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音乐欣赏山路十八弯-------李琼明湖居听书刘鹗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刘 鹗(铁云)作者简介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湖边美女绝调。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论见闻,揭露晚清吏治的黑暗及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吴研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
刘鹗 《老残游记》学习目标:1.鉴赏作者描写音乐艺术的高超技艺
2.提高鉴赏音乐、描写音乐的能力1.课文写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2.课文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3.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演出后梦湘先生的评论有何作用?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1.课文写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从哪 里可以看出?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另一方 面是为白妞说书作铺垫,起烘托作用,有“水涨船高”之效。2.课文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3.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演出后梦湘先生的评论有何作用?描写演出前明湖居的环境和气氛,作用在于渲染和铺垫,以烘托白妞说书技艺之高,在观众中影响之大。写梦湘先生的评论是为了用观众的感受来高度赞扬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思考题 :
1、根据白妞声音的高低缓急,演
唱可分为几个环节?
2、白妞说书的技艺如何?从哪些
句子可以看出来?
3、每个环节运用了什么比喻?从哪
个角度运用的?与音乐有什么关系?
4、试着画出白妞说书过程中音高的线 型图。
白妞说书“初不甚大”“越唱越高”“陡然一落”“忽又扬起”“人弦俱寂”——演唱的起始——演唱的发展——演唱的继续发展——演唱的高潮——演唱的结束像熨斗熨过听觉、感觉像吃了人参果听觉、感觉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如一条飞蛇在黄山听觉、视觉像放那东洋烟火听觉、视觉听众感受高超技艺白妞音高线形图
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着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
有关“通感”的知识:钱钟书《谈艺录》: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
打通或交通。譬如我们说“光亮”,
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
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
一点上不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
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
受,这些就是“通感”。
摘自《互文·通感·博喻》“通感”的修辞格都有哪几类?1.形容的“通感”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于
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
交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
度黑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2.比喻的“通感”《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也叫“移觉”:“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
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
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
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
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
修辞方式。
摘自《关于“移觉”修辞格》 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们逐渐失去了欣赏和体味的心情,当人们习惯了不去深思的时候,生活就只剩下了物质的奔走征逐,没有了性灵光辉。能使自己一方面在现实中求生存,一方面在精神上另有境界,才是成功的人生。
——罗曼·罗兰 语言赏析
①“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②“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③“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④“如一条飞蛇……”——
⑤“像放那东洋烟火……”——
⑦“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⑧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⑨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重点句子:
①“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赏析)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听觉上的感受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②“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尖细高亢、刚劲有力,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③“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赏析)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那节节高起,转折回环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注意答题步骤:修辞、感觉迁移转换(只限于通感)、声音的特点、表达作用④“如一条飞蛇……”
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转折回环、急促多变、 一气呵成。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⑤“像放那东洋烟火……”
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曲调的纷繁奇妙、多姿多彩,变化无穷,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⑦“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演唱婉转清脆、多姿多彩、和谐悦耳,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⑧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比喻? 其作用是写出了白妞眼睛清澈纯净、晶莹明亮、圆润灵动,表现了白妞神采照人,富于青春美。
⑨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 夸张? 其作用是渲染出白妞说唱的艺术魅力。
白妞出场:
外貌: 秀而不眉、清而不寒
动作: 叮当梨花简、点鼓捶子
神情: 一顾一盼
眼睛: 如秋水:清澈纯净
如寒星:晶莹明亮
如宝珠:有美丽的光泽
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黑白分明、圆润灵动
戏园盛况
琴师弹琴
黑妞说书
观众评说层层烘托
步步映衬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人参果
拔尖登泰山钢丝熨斗落陡千回百折蛇盘黄山低东洋烟火正面描写通感设喻 赋形于声侧面描写层层烘托 步步映衬《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描写说唱技艺的语段
琵琶行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 琶 行 欣赏《BROWN EYES》,写一段赏析文字。
要求:
一、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必须用通感修辞。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