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湖南省邵阳市九年级物理期中综合练习试卷2
(考试范围: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16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对手哈气,手会变热 B.棉被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C.烧红的铁块浸入水中,温度很快降低 D.用铁锤反复敲打铁块,铁锤和铁块的温度都升高了
2.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如图所示,刚把艾草挂在门口,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都能闻到艾草的清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学习中,当在纸上写了错字后,我们可以用胶带将错字撕去。如图所示,先把胶带粘贴在错字上,再慢慢撕去胶带,错字就从纸上被粘去了。其利用的物理原理是(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的热运动
4.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宝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源
B.金属容易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电子
C.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会带电,说明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断开、,灯、串联 B.闭合、,断开,灯、串联
C.闭合、,断开,只有灯亮 D.闭合、,断开,只有灯亮
6.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节新的干电池电压为2V B.人体安全电压为36V
C.空调工作电流的为5A D.手机电池电压约为220V
7.从“天宫”空间站观测地球,到科学家分析“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的成分,我国航天科学家正在揭开宇宙物质的神秘面纱。下列物质的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A.水分子 B.“天宫”空间站
C.月壤 D.地球
8.下列电路元件与所对应的符号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9.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物理量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C.家用冰箱电流约为1A
D.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所有的电子都在同一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
C.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宇宙、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11.关于图所示的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靠飞轮惯性完成冲程的是①②③
B.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工作过程依次是③④①②
C.①中能量的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④中气缸内气体温度会下降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和,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有示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灯泡和串联
B.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
C.先闭合,电流表有示数,再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增大
D.若灯泡发光比亮,则两端的电压比两端的电压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3.人体发热时常用湿毛巾敷在头部,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体温降低,这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024年4月19日,两辆以氢为燃料的汽车,实现了从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长距离运输的首次测试。选用氢为燃料是因为氢的 大。
14.如图所示,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和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起,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填“A”或“B”)瓶。抽掉玻璃板,几分钟后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这一现象说明 。
15.如图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导图。一定带正电的是质子和 (填字母,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核子是 。在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进而认识到原子可分。
1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活塞被向上顶起。在这个实验中活塞压缩厚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硝化棉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的。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 冲程。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作图每问2分,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7(1).根据以下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2).现有如图所示的电路元件和导线若干,要求两灯并联,S1闭合时,L2发光,S1、S2都闭合时,L1、L2都发光,S1断开、S2闭合时,两灯都不发光。请用导线将元件连接起来(导线不交叉)。
18.在学习走进微观和看不见的运动时,小为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最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均匀。此现象说明 。
(2)如图,将50mL酒精和50mL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为97mL,此现象说明 。
(3)如图,往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再用滴管向两个水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蓝墨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到图示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了 扩散越快。
(4)如图,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此现象说明 。
(5)如图,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片用绳子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的吊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此现象说明 。
19.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
(1)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如图甲,闭合开关,观察到灯 L2发光,但灯 L1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 L1 (选填“短路”或“断路”);
(3)如图甲,I1=0.8A,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 L2所在支路和干路电流,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丙所示,则I2= A。小明由此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写关系式即可)。
20.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组装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b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中,除了图(a)中所展示的实验器材外,还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同时开始加热到第4分钟,这段时间,从图像上可以看到,甲液体升温比乙液体快,那么,这段时间,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实验中,给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通过比较 ,可以判断它们的吸热能力的强弱。从图像可知, 物质吸热能力更强。
(4)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是 。
五、计算题(共18分 21题10分、22题8分)
21.国庆节假日期间,赵涛和家人在郊外野餐,使用折叠卡式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烧水。壶内装有3kg水,把水从20℃加热至10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在加热过程中消耗了60g的丁烷气体,已知丁烷气体的热值是。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在此过程中丁烷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22.分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并解答下面的问题:
(1)只闭合开关时,若电流表的示数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
(2)只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
(3)只闭合开关、时,电流表的示数为,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2026年湖南省邵阳市九年级物理期中综合练习试卷2(考试范围: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16章.docx》参考答案
1.D
【详解】A.对手哈气,手会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哈出的热气将热量传递给手,改变手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棉被被太阳晒的暖暖的,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烧红的铁块浸入水中,温度很快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铁锤反复敲打铁块,铁锤对铁块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锤和铁块的温度都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刚把艾草挂在门口,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都能闻到艾草的清香,说明艾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把胶带粘贴在错字上,再慢慢撕去胶带,错字就从纸上被粘去,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相互吸引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充电宝正在给手机电池充电过程中,充电宝提供电能,相当于电源,手机电池消耗电能,相当于用电器,故A正确;
B.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错误;
C.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会带电,是因为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摩擦使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不能创造电荷,故C错误;
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闭合,断开、,电流经过L2、S2、L1回到负极,灯、串联,故A正确;
B.闭合、,断开,电流分别经过了和,灯、并联,故B错误;
C.闭合、,断开,L2被短路,只有L1发光,故C错误;
D.闭合、,断开,被短路,只有发光,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2V,故A不符合题意;
B.电压越高越危险,人体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故B不符合题意;
C.空调额定功率约为1000W,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故C符合题意;
D.手机电池为低压电源,电压约为3.7V,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地球、“天宫”空间站、月壤、水分子,所以空间尺度最大的是地球,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由图可知,灯泡、电池、开关与所对应的电路符号是相符的,而电流表的电路符号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由课本知识可知,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家用冰箱正常工作的功率约为200W,根据P=UI可知,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接近1A,故C符合题意;
D.冰箱的保鲜室水分不会凝固,所以温度高于0℃,约为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不同能量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非所有电子都在同一轨道上,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逐渐远离我们,宇宙正在膨胀,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证据之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宇宙、太阳系、地球、分子、质子、电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详解】AB.由图可知②中进气门开,活塞向下是吸气冲程,④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是压缩冲程,①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下是做功冲程,③排气门开,活塞向上是排气冲程,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工作过程依次是②④①③,其中②③④三个冲程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故AB错误;
C.①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下是做功冲程,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械运动,故C正确;
D.④两气门关闭,活塞向上是压缩冲程,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混合气体的内能,混合气体温度会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BD.闭合开关S1、S2,灯泡L1和L2并联在电路中,开关S1接在干路上,控制两灯,S2控制灯L1,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两灯两端的电压相等,故ABD错误;
C.先闭合S1,只有L2工作,电流表有示数,电路通路,再闭合开关S2,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知道,电流表示数增大,故C正确。
故选C。
13. 热传递 热值
【详解】[1]人体发热,人体温度高,用湿毛巾敷在头部,湿毛巾温度低;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体温降低,是热传递改变了二者的内能。
[2]氢的热值大,质量相同的氢和其它物质,完全燃烧时,氢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选用氢为燃料。
14. B 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下方B瓶中。
[2]抽掉玻璃板,几分钟后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这一现象说明空气分子与二氧化氮分子相互扩散,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 B A C
【详解】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明原子可以再分,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A是中子,B是原子核,C是电子,D是原子。
[1]则一定带正电的是质子和原子核B。
[2]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核子是中子A。
[3]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C,进而认识到原子可分。
16. 热传递 做功
【详解】[1][2]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和硝化棉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硝化棉的温度升高,硝化棉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活塞被向上顶起是因为筒内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17.
【详解】由实物图可知,电路为灯泡与电动机串联,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灯泡、电动机、开关、电源负极。故如下图所示:
18.
【详解】两灯并联,只闭合S1时,只有灯L2发光,S1断开、S2闭合时,两灯都不发光,可知S1接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S1、S2都闭合时,L1、L2都发光,可知S2只控制L1,实物图如下所示:
19.(1)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温度越高
(4)分子间存在斥力
(5)分子间存在引力
【详解】(1)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由于密度比空气大,与空气体积相同时,其质量、受到的重力也比较大,抽调玻璃板后,在重力作用下二氧化氮气体应聚集于集气瓶底部,但是二氧化氮气体分子能自发的向上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
(2)酒精与水混合后,较小的酒精分子进入到较大的水分子间的间隙中,使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故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冷水温度低,有部分区域是蓝色,热水温度高,基本所有区域都有蓝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故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说明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离基本不变,说明分子之间会相互排斥,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玻璃片额外受到了一个向下的力,这是因为玻璃片与水面接触时,玻璃表面的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距离极小,表现为引力,故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0. 断开 断路 0.2
【详解】(1)[1]在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2]由图甲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L1的电流。闭合开关,灯 L1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则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 L1断路。
(3)[3][4]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如图丙,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 L2所在支路和干路电流,两次电流表指针位置相同,是因为量程选用的不同,测量L2电流时用的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测量干路电流时用的大量程,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A;则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
21.(1) 天平 秒表
(2)等于
(3) 升高温度 乙
(4)1∶2
【详解】(1)[1][2]实验中应用秒表测量加热的时间,用天平测量两种液体的质量,所以实验中还必须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天平。
(2)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甲、乙加热相同时间,不计热量损失,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1][2]实验中,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两种物质升高的温度可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的强弱;从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甲沸腾前),乙升高的温度小,则乙物质吸热能力更强。
(4)由图可知,若加热4min,甲升高的温度为
乙升高的温度为
甲、乙的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则有
解得
22.(1)
(2)
(3)
【解析】【小题1】由题意,由热量公式,水吸收的热量
【小题2】在加热过程中消耗了的丁烷气体,由燃料燃烧放热公式,丁烷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小题3】由,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23.(1)0.1A
(2)0.26A
(3)0.24A
【详解】(1) 当只闭合S3时,L1和L2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流表 A1的示数为0.1 A,则通过L1的电流也为0.1A。
(2)只闭合S2,L2单独工作,电流表A2测L2的电流,如图乙所示,选用的是0~0.6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26A,所以通过L2的电流为0.26A。
(3)只闭合S1、S2,L1和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的电流,电流表 A1的示数为0.5 A,由(2)可知通过L2的电流为0.26A,因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则通过L1的电流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