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导学案
编号:8502
编制:
使用:
组长签名:
审批: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
流畅地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地翻译课文,并掌握“芙蕖、颦、葩、妍、飖、袅娜、菡萏、 迨、徂、馥、殆、菅”等字的读音。2.会解释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子。3.学习文章合理安排材料、运用清新生动的说明语言全面介绍事物的方法。4.赏析第二自然段,感受芙蕖的可目,更进一步理解芙蕖的可人,力争背会。学习重难点:赏析第二自然段,感受芙蕖的可目,更进一步理解芙蕖的可人,力争背会。学习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
【知识链接】1.莲花知识荟萃芙蕖又名莲花,荷花,芙蓉,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花高托于水面之上果实为莲子,圆形白色坚果,莲子与藕皆能食用。2.走近作者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为渔,又号笠翁。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闲情偶寄》
《笠翁十种曲》。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李笠翁曲话》或《笠翁剧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从舞台艺术角度来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
明确内容指导学法1.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语句流利顺畅。2.
译文提示:(1)方法:增、删、调、换、留。(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3)标记不懂的词句课内小组合作完成。3.重点字词和语句的翻译要做到脱离课本自主进行。
自主预习案(整体感知课文,扎实掌握字音,知道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芙蕖(
)
效颦(
)
葩(
)
妍(
)
飘飖(
)
袅娜(
)
菡萏(
)
迨(
)
徂(
)
馥(
) 殆(
)
草菅(
)其命2.自主翻译课文,贯通文意。3.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可人:
备:
逸致:
可口:
可目:
可鼻:
飘摇:
袅娜:
娇姿欲滴:
应得之姿:
无罪:
安身立命:
草菅其命:4.翻译重点句子。(1)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2)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3)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4)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5)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
(6)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7)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8)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9)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10)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个性修改预习检测案1.诵读课文,给下列难读的字词的字音。蕃
(
)
淤(
)泥
洗濯(
)
鲜有闻(
)
亵玩
(
)
焉(
)
噫(
)
蔓(
)
2.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同予者何人?(
)花之隐逸者(
)
花之君子者
(
)陶后鲜有闻(
)3.作者写了几种花,摘抄出具体描绘、议论、抒情的语句。合作探究案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你读了作者描写莲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5.周敦颐爱莲因为什么?《爱莲说》属于什么文体?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互动策略展示方案1.小组活动时紧扣课文中的总领句、中心语句、重点词语和语段进行赏析。2.展示要自信大胆,不重复他人语句,注重小组配合,语言流利,紧扣重点,做到展示迅速、有序。
合作探究案(整体品味课文的重点语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品味清新生动的说明语言特色)1.对本文重点字词解释的积累。2.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芙蕖的“可人”之处?3.作者在介绍芙蕖的“可目”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 朗诵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的语句,找出你认为描写荷花最传神的一两个词句,先翻译该词句,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芙蕖的美姿。(在描绘芙蕖美姿时,可用形象的比喻,可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引用诗句)
总结规律提高技能作者喜爱芙蕖,种植芙蕖,芙蕖却旱死。
拓展提升案背诵《芙蕖》可赞和、可叹的语段,感受作者此时的心情。
能力培养检测学情
当堂检测1.检测学生对《芙蕖》重点段落的背诵。2.结合板书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文言文的学习要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贯通。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