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人教版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甲数的是12,乙数是32的,甲数与乙数的差是( )
A.43 B.11 C.0 D.8
2.一根1.5m长的绳子,飞飞用去它的,阳阳用去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飞飞用去的比阳阳多 B.阳阳用去的比飞飞多
C.两人一共用去了m D.两人一共用去了这根绳子的
3.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第二次剪去剩余的。两次剪去的绳子长度相比,( )。
A.第一次剪去的长 B.第二次剪去的长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4.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告诉我们数形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下图能表示的是( )。
A. B.
C. D.以上都不可以
5.求2.7t的 是多少,可以列式为:,这里的算式表示( )。
A.的2.7倍是多少
B.2.7个 是多少
C.把2.7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
D.
6.小南在计算时不小心把6×(x+)错当成x+6×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A.5 B.5x C.6x D.6
7.一种商品原来售价 20 元,后来降价 ,降了多少元?列式是 ( )
A. B. C.
8.女生有36人,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比女生多( )人。
A.45 B.9 C.27
9.t棉花的质量和下面( )的质量不相等。
A.3t棉花的 B.6t铁的 C.60kg木材
10.下面各情境中的问题,能用算式解决的是( )。
①一堆沙子重12t,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沙子
②花圃里有玫瑰花12盆,百合花比玫瑰花多,百合花比玫瑰花多多少盆
③弟弟有12元钱,买笔记本花去全部钱的,买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龙龙说:“一个数乘一个分数所得的积一定比这个数小。”他这句话说错了,下面算式中能说明他的说法是错误的是( )。
A.× B.× C.×
12.根据传统礼仪,给客人倒水时应倒茶杯容量的至,按照这个标准,用一个有1.4L水的茶壶,往容量为100mL的茶杯里倒水,最多可以倒( )杯。
A.14 B.17 C.18 D.20
13.幸福农庄去年种果树的面积是公顷,____,今年种果树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梦梦列出的算式是+×,横线上应补充的条件是( )
A.今年种果树的面积是去年的 B.今年种果树的面积比去年多
C.今年种果树的面积比去年少 D.去年种果树的面积比今年多
14.图形描述的数量关系是( )
A.9××2 B.9×+ C.9×× D.3××
15. 一个长方形劳动基地,长18m,宽是长的,它是面积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A.18× B.18×+18
C.18××18 D.(18×+18)×2
16.下面算式中,计算错误的算式是 ,计算过程不够简便的算式是 。
A.
B.
C.×40===35
17.下面三个算式的积,( )在和之间。
A.× B.× C.×
18.同同计算(m+)×4.5时漏写了括号,算出的结果于正确结果相比较,( )
A.比正确结果多2 B.比正确结果少2
C.比正确结果多3.5m D.比正确结果少3.5m
19. 乐乐把 错写成了 ,她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小( )。
A. B. C.9 D.15
20.选一选:计算时,下面的算法错误的是( )。
A. B.1.5×=1.5×0.8=1.2
C.1.5×== D.1.5×=×=
21.乐乐从家出发,需要先向北偏西 方向步行600 m,再向西偏南 方向步行400m,才能到达学校。下图能正确表示乐乐行走路线的是( )。
A. B.
C. D.
22.如图,游乐场到少年宫的距离是( )m。
A.200 B.600 C.300
23.塘塘上学时,从家到学校要向北偏东40°方向走1.5千米。那么,他放学回家,应该向( )方向走1.5千米。
A.北偏东40° B.东偏北40° C.南偏西40° D.南偏西50°
24.如图,野生动物园里一只乌龟从点向北偏西方向爬行米后,到达( )点。
A. B. C. D.无法确定
25.程序员在给机器人设计行进路线图,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代表的长是10m,机器人从☆的位置向西偏南45°方向移动20m,机器人将移动到点( )。
A. B. C. D.
26.妙妙一家从酒店出发向南偏东45°方向行驶3.5km到达宽窄巷子,在此停留1小时左右,又驾车向南偏西60°方向行驶1.8km到达青羊宫,游玩结束后,驾车向北偏西15°方向行驶3.5km返回酒店。下面能正确表示出妙妙一家的驾车路线图的是( )。
A. B.
C. D.
27.如图,从家到学校所走的路线是( )。
A.先向正东方向走300米,再向北偏东35°的方向走200米
B.先向正东方向走300米,再向东偏北35°的方向走200米
C.先向正东方向走600米,再向北偏东35°的方向走400米
28.学校在公园的东偏北40°方向,那么公园在学校的( )方向。
A.北偏东40° B.西偏南40° C.北偏东50° D.西偏南50°
29.平平和龙龙一起玩“寻宝”的游戏,他们从同一地点各自出发,平平向东偏北30°方向走了200米找到了1号“宝藏”,龙龙向西偏南30°方向走了 300 米找到了2号“宝藏”。现在平平要走到龙龙的位置,和龙龙一起找3号“宝藏”,他要向( )。
A.西偏南30°的方向走,要走500米
B.西偏南30°的方向走,要走 300米
C.东偏北 30°的方向走,要走500米
D.东偏北 30°的方向走,要走300米
30.如下图,已知点M 在点O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点 M 在点P 的( )方向。
A.北偏东50° B.北偏西50° C.北偏东40° D.北偏西40°
31.如果超市在学校南偏西30°方向600 米处,那么学校在超市( )方向 600米处。
A.东偏北 30° B.西偏南60°
C.东偏北 60° D.西偏南30°
32.如下图,三角形ABC 是一个边长为5cm的等边三角形,点A 在点 B 的( )。
A.北偏西30°方向5cm处 B.北偏西60°方向5cm 处
C.南偏东30°方向5cm 处 D.北偏东30°方向5cm 处
33.小欣说:“我每天从家出发向东北方向走300米到超市,再向正东方向走500米到学校。”根据小欣的描述,画出她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下面四幅图中,( )是正确的。
A. B.
C. D.
34.下图是某机场的雷达屏幕,以中心的机场为观测点。飞机A 在南偏东30°方向距离机场20千米处。下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飞机 B 在南偏西60°方向距离机场 10千米处
B.飞机C 在北偏西60°方向距离机场25千米处
C.飞机 D 在北偏东60°方向距离机场 15千米处
D.飞机 E 在北偏东60°方向距离机场25千米处
35.小东说:邮局在电影院的东偏北 方向 1.5 千米处。也可以说:邮局在电影院的( )方向 1.5 千米处。
A.北偏东 B.北偏东 C.西偏南 D.西偏南
36.丁丁家在亮亮家北偏西40°方向900m处,东东家在亮亮家南偏东40°方向600m处,丁丁家和东东家之间的距离为( )。
A.300m B.900m C.1500m D.600m
37.以甲的位置为观测点,下面能确定乙的位置的表述是( )。
A.乙位于距甲10m处 B.乙在甲的正南方向
C.乙位于甲正南方向10m处 D.甲在乙的正北方向
38.图,小明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是( )。
A.先向北偏东方向走600米,再向正东方走1200米。
B.先向东偏北方向走300米,再向正东方走600米。
C.先向东偏北方向走600米,再向正东方走1200米。
39.如图所示, 以沧州为观测点, 黄骅港在( )方向上。
A.西偏南 B.东偏北 C.东偏南
40. 小明在小丽的北偏西 方向 200 m 处。下图中与这句话相符的是 ( )。
A. B.
C. D.
41. 实验班原创几何直观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当时曹操的军队在孙刘联军的北偏西30°方向上,下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2.下面四幅图中,a与b互为倒数的是( )。
A. B.
C. D.
43.如果a是非零自然数,那么( )。
A.是倒数 B.与都是倒数
C.与互为倒数 D.是倒数
4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个。
①因为所以和都是倒数。
②假分数的倒数一定不大于1。
③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④的倒数与9的商是。
⑤3.5的倒数是。
⑥如果a、b互为倒数,那么的计算结果是。
A.3 B.4 C.5 D.6
45.可以用算式 来解决的题目是( )。
A.鸡的只数比鸭少 ,鸭有280只,鸡有多少只?
B.鸭的只数比鸡多 ,鸡有280只,鸭有多少只?
C.鸡的只数比鸭少 ,鸡有280只,鸭有多少只?
D.鸡的只数比鸭多 ,鸡有280只,鸭有多少只?
46.甲数是60,____,乙数是多少 如果求乙数的算式是那么横线上应补充的条件是( )。
A.甲数比乙数多 B.甲数比乙数少 C.乙数比甲数少
47.运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D.以上都有
48.奇奇在计算这四个分数的平均数时,不小心把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写颠倒了,这样奇奇计算出的平均数和正确的平均数最大相差( )。
A. B. C.
49.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产,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
A. B. C.
50.甲数的 是18,乙数的 是18,甲数( )乙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 601班和602班今天都出勤42人,这两个班的出勤率一定相同。
②用4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圆。
③ 一个假分数除以一个真分数,结果一定大于这个假分数。
④ 半径是2cm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A.4 B.3 C.2 D.1
52.已知乙比甲少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甲和乙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53.修一条跑道,甲队独修要30个小时,乙队独修要20个小时,现在两队合修,中途甲队休息了5小时,修完这条跑道共要( )小时。
A.14 B.12 C.9 D.无法计算
54.幸福小学开展“航天梦,我的梦”小调查。六(3) 班有60名同学,其中 的同学长大后想当老师,比长大后想当航天员的人数少 。六(3)班想当航天员的同学有( )名。
A.16 B.20 C.24 D.28
55.合唱队有女同学40人,比男同学多 ,求男同学的人数,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6.实验学校组织员工观看反诈电影《孤注一掷》,该学校一共有320名员工,实际到场的员工比员工总数少 ,实际到场多少名员工 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 )。
A.320×(1+) B.320×(1-)
C.320÷(1+) D.320÷(1-)
57.火星和地球很像,火星的直径为地球的 ,质量约为地球的 。火星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大约轻 ( )。
A.10% B.90% C.50% D.11%
58.六(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下面表达对这个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9. 与 结果相等的算式有 ( )个。
①② 2÷5 ③④ 0.8÷2
⑤⑥⑦⑧
A.5 B.6 C.7 D.8
60.某水果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梨多少千克?
如果列式为 那么横线上应补充的条件是 ( )。
A.运来的梨是苹果的 B.运来的梨比苹果少
C.运来的苹果比梨多 D.运来的苹果比梨少
61.平行四边形外有一点,连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后形成了两个三角形(如图阴影部分),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
A.1:2 B.1:3 C.无法确定
62.典典所在班级人数比30多,比40少,那么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
A.3:4 B.4:5 C.7:3
63.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1,那么这个三角形不可能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6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1。关于这个三角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等边三角形 B.它是直角三角形
C.它是等腰三角形 D.它是锐角三角形
65.根据《国旗法》规定,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以下( )种规格的国旗不符合标准?
A.240cm×160cm B.96cm×60cm C.36cm×24cm D.144cm×96cm
66.“▲和▲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可以描述以下哪一个内容? ( )
A.分数的基本性质 B.比的基本性质
C.商不变的规律 D.以上三项都可以
67.对下图消毒液使用说明中的“1:52”理解错误的是( )。
A.1份原液配52份水
B.水与原液的比是52:1
C.如果放20mL 原液,就要放1040mL水
D.原液占稀释后液体总量的
68.六(1)班和六(2)班因发热在家休息的人数比是3:4,已知六(1)班有21人在家休息,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在家休息。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
A.21÷3×4
B.
C.
69.一种农药是用药粉和水按1:50 配制而成的。现在有这样的药粉10 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加( )克水。
A.51 B.510 C.500
70.《庄子·天下》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第一天截取它长度的一半,以后每天都截取它前一天长度的一半,那么将永远也截取不完。按照这种截取方法,第3天截取的木棍长度与原来的木棍长度的比是( )。
A.1:2 B.1:3 C.1:6 D.1:8
71.某校六年级人数在 220~230之间,如果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为4:5,六年级应该是( )人。
A.222 B.225 C.228 D.230
72.观察: 发现:这一比的化简过程,运用了( )。
A.比与除法的关系 B.分数的基本性质 C.比的基本性质
73.妈妈买了一台电饭煲,说明书中标注米和水的用量是2:3,表示做饭时( )。
A.水比米多一杯 B.每2杯米放3杯水 C.米是水的1.5倍
74.下面四个情境中,不能用2:1表示的是( )。
A. B.
C. D.
75.天天和华华用推作单位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4作和5作(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天天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用了5柞,那么华华就用6柞
B.如果天天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用了6柞,那么华华就用7.5祚
C.华华一拃的长度是天天的
76.有甲、乙两筐苹果,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这时两筐苹果的质量相等,原来甲、乙两筐苹果的质量比是( )。
A.4:3 B.7:6 C.7:5
77.如图,三角形的高把底分成2∶5两段,原来大三角形和三角形①的面积比是( )。
A.5∶2 B.7∶2 C.7∶5 D.3∶2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所以比的后项可以是0
B.一个比的后项是12,比值是,前项是24
C.既是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79.修路队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的比是4∶5,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全程的一半。这段公路长多少米?下列算式中( )能解决这个问题。
A. B. C. D.
80.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用了4小时,按原路返回时用了3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返回时用的时间与去时用的时间的比是3∶4 ②返回时的速度比去时的速度快了
③去时的速度与返回时的速度的比是3∶4 ④去时的速度比返回时的速度慢了
A.①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D
【解答】解:12÷=16
32×=24
24-16=8
故答案为:D。
【分析】甲数的是12,所以甲数×=12,计算分数除法,得到甲数是12÷=16;乙数是32的,所以只需计算分数乘法,得到乙数是32×=24;乙数大于甲数,用乙数减去甲数即可得到差。
2.A
【解答】解:A、B:飞飞用去的长度:1.5×=(米),>,所以飞飞用去的比阳阳多,因此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C:这根绳子的是米,+=1(m),所以两人一共用去了1m,原题干说法错误;
D:这根绳子的是0.6米,=0.4m,不相等,所以两人一共用去的不是,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把这根绳子长度看作单位“1”,这根绳子长度×飞飞用去的分率=飞飞用去的绳子长度,再与阳阳用去的绳子长度比较即可判断;
飞飞用去的绳子长度+阳阳用去的绳子长度=两人一共用去的绳子长度;
注意与m的意义,一个是分率,一个是具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相加。
3.C
【解答】解:第二次剪去全长的:
(1-)×
=×
=
=
所以,两次剪去的绳子长度相比,一样长。
故答案为:C。
【分析】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次剪去全长的,则还剩下全长的分率=1-,
第二次剪去剩余的,即第二次剪去全长的(1-)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第二次剪去全长的几分之几,再与第一次剪去全长的,再比较大小。
4.A
【解答】A.,表示,符合题意;
B.,表示,不符合题意;
C.,表示,不符合题意;
D.选项A可以表示。
故答案为:A
【分析】表示的是先把整个图看做单位“1”,把它平分成4分,取其中的3份,然后再把这三份看做单位“1”,把它平分成 5份,再取其中的1份即可;据此分析每一个选项即可作答。
5.D
【解答】解:2.7×表示把2.7t平均分成9份,求其中的8份是多少,或表示求2.7的是多少。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重在考查小数与分数相乘的分数乘法含义,主要是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小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的几份是多少,据此可以判断。
6.B
【解答】解:6×(x+)-(x+6×)
=6x+5-x-5
=6x-x
=5x。
故答案为:B。
【分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6×(x+)=6x+5,然后再相减。
7.B
【解答】解:降了多少元,列式是:20×;
故答案为:B。
【分析】降价是把原来售价看作单位“1”,求降价金额,用原来售价乘即可解答。
8.B
【解答】解:36×=9(人)。
故答案为:B。
【分析】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女生人数×多的分率。
9.C
【解答】解:A项:
B项:
C项:
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0.D
【解答】解:①12×;
②12×;
③12×。
故答案为:D。
【分析】①运走沙子的质量=这堆沙子的总质量×运走的分率;
②百合花比玫瑰花多的盆数=花 圃里有玫瑰花的盆数×多的分率;
③买笔记本花的钱数=弟弟的钱数×所占的分率。
11.B
【解答】解:因为>1,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数(0和负数除外)乘小于1的数,所得的积小于原来的数,反之,积大于原来的数。一个数乘1还得原数。
12.D
【解答】解:1.4升=1400毫升
1400÷(100×)
=1400÷70
=20(杯)。
故答案为:20。
【分析】先单位换算1.4升=1400毫升,最多可以倒的杯数=茶壶的容积÷(平均每个茶杯的容积×最少倒的分率)。
13.B
【解答】解:应补充的条件是: 今年种果树的面积比去年多。
故答案为:B。
【分析】今年种果树的面积=去年种果树的面积+去年种果树的面积×增加的分率。
14.C
【解答】解:图形描述的数量关系是 9××。
故答案为:C。
【分析】涂色部分表示:把9个圆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是1份是9×=3个,然后把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15.C
【解答】解:列式是:18××18。
故答案为:C。
【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其中,宽=长×宽是长的分率。
16.A;C
【解答】解:A项:计算错误,分子和分子不能约分,分母和分母不能约分;
B项:计算正确;
C项:计算不够简便,分子40和分母8同时除以8,分母变成1,分子为5乘7等于35。
故答案为:A;C。
【分析】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先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7.B
【解答】解:A项:结果是,小于,不符合题意;
B项:结果是,大于且小于,符合题意;
C项:结果是,大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然后再比较大小。
18.D
【解答】解: (m+)×4.5=4.5m+×4.5
4.5m+×4.5-(m+×4.5)
=4.5m-m
=3.5m。
故答案为:D。
【分析】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m+)×4.5=4.5m+×4.5,而漏掉括号后是然后把所得的结果相减,比正确结果少3.5m。
19.B
【解答】解:15×(□+)-(15×□+)
=15×□+15×-(15×□+)
=15×-
=9-
=8
故答案为:B。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根据乘法分配律正确去掉括号后,再减去错误书写即可判断。
20.D
【解答】解:1.5×=×=计算错误,原因:结果不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D。
【分析】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或者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再计算;或者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或者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21.C
【解答】解:A:乐乐从家出发,先向北偏西30°方向步行,但第二段路线方向不符合西偏南40°,A错误
B:乐乐从家出发,先向北偏西30°方向步行,第二段路线方向不符合西偏南40°,B错误。
C:乐乐从家出发,先向北偏西30°方向步行600m(图中比例尺为1段代表200m,600m即3段),再向西偏南40°方向步行400m(400m即2段),符合题目描述,C正确。
d:乐乐从家出发,先向北偏西30°方向步行,但第二段路线方向不符合西偏南40°,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北偏西30°是以正北为基准向西偏转30°,而西偏南40°是以正西为基准向南偏转40°;第一次线段方向为北偏西30°(接近正北,稍向西倾斜)。第二次线段从第一次终点出发,方向为西偏南40°(接近正西,稍向南倾斜)。
22.B
【解答】200×3=600(m);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图可知,图上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实际200 m,然后再根据图中从游乐场到少年宫有3个单位长度,计算距离即可。
23.C
【解答】解:塘塘上学时,从家到学校要向北偏东40°方向走1.5千米。那么,他放学回家,应该向方向 南偏西40°走1.5千米。
故答案为:C。
【分析】两个位置是相对的,分别以它们为观察中心时,看到对方的方向相反,角度和距离相等。
24.A
【解答】解:如图,一只乌龟从A点向北偏西45°方向爬行20米后,到达B点。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方位的知识,此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的,以A点为观测点,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米,根据方向和距离,找出乌龟从A点出发后的终点。
25.C
【解答】解:20÷10=2
因此,机器人将移动到点(3,3)。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前面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面一个数表示第几行;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据此选择。
26.C
【解答】解:宽窄巷子在酒店的南偏东45°方向上,排除B,D选项;
A选项:青羊宫在宽窄巷子东偏北60°方向上,故排除;
青羊宫在宽窄巷子的南偏西60°方向上,C选项:180°-45°-75°=60°,符合。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根据图上的方向,夹角的度数即可确定所求的妙妙的一家的驾车路线
27.C
【解答】从家先往右走,右对应正东方向,再数出三段单位长度,每段是200米,走了600米,又向上偏右走,对应北偏东,度数35°,再数出两段单位长度,每段是200米,走了400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找准观测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以及一个单位长度是200米判断距离即可。
28.B
【解答】解:学校在公园的东偏北40°方向,那么公园在学校的西偏南40°或南偏西50°方向。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位置的相对性:方向相反,角度相同,距离相等,可知,学校和公园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距离相等,根据此即可求解。
29.A
【解答】解:如图: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以出发点为观测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画出图,找到1号、2号“宝藏”的位置,再观察从 1 号“宝藏”到 2 号“宝藏”需要走的方向和路程,从而解决问题。
30.B
【解答】解: 点 M 在点 P 西偏北40°方向,即北偏西50°方向。
故答案为:B。
【分析】先确定观测点从O变为P,因点M在点O北偏东40°方向且∠MOP=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得到∠MPO为40°,进而确定点M在点P西偏北40°方向,即北偏西50°方向。
31.C
【解答】解:南和北相对,西和东相对,学校在超市北偏东30°方向 600 米处,北偏东 30°也可以说是东偏北60°。
故答案为:C。
【分析】两个位置是相对的,分别以它们为观察中心时,看到对方的方向相反,角度和距离相等。
32.D
【解答】解:以点 B 为观测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因为等边三角形 ABC中∠ABC=60°且AB=5cm,所以点 A 在点 B的东偏北 60°方向 5cm 处,即北偏东 30°方向5cm 处。
故答案为:D。
【分析】明确观测点是点B,再根据AB的边长确定点A与点B的距离为5cm;再根据等边三角形内角为60°这一性质,结合图中的方向标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准确描述出点A相对于点B的位置。
33.A
【解答】解:从家出发到超市是以小欣家为观测点,从超市出发到学校以超市为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进行判断,正确的是 。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34.C
【解答】解:20÷4=5(千米)
A项:飞机 B 在南偏西60°方向距离机场 10千米处,原题干说法正确;
B项:飞机C 在北偏西60°方向距离机场25千米处,原题干说法正确;
C项:飞机 D 在北偏东30°方向距离机场 15千米处,原题干说法错误;
D项:飞机 E 在北偏东60°方向距离机场25千米处,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根据“飞机 A 在南偏东30°方向距离机场20千米处”可以知道每两条分割线之间的夹角为30°,机场往外每两个圆之间的距离表示5千米,据此判断即可。
35.B
【解答】解:90°-40°=50°,所以,小东说:邮局在电影院的东偏北40°方向1.5千米处,也可以说:邮局在电影院的北偏东50°方向1.5千米处。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地图上东和北之间的夹角是90°,较小角是东偏北40°,则较大角是北偏东90°-40°=50°,而距离不变,据此可以解答。
36.C
【解答】解:900+600=1500(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北偏西40°与南偏东40°是一对相反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丁丁家和东东家之间的距离= 丁丁家距亮亮家的路程+东东家距亮亮家的路程。
37.C
【解答】解:能确定乙的位置的表述是:乙位于甲正南方向10m处。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有观测点,然后确定方向,最后根据距离确定位置。
38.C
【解答】解:200×3=600(米)
200×6=1200(米)
则小明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是先向东偏北(北偏东60°)方向走600米,再向正东方走1200米。
故答案为:C。
【分析】路程=每格的长度×格数,在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物,描述到下一个目标所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39.B
【解答】解:由图可知: 以沧州为观测点, 黄骅港在 东偏北 方向上。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地图上方向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以沧州为观测点 ,确定黄骅港的位置。
40.C
【解答】解:A选项:小明在小丽的西偏北30°方向200米处,与题意不符;
B选项:小明在小丽的北偏东30°方向200米处,与题意不符;
C选项:小明在小丽的西偏北60°方向200米处,也就是北偏西30°方向200米处,符合题意;
D选项:小明在小丽的北偏西60°方向200米处,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别方向即可解答。
41.D
【解答】解:如图: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以孙刘联军所在的位置为观测点,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曹操的军队所在位置即可。
42.C
【解答】解:选项A:得到的关系式是ab÷2=1,ab=2;
选项B:得到的关系式是a+b=1;
选项C:得到的关系式是ab=1;
选项D:得到的关系式是abc=1
选项C中的a和b均互为倒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线段总长度=a+b,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分别列出关系式,再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判断即可。
43.C
【解答】解:a与互为倒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知,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4.B
【解答】解:①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应该说和互为倒数,①说法错误。
②假分数大于等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等于1,②说法正确。
③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③说法错误。
④的倒数是9,9÷9=1,④说法错误。
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能写为小数的形式,3.5的倒数应该写为,⑤说法错误。
⑥⑥说法正确。
错误的有①③④⑤,共4个
故答案为:B。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两个非0且相同的数相除,商是1。
45.C
【解答】解:A、列式为280×;
B、列式为280×;
C、列式为;
D、列式为208÷。
故答案为:C。
【分析】A、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鸡的只数相当于鸭的 ,求鸡的只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鸭的只数乘 就是鸡的只数;
B、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鸭的只数相当于鸡的 求鸭的只数,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鸡的只数乘就是鸭的只数;
C、 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鸡的只数相当于鸭的,求鸭的只数,用鸡的只数除以就是鸭的只数;
D、 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鸡的只数相当于鸭的,求鸭的只数,用鸡的只数除以就是鸭的只数。
46.B
【解答】解: 甲数是60,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是多少?求乙数的算式是:。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可知应补充的条件是甲数比乙数少
47.B
【解答】解:(-)÷
=(-)×30
=×30-×30(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8-5
=13
故答案为:B。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48.B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
原分数的平均数:
=
=
=
因为 的倒数为:
,
要使计算出的平均数和正确的平均数的差最大,则只需要新的平均数最大,只要找到新分数找新分数中最大的那个,即
则新的分数的平均数为:
=
=
=
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将 相加,然后除以4,求出这四个分数的总和,再将题干中的4个分数取倒数,然后再确定这4个新分数中最大的1个,再将最小的新分数和原3个分数相加,然后除以4,最后将新得到的平均数减去正确的平均数,即可求解
49.A
【解答】解:(1+)÷1
=÷1
=。
故答案为:A。
【分析】把去年的产量看作单位“1”,今年的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分率=今年的产量÷去年的产量。
50.A
【解答】解:甲数:18÷=27;
乙数:18÷=24;
27>24。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可。
51.D
【解答】解:①出勤率是出勤人数与总人数的比率,因此总人数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断定出勤率一定相同,原题干说法错误;
②如果半径不同,则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原题干说法错误;
③ 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而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除以真分数,由于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除以小于1的数,其结果会大于原假分数,原题干说法正确;
④周长与面积是不同的量纲,不能直接比较是否相等,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①两个班级的出勤人数相同,并不意味着出勤率一定相同;
②半径相同的圆才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圆;
③真分数<1,一个数(0和负数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所得的商大于原来的数;反之,商小于原来的数;
④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大小。
52.B
【解答】解:A项:(2-1)÷2=;
B项:(4-3)÷4=;
C项:(4-3)÷3=,乙比甲多;
D项:(4-1)÷4=。
故答案为:B。
【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用两数之差除以单位“1”。
53.A
54.B
【解答】解:60×÷(1-)
=18÷
=20(名)。
故答案为:B。
【分析】六(3)班想当航天员的同学人数=想当老师的学生人数÷(1-少的分率),其中,想当老师的学生人数=六(3)班的总人数×想当老师同学占分率。
55.C
【解答】解:女同学是男同学的:(1+)
女同学人数:40
男同学人数:40÷(1+)
故答案为:C
【分析】把男同学的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可知,女同学是男同学的(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女同学的人数除以(1+)即可。
56.B
【解答】解:将员工总数看作单位“1”,实际到场的员工数是员工总数的1-,实际到场员工人数为320×(1-)。
故答案为:B。
【分析】实际到场的员工人数=该学校一共有员工人数×(1-少的分率)。
57.B
【解答】解:(1-)÷1
=÷1
=90%。
故答案为:B。
【分析】把地球质量看作单位“1”,火星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轻的百分比=(1-)÷地球质量。
58.B
【解答】解:A项:(7-6)÷6
=1÷6
=,原题干说法正确;
B项:(6-5)÷5
=1÷5
=,原题干说法错误;
C项:6÷(6+7)
=6÷13
=,原题干说法正确;
D项:7÷(6+7)
=7÷13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项:男生比女生多的分率=(男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
B项:男生比女生多的分率=(男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
C项:女生占全部人数的分率=女生的人数÷(男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
D项:男生占全部人数的分率=男生的人数÷(男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
59.B
【解答】解:×=
①÷=;②2÷5=;③-=;④0.8÷2=;
⑤×=;⑥+=;⑦1÷=;⑧×=。
与×结果相等的算式有6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数乘分数,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据此解答;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据此计算出各题的得数,再比较大小即可。
60.D
【解答】解:补充条件:运来的苹果比梨少 ,可以列数:a÷(1-)。
故答案为:D。
【分析】运来梨的质量=运来苹果的质量÷(1-少的分率)。
61.A
【解答】解:设平行四边形的底是a,上边三角形的高是H,下边三角形的高是h
三角形面积之和=aH2+ah2=a(H+h)2
平行四边形面积=a(H+h)
[a(H+h)2]:[a(H+h)]=1:2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图形,两个三角形的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高的和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所以可以假设平行四边形的底是a,上边三角形的高是H,下边三角形的高是h,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分别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作比即可得出答案。
62.C
【解答】解:选项A:总数一定是3+4=7的倍数,在31到39之间有35;
选项B:总数一定是4+5=9的倍数,在31到39之间有36;
选项C: 总数一定是7+3=10的倍数,在31到39之间没有符合条件的数。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把比看成分数,求出总人数一共是多少份,由于人数是整数,所以总人数必须是总份数的倍数,找出大于30小于40 的数中没有总份数的倍数的选项即可求解。
63.C
【解答】解: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1:1时
底角=180°×=45°
顶角=180°-45°×2=90°
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是2:2:1时
底角=180°×=90°,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由题干可知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可能是2:1:1或2:2:1,利用分数乘法分别计算得出底角和顶角的度数,进行判断即可。
64.B
【解答】解: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1,说明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而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据此判断即可。
65.B
【解答】解:A:240:160=3:2
B:96:60=8:5
C:36:24=3:2
D:144:96=3:2
故答案为:B。
【分析】已知我国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将四个选项中的长和宽作比,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为最简整数比,与3:2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66.D
【解答】解:“▲和▲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的大小不变。”可以描述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不为0的相同的数,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67.D
【解答】解:D:原液占稀释后液体总量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题干,已知原液和水的比是1:52,那么水和原液的比就是52:1,同样表示1份原液配52份水,且水的质量是原液的52倍,所以当放20mL原液时,应该放水20×52=1040(mL)水;1:52表示稀释后的液体被平均分成53份,原液是1份,那么原液就是占稀释后液体总量的,据此解答即可。
68.A
【解答】解:21÷3×4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题干,已知六(1)班和六(2)班因发热在家休息的人数比是3:4,且六(1)班有21人在家休息,首先用六(1)班在家休息的21人除以3,计算得出每份的人数,再乘以六(2)班份数,即可得到列式。
69.C
【解答】解:10×50=500(克)
故答案为:C。
【分析】已知这种农药是用药粉和水1:50配制而成,也就是说水的质量是药粉的50倍,已知现有药粉10克,根据乘法得到水的质量是10×50=500(克),据此解答即可。
70.D
【解答】解:设原木棍的长度为a。
第一天截取的长度:a;
第二天截取的长度:(1-)a×=a;
第三天截取的长度:(1--)a×=a
a:a=1:8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天截取它长度的一半即第一天截取原木棍长度的,把原木棍长度看作单位“1”,原木棍长度×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一天截取的长度;把第一天剩下的长度看作单位“1”,1-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一天截取后剩下的长度占原木棍的分率,原木棍长度×(1-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一天截取后剩下的长度,原木棍长度×(1-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的长度;1-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后剩下的木棍长度占原木棍长度的分率,原木棍长度×(1-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后剩下的木棍长度,原木棍长度×(1-第一天截取的分率-第二天截取的分率)×第三天截取的分率=第三天截取的长度;根据上述关系式设原木棍的长度为a,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每天截取的长度,再求第3天截取的木棍长度与原木棍长度的比并化简即可。
71.B
【解答】解:4+5=9
A:2229=(人),不符合题意
B:2259=25(人),符合题意
C:2289=(人),不符合题意
D:2309=(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题意,如果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为4:5,那么总人数应能整除9,据此判断选择即可。
72.A
【解答】解:
故答案为:A。
【分析】 比和除法的关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73.B
【解答】解:A米和水的用量比是,这里的2和3是份数关系,并不确定一份就是一杯,所以不能得出水比米多一杯的结论,该选项。
B米和水的用量比是,从比的意义来说,表示在做饭时,每2份米对应放3份水,若把一份看作一杯,那就是每2杯米放3杯水,该选项正确。
C米和水的用量比是,米是2份,水是3份,那么米是水的,而不是1.5倍,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米和水的用量是2:3,表示每2杯米放3杯水,也就是水的用量是米的1.5倍。
74.B
【解答】解:A项:6:3=2:1;
B项:(2×2):(1×1)=4:1;
C项:20:10=2:1;
D项:160:80=2:1。
故答案为:B。
【分析】圆的面积=π×半径×半径,所以两个圆的面积比=半径平方的比。
75.B
【解答】解:(拃)
7.5(拃)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天天是4 柞 ,华华是5 柞 ,天天一作和华华一非的长度比是5:4,则华华一指的长度是天天的;如果天天测量另外一个物体的长度用了5拃,那么华华就用(拃);如果天天测量另外一个物体的长度用了6柞,那么华华就用7.5(拃)。
76.C
【解答】解:1∶(1-×2)
=1∶(1-)
=1∶
=(1×7)∶(×7)
=7∶5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把原来甲筐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从甲筐取出放入乙筐,这时两筐苹果的质量相等,也就是乙筐的质量比甲筐少(×2),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出乙筐的质量相当于甲筐的(1-×2),即甲乙两筐苹果的质量比是1∶(1-×2),据此解答即可。
77.C
78.C
【解答】解:A,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表示两个队比赛进球的情况,这是比赛结果的表达,而不是数学中的比,因为比的后项不能为0。错误。
B,一个比的后项是12,比值是,那么前项应该是后项乘以比值,即,而题目中说前项是24,这与比值的定义不符。错误。
C,一个比的写法可以为 a:b 或者不为0),既是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这是因为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的比。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是2∶0,表示两个队比赛进球的情况,不是数学中的比,A选项错误;一个比的后项是12,比值是,前项是6,B选项错误;比的写法为a∶b或者a/b(b不为0),C选项正确。
79.D
【解答】解:4÷(4+5)=
60÷(-)
=60÷(-)
=60÷
=60×18
=60×(9×2)
=60×(4+5)×2。
故答案为:D。
【分析】已修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的比是4∶5,那么已修的是这段公路的4÷(4+5)=。全程的一半是,用减去,求出再修的60米是全程的几分之几。将全程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用60米除以对应分率。
80.D
【解答】解:①返回时用的时间与去时用的时间的比=3:4,原题干说法正确;
②(1÷3-1÷4)÷(1÷4)
=÷
=,原题干说法正确;
③去时的速度与返回时的速度的比是3∶4,原题干说法正确;
④(1÷3-1÷4)÷(1÷3)
=÷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①返回时用的时间:去时用的时间=3:4;
②返回时的速度比去时速度快的分率=(返回的速度-去时的速度)÷去时的速度,其中,速度=路程÷时间;
③去时的速度与返回时的速度的比等于所用时间的反比;
④去时的速度比返回时速度慢的分率=(返回的速度-去时的速度)÷返回的速度,其中,速度=路程÷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