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的定义、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地方时的定义、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1 17: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方时的定义、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进行“立竿测影”活动,测量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在不同时间的影长,获得数据如下图所示。已知旗杆长为17.32米,tan30°=0.578,tan45°=1,tan60°=1.73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下列关于该学校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方 B.北京时间14时该地杆影朝向东南
C.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农业地域类型为畜牧业
下图为我国四地北京时间某日同一时间段(约为4小时)测得的杆影端点轨迹图,该杆垂直于地面,杆高3米。其中甲地为天津(39°N,117°E),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测量日期与测量时段最接近( )
A.3月20日;5:00~9:00 B.6月20日;9:00~13:00
C.3月20日;12:00~16:00 D.12月20日;12:00~16:00
4.乙地可能位于( )
A.哈尔滨 B.广州 C.长沙 D.西宁
下图为北京时间12时40分测得某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方向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
A.110°E,20°N B.110°E,10°N C.130°E,10°S D.130°E,20°S
6.甲至乙日,该地( )
A.昼长夜短,昼长变长 B.日出东北,日出时间逐渐提早
C.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D.日落西南,日落时间逐渐推迟
甲、乙两地天文爱好者进行太阳高度观测。具体做法:在平坦地面上方水平放置一块有一个小孔的遮光板,太阳光透过小孔投影到地面上,形成较清晰的太阳投影。下图为两地天文爱好者在两分、两至日正午时刻,在同高度用相同遮光板观测到的太阳影像地面投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若冬至日,甲、乙两地日落时世界时相同,则甲位于乙的( )
A.东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8.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年变化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太阳直射甲地当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是( )
A.A B.B C.C D.D
澳大利亚堪培拉某中学(36°S,150°E)地理学习小组于6月21日采用“立笔测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下图为该学习小组在2小时内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影子长度,找出正午影长),并根据测算结果绘制了当地冬至日正午时刻笔影顶部位置及太阳光线。图中a点位于冬至日、夏至日两点间线段的中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学习小组进行“立笔测影”的时间段对应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7:00~9:00 B.9:00~11:00 C.11:00~13:00 D.13:00~17:00
11.能正确表示当地春秋分日正午时刻太阳光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为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测量时应( )
A.将铅笔立于坡面上 B.缩短测量时间间隔
C.选用长度大的铅笔 D.在教室课桌上测量
北京时间2025年4月1日12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100°E)成功将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下图为卫星发射时移动摄像头连续拍摄的三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卫星发射时,酒泉地方时约为( )
A.10:40 B.11:00 C.13:00 D.13:20
14.该时刻,酒泉太阳高度约为( )
A.60° B.54° C.49° D.30°
15.拍摄照片时,镜头朝向的变化是( )
A.由偏东向东南 B.由偏南向东南
C.由偏西向西北 D.由偏北向西北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30°N,118°E)进行了一年期的太阳观测活动。他们在春分日(3月21日)、夏至日(6月22日)、秋分日(9月23日)和冬至日(12月2日)正午测量了旗杆影长,并记录了当日昼夜长短情况。下表为部分观测数据(1.7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正午影长(米) 昼长(小时)
3月21日 10.0 12:00
6月22日 5.8 14:08
9月23日 10.0 12:00
12月22日 15.2 9:52
16.该校旗杆高度约为( )
A.15米 B.17米 C.20米 D.22米
17.冬至日观测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B.全球昼长与夜长的时间相等
C.南纬30°昼长达14小时08分 D.北京(40°N)昼长大于10小时
18.若该校在6月22日观测到旗杆影长指向正北,则此时北京时间应为( )
A.11:52 B.12:00 C.12:08 D.12:16
2022年11月8日(农历十五),月全食现身天宇,全球多地可见。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发现本次月全食初亏和复圆的时间分别为17时09分、20时49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即使在能见度极好的天气状况下,仍无缘观看此次月全食奇观的城市是( )
A.墨西哥城(19°N,99°W) B.伦敦(52°N,0°)
C.巴西利亚(16°S,48°W) D.悉尼(34°S,151°E)
20.上图为某塔此日日影轨迹图,塔高38米,其正午影长为0.478米,则该塔位于( )
A.23.5°S以南 B.23.5°N以北 C.0°~23.5°S之间 D.0°~23.5°N之间
某观测小组在当地以太阳运动轨迹观测为主题,开展地理研学活动,逐时统计太阳方位并绘制太阳运动轨迹图。下表示意8月20日部分时段太阳方位统计表(方位以正北为0°,顺时针方向数值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方位 日出 87.6° 103.2° 146.5° 238.1° 263.7° 277.1° 日落
北京时间 6时7分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19时5分
21.图中符合当天太阳运动轨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观测小组测得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约76°,该地位置可能是( )
A.(111°E, 22°N) B.(120°E, 22°N)
C.(111°E, 26°N) D.(120°E, 26°N)
中国某学校地理小组利用每日课间观测10时太阳高度和方位,并根据记录绘制12月21日至次年6月21日的10时目视太阳轨迹(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这所学校最可能位于( )
A.海口(20°03′N,110°12′E) B.乌鲁木齐(43°48′N,87°36′E)
C.武汉(30°36′N,114°18′E) D.漠河(52°58′N,122°32′E)
24.8月31日14时,这所学校举办开学式时,太阳最可能位于( )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2025年6月18日,浙江某中学(28°N,119°E)地理学习小组在校园内开展太阳方位观测活动。下图1为某小组成员绘制的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下图2为某小组成员当日记录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其中日出时刻记录的数据由于失误被墨水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记录表中的日出时刻,为( )
A.5:00 B.5:08 C.5:12 D.5:16
26.从该日起之后10天,校园中( )
A.正午旗杆在教学楼上的投影先变短后变长 B.正午时刻教学楼影子逐渐变长
C.日落光线与教学楼的夹角θ先变大后变小 D.日落方位逐渐从西北转向西南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A C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A B C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A C B B C
1.B 2.A
【解析】1.根据当地杆影最短时,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为北京时间13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由此可计算出该地经度为105°E。再根据正午时影长为10米,旗杆长度为17.32米,由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切值为1.732,根据材料tan60°=1.732,因此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由于此日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因此该地所在纬度为30°N。综上所述,该地地理坐标是(北纬30°,东经105°),推测为四川盆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根据上题所知该地的地理坐标,推断可能位于我国四川盆地内,由于阴雨天多,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贫乏的地方,A正确;由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图北京时间13时杆影最短,为当地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方,而北京时间14时为当地正午之后,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杆影朝向东北方向,B错误;由于该地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平坦,夏季高温多雨,满足水稻生长,因此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3.B 4.D
【解析】3.读图可知,我国各地物影指示南北方向时为正午,杆高3米,丁正午时影长接近0米,说明丁非常接近太阳直射的纬线,可推测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该时段内乙、丁影子在西南有分布,说明部分时段太阳方位在东北,说明日出东北,这也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一天之中的影向关于南北方向对称,观察乙地4小时的杆影轨迹,依据对称原则可知该日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结合选项,3月20日、9月20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12月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6月2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昼长夜短,影子在偏西侧时太阳在偏东方位,此时段为上午。图示时段内四地中甲地太阳方位在偏东方位的时间最短,说明甲地地方时最早,其次是丙,因此四地中甲、丙更靠东,可推测甲地和丙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相差较小,可依据甲地和丙地推测测量时间段对应的北京时间。观赛甲地和丙地四小时影向,朝向西侧时长多于东侧,即太阳位于东侧的时长多于西侧,四小时内上午时间段大于下午时间段。结合选项,对于甲地和丙地,地方时5:00~9:00影子偏西,16:00~20:00影子偏东,12:00~16:00影子偏东;9:00~13:00影向偏西时长大于偏东时长,故北京时间9:00~13:00最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4.根据上题可知,此时段为上午。图示时段内四地中甲地太阳方位在偏东方位的时间最短,说明甲地地方时最早,最先进入中午和下午,说明甲地最靠东,同理,乙地地方时最晚,最偏西,哈尔滨、广州、长沙和西宁四地中最偏西的是西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一天之中,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呈负相关,影长影向关于南北方向(地方时12时)对称。
5.A 6.C
【解析】5.北京时间12时40分当地正午,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能够求出当地经度为120°E-(12:40-12:00)÷4=110°E,当地二分二至日有三天太阳方位位于正南,一天正午太阳方位正北,则当地应位于北半球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丁为夏至日,且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两天的春秋分,夏至日与春秋分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差16.5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所在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即所在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夏至日与春秋分差16.5°,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约23.5°N,令当地纬度为a,则(a-0°)-(23.5°-a)=16.5度,可以求出来当地纬度应为20°N,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丙为春秋分,丁为夏至日,则乙为冬至日,从甲到乙日,则应为秋分到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该地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C正确,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方位位于东南,日落方位位于西南,昼渐短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日落时间逐渐提前,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点位,日出日落方位偏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有日出日落的点位,日出日落方位偏南。
7.A 8.C 9.C
【解析】7.读图,甲图中两至两分日有两个正午太阳投影在小孔垂直投影点的南侧,一个在其北侧,说明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归之间,且靠近南回归线;乙图中两至两分日有两个正午太阳投影在小孔垂直投影点的北侧,一个在其南侧,说明乙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靠近北回归线,故甲在乙的南侧;冬至日,甲、乙两地日落时世界时相同(假设世界时即0°经度地方时为18时),甲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日落地方时晚于18时,在0°经线以东,乙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地方时早于18时,在0°经线以西,故甲在乙的东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观察图形,可知甲乙两地关于赤道对称,两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为0,排除AB;由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两地纬距差(纬距差即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北归线之间(均靠近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移至两地同侧时(太阳直射点在两地以北或以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相同达最大值(两地纬距差最大且相等),即当太阳直射点移至乙地以北、夏至日前后,和太阳直射点移至甲地以南、冬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相同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观察选项可知,C正确,排除D。故选C。
9.结合前面小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当太阳直射甲地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地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BD错误;由于当日太阳直射甲地,因此正午太阳位于头顶,C正确,A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10.B 11.C 12.B
【解析】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习小组在堪培拉(36°S,150°E)进行正午太阳高度测量,对应的当地时间应包含正午时刻。北京时间9:00~11:00对应当地时间11:00~13:00,时间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H=90°-|纬度差|计算,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5°|=30.5°,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5°|=77.5°,当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0°|=54°,春秋分日太阳光线平分夏至日与冬至日太阳光线的夹角,如图所示,∠1=∠2。结合数学相关知识可知,春秋分日太阳光线应位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两点间线段中点(a点)的右侧,且靠近中点位置,C图符合,ABD不符合。故选C。
12.结合所学知识,将铅笔立于坡面上影长会发生变化,测量准确性降低,A错误;缩短测量时间间隔可以更准确地找出正午时刻,提高测量精度,B正确;选用长度大的铅笔对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小,C错误;测量应在水平面上进行,在教室课桌上测量不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在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辐射强度,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此时太阳直射地面。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计算时可以使用公式H=90°-|φ-δ|,其中φ是观测地的纬度,δ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13.A 14.C 15.A
【解析】13.经度每相隔1°,时间相差4分钟,东早西晚。酒泉位于100°E,北京时间使用120°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因此酒泉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20分钟。卫星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4月1日12时,故卫星发射时,酒泉地方时应在北京时间基础上减1小时20分钟,约为10:4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读图可知,此时发射塔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该时刻酒泉太阳高度应较接近45°,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15.结合第一题解析可知,此时酒泉地方时约为10:40,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影子朝向西北,结合图中影子位置的变化(注意三幅图影子都是朝向西北方的)可知,镜头朝向由偏东逐渐转为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16.B 17.C 18.C
【解析】16.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90° ∣30° 0°∣=60°。影长公式:影长=旗杆高度\tanH,代入tan60°≈1.73计算得旗杆高度=10.0\1.73≈17.3米,最接近17米,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7.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内极夜,A错误;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B错误;南纬30°昼长时间与北纬30°夜长相等,等于14小时08分,C正确;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纬30°昼长为9小时52分,北京纬度较高、昼长应该少于9小时52分(10小时),D错误。故选C。
18.北纬30°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影长应指向正北,此时为地方时12:00。该校经度118°E,北京时间(120°)与当地经度存在时差:T=(120°-118°E)×4分钟=8分钟,且北京时间更早,故北京时间为12:00+00:08=12:08,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α= 90° - | β -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19.B 20.C
【解析】19.本次月全食的初亏和复圆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17时09分、20时49分。该日为农历十五,月亮傍晚时候升起,次日清晨落下,地球上各地区夜晚均可以看到月亮。其中,墨西哥城位于西七区,伦敦位于中时区,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悉尼位于东十区,通过计算可知,月全食时段,伦敦区时为9:09—12:49,该时段月亮位于地平面以下,无法观察到月全食;墨西哥城区时2:09—5:59,悉尼区时19:09—22:49,该时段月亮位于地平面之上,能观看月全食;巴西利亚区时6:09—9:49,地方时5:57—9:37,其中5:57之后的清晨,可以观看此次奇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此日为11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至23.5°S之间。该塔高38米,正午影长为0.478米,说明当地此塔正午影长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由图可知,当日正午影子朝南,故太阳直射点在此塔所在纬度以北,因此该塔位于0°~23.5°S之间,且距离太阳直射点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遮挡,产生月食。月食又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21.B 22.A
【解析】2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观测时间为8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③日出正东,日落正西,C错误;④处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根据图上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地昼长为19时5分-6时7分=12小时58分,昼长大于夜长,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①正午太阳位于正北,A错误;②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22.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昼长为12小时58分且位于北半球;根据昼长=(12-日出地方时)×2可知,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31;当日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为6时7分,相差36分钟;根据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及东早西晚原则可知,当地经度为111°E(120°-36分钟÷4分钟/°),BD错误。8月20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8°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可知,76°=90°-|φ-8°N|,当地纬度约为22°N,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23.C 24.B
【解析】23.据图示信息可知6月21日夏至日附近的北京时间10时(海口地方时约为9:20)太阳方位在东南,而海口位于20°03′N,在6月21日时日出东北,正午太阳正北,上午的这段时间太阳会一直在东北方位,所以当地不可能是海口,A错误;北京时间10时,乌鲁木齐地方时约为7:50,冬至日时由于乌鲁木齐纬度较高昼较短,7:50应是刚日出不久,太阳高度不会超过20°,B错误;冬至日武汉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6.5°,北京时间10时,武汉地方时约为9:36,较为接近正午时刻,冬至日附近北京时间10时最可能太阳高度是20°以上,C正确;漠河纬度更高,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13.5°(H=90°-(52°58′+23.5°)),冬至日附近全天正午太阳高度都不会超过20°,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
24.据上题分析得知当地位于武汉,北京时间14时,当地地方时约为13:36,已过正午,武汉位于北温带,终年太阳正午位于正南,所以北京时间14时太阳应位于西南,③位于正南,④位于东南,排除CD;参考图中东与南的方位应经过90°,当地地方时约为13:36应是过正午12时之后的1小时36分钟左右,此时太阳方位应是在南偏西45°以内,②符合题意,而①的位置太过偏西,不符合题意,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25.B 26.C
【解析】25.由材料可知,当地经度为119°E,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该地位于120°E西边,根据“东加西减”,可计算出当地日落地方时为18:56,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正午时间对称,由此可计算日出地方时为12:00-(18:56-12:00)=5:04,此时北京时间为5:08,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该日为6月18日,接下来10天,经过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正午教学楼影长先变短再变长,B错误;该时间段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但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旗杆影子较短,难以投影到教学楼上,A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移动,日落方位同样先向偏北方向后向偏南方向移动,故θ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期间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日落方位始终在西北方,D错误。故选C。
【点睛】昼长=24-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