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淮南太守王旷之子。
人物扫描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东晋的兴亡
东汉
十六国
西魏
东魏
266-316
317-420
北朝 439-581
南朝 420-589
304-439
三国
220-28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年)
北齐
北周
图示历史:完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
晋元帝画像
西晋灭亡后,317年,南逃的北方士族和南方大族拥立西晋皇族司马睿为帝,史称 “东晋”,以建康为都城。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朝代建立三要素: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晋的兴亡
东晋时期版图
西晋时期版图
图示历史:与西晋相比,东晋国土面积如何?
国土面积缩小,东晋据守南方
东晋的兴亡
王羲之出身名门世族琅邪王氏。王羲之五岁时,包括琅邪王氏在内的名门大族纷纷随司马睿举族渡江,史称“衣冠南渡”。王羲之的父亲是王旷,东晋大将军王导的堂兄。
司马睿是皇族的旁支,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大贵族把持。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
司马睿
王导
“王与马,共天下”
根据介绍,找出东晋的统治特点。
政治上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世家大族与皇帝相互依存
门阀政治
东晋的兴亡
东晋初期形势图
北伐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祖逖(266-321),范阳道(qiú)县(今河北泳水)人。西晋末年,祖逖流亡江南,为恢复中原,他自行招募军队,渡江北伐。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我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复返!跟随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志感动。由于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北伐不利,祖巡忧愤而死。
人物扫描
刻苦勤奋、胸怀大志、忧国忧民、
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东晋的兴亡
【材料一】:东晋内部各高门大族互相争斗,比拼门第和功绩。例如,桓温想要废除与其相争的殷浩时,上书称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而侵官离局,高下在心” 。
【材料二】:祖逖在北渡黄河后,虽然招募到两千人的军队,并逐步扩大战果,但东晋朝廷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信任。相反,朝廷对他的北伐行动采取了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实际上是在拖后腿
【材料三】:庾亮出身东晋著名门阀颍川庾氏,是当今皇后的亲哥哥。在与王导的政治斗争中失势后,他提议北伐,目的是通过军功攫取政治资本。虽然庾亮的北伐取得了大捷,但他的主要动机并非纯粹的收复失地,而是为了获得政治主动权
思考:东晋时期北伐中原为何最终失败?
内部矛盾和政治斗争
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
有的统帅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
军事上
多次北伐
统治者偏安南方
东晋的兴亡
【材料一 】: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沈约《宋书·列传》
【材料二】: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东晋北伐的作用?
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东晋的兴亡
宋武帝刘裕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公元420年,布衣出生的东晋大将令傀儡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己代晋称帝,国号“宋”,东晋宣告灭亡。
南朝的政治
东汉
十六国
西魏
东魏
266-316
317-420
北朝 439-581
南朝 420-589
304-439
三国
220-280
北齐
北周
宋疆域最大
南京六朝古都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南朝《宋书》
南方社会安定
政府政策支持
(主要原因)北方人的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自然条件优越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鄠、杜(指北方)之间,不能比也。…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试分析原因。
西汉时的江南:荒凉、落后
南朝时的江南:发展、富裕
江南地区的开发
据《齐民要术》等文献记载,东晋南朝时期的饮食有米饭、莲藕、荔枝、鸭卵子、蒸饼、金齑(jī)鲈鱼脍等。
历史美食家王羲之食谱大公开
早饭:“蓬莱米”的 稻米煮出的粥,还
有一些自己种的时
令水果,如枇杷、杨梅和荔枝。
中饭:“清风雅意豆腐”(以豆腐为主料,配以香菇、竹笋、木耳等食材);“碧玉簪”翡翠白玉羹(以鸡脯肉和虾肉为主料,配以莼菜、火腿、竹笋等食材,汤清味鲜,深受他的喜爱)
晚饭:“仙鹤抱珠”(以鸡翅、鱼丸和虾球为主料)、“桃花泛”(以鲜鱼片为主料,配以桃花花瓣、香菇、笋片、豆腐等食材)
结合王羲之食谱尝试分析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农业 1.耕地面积:
2.生产技术:
3.粮食产量:
4.经营方式: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
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麦稻兼作,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种双季稻
江南地区的开发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提到的“茧纸”就是一种高质量的纸张,这种纸张由蚕茧制成,质地优良,适合书写。
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位好友的“曲水流觞”活动,羽觞被放在溪中,随着水流漂浮,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
东晋·金扣蚌壳羽觴。杯身由一整块蚌壳稍事加工而成,口沿镶有金片,双耳也由金片制成。这种材质为蚌壳的羽觞是极为少见的。
结合王羲之生活日常,尝试分析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手工业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灌钢法”示意图
青瓷刻花单柄壶
江南地区的开发
史载南朝梁时期的建康(今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中有四个市,秦淮河北岸有大市百余个,还有小市十余所,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
结合材料分析南朝建康的发展状况。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繁荣的建康城
东晋罗马玻璃杯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汉代
魏晋南北朝
宋代
观察图片,思考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
“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此时经济中心仍在北方
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这一时期,大量(南方)少数民族人民移居平川,补充了平原劳动力的不足,并逐步与汉族人民相融合。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材料二】: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
——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意义。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进一步形成
江南地区的开发
合作探究: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经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江南开发原因 经济建设启示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南方有相对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南方相对安定。
政府政策的支持
重视科技发展,人才引进。
维护国家统一,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采取适宜经济发展的政策。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方政权的更替
东晋的兴亡
南朝的政治
门阀政治
北伐失败
宋
齐
梁
陈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
社会安定
北人南迁
自然优越
政策支持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蓄力
推动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