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打包8套)(新版)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打包8套)(新版)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1 18:26:11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的的特点,并学会辨析;
2.体味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理一理文章思路,学一学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一)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1.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等;
2.说明方法: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
3.宇宙的特点之一:物质的。
(二)那么这些恒星怎样分布在辽阔的宇宙空间呢?
明确:1.恒星系;
2.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
3.宇宙的两个特点:无穷无尽的、运动的。
(三)明确说明顺序: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
三、品一品文章的语言,学一学作者的科学精神。
(一)科学准确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科学”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语言的准确上。
教师举例:“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2.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分析,用圈点的方式体会下列语句的准确性。
(1)“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饶着他们转的吧。
(2)“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
(3)“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从这颗星星到那颗星星的距离,每秒钟能飞十六点七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二)生动形象
(1)
这篇文章基本上能看懂,这完全是得益于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我认为第
句话很生动形象,因为
”告诉老师你的理解。21教育网
(2)
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有如一位长者,在夏夜里一边指点着星空,一边讲述着星体的知识,使人感到很亲切)
(3)
尽管恒星……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4)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
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说一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学一学。
请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杨利伟放眼太空,发现:”这个的开头展示自己的想象。
五、板书
语言:21cnjy.com
已知
恒星

物质的
科学准确21·cn·jy·com
宇宙里有些什么
行星
无穷无尽的
科学小品
郑文光
未知
星云

运动的
生动形象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斜塔上的实验

题:
斜塔上的实验

型:
新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叙事生动形象,文字比较浅显,但文章内容太散,人物的生活经历又离学生太远。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要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精神入手,可搞一些实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谈谈动手、动脑的体会,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文章的巧妙构思。
难点
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预习字词,熟悉课文,了解大意,准备两个实验,及摆的规律和自由落体。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提要(以新授课为例)




个人复备
导入
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两个实验。
讲授新课(问题引导。预习交流)
1、简介伽利略2、字词3、散读课文三、探究1、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2、想象一下,斜塔上的实验前夜人们会怎样议论伽利略和他的实验。(如教授、学生、父母、兄弟姐妹、神父、路人等)3、让我们看看书上是如何描写学生、教授和镇上的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的?伽利略的态度又是什么?(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

相互启发、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你从伽利略的事迹中学到他哪些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2、课文的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有人另拟了两个标题——“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你认为哪个标题好,为什么?或你是否有合适的标题?

分层练习、巩固反馈

小结感悟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发现摆的规律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斜塔上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伽利略的精神。
2.体会反衬手法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伽利略的精神。
2.体会反衬手法的好处。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
一劳永逸
天高地厚
狗血喷头
窃窃私语
等因奉此
粗糙
妥协
卷帙
滑稽
二、整体感知
1.课题是写斜塔上的实验,做实验的是谁呢?
明确:伽利略。
2.除了在斜塔上的实验之外,伽利略还做了什么实验呢?
明确:铅摆实验
三、比读赏析
本文的主要人物显然是伽利略,笔墨着重于他的两个实验,请你找一找写实验的段落。比较这两部分的相同处和不同处。21cnjy.com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描写方法、表达
方式、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
明确:铅摆实验(1——7)
斜塔实验(13——19)
不同处:
(1)描写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侧重于对伽利略的描写,后者侧重于对教授、学生、镇上人的描写。
(2)描写方法不一样:前者侧重于动作描写,后者多种描写方法结合。
(3)前者议论少些,后者多些。
(4)描写实验的笔墨不同,前者多,后者少。
(5)前者侧重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后者侧重反面衬托人物精神。
相同处: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中心一致。
四、深入探究
1.同学们,伽利略做的两个实验最后都成功了,但是他在科学之路上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吗?
明确:不是。遇到了不少阻力,例如:来自父亲那里的、教授们、学生们、镇上的人。
第9、11、15、17小节
2.既然课文的主角是伽利略,为什么还要写这些阻碍伽利略的配角呢?
明确:反衬表现一个人的精神,除了正面描写和议论性的赞扬,反面衬托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它能让人物精神更显崇高。
3.请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伽利略的精神。
例如:
“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对信念的执着。
A.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对待科学有着急切的探索精神。
B.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勇于探索。21·cn·jy·com
C.
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喜欢独立思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
可伽利略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敢于奉献。
E.
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热爱科学。
F.
可是这儿却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坚持真理。21教育网
G.
可是伽利略并不理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种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从这句话中我看到了他有主见,坚持不懈。www.21-cn-jy.com
4、课堂总结:人物传记就是要围绕人物的精神来选取材料,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精神。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积累: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汲取等词语,读准这些词语的字音,理解它们的意思。21cnjy.com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议论文“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结构方式,并以之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赏析本文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3.培养学生“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和层层深入论证的技法,识别本文的论证方法,探究作者严密的论证逻辑。21·cn·jy·com
2.理解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1.请你从每一节找出中心句?
2.把划出的句子读一读。
3.你发现作者讲述了几个观点吗?(分论点)
4.你能概括一个总的观点吗?(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
文章结构
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明确:提出问题——怎样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目的)
分析(解决)问题——1.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


2.付诸行动(这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①有渊博的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21教育网
说明观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分析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3、
细读文本
1.你觉得课文对于哪个分论点的论证最有说服力?
“摆出论点-----举例论证”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完善其它三个分论点的论证吗?
2.文章的一到三小节能去掉吗?
3.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它的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议论文知识汇总
1.议论文的大体思路:
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3.议论文的论据:简要概括
4.议论文的结构:总—分—总
5.本课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板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宇宙里有些什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2.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3.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2.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近到远。
2.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2.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
五、教学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疑研练。
六、教学过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则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初读感知: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
1.理解宇宙的特点。
2.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再读疑研:
1.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
2.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梦溪笔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2·1·c·n·j·y
2.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梦溪笔谈》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通译全文;体会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借助“对联谜语”进行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副对联,看看谁能最先猜出这副对联是赞美的哪一位中国古代名人和他的什么著作。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制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二、朗读课文,读懂故事: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注意个别句中的停顿。
狗蝎(xie)
喙(hui)
钳(qian)
搏(b6)
穰(r6ng)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并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讲述了北宋时期“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大穰”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探究疑难: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你不懂的词句用“
”画出来加注“ ”。
2.四人小组相互答疑解惑,再不懂的借助工具书进行批注。
3.学习小组成员一起用现代汉语说一遍课文的意思,必须准确,力求语言通畅、优美。
检查:(1)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方为秋田之害
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以钳搏之
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
谓之“傍不肯”
明确:方:正当,正在。
为:成为。
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蔽,遮盖。
以:用。
搏:搏斗。
悉:都,全。
旬日:十天。
皆:全部。
尽:消灭。
岁:年成。
穰:庄稼丰收。
谓:称,叫。
(2)说说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之:方为秋田之害(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
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
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它,指子方虫的天敌)
其:其喙有钳(它的)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
以:以钳搏之(用)
岁以大穰(因为)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你能发现总结一些句子翻译的方法吗
庆州界生子方虫。译: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译:正在危害秋天田地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译: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中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其)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
译:(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之)大穰。
译: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死,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点拨: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有一些原则和技巧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如专有名词照搬不译,如“庆州”一词,还有“狗蝎”;省略成分补后再译,句中括号内的内容则属省略的成分;译出内容如不够通顺,要在确保正确的前提下稍做调整、润色,如“方为秋田之害”,直译不如意译来得顺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精读课文,赏析写法
1、个人美读课文,读出故事的情趣。并想一想:本文讲的是一个以虫治虫的故事,如果让你划分文章层次,你有几种划分方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21教育网
2、设疑激趣:四句话短短70字,就生动地讲述了一件事情,你认为这在构思和语言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善于取舍,详略得当。
《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21
cnjy
com
(2)字斟句酌,语言凝练。
“方为秋田之害”,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正当情况紧急、百姓叫苦不迭的时候,“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可让读者想像出百姓对“救星”的惊诧与喜悦。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勇猛异常、威力无比。而外貌、武器、搏杀一气呵成,更容易让读者想像出当时战斗的壮观景象。“旬日子方皆尽”,“旬日”“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来源:21cnj
y.co
m】
五、课堂总结
生物防治的例子很早就见于中国。据一本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南方种橘子树的人家,都要在树上放养一种黄蚁(赤黄色,比普通的蚂蚁要大一些),用来对付危害果实的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这种利用虫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就是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运用生物防治技术,让农业增产增收,而不再只是一味地使用农药等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的做法更有其现实意义。
七、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你所在的城市或你去旅游过的地方有哪些古代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21cnjy.com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再次让我领略了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建筑艺术魅力。我想正是这种古人的智慧结晶得以传承,才孕育出像贝聿铭这样的现代世界顶级建筑大师。这节课,我们将在《梦溪笔谈》中认识一位宋代著名的建筑家,他叫喻皓。请看《梵天寺木塔》。21·cn·jy·com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检查字词:梵(fan)
贻(yi)
胠(qu)
箧(qie)
2、齐读全文,想一想: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文章介绍北宋著名建筑师喻皓用“布板”“实钉”的方法来解决梵天寺木塔“塔动”的故事。
三、分层阅读,读译结合:
1、合作小组一起研读,完成下列任务:
(1)给文章分层,并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层内容。
(2)圈出你认为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和意思,讨论并做好批注。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1)重点词语
A.一词多义
其:患其塔动(它,指木塔)
之:钱帅登之(它,指正在修建的木塔)
匠师如其言(他,指喻皓)
问塔动之因(结构助词,的)
便实钉之(指木板)
B.古今异义词
但逐层布板讫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匠师如其言
如:古义,遵照;今义,例如。
人履其板
履:古义,踩踏;今义,履行。
此易耳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C.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练(伏,同“服”,佩服)
D.其他重点文言词语
贻以金钗(贻:赠给)
但逐层布板讫(讫:终了,完结)
盖钉板上下弥束(盖:因为。弥束:紧密约束)
(1)重点句子
①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贻以金钗”是“以金钗贻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
译:(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译文: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③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其)自不能动。
译文: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就不会晃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3)文章层次:
第一层(前三句):讲建塔过程中“塔动”问题匠师难以解决。
第二层(四到六句):讲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
第三层(最后两句):解释“塔定”之因,并写出众人对此事的反应。
四、品析写法:
1、本文哪些内容写得详 哪些内容写得略?为什么要详写钱帅“患”的“塔动”,匠师却不能解决?
《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www.21-cn-jy.com
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这一部分内容写得较详,其作用是为讲述喻皓解决“塔动”作层层铺垫,“患”“动如初”反衬喻皓技术之高超。21·世纪
教育网
2、“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请说说匠师此时的心理活动。想一想,这句话对于刻画喻皓又有怎样的作用?www-2-1-cnjy-com
“无可奈何”的匠师“密使”其妻“贻以金钗”,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再次突出喻皓建筑技术之精湛。2-1-c-n-j-y
3、“皓笑曰”中的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一个“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传神刻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皓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笑匠师的无能与死要面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喻皓对“塔动”这一问题的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1
cnjy
com
4、“人皆伏其精练”的交代有无必要
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
五、课堂总结:
《梵天寺木塔》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再次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夏5000年的辉煌成就而自豪。领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重温《梦溪笔谈》的伟大现实意义所在。【出处:21教育名师】
六、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练习,搜集《梦溪笔谈》相关资料,看看其中还记载了哪些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的科学成就。【版权所有:21教育】
板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0课《宇宙里有些什么》(第2课时)
(五)三读研练
4.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
5.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小结延伸:
A.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板书设计

宇宙里有些什么 (科普说明文)

郑文光
说明对象 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恒星 辽阔无边的 近 作比较 形象

星云 运动发展的
列数字 准确
宇宙 银河系 丰富多彩的 打比方 生动
恒星系 可以认识和征服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
了解宇宙的组成部分,掌握宇宙的基本特征。
2、
学习课文通俗易懂地介绍宇宙知识的科学方法。
3、品味语言,领会文章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通俗易懂地说明事物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以郑文光作品特色导入。(板书:宇宙里有些什么,科学小品)
二、检查预习(过渡):
同学们对课文感兴趣吗?你读了几遍课文?(学生答)我想出些问题考考大家:
1、读准下列字词:烁


2、
“茫无涯际”一词是什么意思?
三、解题:
说说题目,“宇宙”是什么意思?
四、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么?恒星、行星、星云、恒星系。
(二)、讨论说明顺序:由小到大,由近到远。
(三)、讨论对象特征:我们了解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和恒星系,那么宇宙是一个有着怎样特点的宇宙呢?(可认识的、无穷无尽的、运动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细读课文(再读课文):
⑴、课文如何说明宇宙之大?
从类别、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三方面予以引导。
⑵、尝试从文中寻找体现宇宙之奇的语句,同上引导。
⑶、读体现宇宙之美的语句并品味情感。
⑷、激发学生
“勇于探索”宇宙的欲望。
七、总结、感悟、拓展。
结合课文说说人类要探索宇宙必须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