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一 鸟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专题一 鸟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1 08: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早晨的大雾大家都看到了吧?我自己骑车过来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增加了很多的美感。但是我发现人的视力差了之后,听力似乎有了提高,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听见我们校园内很多树上都有鸟,而这是通过听力发觉的。很多的鸟的声音都很好听,但是老师仅仅是觉得好听而已,如果说要听出更深的内涵,我们不妨从劳伦斯的文章里去看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鸟啼》。(板书:鸟啼)
二、文本研习
1、请学生朗读第1——8节,然后请同学说说文中哪几段有对鸟啼的描写?能不能找到具体的句子呢?
明确:分布在2、3、4、5、8五个段落里。
2、找到后,请在文中划出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
A. 缓慢、笨拙、吃力、微弱、隐约、含糊、若断若续
B. 清越、明快、活泼、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微弱的和清越的。
3、由此我们看看鸟啼声是如何变化的?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鸟啼变化的过程?
明确:这组词描述准确,写出了鸟啼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联系第8节最后“我们听到了鸟儿们发出的轻柔而明快的隆隆鼓声”)
4、这样的鸟啼声自然让人惊讶,令作者惊讶的还有其他原因吗?比如我们教室窗外的鸟啼会不会让你也有这样的感悟?(不会,因为环境不同)那么文中的鸟啼是在什么环境之下听见的?请同学齐读第一节,这一节中给你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哪几个词语?表达了冬天怎样的景象?
明确:“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 可见英国的冬天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到处充斥着死亡的气息。(板书:鸟尸)
5、写到鸟尸的段落除了第1节在前8段还有其他地方吗?请同学读一下。
明确:3、7、8三段中都有所提及。
6、这样看来,鸟啼和鸟尸都是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各有何象征意义呢?从写作上来讲,这里写鸟啼和鸟尸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对比衬托证明生命力量的强大,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7、象征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请读一下9——15节,找出劳伦斯对于生命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并谈谈你的理解。(最好能结合一个例子)
教师预设了以下4个句子:
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
——世界不能选择,复苏与更生也无可选择,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我们知道生命的肉体被撕裂,零落遍地。……它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针倾盆大雨。……但它永远不是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宕而起,注入盛开的花朵。
——我们就是这样,新的日子正在开始,无论曾经有过多少哀痛和忧伤,甚至面向死亡,生命就是这样顽强的存在,这样顽强的生命也是值得赞美的。
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现在生命鼓舞着、摇荡着到新的天堂,新的昊天,在那边,它们禁不住放声高唱,似乎从来就这般炽烈。
——我们知道死亡不可避免,我们也知道死亡非常强大,每个人在它面前都十分渺小;但我们不能屈服,我们甚至要笑对死亡,因为生活有时需要的便是勇气。向死而生,也是一种生的方式,或许更好。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的柔风,就如同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这是一种新生的力量,更是一种哲理的力量:死亡只属于过去,现在面向死亡,我们已经置入崭新的开始。
8、重点研习三个句子。
A.世界不能选择 B.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C.向死而生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的,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意为:我想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向死而生:意思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句来说,就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岩石缝隙中顽强生长的小草;海伦·凯勒,史铁生、夏明翰、刘胡兰等等。显然这一点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总之,世界不能选择——我们面对世界是很无奈的,你必须在生命和死亡之间作出选择,而我们的劳伦斯的最终选择就是要“向死而生”, 那种面向死亡勇敢的生,不可阻挡的生。所以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人生遭遇困境的三个阶段:面对、选择、行动。
小结:劳伦斯在本文中展示了自己的生死观: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强调的是生,那种面向死亡勇敢的生,不可阻挡的生。让我们牢牢记住四个字:向死而生;也牢牢记住这篇生命的赞歌。
三、内容延伸
其实很多文章都是有一定的背景的。比如这篇文章,作者在写作时也面对着惨烈的的死亡。本文写于1919年,据资料统计,1916年和1917年的冬天极为寒冷。更为重要的是,那时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心灵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面向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面对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作者希望人类能和鸟儿一样向死而生!
四、有关翻译
1、比较:形容午后鸽子的叫声,课本所取的是于晓丹的译文“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另有马澜的译文是“慢慢地,呆板地,一声不停歇地咕咕咕低语”,这里,“笨拙”和“呆板”哪个词更妙?awkwardly [' :kw :dli]
adj. 笨拙地, 棘手地
adv. 笨拙地
明确:“笨拙”含着一份可爱天真,更形象地写出了鸽子的努力过程。
2、We
may
not
choose
the
world.
We
have
hardly
(副词,几乎不)any
choice
for
ourselves.
课本译文:世界不能选择。太过简单,且有歧义。不妨译成:我们也许不能选择这个世界,我们对我们自身几乎不能作任何选择。
3、and
all
is
a
torn
redness
课本译文:一切残断。torn
redness直译是“撕裂的红色”,指那些血肉模糊的被撕成碎片的鸟的尸体。在此,“残断”有些不符合汉语的表达。
4、原文:in
unreasoning(不用理智的,盲目冲动的,未加思量的) migration(移动) from
death
to
life.
课本译文:向死而生
5、For
it
is
in
us,
as
well
as
without
us.
Those
who
can
may
follow
the
columns
of
winter
in
their
retreat
from
off
the
earth.
课本译文:那些强者将跟随冬天从大地上隐遁。这个译文可好 不妨问问你的英语老师。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到,要翻译好一篇外语的文章,国语的基础其实是更为重要的。同时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当你读一篇翻译作品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好的译本。如有条件的话,你可以直接读原著。这样你能保证看到的东西是原汁原味的。
五、总结
看了劳伦斯的《鸟啼》,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我们知道人必须学会坚强地面对死亡,要珍爱生命。那么,珍爱生命仅仅是活着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也展示了自己的生死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我们到底该怎样生活?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是我们要耗费一生去不断追寻的一个个问题。
最后,我想用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附:板书: 对比 鸟尸 (象征)死亡
衬托 鸟啼 (象征)生命

世界不能选择(面对)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选择)
直面人生的三阶段 向死而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