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前小测:
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绿 济
lǜ 绿色
lù 绿林好汉jì 救济 接济
j? 人才济济 济南2、解词
通顺
起码:最低的限度:贯通顺畅,常指文章没有逻辑或语法上的毛病。 季羡林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年获德国格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印度古代语言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及吐火罗语的研究。著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还有《大唐西域记》等。1、认读生字,解释重点词语学习目标4、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2、分角色朗读,把握课文内容3、理解“小苗”和“大树”的深刻含义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
文自主理解。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认读下列词语
《彭公案》 《济公传》 《水浒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古文观止 绿林好汉
闲书 起码 一百单八将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滚瓜烂熟: 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
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与领悟,达到
精通。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不偏科,“三贯通”。3、学好外语,积累古诗文。2、“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3、“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
不准了。”1、“闲书”是否可以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是指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文中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课文分析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不偏科,要“三贯通”。3、学好外语,积累古诗文。2、“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3、“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
不准了。”1、“闲书”是否可以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不偏科,要“三贯通”。3、学好外语,积累古诗文。2、“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3、“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
不准了。”1、“闲书”是否可以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不偏科,要“三贯通”。3、学好外语,积累古诗文。2、“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3、“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
不准了。”1、“闲书”是否可以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结合插图,说一说季老和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季老: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充满着尊敬崇拜。1、课文中的“苗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想一想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苗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朗读、思考后,品味题目的寓意:回归整体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作业超市:(任选一、两项)
1.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3.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