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共31张PPT)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共31张PPT)高中化学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09:25:41

文档简介

一、反应热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应用
1.(1)(2024·安徽高考17题节选)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乙烷制乙烯的研究备受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乙烷制乙烯】 
C2H6氧化脱氢反应:
2C2H6(g)+O2(g)2C2H4(g)+2H2O(g)ΔH1=-209.8 kJ·mol-1
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mol-1
计算:2CO(g)+O2(g)2CO2(g) ΔH3=    kJ·mol-1。
(2)(2024·山东高考20题节选)水煤气是H2的主要来源,研究CaO对C-H2O体系制H2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C(s)+H2O(g)CO(g)+H2(g)(Ⅰ) ΔH1>0
CO(g)+H2O(g)CO2(g)+H2(g)(Ⅱ) ΔH2<0
CaO(s)+CO2(g)CaCO3(s)(Ⅲ) ΔH3<0
回答下列问题:
C(s)+CaO(s)+2H2O(g)CaCO3(s)+2H2(g)的焓变ΔH=   (用代数式表示)。
(3)(2024·黑吉辽高考18题节选)结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摩尔燃烧焓ΔH=    kJ·mol-1。
已知:2HCl(g)+O2(g)Cl2(g)+H2O(g) ΔH1=-57.2 kJ·mol-1
H2O(l)H2O(g)ΔH2=+44.0 kJ·mol-1
H2(g)+Cl2(g)2HCl(g)ΔH3=-184.6 kJ·mol-1
(4)(2024·福建高考14题节选)SiHCl3是制造多晶硅的原料,可由Si和SiCl4耦合加氢得到,相关反应如下:
Ⅰ.SiCl4(g)+H2(g)SiHCl3(g)+HCl(g) ΔH1=+52 kJ·mol-1
Ⅱ.Si(s)+3HCl(g)SiHCl3(g)+H2(g) ΔH2=-236 kJ·mol-1
Ⅲ.Si(s)+SiCl4(g)+2H2(g)2SiH2Cl2(g) ΔH3=+16 kJ·mol-1
生成SiHCl3的总反应:
Ⅳ.Si(s)+3SiCl4(g)+2H2(g)4SiHCl3(g) ΔH4=     kJ·mol-1
二、化学电源
2.(2024·福建高考9题)一种兼具合成功能的新型锂电池工作原理如图。电解质为含Li+有机溶液。放电过程中产生(CF3SO2)2NLi,充电过程中电解LiCl产生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B.电解质溶液可替换为LiCl水溶液
C.理论上每生成1 mol Cl2,需消耗2 mol Li
D.放电时总反应:6Li+N2+4CF3SO2Cl2(CF3SO2)2NLi+4LiCl
3.(2024·河北高考13题)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CO2+MgMgC2O4
B.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C.充电时,电子由Mg电极流向阳极,Mg2+向阴极迁移
D.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可转化1 mol CO2
三、电解原理
4.(2024·湖南高考10题)在KOH水溶液中,电化学方法合成高能物质K4C6N16时,伴随少量O2生成,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OH-向Ni电极移动
B.生成C6的电极反应:2C3N8H4+8OH--4e-C6+8H2O
C.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升高
D.每生成1 mol H2的同时,生成0.5 mol K4C6N16
5.(2024·贵州高考11题)一种太阳能驱动环境处理的自循环光催化芬顿系统工作原理如图。光阳极发生反应:HC+H2OHC+2H++2e-,HC+H2OHC+H2O2。体系中H2O2与Mn(Ⅱ)/Mn(Ⅳ)发生反应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可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芬顿系统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B.阴极反应式为O2+2H++2e-H2O2
C.光阳极每消耗1 mol H2O,体系中生成2 mol H2O2
D.H2O2在Mn(Ⅱ)/Mn(Ⅳ)的循环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
6.(2024·湖北高考14题)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双位点PbCu电催化剂,用H2C2O4和NH2OH电化学催化合成甘氨酸,原理如图,双极膜中H2O解离的H+和OH-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迁移。已知在KOH溶液中,甲醛转化为HOCH2O-,存在平衡HOCH2O-+OH-[OCH2O]2-+H2O。Cu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为[OCH2O]2--e-HCO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c(OH-)减小
B.理论上生成1 mol H3N+CH2COOH双极膜中有4 mol H2O解离
C.阳极总反应式为2HCHO+4OH--2e-2HCOO-+H2↑+2H2O
D.阴极区存在反应H2C2O4+2H++2e-CHOCOOH+H2O
7.(2024·山东高考13题)以不同材料修饰的Pt为电极,一定浓度的NaBr溶液为电解液,采用电解和催化相结合的循环方式,可实现高效制H2和O2,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a连接电源负极
B.加入Y的目的是补充NaBr
C.电解总反应式为Br-+3H2OBr+3H2↑
D.催化阶段反应产物物质的量之比n(Z)∶n(Br-)=3∶2
章末整合提升
1.(1)-566 (2)ΔH1+ΔH2+ΔH3 (3)-285.8 (4)-80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第1个反应-2×第2个反应,则ΔH3=ΔH1-2ΔH2=-566 kJ·mol-1。(2)设目标反应C(s)+CaO(s)+2H2O(g)CaCO3(s)+2H2(g)为Ⅳ,根据盖斯定律,Ⅳ=Ⅰ+Ⅱ+Ⅲ,所以ΔH=ΔH1+ΔH2+ΔH3。(3)将题干中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可得:H2(g)+O2(g)H2O(l) ΔH=-57.2 kJ·mol-1-(+44.0 kJ·mol-1)+(-184.6 kJ·mol-1)=-285.8 kJ·mol-1,故H2的摩尔燃烧焓ΔH=-285.8 kJ·mol-1。(4)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4=ΔH2+3ΔH1=-236 kJ·mol-1+3×(+52 kJ·mol-1)=-80 kJ·mol-1。
2.D 放电过程中产生(CF3SO2)2NLi,由图可知,放电过程中氮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3N,Li3N又转化为(CF3SO2)2NLi和LiCl,则左侧电极为正极,右侧电极为负极。放电过程中负极锂失去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生成(CF3SO2)2NLi,A错误;锂为活泼金属,会和水反应,故电解质溶液不能为水溶液,B错误;充电过程中电解LiC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Cl2:2Cl--2e-Cl2↑,锂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生成锂单质:2Li++2e-2Li,则理论上每生成1 mol Cl2,同时生成2 mol Li,C错误;放电过程中,正极氮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3N,Li3N又转化为(CF3SO2)2NLi和LiCl,负极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锂离子,总反应为6Li+N2+4CF3SO2Cl2(CF3SO2)2NLi+4LiCl,D正确。
3.C 由题图知,该电池放电时CO2转化为MgC2O4,C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作正极,Mg电极作负极,Mg失电子转化为Mg2+。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2CO2+MgMgC2O4,A正确;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正确;充电时,Mg电极作阴极,电子由阳极经外电路流向Mg电极,C错误;放电时,CO2中C元素由+4价降为+3价,故转移1 mol电子时,理论上转化1 mol CO2,D正确。
4.B 由电解原理图可知,Ni电极产生H2,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水溶液,则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Pt电极C3N8H4被氧化生成C6,作阳极,电极反应为2C3N8H4+8OH--4e-C6+8H2O,同时,Pt电极还伴随少量O2生成,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Ni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电解过程中,OH-向阳极即Pt电极移动,A错误;生成C6的电极反应为2C3N8H4+8OH--4e-C6+8H2O,B正确;阳极主要反应为2C3N8H4-4e-+8OH-C6+8H2O,阴极反应为2H2O+2e-,则电解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主要为2C3N8H4+4OH-C6+4H2O+2H2↑,反应消耗OH-,生成H2O,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降低,C错误;由总反应:2C3N8H4+4OH-C6+4H2O+2H2↑可知,每生成1 mol H2,生成0.5 mol K4C6N16,但Pt电极伴随少量O2生成,发生电极反应:4OH--4e-O2↑+2H2O,则生成1 mol H2时得到的部分电子由OH-放电产生O2提供,所以生成K4C6N16小于0.5 mol,D错误。
5.C 由题给原理图可知,该系统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A正确;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e-H2O2,B正确;由阴极反应及光阳极反应:HC+H2OHC+2H++2e-,HC+H2OHC+H2O2可知,该体系中存在关系式:2H2O~2e-~2H2O2,则每消耗1 mol H2O,体系中生成1 mol H2O2,C错误;Mn(Ⅱ)→Mn(Ⅳ)过程中,H2O2表现氧化性,Mn(Ⅳ)→Mn(Ⅱ)过程中,H2O2表现还原性,D正确。
6.B 左侧PbCu电极的Pb表面HOOC—COOH转化为HOOC—CHO,发生脱氧的还原反应,Cu表面HOOC—CHN—OH转化为HOOC—CH2—N+H3,发生脱氧、加氢的还原反应,因此PbCu电极为阴极;根据题干信息,右侧Cu电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因此Cu电极为阳极。根据题干信息可知,Cu电极所在的阳极区先后发生反应:HCHO+OH-HOCH2O-、HOCH2O-+OH-[OCH2O]2-+H2O、[OCH2O]2--e-HCOO-+H·,H·可转化为H2,则阳极总反应式为2HCHO+4OH--2e-2HCOO-+H2↑+2H2O,C正确;根据阳极总反应可知,每消耗4个OH-,电路中通过2e-,根据电荷守恒,双极膜中有2个OH-向阳极迁移,即阳极区c(OH-)减小,A正确;据工作原理图知,阴极反应过程:首先Pb上:H2C2O4+2e-+2H+HOOC—CHO+H2O,然后:HOOC—CHO+H3N+OHHOOC—CHNOH+H2O+H+,Cu上:HOOC—CHNOH+4e-+5H+HOOC—CH2N+H3+H2O,故阴极总反应为H2C2O4+H3N+OH+6e-+6H+H3N+CH2COOH+3H2O,由阴极总反应知,理论上生成1 mol H3N+CH2COOH消耗6 mol H+,双极膜中有6 mol H2O解离提供出6 mol H+,B错误;D中所述反应即为阴极反应过程中Pb上发生的反应,D正确。
7.B 电极b上Br-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转化成Br,电极b为阳极,电极反应为Br--6e-+3H2OBr+6H+,则电极a为阴极,电极a的电极反应为2H++2e-H2↑,电解总反应式为Br-+3H2OBr+3H2↑,A、C项正确;催化循环阶段Br被还原成Br-循环使用,同时生成O2,实现高效制H2和O2,即Z为O2,电解过程中消耗H2O和Br-,而催化阶段Br被还原成Br-循环使用,故加入Y的目的是补充H2O,维持NaBr溶液为一定浓度,B项错误;催化阶段,Br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至-1价,生成1 mol Br-得到6 mol电子,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0价,生成1 mol O2失去4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产物物质的量之比n(O2)∶n(Br-)=6∶4=3∶2,D项正确。
4 / 4(共31张PPT)
章末整合提升
目 录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一、反应热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应用
1. (1)(2024·安徽高考17题节选)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
料,由乙烷制乙烯的研究备受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乙烷制乙烯】 
C2H6氧化脱氢反应:
2C2H6(g)+O2(g) 2C2H4(g)+2H2O(g)ΔH1=-209.8
kJ·mol-1
C2H6(g)+CO2(g) C2H4(g)+H2O(g)+CO(g) ΔH2=+
178.1 kJ·mol-1
计算:2CO(g)+O2(g) 2CO2(g) ΔH3= kJ·mol-1。
-566
解析:由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第1个反应-2×第2个反应,则
ΔH3=ΔH1-2ΔH2=-566 kJ·mol-1。
(2)(2024·山东高考20题节选)水煤气是H2的主要来源,研究CaO对C-
H2O体系制H2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C(s)+H2O(g) CO(g)+H2(g)(Ⅰ) ΔH1>0
CO(g)+H2O(g) CO2(g)+H2(g)(Ⅱ) ΔH2<0
CaO(s)+CO2(g) CaCO3(s)(Ⅲ) ΔH3<0
回答下列问题:
C(s)+CaO(s)+2H2O(g) CaCO3(s)+2H2(g)的焓变ΔH
= (用代数式表示)。
ΔH1+ΔH2+ΔH3
解析:设目标反应C(s)+CaO(s)+2H2O(g) CaCO3(s)+2H2(g)为Ⅳ,根据盖斯定律,Ⅳ=Ⅰ+Ⅱ+Ⅲ,所以ΔH=ΔH1+ΔH2+ΔH3。
(3)(2024·黑吉辽高考18题节选)结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摩尔燃烧焓
ΔH= kJ·mol-1。
已知:2HCl(g)+ O2(g) Cl2(g)+H2O(g) ΔH1=-57.2
kJ·mol-1
H2O(l) H2O(g)ΔH2=+44.0 kJ·mol-1
H2(g)+Cl2(g) 2HCl(g)ΔH3=-184.6 kJ·mol-1
-285.8
解析:将题干中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可得:H2(g)+ O2(g) H2O(l) ΔH=-57.2 kJ·mol-1-(+44.0 kJ·mol-1)+(-184.6 kJ·mol-1)=-285.8 kJ·mol-1,故H2的摩尔燃烧焓ΔH=-285.8 kJ·mol-1。
Ⅰ.SiCl4(g)+H2(g) SiHCl3(g)+HCl(g) ΔH1=+52
kJ·mol-1
Ⅱ.Si(s)+3HCl(g) SiHCl3(g)+H2(g) ΔH2=-236
kJ·mol-1
Ⅲ.Si(s)+SiCl4(g)+2H2(g) 2SiH2Cl2(g) ΔH3=+16kJ·mol-1
生成SiHCl3的总反应:
(4)(2024·福建高考14题节选)SiHCl3是制造多晶硅的原料,可由Si和
SiCl4耦合加氢得到,相关反应如下:
Ⅳ.Si(s)+3SiCl4(g)+2H2(g) 4SiHCl3(g) ΔH4=
kJ·mol-1
-80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4=ΔH2+3ΔH1=-236 kJ·mol-1+3×(+52
kJ·mol-1)=-80 kJ·mol-1。
二、化学电源
2. (2024·福建高考9题)一种兼具合成功能的新型锂电池工作原理如图。电解质为含Li+有机溶液。放电过程中产生(CF3SO2)2NLi,
充电过程中电解LiCl产生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B. 电解质溶液可替换为LiCl水溶液
C. 理论上每生成1 mol Cl2,需消耗2 mol Li

解析: 放电过程中产生(CF3SO2)2NLi,由图可知,放电过程中氮气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3N,Li3N又转化为(CF3SO2)2NLi和LiCl,
则左侧电极为正极,右侧电极为负极。放电过程中负极锂失去电子形成锂
离子,锂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生成(CF3SO2)2NLi,A错误;
锂为活泼金属,会和水反应,故电解质溶液不能为水溶液,B错误;充电
过程中电解LiCl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Cl2:2Cl--2e- Cl2↑,锂
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生成锂单质:2Li++2e- 2Li,则理论上
每生成1 mol Cl2,同时生成2 mol Li,C错误;放电过程中,正极氮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Li3N,Li3N又转化为(CF3SO2)2NLi和LiCl,负极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锂离子,总反应为6Li+N2+4CF3SO2Cl 2(CF3SO2)2NLi+4LiCl,D正确。
3. (2024·河北高考13题)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
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
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
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
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
C. 充电时,电子由Mg电极流向阳极,Mg2+向阴极迁移
D. 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理论上可转化1 mol CO2

解析: 由题图知,该电池放电时CO2转化为MgC2O4,C元素化合价降
低发生还原反应,则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作正极,Mg电极作负极,Mg失电
子转化为Mg2+。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2CO2+Mg MgC2O4,A正
确;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B正确;充电
时,Mg电极作阴极,电子由阳极经外电路流向Mg电极,C错误;放电时,
CO2中C元素由+4价降为+3价,故转移1 mol电子时,理论上转化1 mol
CO2,D正确。
三、电解原理
4. (2024·湖南高考10题)在KOH水溶液中,电化学方法合成高能物质
K4C6N16时,伴随少量O2生成,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时,OH-向Ni电极移动
C. 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升高
D. 每生成1 mol H2的同时,生成0.5 mol K4C6N16

解析: 由电解原理图可知,Ni电极产生H2,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
电解质溶液为KOH水溶液,则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Pt
电极C3N8H4被氧化生成C6 ,作阳极,电极反应为2C3N8H4+8OH--4e
- C6 +8H2O,同时,Pt电极还伴随少量O2生成,电极反应为4OH
--4e- O2↑+2H2O。Ni电极为阴极,Pt电极为阳极,电解过程中,
OH-向阳极即Pt电极移动,A错误;生成C6 的电极反应为2C3N8H4+
8OH--4e- C6 +8H2O,B正确;
阳极主要反应为2C3N8H4-4e-+8OH- C6 +8H2O,阴极反应为
2H2O+2e- ,则电解过程中发生的总反应主要为2C3N8H4
+4OH- C6 +4H2O+2H2↑,反应消耗OH-,生成H2O,电解一段
时间后,溶液pH降低,C错误;由总反应:2C3N8H4+4OH- C6 +
4H2O+2H2↑可知,每生成1 mol H2,生成0.5 mol K4C6N16,但Pt电极伴随
少量O2生成,发生电极反应:4OH--4e- O2↑+2H2O,则生成1 mol
H2时得到的部分电子由OH-放电产生O2提供,所以生成K4C6N16小于0.5
mol,D错误。
5. (2024·贵州高考11题)一种太阳能驱动环境处理的自循环光催化芬顿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光阳极发生反应:HC +H2O HC +2H++
2e-,HC +H2O HC +H2O2。体系中H2O2与Mn(Ⅱ)/Mn(Ⅳ)
发生反应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可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A. 该芬顿系统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C. 光阳极每消耗1 mol H2O,体系中生成2 mol H2O2
D. H2O2在Mn(Ⅱ)/Mn(Ⅳ)的循环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由题给原理图可知,该系统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
学能,A正确;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e- H2O2,B正确;由
阴极反应及光阳极反应:HC +H2O HC +2H++2e-,HC +
H2O HC +H2O2可知,该体系中存在关系式:2H2O~2e-~
2H2O2,则每消耗1 mol H2O,体系中生成1 mol H2O2,C错误;Mn(Ⅱ)
→Mn(Ⅳ)过程中,H2O2表现氧化性,Mn(Ⅳ)→Mn(Ⅱ)过程中,
H2O2表现还原性,D正确。
6. (2024·湖北高考14题)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双位点PbCu电催化剂,
用H2C2O4和NH2OH电化学催化合成甘氨酸,原理如图,双极膜中H2O解离
的H+和OH-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迁移。已知在KOH溶液中,甲醛转化为
HOCH2O-,存在平衡HOCH2O-+OH- [OCH2O]2-+H2O。Cu电极上发
生的电子转移反应为[OCH2O]2--e- HCOO-+H·。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区c(OH-)减小
B. 理论上生成1 mol H3N+CH2COOH双极膜中有4 mol H2O解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左侧PbCu电极的Pb表面HOOC—COOH转化为HOOC—CHO,
发生脱氧的还原反应,Cu表面HOOC—CH N—OH转化为HOOC—
CH2—N+H3,发生脱氧、加氢的还原反应,因此PbCu电极为阴极;根据题
干信息,右侧Cu电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因此Cu电极为阳极。根据
题干信息可知,Cu电极所在的阳极区先后发生反应:HCHO+OH-
HOCH2O-、HOCH2O-+OH- [OCH2O]2-+H2O、[OCH2O]2--e-
HCOO-+H·,H·可转化为H2,则阳极总反应式为2HCHO+4OH--2e
- 2HCOO-+H2↑+2H2O,C正确;根据阳极总反应可知,每消耗4个
OH-,电路中通过2e-,根据电荷守恒,双极膜中有2个OH-向阳极迁移,
即阳极区c(OH-)减小,A正确;
据工作原理图知,阴极反应过程:首先Pb上:H2C2O4+2e-+2H+
HOOC—CHO+H2O,然后:HOOC—CHO+H3N+OH HOOC—
CH NOH+H2O+H+,Cu上:HOOC—CH NOH+4e-+5H+
HOOC—CH2N+H3+H2O,故阴极总反应为H2C2O4+H3N+OH+6e-+6H+
H3N+CH2COOH+3H2O,由阴极总反应知,理论上生成1 mol H3N+
CH2COOH消耗6 mol H+,双极膜中有6 mol H2O解离提供出6 mol H+,B错
误;D中所述反应即为阴极反应过程中Pb上发生的反应,D正确。
7. (2024·山东高考13题)以不同材料修饰的Pt为电极,一定浓度的NaBr
溶液为电解液,采用电解和催化相结合的循环方式,可实现高效制H2和
O2,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极a连接电源负极
B. 加入Y的目的是补充NaBr
D. 催化阶段反应产物物质的量之比n(Z)∶n(Br-)=3∶2

解析: 电极b上Br-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转化成Br ,电极b为阳
极,电极反应为Br--6e-+3H2O Br +6H+,则电极a为阴极,电
极a的电极反应为2H++2e- H2↑,电解总反应式为Br-+
3H2O Br +3H2↑,A、C项正确;催化循环阶段Br 被还原成Br-循
环使用,同时生成O2,实现高效制H2和O2,即Z为O2,电解过程中消耗
H2O和Br-,而催化阶段Br 被还原成Br-循环使用,故加入Y的目的是补
充H2O,维持NaBr溶液为一定浓度,B项错误;催化阶段,Br元素的化合
价由+5价降至-1价,生成1 mol Br-得到6 mol电子,O元素的化合价由-
2价升至0价,生成1 mol O2失去4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产物
物质的量之比n(O2)∶n(Br-)=6∶4=3∶2,D项正确。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