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化学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化学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23: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化学测试卷
考试时间:65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宋代诗人苏辙在《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中“离别一倾久,七度过中秋”,月饼作为中秋佳节人们喜爱的食物,它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揉面制作面皮 B. 混合调制馅料 C. 包馅压制成型 D. 高温烤制出炉
2. 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 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 B. 盐水、白酒
C. 冰水混合物、液氧 D. 氮气、氧气
4.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5. 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6. 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砷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砷原子的质量为
C. 砷原子的中子数为33 D. 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7. 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水 D.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8. 下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10. 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电解水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B.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C.用铁制作铁锅 D.用__________作燃料
12.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个铁离子
B.:两个氮原子
C.2He:2个氦元素
D.:______
13.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B 鉴别食盐水和白糖水 尝味道
C 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 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D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23分)
14.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2)6个氢原子_______。
(3)氯化钠(NaCl)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
(4)画出铝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15.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图1,微粒A、B、C、D、E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微粒D代表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心脏,图2是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电子层排布信息我们可以得出铷原子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图1中与铷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16.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__________;冷却至常温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与交流】本实验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固态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密闭装置内压强__________。
(4)用文字表示红磷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目前新余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杀菌消毒 B. 吸附杂质 C. 蒸馏
(2)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超滤膜是一种能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型杂质滤去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此时的超滤膜相当于过滤实验中所用的__________(填一种实验用品的名称)。
(4)由直饮水机获得的直饮水、开水和温开水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直饮水”“开水”或“温开水”)。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1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该装置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还缺少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氧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从A-E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如图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1(燃烧法):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__,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壁有__________且烧杯外壁发热。
实验2(电解法):按如图进行电解水实验。
(2)在两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为__________。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由上述两个实验都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双选)。
A. 电解水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B. 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 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电解水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 钙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元素,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制满足身体需求。如下所示为某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主要成分:碳酸钙() 含量:每片含碳酸钙0.75克 ××公司出品
(1)钙片中的碳酸钙按照物质的分类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碳酸钙中阴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3)碳酸钙中元素质量比__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5)如果每天服用2片钙片,则每天至少可以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宋代诗人苏辙在《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中“离别一倾久,七度过中秋”,月饼作为中秋佳节人们喜爱的食物,它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揉面制作面皮 B. 混合调制馅料 C. 包馅压制成型 D. 高温烤制出炉
【答案】D
【解析】
【详解】A、揉面制作面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混合调制馅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包馅压制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温烤制出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化学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连接仪器 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容器口塞橡胶塞时,应将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选项错误;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为了防止液体在加热时飞溅出来,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正确;
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选项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进试管内,以免沾污滴管,选项错误;
故选B。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 B. 盐水、白酒
C. 冰水混合物、液氧 D. 氮气、氧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盐水中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白酒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 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现象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现象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现象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D、现象中不能出现生成物,应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现象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x+(-2)×4=0,则x=+7。
故选D。
6. 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砷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砷原子的质量为
C. 砷原子的中子数为33 D. 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砷字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选项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砷的原子序数为33,质子数=原子序数=33,相对原子质量=74.9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砷原子的中子数为:74.92-33=41.92≈42,选项错误;
D、根据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一致,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选项正确;
故选D。
7. 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水 D.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是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图示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其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可以表示氧化物,符合题意;
B、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每一种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一种单质分子,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但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比如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推断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项推断正确;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氯酸钾,故选项推断错误;
D、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同一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都含有10个质子,故选项推断错误。
故选:B。
10. 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电解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且消耗了氧气,气体体积逐渐减小,最后气体的体积小于原体积,且消耗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到一定程度高锰酸钾才开始分解,后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选择和填充各1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先在A、B、C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填充D选项使其符合题目要求。
1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B.用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C.用铁制作铁锅 D.用__________作燃料
【答案】 ①. B ②. 酒精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不同用途的电光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用铁制作铁锅,是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D、用酒精作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填:酒精。
12.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个铁离子
B.:两个氮原子
C.2He:2个氦元素
D.:______
【答案】 ①. A ②.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析】
【详解】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Fe3+中数字“2”表示两个铁离子。A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N2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B不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He中的数字“2”表示两个氦原子。C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化合价,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3.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颜色
B 鉴别食盐水和白糖水 尝味道
C 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 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D 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_____
【答案】 ①. C ②.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或倒入澄清石灰水
【解析】
【详解】A、水和过氧化氢溶液都是无色液体,通过观察颜色是无法达到鉴别目的,故A错误;
B、在实验室中不能尝药品味道,所以不能通过尝味道的方法来鉴别食盐水和白糖水,故B错误;
C、证明蜡烛燃烧产物中有水,可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故C正确。
故选:C。
D、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也可倒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23分)
14.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2)6个氢原子_______。
(3)氯化钠(NaCl)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
(4)画出铝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答案】(1)Fe (2)6H
(3)Na+ (4)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由铁原子构成,则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用于元素符号表示为Fe,故填:Fe;
【小问2详解】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故6个氢原子表示为6H,故填:6H;
【小问3详解】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阳离子是钠离子,则钠离子表示为:Na+,故填:Na+;
【小问4详解】
铝为13号元素,最外层电子为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铝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填:。
15.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图1,微粒A、B、C、D、E结构示意图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微粒D代表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图2是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电子层排布信息我们可以得出铷原子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图1中与铷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BC ②. CE
(2) ①. Na ②. 失去
(3) ①. 五 ②. D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最外层电子排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具有多个电子层时最外层排满为8个电子,所以图1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BC;
【小问2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图1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CE;
【小问3详解】
由图1可知,微粒D的质子数为11,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微粒D表示钠原子,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故钠原子表示为Na;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4,容易失去电子;
【小问4详解】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由图2可知,铷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5,故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由图2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1,故铷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图1中D的化学性质相似。
16.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__________;冷却至常温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与交流】本实验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固态的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密闭装置内压强__________。
(4)用文字表示红磷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大量白烟 ②. 水进入集气瓶,约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3) ①. O2 ②. P2O5 ③. 降低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常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总的水约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2详解】
通过实验现象,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小问3详解】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O2),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P2O5),装置内压强降低,打开弹簧夹,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到集气瓶中;
【小问4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
17. 目前新余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杀菌消毒 B. 吸附杂质 C. 蒸馏
(2)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超滤膜是一种能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型杂质滤去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此时的超滤膜相当于过滤实验中所用的__________(填一种实验用品的名称)。
(4)由直饮水机获得的直饮水、开水和温开水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直饮水”“开水”或“温开水”)。
【答案】(1)A (2) ①. 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 物理变化
(3)滤纸 (4)直饮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③是紫外灯管照射,可以杀灭水中的病菌,可以杀菌消毒,故选:A;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炭罐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超滤膜是一种能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型杂质滤去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此时的超滤膜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的滤纸;
【小问4详解】
开水与温开水均经过煮沸,已经除去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度降低;而直饮水未经煮沸,硬度最大的是直饮水。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8.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1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该装置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还缺少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氧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从A-E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如图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①. A ②. 一团棉花 ③.
(3)a (4) ①. A ②.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1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该装置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还缺少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若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端通入;
【小问4详解】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发生装置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故收集装置选E;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将收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氨气溶于水使压强减小,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且酚酞溶液变红。
19.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1(燃烧法):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__,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壁有__________且烧杯外壁发热。
实验2(电解法):按如图进行电解水实验。
(2)在两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为__________。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由上述两个实验都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双选)。
A. 电解水的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B. 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 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电解水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答案】(1) ①. 淡蓝色 ②. 水珠出现
(2)2:1 (3)
(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BC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故察到火焰呈淡蓝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壁有水珠出现且烧杯外壁发热;
【小问2详解】
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a与负极相连是氢气,b与正极相连是氧气,故在两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为2:1;
【小问3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5详解】
A、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BC。
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 钙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元素,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制满足身体需求。如下所示为某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主要成分:碳酸钙() 含量:每片含碳酸钙0.75克 ××公司出品
(1)钙片中的碳酸钙按照物质的分类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碳酸钙中阴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3)碳酸钙中元素质量比__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
(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5)如果每天服用2片钙片,则每天至少可以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1)纯净物 (2)
(3)10:3:12 (4) (5)0.6g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钙有固定的组成和化学式,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小问2详解】
碳酸钙中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3详解】
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3)=10:3:12;
【小问4详解】
见答案;
【小问5详解】
如果每天服用2片钙片,则每天至少可以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0.75g×2×40%=0.6g。
同课章节目录