实验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转移至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小泡经细胞质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涉及的具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线粒体、(囊泡、小泡)。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3)⑥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除图示功能外,还可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4)结合题图1可知,小泡
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小泡膜与细胞质膜融合,故图中的小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的功能。
22.(1)成熟区 细胞液为无色,不利于观察现象 (2)细胞质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不同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 (3)③⑤(②)⑦ (4)D (5)高 (6)绿色、红色
解析:(1)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图1根尖结构中,成熟的细胞主要集中在根尖成熟区,因为根尖细胞不含色素,细胞液为无色,不利于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因此“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一般不选它作为实验材料。(2)根尖成熟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其细胞质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被挤成很薄的一层,叫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某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处理下,不同的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原因可能为不同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3)图2中把观察的叶表皮细胞从甲视野转到乙视野,是换用高倍镜观察的结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需要先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倒像,因此图2中的装片应向左移动(③)才能保证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高倍镜(⑤),由于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高亮度(②),若不变暗可不调,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调节清晰度(⑦),故经历的操作有③⑤(②)⑦。(4)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都有①细胞质膜、③内质网、④细胞壁、⑤蛋白质、⑥线粒体、⑦DNA,根细胞不含叶绿体,D正确。(5)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说明其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中溶液浓度,且比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高。(6)图3中,A为细胞质,B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由于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因此A处为绿色,伊红是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红色染料,但由于细胞壁为全透性,因此B处为红色。
23.(1)协助扩散 (2)缺少ATP(或缺少能量) 载体蛋白 (3)④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 (4)a、b、c (5)不能 物质乙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功能丧失,不能进行物质运输
(6)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3)由图2可知,物质运输与O2浓度有关,因此属于主动运输过程,图1中的④也是主动运输过程;曲线出现BC段说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的速率不再增大,原因是运输离子的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
8 / 8(共73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二)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江苏镇江第一中学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是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B.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界和植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细胞学说认为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正确;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界和植物界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多样性,B错
误;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错误;细胞学说的提出标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
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
镜观察
B.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
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C.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镜
D.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都应是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使用高倍
镜进行观察,A错误;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用粗准焦螺旋调
焦,B错误;显微镜所成物像是倒立的,图1中的微生物向左下方移
动,实际上是向右上方移动,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
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即向左下方移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2024·江苏盐城建湖二中月考)如图所示为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
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的糖蛋白,在细胞质膜
内侧
B. 物质②中含有的氨基酸都为亲水性的氨基酸
C. ③构成细胞质膜的基本支架,与物质进出有关
D. ②在细胞鲜重含量最多,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①为糖蛋白,由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而成,位于细胞质
膜外侧,A错误;物质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主要为疏水性的氨
基酸,B错误;构成细胞质膜基本支架的是③磷脂双分子层,脂溶
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质膜,因此与物质进出有关,C正确;②是蛋
白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C、H、O、N,有的还含有S,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2023·江苏金坛检测)下表是对玉米种子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现象。
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实验
处理 将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将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后煮熟,从中央纵切后,用稀释红墨水染色
实验
现象 胚细胞着色浅 胚细胞着色深
A.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 红墨水能自由进出玉米细胞
C. 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均具有全透性
D. 活细胞的细胞质膜有选择透过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玉米种子浸泡15小时,用红墨水染色后胚细胞着色浅,
说明红墨水可少量进入细胞,即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
胞,A、B错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C错误;活胚细胞着色浅说明
只有少量红墨水进入细胞,故活细胞的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者都存在于蓝细菌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能产生能量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解析: 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
体,A错误;高尔基体不含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
DNA,B错误;高尔基体不能产生能量,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
体和叶绿体都是具膜结构,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2024·江苏南京市秦淮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膜结构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 高尔基体膜也可以与核膜直接相连,从而加快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过
程
C. 核糖体能形成包裹某种蛋白质或某种酶的小泡,并向内质网方向移
动
D. 细胞质膜外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水解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故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的,A错误;内质网膜可以与核膜直接相连,从而加快物质的合成
和运输过程,B错误;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小泡有膜结构,核
糖体不能形成包裹某种蛋白质或某种酶的小泡,C错误;细胞质膜
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
质结合形成糖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某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追踪胰腺细胞
形成分泌蛋白的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②③为核糖体,④为高尔基体,⑥为内
质网
B. 带有3H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在③⑥④⑦
C.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仅与图中所示的细胞结
构有关
D. 合成分泌蛋白时,先在②上利用氨基酸合成一
段肽链,然后转移到③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据图可知,②表示游离的核糖体,③表示附着在内质网
上的核糖体,都表示核糖体,④是由单层膜形成的扁平囊和囊泡构
成的,是高尔基体,⑥表示内质网,A正确;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
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
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质膜,因此带有3H标记的物质依次出现
在③核糖体、⑥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⑦细胞质膜,B正确;分泌
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除了与图中所示的细胞结构有关,还与线粒体有
关,线粒体能为该过程提供能量,C错误;合成分泌蛋白时,先在
②上利用氨基酸合成一段肽链,然后转移到③上,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几个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具
有如下特征。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装片标号 观察到的现象
1 不具有细胞核
2 具有细胞壁
3 观察到细胞核,未观察到线粒体
4 具有液泡
A. 1号装片中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B. 2号装片中的细胞可能来自植物组织
C. 3号装片未观察到线粒体可能是因为未染色
D. 4号装片中的细胞肯定含有叶绿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不具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
熟的红细胞,A正确;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所以2号装片中的细胞
可能来自植物组织,B正确;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液染色才能
看得见,能观察到细胞核,说明是真核细胞,未观察到线粒体,可
能是未染色,也可能是不含线粒体,C正确;含有大液泡的细胞不
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所以4号装片中的细胞不一定含有
叶绿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四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示结构正确的是细菌细胞和蓝细菌细胞
B. 核糖体是图示四种细胞中唯一共有的结构
C. 细菌细胞和蓝细菌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拟核中
D. 中心体在水稻叶肉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细菌细胞无线粒体,蓝细
菌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四种细胞除了具有核糖体外,还都有细
胞质膜等结构,B错误;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主
要储存在拟核中,C正确;水稻是高等植物,水稻叶肉细胞无中心
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2023·江苏淮安期中)下列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
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
B. 框图②内的生物除烟草花叶病毒外,都是原核生物
C. 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
D. 框图④内都是原核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烟草花叶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硝化细菌是原
核生物,B、D错误。衣藻和金鱼藻属于植物,有细胞壁;酵母菌
为真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二者都具有细胞壁,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2024·江苏宿迁月考)如图为常见的渗透装置,U形管中的半透
膜可允许水分子和单糖通过,而不允许二糖通过,甲溶液是0.3
g/mL的麦芽糖溶液,乙溶液是0.3 g/mL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
左、右两侧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向乙溶液中加入蔗糖酶(蔗糖
酶水解蔗糖产生葡萄糖和果糖,不考虑蔗糖酶对溶液渗透压的影
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实验开始时两侧溶液渗透压相等,没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
B. 加入蔗糖酶后,左侧液面先升高后保持不变
C. 加入蔗糖酶后,左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
D. 加入蔗糖酶后,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
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实验开始时半透膜两边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半透膜两
侧溶液中水分子的扩散达到动态平衡,A错误;当向乙溶液加入蔗
糖酶后,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溶质分子增多,溶液浓度增
大,左侧液面会升高,由于半透膜允许葡萄糖、果糖通过,所以
左侧液面又会降低,B错误,C正确;加入蔗糖酶后,蔗糖分解成
葡萄糖和果糖,左侧的葡萄糖和果糖能够通过半透膜,右侧的麦
芽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此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
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不相等,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如图表示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 原生质体体积变大
B. c的浓度比外界浓度低
C. b的浓度逐渐减小
D. b的颜色逐渐加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
A错误;c表示细胞外的液体,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c的浓
度与外界浓度相等,B错误;b细胞液的浓度因为失水而逐渐变
大,C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b细胞液的颜色逐
渐加深,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2024·江苏扬州月考)目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鉴定出13种水通
道蛋白(AQPs),其中AQP3、AQP7、AQP9、AQP10属于水—甘
油通道蛋白,它们既能运输水分子,又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甘油等
中性小分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QPs运输水分子时需要先与其结合,且发生自身构象变化
B. 水分子通过AQPs的转运速率比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快
C. 甘油、尿素等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D. AQP10没有特异性,可以运输水和甘油等中性小分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通道蛋白贯穿于细胞质膜,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
不需要与其结合,直接从通道进出细胞,所以水分子通过AQPs运
输时不需要与其结合,A错误;水分子通过AQPs的运输属于协助
扩散,运输速率大于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简单扩散速率,B正
确;甘油、尿素等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
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AQP10属于水—甘油通道蛋白,既能运输
水分子,又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甘油等中性小分子,其他分子不能
通过,说明AQP10具有专一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几种物质
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请
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 组成细胞质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
B. 丙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物质一般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C. 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均有重要意义
D. 乙醇跨膜运输通过乙方式进行
解析:乙醇跨膜运输以简单扩散的方式(甲方式)进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 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③表示细胞
器,a~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 该过程可以说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直接相连
C. 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 图解中的全过程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可发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由题图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高尔基体,③是线粒
体,A正确;该过程可以说明部分细胞器膜和细胞质膜之间可以通
过囊泡相互转化,内质网、高尔基体没有直接相连,B错误;分析
题图可知,a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b是内质网对肽链的加
工和运输,c是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和运输,C正确;原核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能完成
图解中的全过程,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 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
蛋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果脯在腌制过程中,细胞死亡,细胞质膜等膜结构
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糖分能直接进入细胞中,使果脯慢慢变甜,A
错误;水分子通过简单扩散和借助于膜上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二者都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
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正确;大肠杆菌属
于原核生物,其细胞质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吸收K+的方式是主
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2024·江苏南京月考)将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一段时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3种状态的细
胞,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B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 这三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
吸水能力的大小关系是A>C>B
C. 图中标号①中的物质是蔗糖溶液
D. 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则外界溶
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B为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
段时间后的状态,细胞失水,应处于质壁分离状态,A正确;
根据三个细胞在同一蔗糖溶液中出现的状态可判断C细胞失水
最多,说明实验前该细胞液的浓度最小,其次是B细胞,A细胞
细胞液的浓度最大,即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吸水能力的大小关
系是A>B>C,B错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①原生
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处为蔗糖溶液,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若图示是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生的现象,根据C细
胞失水最多,可判断C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大,其次是B细
胞,A细胞失水最少,则A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最小,即外界
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B>A,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2024·江苏省天一中学期中)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H+反向转
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
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H+转
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
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
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 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 H2O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
于细胞吸水,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A正确;Na+进入液泡
的过程中消耗了H+的梯度势能,因而可知,Na+是以主动运输的
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B正确;Cl-借助通道蛋白,以协
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H2O借助水通道蛋
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19. (10分)(2024·江苏宿迁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月考)如图为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⑤表示组成生物膜的物质。
请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 (填名
称),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具有 的
结构特点。
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中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能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则细胞壁位于图中的 (填“A侧”
或“B侧”)。
解析:A侧有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外侧,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故细胞壁位于A侧。
A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细胞质膜表面的 (填物质名称)在细胞之间
的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与细胞识别有密
切关系的是糖蛋白和糖脂。
糖蛋白和糖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④]
控制着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使生物膜具有
的功能特点。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
有关。
④
蛋
白质
选择透
过性
蛋白质的种类
和数量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能让气体、一些脂溶性物质等通过,其他分子和离子不能通过,这与膜上的④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的存在使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生物膜的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12分)(2024·江苏连云港月考)如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
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该细胞中[⑤] 参与细胞
壁的形成。
解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因而图2属于植物细胞,高尔基体即图中的⑤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2
⑤
高尔基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在动、植物细胞中, 维持着细胞的特有形态和细
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在不同时期呈现不
同形态,其化学本质为 。
解析:在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着细胞的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的作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其化学本质是DNA和蛋白质。
细胞骨架
DNA和蛋白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 和 的
主要通道;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原
因是核仁与核糖体中 的合成与加工有关。
解析: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因为核仁与核糖体中RNA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因而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物质交换
信息交流
R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大肠杆菌与图中细胞相比,本质区别是大肠杆菌
,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 。
解析: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与图中细胞相比,本质区别是大肠杆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一种,即核糖体。
无核膜包被
的细胞核
核糖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简述细胞核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主要功能:
。
解析:细胞核中有染色体,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因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调控中心。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
调控中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时,可通过观察 的运动推测细
胞质是流动的。
解析: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时,由于叶绿体随着细胞质基质流动,因此,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推测细胞质是流动的。
叶绿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4分)研究人员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
通过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研究分泌蛋白(图1中标号
④)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1表示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和分泌
蛋白的分泌过程,图2表示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将分泌蛋白分泌至
细胞外的具体过程。请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 (以图中序号作
答)。
解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质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
成,故图1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②③⑤⑥。
①②③⑤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该实验采用了 法进行研究,以追踪
相关物质的去向。在分泌蛋白(图1中标号④)合成、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参与的具膜结构有
(以文字作答)。
③与细胞质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什么特
性? 。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
质膜、线粒体、(囊泡、小泡)
一定的流动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为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该实验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转移至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进行初步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小泡经细胞质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涉及的具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膜、线粒体、(囊泡、小泡)。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图1中结构 (以图中序号作答)是细胞的“消化车
间”,内含多种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能够
清除 ,以保
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解析:⑥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除图示功能外,还可以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⑥
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图2中的小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
据图2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
,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功能。
小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质膜上
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结合题图1可知,小泡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小泡膜与细胞质膜融合,故图中的小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可以体现细胞质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的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12分)(2024·江苏苏州期中)海水稻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
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与传统水
稻相比,海水稻具备更为优良的耐盐碱性。图1为海水稻的根
尖示意图,图2为同一叶表皮细胞在不同倍数显微镜下观察到
的视野,图3为叶肉细胞质壁分离状态时的显微模式图。请分
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图1中能明显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主要分布于 ,但在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却一般不选它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
原因是 。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图1根尖结构中,成熟的细胞主要集中在根尖成熟区,因为根尖细胞不含色素,细胞液为无色,不利于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因此“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一般不选它作为实验材料。
成熟区
细胞液为无色,不利于观察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海水稻成熟叶肉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包括
,若叶肉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
离现象,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若在某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处理下,不同的
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推测出现这一现象最可
能的原因: 。
细胞质膜、液泡膜及
两层膜间的细胞质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
胞壁的伸缩性
不同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根尖成熟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其细胞质膜、液泡膜及两层膜间的细胞质被挤成很薄的一层,叫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某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处理下,不同的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原因可能为不同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图2中把观察的叶表皮细胞从甲视野转到乙视野,正确的操
作依次是 (填序号)。
①调低亮度 ②调高亮度 ③向左移动载玻片 ④向右移动
载玻片 ⑤转动物镜转换器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 ⑦调节细
准焦螺旋
③⑤(②)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图2中把观察的叶表皮细胞从甲视野转到乙视野,是换用高倍镜观察的结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需要先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倒像,因此图2中的装片应向左移动(③)才能保证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高倍镜(⑤),由于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因此需要调高亮度(②),若不变暗可不调,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调节清晰度(⑦),故经历的操作有③⑤(②)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均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填字母)。
①细胞质膜 ②叶绿体 ③内质网 ④细胞壁 ⑤蛋白质
⑥线粒体 ⑦DNA
A. ①②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⑤⑦
C. ①②④⑤⑦ D. ①③④⑤⑥⑦
解析:根尖分生区细胞和成熟区细胞都有①细胞质
膜、③内质网、④细胞壁、⑤蛋白质、⑥线粒体、⑦DNA,
根细胞不含叶绿体,D正确。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海水稻根部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普通水稻的 (填
“高”或“低”)。
解析: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说明其细胞液浓度大
于土壤中溶液浓度,且比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高。
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一般植物都难以在盐碱地中生活,为了探究盐碱地中高盐土
壤浓度对植物细胞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下模拟实验:将新
鲜的黑藻叶片,置于加有伊红(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红色
染料)的高盐溶液中,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图3)处
颜色分别是 。
解析:图3中,A为细胞质,B为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由于黑藻叶片含有叶绿体,因此A处为绿色,伊红是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红色染料,但由于细胞壁为全透性,因此B处为红色。
绿色、红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2分)(2024·江苏苏南八校联考)如图1所示是生物膜的流动镶
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
浓度梯度通过,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a、b、c、d代表相关
物质。图2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与环境中O2浓度
的关系曲线。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
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
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协助扩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的方式相同,若抑制
心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
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若
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
+、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
图1中所示的转运Ca2+的 的活动。
(3)图2与图1中的 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
BC段的主要原因是 。
缺少ATP(或缺少能量)
载体蛋白
④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由图2可知,物质运输与O2浓度有关,因此属于主动运输过程,图1中的④也是主动运输过程;曲线出现BC段说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的速率不再增大,原因是运输离子的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质膜,则图1中转运受到抑制的物质
是 。
(5)物质乙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途径③和④ (填“能”或
“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
。
a、b、c
不能
物质乙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其
功能丧失,不能进行物质运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碘,这与细胞质膜上
不同有关,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 的功能。
载体的种类和
数量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