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等】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备课资料【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1 15:18:40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远古的传说
一、填空题
(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为 中心的聚落群,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2.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最终融合为以 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二)炎帝和黄帝
3.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 和 最为强大。
4.炎黄部落联盟和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大战于 ,蚩尤被擒杀。
5.相传黄帝生了25个儿子,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 的主干。
和 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选择题
6. “轩辕”指的是下面哪个人物?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7.下列陶器中是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是( )

A B C D
8.炎黄部落活动的主要区域是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三、材料题
9.材料一:“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与哪一传说中的人物有关?
(2)根据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请指出“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
(4)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1.城堡 2.华夏族 3.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4.涿鹿之野 5.华夏族,炎帝,黄帝 二、6.A 7.D 8.A
三、9.(1)黄帝(2)联合炎帝战败蚩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传说铜器和车船也是他发明的。这些发明使人类步入文明时代。(3)涿鹿之战。(4)表达了对黄帝的崇敬之情。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