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读题质疑
1、介绍背景: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贪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其成员遭到迫害,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他寄情山水,写下一系列的游记散文,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永州八记》就是他的代表作,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2、读题质疑:这些篇目大都以“地名+记”来命名的,那么,“始得西山游游记”似乎也应该命名为“西山宴游记”,为何偏有“始得”二字?
二、投石问路(寻求解疑方法)
1、朗读全文,思考:从哪儿入手大概可以解决这个疑惑?(始得?)
方法一:找关键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望西山,始指异之。(才)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开始)
方法二:从“西山宴游”的内容入手
2、两种方法殊途同归:把握全文内容
一、向之游
二、西山宴游
三、品读西山
1、 师提示各层大意,生分层朗读。
2、 详析西山之景:西山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来写的?
结合《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近观――远望――环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结合《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远眺
山之高峻(侧面描写) 俯视(白描、比喻)
环视(烘托)
我们读出的西山与作者眼中的西山一样吗?
西山特点:“特立”,独特卓立。以西山自喻,孤傲不群,不同流合污。西山之怪特和作者遭遇挫折却不甘沉沦人人格美相互映照。山之特立,人之特立,巍然挺立,正气浩然,“古来圣贤皆寂寞啊!”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培嵝:“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喻指阿谀奉承的小人。
3、 山中有我,我中有山,正因为“看山不是山”的独特审美,才会有“悠悠乎”与“浩浩乎”的所感。生读所感部分,说说对“始得”的理解。(物我交融,与自然融合)
四、比读西山:比较“向之游”与“西山宴游”
(一)、多方面比较游诸山与游西山的不同处
1、 游玩前的心情:(前)恒惴栗
(后)指异之
2、 游玩时的态度:(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无目的)
(后)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遂命仆人--有目的)
3、 观景的方式:(前)披草而坐(坐下是为了倾壶而醉)
(后)箕踞而遨
4、所见之景:(前)??(无)
(后)山之高骏、特立
5、醉态:(前)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仕途失意,借酒浇愁)
(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酒不醉人人自醉)
6、归家:(前)觉而起,起而归(借酒浇愁愁而愁)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流连忘返,物我交融)
7、游感:(前)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
(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二)在比较中再谈“始得”的涵义。
1、 (游感角度)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过一个祠庙“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西亭。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的,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
2、 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3、(心境角度)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
五、美读西山
(一)资料一: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为什么会用“淒清”这个词?明明自然山水是一种客观冷漠的存在,却成为亲切的知己,那么该成为知己的呢,难道是冷漠的存在?)
(二)资料二: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现在再读文中的“恒惴栗”,能理解吗?)
所以,柳宗元山水诗文开头常常流露自己是满怀郁闷来游览的,如: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登蒲州石矶望江口潭岛深回斜对看零山》)
“拘身楚南极,山水穷险限。”(《构法华西亭》)
“窜身病忧郁,登楼独蹇衣。”(《夏夜苦热登西楼》)
但是,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所以,当他在西山的高骏中寻得特立的气质时,能不“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吗?始得二字,重如千金,一旦吐出,却又如释重负啊!)
(三)对联小结:本文内容为上联,《江雪》内容为下联。
1、 西山宴游记
寒江独钓图
2、 西山宴游始得游之乐
寒江独钓乃成钓之趣
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