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科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陈朝国君荒于政事
C.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2.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3.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
)
A.姚崇、房玄龄
B.房玄龄、杜如晦
C.宋璟、杜如晦
D.姚崇、宋璟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5.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6.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下列符合史实的
有(
)
①出现了曲辕犁②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③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④出现了翻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8.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居民住宅区称为(
)
A.宫城
B.市
C.皇城
D.坊
9.我国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招考方式源自我国隋唐时期的(
)
A.禅让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科举制度
10.某校话剧团想要排演一部反映唐政府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话剧,下列选项中适合该话剧主题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班超经营西域
D.诸葛亮开发西南地区
11.“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靺鞨
12.“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资治通鉴》
13.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政权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了北部边防
14.唐代文坛中最光彩夺目的是(
)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15.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代高僧是(
)
A.玄奘
B.崔致远
C.鉴真
D.戒日王
16.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
A.王献之
B.柳公权
C.颜真卿
D.欧阳询
17.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
A.大食
B.罗马
C.天竺
D.波斯
18.现在各国有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9.下列人物,属于隋唐时期著名画家的是(
)
①展子虔②阎立本③吴道子④顾恺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他的诗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忧国忧民,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折射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是大诗人(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二、辨别改错
(每题3分,共18分)
21.公元589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错误:
改正:
22.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错误:
改正:
23.开元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踏上西行取经的道路。
错误:
改正:
24.赵州桥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它修建于唐朝。
错误:
改正:
25.颜真卿创立了“颜体”,他的字雄浑敦厚,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
错误:
改正:
26.李白之所以被后人称为“诗圣”,因为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错误:
改正:
三、材料分析题(52分)
2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2分)
图一
图二
(1)请说出图1、图2的名称。(4分)
(2)请说出图1、图2是用来做什么的?(4分)
(3)农具的改进和创制有什么意义?(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
(2)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3)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2分)
(4)在他执政之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促使了什么局面的形成?(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请回答:
(1)文中的“文皇”指的是谁?“夷狄”指的是谁?“我国都”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说说“天可汗”的含义。
(3)“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的原因是什么?
30.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都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当即写下《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尽看长安花。
请回答: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正式形成的?
(2)哪一个皇帝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对唐朝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
(4)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5)在隋唐之前选拔人才的依据什么?
(6)你认为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为社会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现在的人才观、教育观来看,你认为科举制有哪些弊端?
PAGE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