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致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襄阳市致远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2 07: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9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9月25日上午9:00一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
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杜甫是中国众望所归的大诗人。他一生留下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作品如此之多、成就如此之高,
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深远故一千多年来,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称为“诗圣”。何谓“圣”?“世人以人
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抱朴子·辨问》)按这样的说法,杜甫也就是最会写诗的人。
②杜甫一生的荣枯,与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是唐代那一重大历史转折期的缩影。因为他,国人对史
上同样惨烈的永嘉之祸、黄巢之乱、靖康之难、甲中之变的记忆,都不如对安史之乱来得清晰与深刻。就
像英国人从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得到的罗马史知识超过普鲁塔克《名人传》,我们对安史之乱的了解,得之
于杜诗的,也超过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正史所保存的是时间、数字等冷记忆,诗人却给出视听
化的鲜活经验,带着体温、景深和饱满的颗粒感。我们读着杜诗,看着九庙被焚时热浪灼飞出去的瓦、群
胡腰间凝血的箭、女儿被捂住生怕她出声的嘴、幼子脏兮兮没穿袜子的脚、翻墙逃走的老翁、月光下的战
地白骨老杜“栖栖一代中”的书写,就这样笼罩百代,上升为人类共同的情感经验,内化为我们各自的
心理现实。按照克罗齐的说法,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而杜诗作为诗史,是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
③读杜诗,除了可以论其世,还可以知其人。自有文字或文学以来,从未有一个人“被”如此真切而充
分地写过。尤其是四十岁之后的二十年,杜甫经过的每段日子,其一言一行,一悲一喜,不止履历,甚至
病历,都历历可辨。我们通过杜诗,不但可以掌握他外在的行踪,还能透视他内在的心迹。这是一个复杂
的人,心系库庙,又情牵山林;儒行世间,而道求方外。说他疏狂,他又谨慎;说他严肃,他却幽默;说
他迁直,他也圆通…张戒《岁寒堂诗话》曰:“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诗序》所谓经
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救化、移风俗’者也。”可老杜不仅是我们情感教育的教父,影响了无数人的价
值观,还引导了我们观物与审美的眼光,令我们看山不再是原初的山,看水不再是本来的水。举凡陇阪、
1/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