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一、三角形及其性质
12.1三角形
第十二章 三角形
学 习 目 标
1
2
3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要素(顶点、边、角)。
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几何图形的实用价值。
知识回顾
1.什么是线段?
定义:
表示方法:
特点:
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及其之间的部分,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不可延伸,具有固定的长度。是构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
A
B
知识回顾
2.角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
表示方法:
单位:
分类:
A
B
C
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用符号“∠”表示,如∠A(顶点为A),或∠BAC(顶点在中间)。
度(°)、弧度。
锐角(<90°)、直角(=90°)、钝角(>90°)、平角(=180°)。
情境导入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组图片,找出你熟悉 的几何图形.
情境导入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组图片,找出你熟悉 的几何图形.
情境导入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组图片,找出你熟悉 的几何图形.
这些结构中为什么大量使用三角形,它有什么特殊性质?
新知探究
1.三角形的定义与表示
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注意事项
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条线段.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
新知探究
1.三角形的定义与表示
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如△ABC。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如下图的三角形,
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
A
B
C
注意事项
三角形ABC,可以记作
△ABC、△BAC、△CBA
等,字母没有先后顺序
新知探究
1.三角形的定义与表示
基本要素:顶点(A、B、C)、边(AB、BC、CA)、角(∠A、∠B、∠C)。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分别
是:A,B,C.
顶点(A、B、C)
如图,△ABC的三条边分别是:AB,BC,CA.
A
B
C
边(AB、BC、CA)
如图,△ABC的三个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分别是: A, B, C.
角(∠A、∠B、∠C)
新知探究
练习:
1.下列图形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
C
收尾顺次相连接
新知探究
练习:
2.如图,共有 个三角形;在△ABD中,AD所对的角是 ;在△ABC中,∠BAC所对的边是 ;
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 .
△ABD,△ADC
BC
∠B
3
新知探究
1.三角形的定义与表示
实践:
选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组成一个三角形,使每两根木条的连接处可以转动(如图).做好之后,用手轻轻推拉,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结论: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固定不变,这一特性称为稳定性。。
新知探究
1.三角形的定义与表示
应用举例
斜拉桥的三角形结构能增强承重能力。
为什么斜拉桥使用三角形结构?
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受力时不易变形,能有效分散桥梁的荷载,增强承重能力。
新知探究
列举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
典例解析
例:如图,在△ABC中,AB=5cm,BC=6cm,AC=7cm,求△ABC的周长。
A
B
C
解:周长=AB+BC+AC=5+6+7=18cm。
方法归纳: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长度之和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个数为(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B
2. 图中的锐角三角形有 (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A
课堂练习
3.如图,共有6个三角形,其中以AC为边的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B为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AEC,△ADC
△ABC,△DBC,△EBC
4. ABC的周长为12,三边a、b、c之间存在关系a-1=b,b-1=c,则三边长a= , b= , c= .
5
4
3
课堂练习
5.下面是用火柴棒围成的图形,其中是三角形的是( )
B
课堂练习
6.如图 ,在△ABC中,∠A=65°,∠B=45°,求∠C的度数。
解:∵∠A+∠B+∠C=180°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C=180°-( ∠A+∠B)
=180°-(65°+45°)=70°
A
B
C
课堂练习
7.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是 ABC的 ;
(2)图中以线段AE为边的三角形有 ;
(3)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内角
ABE、 ADE、 ACE
6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三角形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巩固:
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不在同一直线,首尾相接
为什么斜拉桥使用三角形结构?
稳定性强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