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6《社戏》课件(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2.6《社戏》课件(4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31 20: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 社戏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什么是社戏?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读一读 归省 行辈 惮

絮 叨 撺 掇 凫水

潺 踱 皎洁
xǐng
hángdànxù daocuān duofúchánduójiǎo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从“时间”角度:
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六一送豆
从“事情”角度:精读课文 (看戏前)1、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2、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乐土(2) “我”是公共的客人,可以得到优待;
(1)可以免念难懂的经书; (3)和小朋友玩,无封建道德秩序。(4) 可以钓虾、放牛,亲近大自然。
3、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同去看戏的人物。 (2)由一般乐事(钓虾、放牛等)引出最大乐事(看社戏),为下文作铺垫。看社戏戏前波折自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 ,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第一盼望——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失望)——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沮丧)——高兴 月夜行船朗读“月夜行船”部分这部分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请自选一句话加以赏析。
(提示:可从描写角度,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自读“月下归航(22、23段)”部分,用你学过的方法对这部分内容加以赏析。学以致用船头看戏 阅读14~21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找出具体句子来。不好看。
1、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2、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不爱看。
表现:戏子的脸有些稀奇,五官渐不明显、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等。侧面描写阅读24-30段。讨论:这几段写偷豆要表现什么。仿写句子“偷”写出了小伙伴诚恳待客的热情;
“偷” 写出了小伙伴_______________;
“偷”写出了小伙伴_______________。纯洁无私的心灵天真淳朴的本性思考理解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思考理解 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童年的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小说中描写了几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人物形象文中的小伙伴有什么特点?聪明活泼 胆大心细
热情友爱 淳朴无私 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
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
提议
2)当外祖母担心时,双喜大声大包票;理
由有三: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 表现双喜反应
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表现双喜聪明、细心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
柴,并考虑好对策
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哪里会错。我
原说过写包票的!”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表现双喜考虑周到
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表现他做事有始有终
表现他反应灵敏是一个聪明伶俐、善
解人意、心细如发、办
事果断的好孩子头儿。双喜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老人?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头,昨天偷了我的豆了
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
——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
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
翘,得意地说道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表现他淳朴、
好客
表现她淳朴、厚道
表现他淳朴、
好客、热情六一公公 宽厚善良、淳朴厚道、
热情好客的老人。
小结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
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
赞美了劳动人民和农家孩子淳朴
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景 美人 美生活美情意美课文总结 片断训练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以“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的情景,写一段环境描写,以衬托人物喜悦心情;或考试失败了,回家见父(母)亲前的情景,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悲观、失落、懊悔的心情。在景物描写中至少表达两种感官感受。作业: 在《社戏》一课中充满了鲁迅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童年是快乐的,美好的,你有过这样美好的回忆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所见: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还有几点火。
所闻: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 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归航偷豆)
(去时:急迫 归时:无比欢畅)
疑难问题,讨论交流。1.文中“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摘取有关语句说明判断的理由。
2.文中写看戏余波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起什么作用?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色彩:“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 出了月光的色彩。
“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 麦、连山、灯光的色彩。
气味:“清香”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声音:“潺潺”写出了水声美,
“宛转”“悠扬”写出了笛声美。
品味赏析:从色彩﹑ 气味 ﹑声音 方面品味美词 “船慢”表现了“我”的迫切之情。
“沉静”表现了“我”由焦急而平静之情。
“自失、弥散”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蹿”“喝彩”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船行的轻快美。“轻松”“舒展”表现了“我”心旷神怡之情。“起伏、踊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回望”表现了“我”的依依之情。
字词赏析:评人物,简笔式速写
  课文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用“我喜欢文中的 X X(人物),因为他(他们)……(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 (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形象。
戏到精彩处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焦点:“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部都渐渐的有些稀奇”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人物和性格连线:阿发
双喜
六一公公
桂生宽厚、淳朴、好客、热诚
憨厚、无私
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有
组织才能和号召能力
机灵、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