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9课秦统一中国将军俑御手俑跪射俑立射俑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自主学习】阅读P52,归纳秦国完成统一的背景/原因。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④秦王嬴政广纳贤才
③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战略
②商鞅变法使秦具备统一六国的实力
一、秦灭六国
原因
秦灭六国形势图
公元前230年,嬴政30岁,挥师灭韩;
公元前228年,嬴政32岁,攻破赵国;
公元前225年,嬴政35岁,占领魏国;
公元前223年,嬴政37岁,大举伐楚;
公元前222年,嬴政38岁,破灭燕国;
公元前221年,嬴政39岁,吞并齐国。
统一天下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总结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思考秦采取的进攻策略是什么?
一、秦灭六国
策略
策略: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远交:楚燕齐(防止树敌过多)
近攻:韩赵魏(防止腹背受敌)
一、秦灭六国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秦王嬴政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东临东海南濒南海西到陇西北抵长城秦国VS秦朝?秦朝形势图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统一)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一、秦灭六国
统一
秦统一的意义?
时间:公元前221年
地点:南郡苍梧县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事件:盗贼作乱,派去平叛的军队在战斗中竟然也跟随叛变,引发局部战争
——里耶秦简
吸取东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教训,秦应该怎样巩固统一?
华夏之积弊,
非彻盘整治无以重生!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皇帝制度(53页第二段)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万世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特点: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中央政府
最高统治者
君主专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53页第二段)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李斯
王绾
周代开国分封很多,但后代疏远,相互攻击如仇敌,而周天子却不能阻止。如今天下得以统一,应实行郡县制。
燕齐楚三国太远,请求分封诸皇子为王以统治之,望陛下应允。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巩固统治——选择 分封制 or 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任免方式
权力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作用
诸侯世袭继承
拥有封地和爵位
诸侯国独立性较大
有利于稳定周初的政治,但也容易导致诸侯割据
朝廷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官员有俸禄,但无封地
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
县(令或长)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地方管理——郡县制(54页第1段)
郡(守)
影响:
(1)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
(2)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归纳】秦朝的政治建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皇 帝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郡(守)
县(令或长)
最高
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郡县制
行政
军事
监察
是一种决策方式,强调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是一种管理方式,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任命
听命
直接任命
听命
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抄写笔记】秦朝的政治建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抄至课本P54左上方空白处)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朕坐着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朕的话,朕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货币,秦国的钱花不出;朕让他称一斤肉,他只给了朕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 唉,六国文化居民之间不同,如何能够让天下臣民抛开旧主,认可新的王朝拥有归属感?
道路宽窄不一
语言文字不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
去全国巡游一番,令朕大失所望!
皇上,何事烦忧?
铜量
铜权
看图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文化 ·统一文字为 。
②经济 ·统一 ;
·统一货币为 。
小篆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①利于政令在全国顺利推行;
②不同地域能够顺畅沟通;
③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①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②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经济
观察图片,归纳秦朝是如何在交通上巩固统一的?
③交通 ·车同轨:统一 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 :沟通湘江和漓江。
①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②促进水路交通的发展。
灵渠
联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车辆和道路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交通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据材料,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军事措施。
④军事 ·南征百越,派兵统一 及东南沿海地区;
·北派蒙恬击 ,并修筑 。
开拓和经营边疆地区,拓展管辖的范围。
岭南
长城
匈奴
“万里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军事
秦
统
一
中
国
时间:
人物:
都城:
巩固统一
文化:
经济:
交通:
边疆: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前221年
嬴政
咸阳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车同轨、修驰道
北筑长城;南凿灵渠
秦灭六国
中央集权制
中央
地方:
皇帝制
三公制度
郡县制
小结
疆域认同
身份认同
制度、思想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大一统:国家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都统一,不容分割。
统一:国家地域上的统一。
知识拓展
1.(2024·北京)琅琊刻石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石上的文字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今皇帝并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该文物( )
A、见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楷书艺术的成熟
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
2.(2024·广东)《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重视农业生产
C.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注重兴修水利
C
B
琅琊刻石( 局部)
真题演练
3.(新素养·史料实证)下面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B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粱[梁]。
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真题演练
4.(新素养·唯物史观)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
真题演练
公元纪年法公元元年公元前一年公元二年公元前221年公元2024年公元前(BC)公元(AD)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年代:10年为一个年代世纪与年代(百位+1)(看十位数字)公元前221年距今:221+2024-1﹦22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