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方寸天地》教学设计(第2课)
课题 方寸天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感受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与文化内涵,理解印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与审美特征。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艺术表现:能够运用篆刻元素进行简单的标识设计,表现个性与创意。创意实践:尝试将篆刻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会标志。文化理解:理解篆刻与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精神、时代审美之间的深层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方寸天地”为主题,围绕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形制特点、文人篆刻的发展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开,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篆刻“以书入印”“金石气与书卷气融合”等艺术特征。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汉字和书法已有初步了解,但对篆刻艺术较为陌生,需通过实物图片、经典作品和现代应用案例激发兴趣,逐步引导其理解篆刻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形制特点;掌握文人篆刻的艺术特征;能将篆刻元素运用于现代标识设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形制、章法、线条等方面分析印章艺术特征,并完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赏析法、讨论法、项目式学习、实践设计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展示带有印章的经典书画作品,提问:“这些红色印记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过渡语:“一方小小的印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文人精神的寄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方寸天地》,探索篆刻的奥秘。” 观察图片,思考印章的功能,初步表达对印章的认知。 引发兴趣,建立印章与书画艺术的联系,导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讲解篆刻定义与历史演变结合多媒体课件,以时间为线索,讲解篆刻艺术从先秦时期作为部族图腾信物的神秘功能,到汉代成为权利与身份象征,再到明清时期文人篆刻兴起并繁荣的发展历程。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展示 “亚禽氏” 铜玺、“利苍” 玉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印等不同时期的篆刻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思考不同时期印章功能和风格的变化。布置任务一:了解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重点介绍文人篆刻的概念,强调其从工匠手艺向文人艺术的转变,以及文彭等代表性篆刻家的贡献。介绍文人篆刻的发展与代表人物(文彭、何震、吴昌硕等)。布置任务二:通过欣赏《兰亭序》印章,认识不同的印章形式和风格。篆刻作品的艺术特征:(1)讲解篆刻在形制、章法、线条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形式上,展示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的印章,说明其用途和特点;章法上,以经典作品为例,分析文字布局的疏密关系和节奏感;线条上,对比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的线条特点,如朱文线条细劲流畅,白文线条粗壮浑厚。(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取一幅篆刻作品,从形制、章法、线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推选代表发言。3. 文人印的艺术性:(1)展示《兰亭序》印章等文人印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形式、线条、字形等特点,提问:“文人印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总结文人印的艺术性:“金石气” 与 “书卷气” 的融合、方寸之间的 “章法”、个性化的 “印语” 内容、“诗书画印” 一体化的综合艺术体现、追求 “自然天趣” 与 “古意”,并结合作品进行详细解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过渡语:“印章虽小,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与审美。如今,它正以新的形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1. 记录篆刻发展脉络。2. 分组讨论文人印与官印的区别。3. 分析《兰亭序》印章的艺术特征。 系统了解篆刻历史,理解文人篆刻的艺术追求与精神内涵。
环节三:实践创作 展示应用案例:①展示北京奥运会标志、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各国政要肖像印章等现代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篆刻元素的运用,如标志的形制、线条、文字等方面如何借鉴篆刻艺术,提问:“这些标志为什么要用印章的形式设计?它们传达了怎样的内涵?” ②播放视频:2008北京奥运会动态图标欣赏布置实践任务:提出校园运动会即将开幕,需要设计一枚既能体现运动精神又拥有深厚中国气质的会徽。明确任务要求:从篆刻的形制(朱白文)、章法(疏密)、篆法(字形)、线条(刀法)寻找灵感进行设计;结合本校特点、主要运动项目等提炼文字或图案进行设计。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 巡回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1. 展示应用案例:认真欣赏现代设计案例,积极分析其中篆刻元素的运用,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指出北京奥运会标志用印章形式象征庄严承诺,传达吉祥寓意等。2. 布置实践任务: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构思设计思路,确定设计主题和表现元素。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 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动手绘制校园运动会会徽设计草图,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 通过展示现代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篆刻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巧妙之处,激发创作灵感;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设计作品,引导互评,点评作品中篆刻元素的运用与文化内涵的表达。 展示自己的设计,欣赏他人作品,交流设计理念与篆刻元素的运用。 增强表达与评价能力,促进审美交流与合作学习。
课堂小结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文人印的艺术性、篆刻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校园运动会会徽的设计实践。2. 强调篆刻艺术作为国粹的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探索篆刻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回顾学习内容,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巩固知识,提升对篆刻艺术的整体认知与审美素养。
课后作业 1. 完善运动会会徽设计,并撰写设计说明。2. 查找一个现代设计中运用篆刻元素的案例,并写出简短赏析。 按要求完成作业,准备下节课分享。 延伸学习,强化实践能力与观察分析能力。
拓 展 联想与迁移:与篆刻艺术一样,优秀的标志设计同样需要满足结构均衡、易识别、具备文化内涵的特点。你能举出一些融合了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标志范例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实物展示,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在实践创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但部分学生在将篆刻元素与运动会主题融合时,创意和表现力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意引导和个性化指导,提供更多优秀案例供学生参考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
图形
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