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下图为局部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适合修建大型水库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规划的小镇引水工程线路最合理的是( )
A.L1 B.L2 C.L3 D.L4
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原入海河道刁口河逐渐废弃,该处三角洲由强烈淤积转为冲刷。河道废弃后,其长度逐渐变短,但河道内沉积过程并未完全停止。图1示意该处三角洲1976—2016年冲淤变化量(单位:米),图2示意图1中2016年PQ断面水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6年离岸10千米的甲处在1976年时的海拔高度约为( )
A.-10米 B.10米 C.-20米 D.20米
4.刁口河河道废弃后,沉积过程并未停止,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携带泥沙回填河道 B.黄河多次改道增加河流含沙量
C.人类活动加剧水土流失 D.冬季西北风携带大量沙尘沉降
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及终点者为胜,所有的点标都立有旗子。下图为山东某次定向越野活动比赛用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能够看到点标4处旗子的点标是( )
A.点标1 B.点标3 C.点标5 D.点标6
6.关于村落形态、布局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村落临水布局,便于发展内河航运 B.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耕作
C.村落临水布局,方便从河流中获取水源 D.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4年暑假,重庆市渝高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本市某古镇区域进行考察。下图是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研学小组在图示区域最高点进行观察( )
A.能看到乙处有车辆在行驶 B.能看到丙处有人在漂流
C.能看到丁处有人在攀岩 D.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
8.图中过境省道选线的主要理由是( )
A.海拔低,沿河谷伸展 B.起伏小,尽量为直线
C.不跨河,减少工程投入 D.避开断崖,减少地震
9.图中下列地点露营安全性最高的是( )
A.甲 B.丙 C.丁 D.戊
当驾车从隧道中驶出时,若太阳方位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会产生逆光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家在北京的小明元旦期间到澳大利亚悉尼((151°E,34°S)旅行。下图示意当地某隧道走向,图中曲线为等高线,等高距为5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隧道( )
A.距地表最大深度可能为350米 B.穿越山谷和鞍部
C.降低了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D.东西长约1000米
11.小明驾车驶出该隧道洞口时出现了逆光现象,经过的洞口及北京时间可能是( )
A.A洞口,3:00 B.A洞口,14:00 C.B洞口,3:00 D.B洞口,14:00
12.为缓解隧道洞口逆光现象带来的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隧道内增加通风设备 B.洞口设置灌木带
C.隧道内增加照明设施 D.洞口安装遮阳棚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人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国南方地区某中学学生以“非遗茶香”茶文化为研学主题,品味茶文化。下图为该中学学生在考察某村茶园时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学习笔记。完成下面小题。
13.村民多选择缓坡地带种植茶树的原因是( )
①降水丰沛②排水良好③土层较厚④光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此处所产茶口感鲜爽回甘,且“一山一味”,得益于( )
A.不同的茶叶采摘时间 B.差异化茶叶制作技艺
C.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D.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
1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能够俯瞰图中村庄和茶园全貌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读我国东南某地地形地质图,下列沿AB线绘制地层剖面图,最可能的是( )
A. B.
C. D.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金沙江下游干流,电站2022年工程完工,水库正常蓄水位825米,坝顶高程834米。图1为大坝景观图,图2为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处为坝顶,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大坝河段河流的流向是( )
A.自南向北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18.坝顶到区域内最高点的最大高差约是( )
A.521米 B.566米 C.665米 D.956米
下图为我国东南海滨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因适合漂流运动且瀑布较多,成为著名的旅游观光地。图中三个瀑布中甲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为3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甲瀑布的落差与等高线a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
A.35米;0米 B.45米;100米 C.55米;0米 D.65米;100米
20.图中三个漂流河段平均流速由慢到快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贵州西江苗寨(如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苗族聚居地,白水河东岸保存着较为完好的苗族传统聚落。20世纪末旅游活动兴起,至2005年,服务业多集中于古街沿线。2009年旅游全面开发后,白水河西岸村民纷纷重建房屋,逐步形成了商住一体的仿吊脚楼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观赏苗寨传统聚落全貌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2009年以来,西江苗寨服务业空间已明显扩展到( )
A.南贵寨 B.羊排寨 C.平寨 D.东引寨
23.影响新扩展空间的服务业稳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不同类型商户集聚的效应 B.专业化人才的数量充足
C.仿吊脚楼民居的建筑风貌 D.旅游者多样的购物需求
云南省大理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位一体”,拥有众多旅游景区。2021年暑假,小明同学来到大理旅游,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苍山。下图示意大理局部地区旅游景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苍山洗马潭索道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550米 B.1250米 C.1650米 D.1850米
25.小明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苍山,当到达中转站时,小明可能看到( )
A.沧桑的大理古城 B.白雪皑皑的山峰
C.高耸挺拔的三塔 D.地平线上的夕阳
已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X、Y为闭合等高线内的两点,a、b代表所在等高线的数值,粗实线代表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闭合等高线内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500米
27.若某人在图中陡崖处探险攀岩,则其携带的安全绳至少应为( )
A.150米 B.200米 C.250米 D.508米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B B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C A A A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答案 B A A C A C D
1.B 2.A
【解析】1.大型水库的库容大,且选择在口袋地形的峡谷处建大坝,宜选择②处,B正确;①处库区面积小,水库库容量小,③④处都只是位于河谷处,上游没有很好的库区,也没有良好的建坝位置。ACD错误。故选B。
2.引水线要自流水和距离短,应该是选择L1线路。L2、L3、L4都是从低往高引水,不能自流,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适合建大坝的地址:1、口袋型的地形,腹地广,出口窄,腹地广有利于集水,出口窄有利于建坝; 2、河流的落差,水量大; 3、地质条件稳固。
3.B 4.A
【解析】3.读图分析,由图2可知,甲处2016年海拔约为-6米;由图1可知,甲处相对于1976年大约下降了15-17米;由此可知,甲处在1976年的海拔大约为9-11米;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4.结合材料分析,刁口河河道废弃后,该处三角洲由强烈淤积转为海水冲刷,海水携带的泥沙在潮汐、波浪等海洋动力的作用下,会涌入河道,形成泥沙沉积,A正确;黄河改道后刁口河逐渐废弃,不可能由黄河输送泥沙,B错误;该段河道已经废弃,人类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没有向该段河道输送泥沙的动力条件,C错误;冬季西北季风携带的沙尘沉更多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沉降,刁口河位于沿海地区,海洋动力对沉积过程的影响远大于风力的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河流冲淤的因素:
1.水量:水量越大,冲刷作用越强,易形成侵蚀;反之则淤积作用增强。
2.流速:流速快时,侵蚀作用增强;流速慢时,淤积作用增强。
3.含沙量:含沙量大的河流,对河床的侵蚀能力弱,易淤积。
4.河岸岩性:坚硬的河岸抗蚀力强,不易被流水侵蚀;松软的河岸则易被冲刷。
5.人类活动:如水利工程的建设、河道的加固等,都会影响河流的冲淤平衡。
5.C 6.B
【解析】5.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点标4处等高线往高处凸,地形部位为山谷,点标1和3海拔低于点标4,且点标1和3到点标4之间会被山脊阻挡,不能看到点标4,AB错误;点标5位于海拔较高的山脊地区,可以看到点标4,C正确;点标6与点标4中间存在山坡,有障碍阻挡,无法通视,D错误。故选C。
6.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村落所在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便于耕作,B正确;图中显示,村落离河流有一定距离,不属于临水布局,村落比河谷高10米左右,因此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和取水,AC错误;聚落存在使得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错误。故选B。
【点睛】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基本等高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又称加粗等高线。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半距等高线。表示时可不闭合,但应表示至基本等高线间隔较小、地貌倾斜相同的地方为止。
7.B 8.B 9.D
【解析】7.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最高点为丁处陡崖西边的山峰,最高点和乙处中间被山脊阻挡,看不到行驶的车辆,A错误;最高点到丙处河流中间等高线上密下疏,先陡坡后缓坡,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能看到丙处有人在漂流,B正确;最高点和丁处有陡崖,不能通视,C错误;最高点和戊之间有山峰阻挡,不能看到戊处有人在爬山,D错误。故选B。
8.图中过境省道穿过河流,没有沿河谷伸展,A错误;过境省道经过的地区等高线数值小且稀疏,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没有沿等高线修建,线路平直,B正确;过境省道跨越了河流,需修建桥梁,工程投入大,C错误;避开断崖是为了避免崩塌、落石,并不是为了减少地震,D错误。故选B。
9.甲、丙距河流太近,有山洪的隐患,AB错误;丁位于陡崖下,有落石隐患,C错误;夏季降水多,戊位于山坡,地势略高,受山洪的影响小,安全性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
10.A 11.C 12.D
【解析】10.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隧道穿过等高线最多的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50米,距地表最大深度在300~400米之间,A正确;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隧道穿过山顶和鞍部,没有穿过山谷,B错误;隧道建设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C错误;根据比例尺可知,图中隧道东西长度超过2000米,D错误。故选A。
11.根据材料可知,当驾车从隧道中驶出时,若太阳方位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会产生逆光现象。此时为元旦期间,即1月1日前后,南半球昼长夜短,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北京时间3:00,该地地方时约为5:0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驶出A洞口不会出现逆光现象,驶出B洞口可能出现逆光现象,A错误、C正确;北京时间14:00,该地地方时约为16:00,太阳位于西北方向,驶出A洞口、B洞口都不会出现逆光现象,B、D错误。故选C。
12.逆光现象是太阳方位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对产生的,隧道内增加通风设备和照明设施不会缓解逆光现象,A、C错误;灌木带高度较小,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较弱,对缓解逆光现象的作用较小,B错误;遮阳棚能遮挡部分阳光,降低隧道口的光线对比度,减少驾驶员因逆光现象而产生的眩光感,D正确。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南。
13.B 14.C 15.A
【解析】13.降水丰沛是该地区整体的气候特征,并非缓坡地带所特有的优势,与选择缓坡种植茶树关系不大,所以①错误。缓坡地势有一定的倾斜度,利于排水,可避免茶树因积水而受涝,保证茶树根系正常生长,所以②正确。在缓坡地带,水土流失相对较轻,土壤堆积较多,土层较厚,能为茶树生长提供更丰富的养分和扎根空间,所以③正确。光照是否充足主要与当地的天气状况、纬度等因素有关,和地形是缓坡还是陡坡关系不大,所以④错误。故选B。
14.不同的采摘时间主要影响茶叶的嫩度、品质等,并不能直接导致“一山一味”,A错误。制作技艺会影响茶叶的最终口感,但它是人为因素,且通常同一地区的茶叶制作技艺相对统一,不能很好地解释“一山一味”这种基于自然差异的现象,B错误。不同的山坡、海拔、土壤、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会使茶叶在生长过程中积累不同的物质,从而形成不同的风味,即“一山一味”,C正确。该地所产茶口感鲜爽回甘,且“一山一味”,得益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而种植历史属于人文因素,D错误。故选C。
15.①地海拔较高,海拔高于村庄和茶园,且与村庄和茶园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俯瞰全貌,A正确。 ②、③、④地海拔低于部分茶园海拔,不能俯瞰茶园全貌,BCD错误。故选A。
【点睛】茶,始于神农时代,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16.A
【详解】读图分析,沿AB剖面,出露地表的地层年代由新变老再变新,可知应为背斜构造,从T3到C2地层应向C2一侧倾斜,B、C错误;从C2到N缺失了部分地层,因此C2和E地层之间应存在不整合接触面,应该是C2向B方向的部分地层被侵蚀后又沉积形成了E和N地层,A正确,D错误。故选A。
17.A 18.C
【详解】3.读图,从等高线图中可知,a处是大坝坝顶位置,位于上游,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方向标,可以得出河流自南向北流,A正确。故选A。
4.读图分析,a处为坝顶,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坝顶高程834米,a处外围等高线为900米,区域最高点位于图中右上方的山地,最大高度范围应为1400~1500米,综上可知,图中最大高差可接近1500-834=666米,故665米最接近,C正确。故选C。
19.C 20.A
【详解】1.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河流干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图中0米等高线应为海岸线,其右侧为海域,a为闭合等高线,应为海域上突出的一个小岛,所以a为该小岛的岸线,结合等高线性质,其数值也应为0米,由材料可知丙地瀑布落差最小,甲瀑布落差最大,丙瀑布落差为35米,所以甲瀑布的落差应大于35米,C正确。故选C。
2.①②③三段河流都是自100米等高线高度流入河流,其中①和②注入河段偏上游,因此①②河段高差小于注入下游河段③,故③高差最大,流速最快;①河段等高线较②河段稀疏,而且距离比②河段长,可知①河段流速慢于②河段。图中三个漂流河段平均流速由慢到快的排序是①②③,A正确。故选A。
21.B 22.A 23.A
【解析】2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传统聚落位于白水河东岸,观赏苗寨传统聚落全貌应当位于地势较高处、且观赏点与传统聚落之间没有明显的遮挡。读图可知,乙处位于白水河西岸、所在位置海拔较高,与羊排寨和东引寨之间均没有遮挡,因此,乙处是最佳观赏地点,B正确;甲处虽然海拔较高,但位于白水河东岸、且置身在羊排寨中,不能观赏传统聚落全貌,A错误;丙、丁两处海拔较低,视野较差,不适合观赏传统聚落全貌,CD错误。故选B。
22.结合材料可知,传统聚落和古街主要分布在白水河东岸,服务业在2005年后已经集中于古街沿线。因此,位于白水河东岸的羊排寨和东引寨不是服务业的扩展方向,BD错误;2009年旅游全面开发后,白水河西岸村民纷纷重建房屋,逐步形成了商住一体的仿吊脚楼聚落景观。由此带来服务业向白水河西岸扩散和布局。按照空间距离来看,与东岸传统聚落位置由近及远分别是平寨和南贵寨。图中较远的南贵寨已经有观光车路线和景区西门分布,由此分析西江苗寨服务业空间已明显扩展到南贵寨,A正确,C错误。故选A。
23.旅游业需要多样化业态互补,单一类型的商户难以长期吸引游客,若新扩展区域仅有民宿,缺乏餐饮、购物等配套,游客停留时间短,商户难以持续经营,因此不同类型商户集聚的效应是影响新扩展空间的服务业稳固发展的主要因素,A正确;面向游客的服务业,不需要数量足的专业化人才,排除B;仿古建筑是服务业进行的物质基础,并不能使得服务业稳固发展,排除C;旅游者多样的购物需求,也需要当地的商家能提供多种的服务,才能促进新扩展空间的服务业的稳固发展,排除D。故选A。
【点睛】影响商业性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等方面)、交通、集聚、历史文化、劳动力等方面。
24.C 25.A
【详解】9.由等高线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200米,洗马潭索道起点海拔在2200~2400米之间,终点在3800~4000米之间,则相对高度在1400~1800米之间。故选C。
10.中转站海拔高于大理古城,且两地之间没有地形障碍阻挡视线,在中转站能看到古城;图中最高峰在4200米以下,夏季很少有积雪;中转站位于谷地中,与三塔景区之间有山坡阻挡视线,不能看到高耸的三塔;中转站位于山地东坡,夕阳位于偏西方向,故不能看到。故选A。
26.C 27.D
【详解】5.河流发育在山谷中,依据“凸高为低(谷)”的原则可判定b>a。图中等高距为100米,X、Y为闭合等高线内的两点,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可判定,闭合等高线内X点的海拔范围在(a-100)到a之间,Y点的海拔范围在b到(b+100)之间,两点的相对高度在(b-a)到(b-a+200)之间。图中a、b两等高线之间有三个等高距,因此b=a+300,X与Y两点的相对高度在300到500米之间,可能是400米,故C正确。
6.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是(n-1)△d≤H<(n+1)△d,其中n是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读图可知,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4条,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则(4-1)×100米≤H<(4+1)×100米,即300米≤H<500米,则绳长至少为300米,结合选项,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