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12.6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09: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
三、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12.6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
第十二章 三角形
学 习 目 标
1
2
3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定理
能运用性质进行角度计算和简单证明
知识回顾
回顾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类)
定义:满足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A
C
B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情境导入
"设计师要制作一批对称的三角形领结,要求两边长度相等。如果顶角设计为100°,那么底角应该设计多少度才能保证对称美观?
情境导入
等腰三角形由于造型美观,因此在建筑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巴黎的卢浮宫B 的玻璃金字塔
这些结构中都有造型美观的等腰三角形
新知探究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问题 1:观察图 12 - 39(等腰三角形ABC?),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AB = AC),另一边叫底边(BC?),两腰夹角叫顶角(∠A),腰与底边夹角叫底角(∠B、∠C)



顶角
底角
底角
新知探究
1.等腰三角形
实践与操作
一个平面的五角星里面有许多等腰三角形.下面通过折纸条的方法画一个五角星,并进行观察.
先裁一张宽窄一样的纸条,照图12-42的顺序打一个纸结,然后拉紧、压平;把它的五个顶点描在纸上,将不相邻的两个点用线段连接,便得到一个五角星.
新知探究
1.等腰三角形
图12-43
图12-42
请你通过测量和观察,指出图12-43中的五角星中一共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五个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实物操作:
1.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剪开,展开后就得到等腰三角形.
可以看出,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因此可以判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利用图形计算器,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形状的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的度数都相等,如图.
∠ABC=65.05°
∠ACB=65.05°
∠A'BC=56.26°
∠ACB=56.26°
∠A"BC=44.19°
∠A"CB=44.19°
∠A"BC=21.25°
∠A"CB=21.25°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理论验证:
已知:如图12-46,在△ABC中,AB=AC.
求证:∠B=∠C.
图12-46
问题 1:怎么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B=∠C?
作顶角平分线AD(或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把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BAD和∠ CAD),通过证明全等,得出角相等。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理论验证:
已知:如图12-46,在△ABC中,AB=AC.
求证:∠B=∠C.
图12-46
问题 2:证明全等的条件有哪些?为什么选SAS?
已知:AB=AC(已知)
∠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
AD=AD(公共边)
SAS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理论验证:
已知:如图12-46,在△ABC中,AB=AC.
求证:∠B=∠C.
图12-46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AD平分∠BAC,∴ ∠BAD=∠CAD.
在△BAD和△CAD中,
AB=AC,
∠BAD=∠CAD,
AD=AD,
∴ △BAD≌△CAD(SAS)
∴ ∠B=∠C.
你还有其他证明
方法吗?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
B
C
证明:
作底边的中线AD,
则BD=CD.
AB=AC ( 已知 ),
BD=C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 △BAD≌ △CAD (SSS).
∴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在△BAD和△CAD中
方法二:作底边上的中线
D
新知探究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归纳小结
由此得出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记为:等边对等角).
A
C
B
如图,在△ABC中,
∵AB=AC(已知),
∴∠B=∠C(等边对等角).
问题 1: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角∠A,怎么求底角?依据是什么?
典例解析
例1 已知:如图12-47,在△ABC中,AB=AC,∠A=120°.求∠B,∠C分别等于多少度.
图12-47
依据 “等边对等角”∠ B =∠C,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180°。
等边对等角
AB=AC
∠ B =∠C=????????????°?????????????°????=30°
?
问题 2:如果已知底角,怎么求顶角?公式怎么变?
典例解析
例1 已知:如图12-47,在△ABC中,AB=AC,∠A=120°.求∠B,∠C分别等于多少度.
图12-47
顶角 =?180° - 2×底角(因为两底角相等 ),
体现 “等边对等角” 和 “内角和” 的综合应用。
典例解析
例1 已知:如图12-47,在△ABC中,AB=AC,∠A=120°.求∠B,∠C分别等于多少度.
图12-47
解:∵在△ABC中,AB=AC,
∴ ∠B=∠C(等边对等角).
在△ABC中,∠A+∠B+∠C=180°,∠A=120°,
∴ ∠B+∠C=180-120°
∴ 2∠B=60°.
∴∠B=30°,∠C=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典例解析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点D 在AC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
?
解:∵????????=????????,????????=????????=???????? ,
∴∠????????????=∠????=∠???????????? ,∠????=∠???????????? .
设∠????=????? ,则∠????????????=∠????+∠????????????=????????? .
∴∠????????????=∠????=∠????????????=????????? .
在△????????????中,∠????+∠????????????+∠????=????????????? ,
即????+????????+????????=????????????,解得????=???????? .
∴∠????=????????? ,∠????????????=∠????=????????? .
?
找已知等量关系
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课堂练习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它的顶角是( )
A.40°  B.60° C.80°  D.100°
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5,另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14  B.23 C.19  D.19或23
D
D
课堂练习
3.如图,在△ADC中,AD=BD=BC,若∠C=25°,则∠ADB=   度.?
 80 
第4题图
4.如图,在△ABC中,AB=AC ,
∠BAE=40? ,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
BC于点D,E,则∠BAC= ______.
?
100?
?
课堂练习
5.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D=BD ,
∠C=∠ADC,∠BAC=57? ,求∠DAC 的度数.
?
解:∵????????=???????? ,∴∠????=∠???????????? .
∵∠????????????=∠????+∠????????????=????∠????,∠????=∠???????????? ,
∴∠????=????∠???? .
∵∠????????????=????????? ,
∴∠????+∠????=????∠????=??????????????∠????????????=????????????? .
∴∠????=????????? ∠????????????=∠????=????????? .
∴∠????????????=??????????????∠?????????????∠????=????????? .
?
课堂练习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4 cm和7 cm,求它的周长.
解:①当腰长是4 cm,底边长是7 cm时,能构成三角形,
周长=4+4+7=15(cm);
②当底边长是4 cm,腰长是7 cm时,能构成三角形,
周长=4+7+7=18(cm).
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5 cm或18 cm.
课堂练习
7.如图,在△ABC 中,
AB=AD=DC,∠BAD=26? .求∠B和∠C 的度数.
?
解:∵????????=???????? ,
∴∠????=∠????????????=??????????????∠????????????????=???????????????????????????=????????? .
∵????????=????????,∴∠????=∠???????????? .
∵∠????+∠????????????=∠????????????=????????? ,
∴∠????=????????∠????????????=????????.????? .
?
课堂练习
8.如图,在△ABC中,∠BAC=108? ,现将三角形的一个角沿AD 折
叠,使得点C落在边AB上的点C′处.若△BC′D是等腰三角形,则∠C 的
度数为( )
?
C
A. 36? B. 38? C. 48? D. 84?
?
课堂总结
知识框架:
等腰三角形定义:两腰相等
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
实践发现:五角星中的等腰三角形
方法归纳:
几何证明思路:
找已知等量关系
构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对应角相等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