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31 22:55:19

文档简介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3课,是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已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史实,并对一国两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提供了知识基础,但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对于对台政策从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怎样提出等问题不太清楚。因此,需提供更多的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这些资料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树立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该阶段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深刻,还具有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避免空洞的说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课前、课中查阅资料,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历史信息、合作交流、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展示时事热点、两岸的影像资料及搜集课内外的相关史料,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使学生深入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和为实现“和平统一”所做出的努力,把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到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掌握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情感上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同时坚定统一前景的信心。
通过对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的学习,感受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作图片,介绍收藏于浙江的《剩山图》部分和收藏于台北的《无用师卷》部分,在分割360年之后跨越海峡重相逢的新闻背景。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引导学生思考,一湾浅浅海峡隔绝了大陆与台湾,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台湾与祖国大陆又有着怎样的往来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等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第一篇:忆往昔
教师: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交往,在我们学习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时候就有所设计。请同学们将自己想象成历史解说员,结合“三国、元朝、清朝初年、康熙年间、隋朝、1895、1945、1949”等关键词介绍历史上台湾和大陆的交往情况。回忆过往历史,进行组内讨论,以三分钟时间为限,小组选出代表解说每一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台湾与大陆的往来历史。
学生:“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朝时期,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清朝初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康熙年间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1949 年,国民党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失败,退守台湾。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展示,证明了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以后大陆与台湾不仅在地理上被海峡阻隔,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逐渐“失联”。
教师:我们血脉相连,却要骨肉分离。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海峡两岸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第二篇:看今朝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展示的时间点,再次结合教材,整理建国后海峡两岸的交往过程。
学生回答: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
改革开放后
1987
1990
1991
1992
1993
1995
2000.3以来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台湾成立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协会
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八项主张
“大三通”等
疑难点拨:怎样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它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
材料:
1958年11月,毛泽东在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三告台湾同胞书》中公开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1983年,邓小平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教师:根据材料,与香港、澳门相比,台湾为什么能够是享用高度的自治权?
学生: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台湾是内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外交问题。
播放视频,介绍海基会、海协会的成立,“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知识点
教师:海峡两岸交流、交往、谈判有一个政治基础。
学生:“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展示并由学生朗读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马英九等关于两岸交往的表述。
通过图片展现两岸友好交往在政治会谈、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民间交往等方面的成果。
课件出示图片:人员交往、政治会谈、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教师重点讲解连战、宋楚瑜的大陆行、马英九近年来动向及陈江会谈。从连战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表明海峡两岸的关系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两岸在走过一段风雨历程之后,终于迎来了“雨过天晴”.
课件出示图片:5.12的台湾搜救队、四川援助台湾灾区募捐、两岸亲善大使团团圆圆。让学生感受两岸交往的日益密切,体会血浓于水的亲情,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梳理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全文,以及“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等影响海峡两岸友好交往的不安定因素。
教师:数不清的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同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
学生回答:台独势力的作梗和美国的干涉等等。作为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
第三篇:展未来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教师: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中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责无旁贷。请同学们畅想海峡两岸的交往,联系自身实际,写下对祖国统一的期望,让祖国统一之树更加繁茂。形式不限,例如绘画、诗歌、写祝福语等。
学生交流,展示所思所感。
课件32张PPT。《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台北)剩山图(浙江)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海峡两岸的交往忆往昔“我是历史解说员”请你以一位历史解说员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台湾和大陆历史上的往来。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隋炀帝派人到达琉求《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郑成功收复台湾蒋介石在内战中失利退守台湾看今朝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2000年3月以来武装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台湾成立海基会大陆成立海协会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八项主张……1958年11月,毛泽东在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三告台湾同胞书》中公开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1983年,邓小平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怎样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它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1990199119921993九二共识两岸交流、交往、谈判有一个政治基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民间交往2018-11-152018-11-152018-11-152018-11-152015年11月“习马会”分离52年的母女再次相逢2018-11-152009年春晚宋祖英、周杰伦合唱2018-11-152018-11-152008年大陆赠送台湾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至2015年底大陆赴台居民累计达1200万人次2018-11-15超市中随处可见台湾食品2018-11-15台企“富士康”在郑州的厂区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