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15: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
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三年级上册(新教材)
单元名称
第3单元《物体的运动》
单元主题
探索运动世界
解锁物体运动的奥秘
课时安排
8课时
一、单元主题
探索运动世界一一解锁物体运动的奥秘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核心,引导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入手,
逐步探究运动的基本特征、形式、快慢比较以及运动与能量的关系,最终通过工
程实践(设计和测试“过山车”)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单元大情景
“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
学生化身“运动实验室研究员”,接受三项核心任务:
1.任务一:运动观察组(对应《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运动》《直线运
动和曲线运动》)一一记录和分类物体的运动方式。
2.任务二:速度探究组(对应《相同距离比快慢》《相同时间比快慢》《运
动和能量》)一一测量和分析运动快慢与能量的关系。
3.任务三:工程设计师(对应《设计和制作“过山车”》《测试“过山车”》
一一设计和优化过山车模型。
最终成果:制作《运动探究报告》,举办“校园运动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3.1物体运动的状态和描述;
3.2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学习内容
3.3运动快慢的比较;
3.4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①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变化:
学段目标
②通过测量比较运动快慢;
(3-4年级)
③初步认识运动与能量的联系;
④在教师引导下设计简单实验。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入
《相同距离比快慢》、《相同时间比快慢》、《运动和能量》、《设计和制作“过
山车”》和《测试“过山车”》这8课。这些课程围绕物体的运动展开,从基本
概念到实际应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关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工
程设计能力。
《运动和位置》聚焦于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如何准确描述物体的
位置。学生通过观察操场、教室等场景,学习使用方向(如前后左右)和距离(如
米、步数)来描述位置,并理解运动的相对性(例如,乘坐公交车时位置的变化)。
《各种各样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如滚动、摆动、
转动等。学生通过让物体运动起来,记录运动路线,并利用贴圆点的方法更清晰
地观察运动轨迹,从而识别不同的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重点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通过击球实验
和桌面推球活动,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学会用科学词汇(如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分类运动方式,并探讨运动方式的变化。
《相同距离比快慢》学习在运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快慢的方法。学生通
过动物赛跑类比和小球实验,测量运动时间,理解“相同距离,时间越短速度越
快”的原理,并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