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古诗文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行路难》中表现李白积极乐观精神,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苏轼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_____(biǎn xiá):心胸、气量、见识等狭隘。
(2)_____(xiè dú):轻慢,不尊敬。
(3)_______(qiǎng guō bù shě):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4)_______(jiǎo róu zào zuò):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3. 词语运用(4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对工作一向敬业乐群,深受同事们的好评。
B.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不言而喻的勇气和决心。
C. 他的演讲强聒不舍,让听众感到厌烦。
D. 这幅画作附庸风雅,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
4. 病句修改(4分)
(1)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两条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简要介绍一位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及其事迹。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2分)
《敬业与乐业》节选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先要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6.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7.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旁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认为为什么要敬业?请简要概括。(3分)
9. 文中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论教养》节选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还缺乏教养。
假如一个人在外面彬彬有礼,回到家里,却对家里的老人漠不关心,甚至恶语相向——那么,我们也可以断定,这个人还缺乏教养。
教养首先应当是对他人的关怀,特别是对亲人的关怀。因为,说到底,教养的本质就是对别人的关怀和尊重。
10. 作者认为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3分)
11. 文中举了哪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缺乏教养的表现?(4分)
12. 作者认为教养的本质是什么?(2分)
1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
(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
(3)是进亦忧:________________
(4)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
15.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有什么不同?(2分)
17.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抱负?(2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6分)
《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
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生涯,使它在坚实的基础上,建立三间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敬,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真诚,对万物的怜悯……这些复杂而珍贵的感情,需要有一个安放的空间。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多数人说,不过是依了自己的资质,干了与它相近的工作。我们应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自己的才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问题。
18. 文中提到的“三间精神小屋”分别盛放什么?(3分)
19. 为什么作者说安放自身是“常常忽略的问题”?(3分)
三、写作(5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梁启超
材料二:教养的本质就是对别人的关怀和尊重。——利哈乔夫
材料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要求: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提示:可以写记叙文,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写议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0分,每空2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肯将衰朽惜残年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分,每空1分)
(1)褊狭 (2)亵渎 (3)强聒不舍 (4)矫揉造作
(2分)B
(4分,每小题2分)
(1)删去“通过”或“使”
(2)删去“能否”,或在“是”后加“能否”
(6分)
(1)示例: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示例:张海迪。她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通过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并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2分)
6. (2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7. (4分)
(1)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2)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8. (3分)①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9. (3分)①看职业的变化、进展状态;②从奋斗中获得快乐;③因竞胜而得快乐;④杜绝游思、妄想,省却闲烦闷。
(二)(12分)
10. (3分)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11. (4分)①在外面为陌生妇女让路,但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②在外面彬彬有礼,但在家里对老人漠不关心甚至恶语相向。
12. (2分)对别人的关怀和尊重。
13. (3分)示例: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要从关爱家人做起,学会尊重他人,注重言行举止的得体,并不断反思和完善自我。(言之成理即可)
(三)(12分)
14. (4分)
(1)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或许不同于
(3)这样
(4)如果没有
15. (4分)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6. (2分)古仁人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二者”(迁客骚人)则会因景物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17. (2分)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6分)
18. (3分)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身。
19. (3分)因为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关注外在的事物和他人的感受,而忽视了对自身内心的关注和滋养。
三、写作(50分)
(50分)略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请认真审题,按要求作答。
3.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