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学习辅导案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更快地学会本文以达到最终“会学”的目的,下面是一些关于学习本文的一些参考建议。若是学习过程中碰到相关疑问,请及时反映到学习小组组长处,登入我们的“提问本”,以便老师备课之需。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学习从人物的言行举止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客观公正的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工具】:
1、《高中语文备考基础知识手册》或《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相关古文翻译及解读之类的参考书(如《高中文言文全解一本通》)
【学法建议】:
一、诵读建议
(一)诵读的必要性
1、本文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类散文,艺术形象相当鲜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反复诵读文本,有利于增强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能力,从而深刻把握形象。
2、本文场面描写相当精致,细节突出,非反复诵读不足以感受场面描写的精彩。
(二)诵读的要求
相对于前一篇诸子散文,本文的语言要略显“直白”一些,然而毕竟是二千年以前的文字,诵读本篇时,仍应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读准字音:结合课文注释与查阅相关工具书,准确标注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等非常用字的读音。例如,垓、骓、阙、靡、辟、刈、绐、翳等
二是按语义结构群来诵读文段:一个小场面就是一个语义结构群,建议将文章诸多场面一一划分,然后根据这些场面描写来反复诵读。例如,“霸王悲歌,美人和歌”这一场景要用心体会,反复吟咏,再现霸王悲歌时的“慷慨”。
三是诵读时请注意体会每一语义群里的关键字词或句子。
二、阅读建议
(一)阅读目标
1、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高中文言散文的学习重点就是“在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用历史的眼光与现代观念来审视作品”,即包括对文章重点实词与虚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的把握和对文章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把握与评价。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散文,同学们在阅读时应以文本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为依据,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去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2、按照《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2013年版),有关古文这一必考内容的考查要求主要有:理解文章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与用法;理解文中与现代含义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文言现象比较丰富,阅读时要留意;反映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要特别注意仔细揣摩;而在评价人物形象时注意根据文本与相关史实和事理逻辑合理想象,客观分析。与考点相关的内容将在下面内容中加以呈现。
(二)阅读方法
1、结合课文注释与相关工具书疏通文意。
2、按场面描写划分文章语意层次。
3、提要钩玄,重点勾划出描绘项羽语言动作细节的关键性字词(如形容词、动词)或关键语句,并反复体会。
(三)思考建议
1、知识掌握
A、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③直夜溃围南出? ④亦足王也 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B、请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左,乃陷大泽中?③然今卒困于此?④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⑤骓不逝兮可奈何?????????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②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④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文本细读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文中场面描写,并使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②请分析“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与“乃谓其骑曰:‘何如?’”两句所体现出的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③请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理试着分析文中“愿为诸君快战”一句使用“快战”而不用“决战”的原因。
④请对比“阴陵田父”与“乌江亭长”对待霸王项羽的不同态度与做法,试着加以分析说明。
⑤依你之见,项羽到底该不该过江东呢?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
三、写作建议:
(一)素材运用建议
本文可以作为日常写作与“人生成败之因”主题相关的文章时的经典素材。
(二)论点提炼建议
本文可以作为日常“议论文作文提纲训练”时的材料,从中可以找到哪些角度来写作呢?请试着分析后加以提炼。
(三)场景片段写作
1、文章第一段实际上共描绘了“三场悲歌”:(四面)楚歌、(项羽)悲歌、美人和歌。请根据文意试着补写出“楚之歌”与“和之歌”的具体内容。
2、假设项羽最后在乌江边改变了主意打算渡江,请据此设计一段他与亭长之间的对话,并阐述这样设计的理由。
……
四、作业建议(任选其一)
1、学完本文,同学们对“项羽”的认识是否又更进了一步呢?请据此写一篇“人物短评”。
2、试完成课后练习二。
3、根据本文,试拟写一份“议论文写作提纲”。
五、相关资料
(一)故事背景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汉军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其中,垓下之围前的战事背景是这样的:
固陵大败
由于粮食严重缺乏,和谈成立后项羽立刻下令大军火速返回彭城,以补充粮秣袜。 “急行军到彭城,便可吃一顿饱餐!” 项羽对饥饿的楚军宣布撤军的消息,并希望大家提高效率以脱离困境。不过从荥阳到彭城,其间必须经过彭越游击队出没最多的地方。以昌邑为根据地的彭越虽经项羽亲自追剿过,但他那敌出我入、敌人我出的策略却使其实力丝毫不损,并且已有效截断项羽西征军的补给体系。如果硬是闯过彭越出没的梁地,虽然距离彭城较近,但势必会遭到不少麻烦。这对饥饿的楚军可能会造成心里的惊慌,楚军的参谋人员因而不断向项羽表示他们的顾虑。因此项羽决定先往南退入陈国,再行绕回彭城,虽然这段路稍远,但却安全得多。由此显示项羽已丧失往日的霸气。饥饿已成了楚军最大的敌人。
当楚军到达陈城西北的固陵时,接获了刘邦指挥大军越过鸿沟、背约前来追击的情报。项羽大怒,下令全军在固陵部署。在后面追击的刘邦听说楚军停了下来,也不敢冒进,便在固陵北方的阳夏城南方下营。由于这些地方全属无险可守的平原,双方可能会在此发生会战。早在下令挥军追击楚军的同时,刘邦便派特使分驰韩信及彭越处,要求两人出兵共击项羽。然而当他到达固陵战场时,却见不到韩信和彭越的军队。“看来我必须要单独面对项羽了!”刘邦担忧地和张良商量着。“我们必须尽全力一战!”事到如此,张良认为刘邦绝不能逃避,况且这一战不论输赢都可以消耗楚军的战力,对汉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由彭城送来的少量援粮正好让饥饿的楚军可以先饱餐一顿,以便和汉军一战。能和敌军会战,一直是项羽梦寐以求的愿望。愤怒加上兴奋,楚军展现了惊人的冲击力。项羽身先士卒地在前面冲锋。汉军前锋很快就崩溃,幸周勃的军团全力阻挡,刘邦的中军主力才得以安全退入阳夏城内。刘邦下令守城,并深筑防御工事而闭门不出。项羽虽率军猛攻,但一时也奈何不了刘邦,眼见彭城运来的粮食又要消耗殆尽了。如果项羽能够在这时候下令紧急退回彭城,不要管刘邦的态度,或许还有让楚军东山再起的机会。但项羽恨透了刘邦,发誓非斩下刘邦的头颅不可,因此不顾士兵的饥饿,项羽下令猛攻阳夏。
汉军集结
楚军攻势虽然猛烈,但周勃军团沉稳应战,阳夏防线短期内尚不致有危险。刘邦和张良商议道:“我已通知了韩信和彭越,但他们显然不打算来帮助我,怎么办呢?” 张良答道:“此时楚军已到了强弩之末,但君王从未表示如何和他们俩平分疆土,他们才会不愿前来。君王若能表明将和他们共分天下,相信他们很快便会率军来援的。“韩信被封为齐王是他自己勉强要求的,并非君王之本意,所以连韩信自己都不认为其齐王的位置已很稳定,想必心里尚有很大的不安。“彭越目前几乎控制了梁地,但早年君王以魏豹为梁王,以彭越为相国;如今魏豹已死,彭越希望成为梁王,但君王却一直未正式任命他,所以他心里也是非常不平的。“如今,宜将睢阳以北至谷城等梁国疆土全部封赐给彭越,将从陈以东到海之地及韩国原有疆土封给韩信。而且韩信是楚人,他也很想衣锦还乡,君王若能和他们均分天下,并要求他们率自己军团去攻击项王,则楚军很快便会被击溃的。” 刘邦立刻批准张良的提议,派遣特使带着封疆的地图,火速请韩信及彭越出兵助阵。 果然韩信立刻亲率大军由临淄南下。 彭越的军团也分批由昌邑出发,意图截断项羽返回彭城的后路。 另外,刘邦也派遣刘贾的特遣部队渡过淮水攻击寿春,并派人引诱楚国大司马周殷以舒城的兵众叛楚,重新拥立英布。英布于是以刘邦盟友的淮南王身分重新统辖九江地区,并和刘贾军共同北上至城父,准备由南方夹击截断项羽退路。项羽接获各地不利的情报后,心中大为恐慌,乃火速向东撤军,于十二月左右进入垓下。
由于彭城的后退之路已为彭越截断,楚军能退到垓下,而不在中途受在袭击已属不幸中之大幸。 垓下在今日的安徽省淮水北岸之地,有不少河流流经该地,形成了不少河沟及岩壁,十分有利于建构防御工事。项羽这时不得不靠地利来防守了。一向擅长会战的项羽,这次竟然主动放弃此一机会,看来项羽的确到达穷途末路了。 垓下虽有少许食粮,但根本用不到数月,与彭城间的交通又完全断绝,因此项羽的主力部队已成了被重重围困、完全没有外援的孤军。 由于粮食的确不足,外围的楚军逐渐溃败,有的甚至难忍饥饿地向汉军投降。十二月中,汉军主力和各诸侯部队全部到达垓下。双方混战了半日,楚军因饥饿而不耐久战,加上敌众我寡、死伤惨重,项羽只得再度退入垓下而闭城坚守。
(引自http://21世纪教育网tianyabook.com/renwu2005/js/c/chenwende/lbdz/045.htm)
(二)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三)课外相关阅读书目
1、《项羽之死》鉴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2、《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王立群编,2008年10月版)
3、《英雄项羽》(李清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
4、《楚汉传奇》(王培公,王亮,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项羽之死》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精彩场景。
3、理解并体会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4、学习人物鉴赏的主要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项羽”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2、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与评价“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准备工作]:
1、学生参考《学习辅助案》,预习文本
2、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提出问题。问题可针对以下对象加以拟写:
(1)向“作者”提问;(2)向同学提问;(3)向老师提问
3、教师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整理、挑选原则如下:
(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且易于加工的
一、课题导入
(一)由学过的课文《鸿门宴》导入(略)
(设计意图:联系已有知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
展示时,教师略加说明。(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心中有数”)
二、答疑解难
挑选“提问本”上较具代表性的问题来展开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解答学生疑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1、展示“问题”
此处展示的问题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问题如下:
A、正音
垓、骓、阙、靡、辟、刈、绐、翳
B、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③直夜溃围南出? ④亦足王也 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C、请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②左,乃陷大泽中?③然今卒困于此?④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⑤骓不逝兮可奈何?????????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解答问题
教师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全班共同解答,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总结。(略)
三、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初次学习提出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任务,为下一课时文本细读与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做好准备)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明确
所提出的整体感知任务如下:
请根据文意,划分文中场面描写,并使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四、课堂小结(略)
五、作业建议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设计不唯一,难度不统一,提供多种选择,目的是尽可能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不同学习要求)
[必选]:
反思提问:课后总结学习心得,继续深入分析文本,提出相关疑问,登入“提问本”。
[任选]:
1、字词积累:熟读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二
2、思考交流:完成课后练习一与练习三
3、写作提升:任选一场面,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加以点评,写成文字
第二课时
[准备工作]:
1、学生再次反观《学习辅助案》,继续深入把握文本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就“文本内容”、文本写作特点以及其它相关方面向“作者”、同学、老师提出问题
3、收集各小组“提问本”,并加以整理、挑选。经整理而挑选出的问题或作为课堂“答疑解难”之用或用以“文本分析与探究”。整理、挑选原则如下:
(1)各小组共同关心的;(2)与文本关系密切且较具“价值”的;(3)与教学目标密切但经适度加工的
一、教学导入
由现实生活中有关以“霸王项羽”为人物题材的歌曲、影视、文学作品等导入(略)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答疑解难
再次从“提问本”上挑选出较具代表性的问题或之前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来展开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解答学生疑惑,提高教学针对性)
1、展示“问题”
此处展示的问题仍旧是文言基础知识,问题如下:
A、正音
文中的20个“骑”字读音都一样吗?
B、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
请指出以下三句特殊句式类型: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2、解答问题
教师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全班共同解答,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总结。(略)
三、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文本的深入分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与理解)
[要求]:让学生结合文本相关场面描写,在小组内展开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并试着从中分析、归纳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任务]:
①文段一实际上共描绘了“三场悲歌”:四面楚歌、项羽悲歌、美人和歌。请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试着补说出“和之歌”的内容(文白皆可)。
②请对比“阴陵田父”与“乌江亭长”对待霸王项羽的不同态度与做法,试着加以分析说明。
③文段四“拒渡”、“赠马”、“赐头”三个场面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④假设项羽在即将自刎之前见到了刘邦,请试着设计一段项羽欲对刘邦最想说的话,并阐述理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探究
教师适时参与、引导、点拨。
四、展示·质疑·答辩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质疑与言语表达能力)
[要求]:请各小组主动展示,大胆质疑,并积极答辩。
1、小组展示
2、同学质疑
3、小组答辩
教师积极、具体、客观地给以评价。
五、课堂小结(略)
六、作业建议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设计不唯一,难度不统一,提供多种选择,目的是尽可能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要求)
[必选]:
反思提问:课后总结本课学习心得,对照学习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提出相关疑问,登入“提问本”。
[任选]:
1、字词积累:请试着归纳出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交流: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与同学展开课后交流。
3、短评写作:学完本文,同学们对“项羽”的认识是否又更进了一步呢?请据此写一篇“人物短评”。
课件13张PPT。项羽之死 司马迁关于“霸王”歌曲:
《霸王别姬》(屠洪刚、张学友、张国荣、李玉刚等)
京剧: 《霸王别姬》(梅兰芳、李萍、赵群、张加玉等)
影视: 《霸王别姬》(陈凯歌1993)、 《西楚霸王》 (张艺谋1994)、 《楚汉传奇》 (高希希2005)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 《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李清泉)等
诗词:《题乌江亭》(杜牧)、 《乌江亭》(王安石)、 《咏项羽》(李清照)、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等
… …
… …影片欣赏 请欣赏影片《西楚霸王》中一段视频(内容与课文霸王“乌江自刎”场面相对应),感受霸王人生的最后时刻。 为什么“沛公”不怎么见“身影”,而“霸王”却如此“多”呢歌曲:
《霸王别姬》(屠洪刚、张学友、张国荣、李玉刚等)
京剧: 《霸王别姬》(梅兰芳、李萍、赵群、张加玉等)
影视: 《霸王别姬》(陈凯歌1993)、 《西楚霸王》 (张艺谋1994)、 《楚汉传奇》 (高希希2005)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王立群)、 《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李清泉)等
诗词:《题乌江亭》(杜牧)、 《乌江亭》(王安石)、 《咏项羽》(李清照)、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等… … … …?答疑解难问题1:
文中的20个“骑”字读音都一样吗?
问题2:
请指出以下三句特殊句式类型: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骑qí ,动词,两腿跨坐jì ,名词,单人乘一匹马“骑”的读音:[释疑]:文本中读“qí”的句子只有三句,即
①骏马名骓,常骑之
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③吾骑此马五岁
句式辨识: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中心语定语骑 能属者百余人耳
中心语定语汉骑 追者数千人
中心语定语合作·探究 请结合文本相关场面描写,在小组内展开合作交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并试着从中分析、归纳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
合作·探究 ①文段一实际上共描绘了“三场悲歌”:四面楚歌、项羽悲歌、美人和歌。请根据文意展开想象,试着补说出“和之歌”的内容(文白皆可)。
??
②请对比“阴陵田父”与“乌江亭长”对待霸王项羽的不同态度与做法,试着加以分析说明。③文段四“拒渡”、“赠马”、“赐头”三个场面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呢?④假设项羽在即将自刎之前见到了刘邦,请试着设计一段项羽欲对刘邦最想说的话,并阐述理由。展示·质疑·答辩 请各小组主动展示,大胆质疑,并积极答辩。
??
项羽形象: 项
羽
??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鸿门宴》)多情善感勇猛刚强知耻重义侠骨柔情一个“立体化”的“项羽”形象赫然眼前!拓展·延伸 项羽,我想对你说:“???”
历来人们对“项羽”的评价不一,是可敬、可恨、可怜、可爱吗?或许是,或许都不是。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验,试着写一段“我想对项羽说”的话。作业建议[必选]:
反思提问:课后总结学习心得,对照学习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提出相关疑问,登入“提问本”。
[任选]:
1、字词积累:请试着归纳出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思考交流: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与同学展开课后交流。
3、短评写作:学完本文,同学们对“项羽”的认识是否又更进了一步呢?请据此写一篇“人物短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