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1 随机事件 教学设计 (表格式)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5.1.1 随机事件 教学设计 (表格式)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5: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随机事件》教案
课题 随机事件 备 注
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确定性数学知识基础上,首次接触不确定性现象——概率的概念.随机事件是概率的基础概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简单试验入手,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进而探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这不仅是后续学习概率计算和应用的基石,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理念,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有直观感受,但尚未从数学角度深入理解.他们能理解简单的试验和现象,但对于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理解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本质,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趣、贴近生活的实例更感兴趣,小组合作和动手实践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
教学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这三类事件的特点和意义.2.经历自学、游戏体验、操作、思考、交流、练习和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 重点: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难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1)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结果的情况.例如,虽然天气预报说有雨,但是我们无法确定明天是否一定会下雨;在某一时刻拨打查号台(114),无法确定路线是否能接通;参加抽奖活动,无法确定自己能否中奖.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思考下列事件一定会发生吗? 地球在 煮熟的 打开电视正在一直运动 鸭子飞了 播放阅兵录像师生活动: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表达对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情况的看法,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引出本节课主题.揭示课题:随机事件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的,为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埋下伏笔.
二、学习目标(1)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1.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能作出准确判断.2.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三、自主学习(4+3+2) (独思→展示→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7至128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 1.什么叫随机事件 什么叫必然事件?什么叫不可能事件?2.课本问题1.2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核心维度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核心特征概率特征课本关联例生活示例师生活动:学生自学后,独立思考展示,其他学生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观察、归纳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理解的概念.四、合作探究一(3+3+2)(活动→组内交流→小组展示→评价) 活动一:全班每2个同学为一组,用两张小纸片,分别写上“1”和“2”的字样,做成两个纸团. 规则1:摇匀后,两人同时抓,每人抓一个,展示结果,抓到1的起立. 规则2:一个同学将两个纸团摇匀后,另一个同学抓一个展示结果,若是1数字的,便起立. 规则3:摇匀后,两人每人抓一个,抓到数字3的起立. 思考:三种不同的游戏规则中的起立现象各属于今天学习的什么事件? 师生活动:全班活动,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当堂检测(3+2) (独立思考→个人展示)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水加热到100℃时,会沸腾;(2)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 (3)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6点;(4)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360°; (5)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6)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2.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的例子.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能作出准确判断.五、合作探究二(3+2+2)(活动→组内交流→小组展示) 活动2:每组再做4个纸团(其中,3个写上“1”字样,1个写上“2”字样).把4个纸团摇匀后,一个人抓起一个,展示结果记录下来.重复十次,统计结果. 问题:(1)这两种纸团都可能抓到吗? (2)如果两种纸团都有可能被抓到,那么抓到“1”和“2”字样的可能性一样大吗?抓到哪一个字样的可能性要大一点. (3)能否通过改变纸团字样的数量,使“抓到1字样”和“抓到2字样”的可能性大小相同? 师生活动:小组活动,组内摸纸团10次,记录结果,全班汇总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摸出“1”和“2”字样可能性大小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投入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随机事件的意义及特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当堂检测二(2+2) (独立思考→个人pk展示)活动3:趣味数学:《生死签》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众赦免,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上都写成“死”,两死抽一,必死无疑,然而,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国王怕犯众怒,只好当众释放了大臣.思考:(1)在法规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随机事件)(2)在国王的阴谋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必然事件)(3)在大臣的计策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不可能事件)师生活动:教师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然后请学生回答,全班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生死签》活动,巩固学生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概念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 .
六、评价反思(3)(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谈一谈这节课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评价反思,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强化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和深入 ,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
七、作业布置(1分钟)活动内容:基础作业:判断下列生活中的事件属于什么类型,并说明理由 .1.买一张彩票能中奖.2.明天学校会停电.3.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会沸腾.拓展作业:设计一个包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 .设计意图:基础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加深对事件类型的判断能力;拓展作业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体现新课标对分层教学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倡导 .
板书设计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 必然会发生 必然事件 必然不会发生 不可能事件 确定性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随机事件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和试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练习和作业设计,从基础到拓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有效巩固知识 .不足之处:在探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时,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试验次数不够多,部分学生对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总结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还需加强 .改进措施:下次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增加学生试验次数,让学生更充分感受随机事件发生规律;在课堂小结时,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发言时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能力 .
课后作业
一、 基础巩固 (A层)判断下列事件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并说明理由.1. 明天太阳从东方升起.2.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点数为7.3. 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4. 在一个装着红球和黑球的袋子里,摸出一个白球.5. 今天星期三,明天是星期四.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判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准确区分三类事件.
二、 能力提升 (B层)1. 想一想: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和1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是随机事件?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2. 试一试:请你设计一个游戏,要求游戏的结果中,既有必然事件,也有不可能事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数量”的角度初步理解可能性大小,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创作,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三、 实践探究 (C层)家庭小实验:验证可能性大小 - 准备:找一个硬币.- 任务:将硬币抛100次,记录“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思考:1. 抛硬币是随机事件吗?为什么?2. 你预测“正面”和“反面”的次数会差不多吗?为什么?3. 对比你的预测和实际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结果差距较大,可能是什么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经典的、可重复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与“规律性”(大量重复试验下的频率稳定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随机事件》学习反思单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建议用时:5-7分钟)
【第一部分:知识技能我能行】(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1. 请判断下列事件属于哪种类型(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水中捞月 ( ) 守株待兔 ( ) 一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 ( )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 ( )2. 请你自己编写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事件: 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过程方法我思考】(评价数学思考与应用意识)3. 在今天的实验中,你们小组是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情况的?这个方法可靠吗?为什么? 我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你认为学习“随机事件”的概念,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比如:帮助我们理解______现象,帮助我们做出______决策.)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学习态度我自知】(评价学习兴趣与元认知)5. 请为自己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打分(1-5分),并说明理由. 参与度:_____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度:_____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关于“可能性”,我还有一点不明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者)我认为我还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